走近三明看三明

2020-12-23 敦化新聞網

走近三明看三明


文明圍繞幸福建

今年8月,福建省正式取消全省34個縣(市、區)的GDP考核,分別實行農業優先和生態保護優先的新型績效考評。其中三明市所屬的縣(市、區)數量在全省最多,一共8個,農業優先的6個,生態保護優先的2個。

沒了GDP考核,這下輕鬆了吧?「輕鬆不起來呀。」時任建寧縣委書記的林守欽告訴記者,「在感到欣喜的同時,也倍感壓力。」建寧是座小城,人口不過15萬,工業企業個頭小,財稅收入盤子小。但是,再困難,也不能吃「子孫飯」。

林守欽介紹說,近年來,建寧縣對小型木材加工企業進行整頓和規範,對達不到標準的企業,進行關停、轉產和擴建。截至目前,全縣23家木材加工企業中,已停產的有7家,通過技改生產其他產品的2家,轉型生產毛竹製品的3家,擴大生產規模的4家。

同時,建寧縣依託生態優勢,下大力氣發展現代農業。

5萬畝建蓮、10萬畝黃花梨、12萬畝雜交水稻制種,再加上頗具特色的黃桃、食用菌、無患子等特色農業,雖然政府的「口袋」還沒有鼓起來,但農民的收入卻是一路上揚。

這,還不能輕鬆下來嗎?

「不能。幸福指數不只是收入增加,我們在很多地方還有欠帳。比如教育恰恰是我們的短板。現在農民富了,想著進城,想著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要讓全縣人民感到幸福,教育質量提升勢在必行。」林守欽說,縣裡把教育作為一件大事來抓,2013年以來共實施校安工程、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薄弱校改造、城區學校擴容、學前教育3年規劃建設等項目24個,總投資1.2億多元。

文明沒有邊界,幸福沒有盡頭,只要是利民、為民、惠民之事,也就是文明建設的方向所指。2011年,三明市委提出的「幸福三明」戰略,一語破題。

下轉第6版

(上接第1版)

既是山城又是老工業基地,三明城市框架只有沿著沙溪河兩岸的一片狹長地帶,想找塊平點的地,難比登天。2012年,城市北擴進程中,好不容易整出了一塊500多畝的平地,各路開發商接踵而至。

反覆衡量許久,三明最後還是下定決心,一分不出讓,全部建成市文體中心:文化廣場、博物館、展覽館、「客家之光」地標塔、體育場館……結果,幾十億元的土地財政沒賺到,還倒貼進5億多元的財政建設資金。這是一種算法,還有一種算法:當年第二十五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第一次在客家祖地之城召開,這也是三明首次舉辦的國際性活動;本已瀕臨困境的三明歌舞劇團終於有了自己的舞臺,文化演出一場連著一場,文化體制改革也有了落腳地……

夜幕之下,站在麒麟閣頂俯瞰三明,文體中心燈火通明,人聲鼎沸;而對面1979年所建的三明市政府大樓,顯得更加破舊,卻也更加醒目。

清明出自正氣揚

雖然臨近中秋,可雷鳴手上的工作沒能有一絲的輕鬆。坐落在三明市區北郊的梅列區碧湖社區,眼下不僅是全市最新、最大的社區——剛剛才建成、沒入住完就已有1.2萬多人口,而且還有個特點,群眾多來自三明所屬各周邊縣(市、區),一個字:雜。在這樣的社區當主任,可想而知,活不好幹。

「氣也沒用。既然當了這裡的主任,我就得把它治過來。」雷大姐的「治招」很絕——文化活動。通過找開發商和共建單位支持,什麼遊泳池、網球場、健身房、桌球室、露天電影這些硬體設施如今一應俱全,各種各樣的文藝隊伍10支、志願者服務隊伍7支,最多一支57人、少的也有二十幾人,一唱一跳一熱鬧,人也熟了、心也近了、規矩也就好立了。

「什麼是文明?其實就是把一個一個規矩立起來,多起來,用起來,風氣就好了。」小小一個社區主任,肚子裡「裝」的卻是一套套樸實的道理。

民風如此,政風亦然。

在堅持不懈抓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三明市委市政府還同步狠抓全市幹部隊伍政風政德的建設,並將此作為精神文明中的一個「大規矩」。三明市提出「四個不讓」:不讓政策在我手中流走、不讓差錯在我手中發生、不讓時機在我手中耽誤、不讓業主在我這裡受到冷落……

有了這樣的基礎,三明政風清新如海風撲面:全省第一個縣級行政服務審批中心誕生在此,在全省率先實施國有資產市場化公開招標運營,全國首批規範縣委班子權力運行、監督幹部8小時以外作風建設、新任縣級領導財產公示等試點建設和經驗推廣,也全部落地於三明……

有這樣兩組數據,剛好相互驗證:2013年11月,由中紀委會同國家統計局在當地進行的第三方黨風廉政民意調查顯示,群眾滿意度為94.5%,這一數據已經連續4年提高。同一年,由福建省組織的群眾對該市績效評議滿意度為89.2%,高居全省第一;另一組是福建省投資滿意測評報告,三明投資環境總體滿意度和軟環境、硬環境滿意度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20個城市中,又是排名第一。

「兩個第一,不是偶然。」三明市紀委常委李道聰告訴記者,「從我這個角度看,政風清明從來都是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思想和社會基礎。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沒有政風務實、何來民風樸實?」

開明催生改革湧

「三明醫改」,這是當下在全國都叫得響的一項改革品牌。有支持、有質疑、有爭議,然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項改革誕生在三明?

「是倒逼出來的。」當年主推這項改革的副市長,如今已身為三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的詹積富依然還清晰地記得當年的窘境:三明並非是當年全國第一批17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市。而當時的現實是醫保基金收不抵支、財政又無力兜底。

鄧聲豪和黎祿松在當年所經歷的迫不得已,一點不比這位市級領導小。前者是沙縣農業局長,後者是永安市林業局副局長,都是三明市所屬市(縣)的普通科級幹部。不普通的是,他們二人主導或經歷的兩項改革,在今天的福建或全國,同樣赫赫有名。一個叫「農村承包土地流轉制度改革」、一個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簡稱「地改」和「林改」。

自本世紀以來,一項項涉及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個部門的改革與探索,像連層浪似的,一潮接著一潮,以三明為始湧向全省甚至全國。

「不改是必死,改了最多是我死。」兩位局長倒也坦誠。真有如此難嗎?鄧聲豪舉了個例子:沙縣所進行的土地流轉改革中,除常見的規範化、市場化內容以外,還加載了一項「二次受益」的內容,即把本系統內能得到的省和國家級項目的配套資金,以股本形式注入流轉地內,由此新增獲益部分再按一定比例,對流出地的農民或村進行二次分配受益。

「那可是別人家口袋裡的錢。」得知這一想法後,三明市委市政府主動出面,特批市本級層面的各個部門的涉農資金,全力支持,照此辦理。去年1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將「地改」經驗推廣至全省。

肯於讓利、敢於擔責。說簡單點,改革核心就在於此。

「關鍵還是在於思想觀念。」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石建平給記者描述了這樣的一個畫面:「30年持之以恆的精神文明建設,像一場春雨,經過持續不斷的衝刷,它最終洗禮的是人的思想與觀念。直至今天,春雨變成了春潮,正引領著人們思想與觀念的創新,積累為強烈的責任與行動,爆發出強大能量,成為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強大動力。」

人有三十而立,城有三十而興。今日看三明,還看文明、清明、開明。

(來源:福建日報)

相關焦點

  • 一心一意是三明!
    三明人的活力與耐力,灌注了三明這座城的魂。於是,三明就像一朵花,在幽然綻放,在舒展芳華,在吐納清香。歲月沉澱,光陰饋贈,如今的三明,讓人不由得「多看幾眼」,甚至禁不住「高看幾眼」。 一心一意是三明,十個手指彈鋼琴。
  • 一心一意是三明(報告文學)
    三明人的活力與耐力,灌注了三明這座城的魂。於是,三明就像一朵花,在幽然綻放,在舒展芳華,在吐納清香。歲月沉澱,光陰饋贈,如今的三明,讓人不由得「多看幾眼」,甚至禁不住「高看幾眼」。  一心一意是三明,十個手指彈鋼琴。三明重協調、善統籌、求適度、謀均衡,踩在時代主旋律的節點上,「大珠小珠落玉盤」,奏響激越的發展樂章。  此中到底蘊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 喜歡三明的理由
    「我喜歡三明的理由是斑馬線前的一次次禮讓是鄰裡之間的互幫互助是遇到困難時有熱心的志願者……」來自雲南的33歲創業者王貴之在三明買房安家這座城市溫暖、有愛的文明因子是他落戶三明的重要原因「滿意在三明」這座城市久久為功的執著追求裡
  • 三明實踐丨評論:讀懂三明實踐的樣本意義
    「電燈不明、道路不平、電話不靈、社會不寧」,曾是改革開放之初閩西北山城三明的一個側影。20多年前,曾經紅旗不倒、牽動時代風雲的三明,地區生產總值尚不及省會福州的十分之三。1996年到2002年,當時在福建工作的習近平同志先後11次深入三明市調研,在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經濟發展、黨的建設等方面16次作出重要批示,為三明發展擘畫了協調發展的路線圖。
  • 為什麼是三明?|思客數理話
    通過「見縫插綠、拆牆透綠」的造林補植,綠色,成為三明最亮眼的底色。目前,三明全市林地面積共2850萬畝,森林蓄積量1.82億立方米。「森呼吸」,每一口呼吸都是清新的享受。三明市區連續多年空氣品質達標天數佔99.5%以上,森林負氧離子平均濃度達到每立方釐米1500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4倍,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清新」標準。「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已經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三明風光 圖片來源:新華社林深,水也美。
  • 三明答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福建三明踐行記
    這裡是三明——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在此發芽開花,三明醫改成為全國引領典型,林業改革先行一步,沙縣小吃走向全國……為什麼是三明?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為三明改革發展指引方向、明確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通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等方式,一如既往關注三明發展,牽掛著三明人民。
  • 三明答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福建三明踐行記
    這裡是三明--  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在此發芽開花,三明醫改成為全國引領典型,林業改革先行一步,沙縣小吃走向全國u2026u2026  為什麼是三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為三明改革發展指引方向、明確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通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等方式,一如既往關注三明發展,牽掛著三明人民。
  • 三明實踐丨引全網熱議!網友直呼:大美三明!前景明了!
    > ——小三明,大陣勢! @CKLG: 三明怎麼了?打開每個新聞客戶端都在推送三明的信息,這麼大陣勢的宣傳,生平第一次見!感覺前無古人,後也沒有來者了!身為三明人,為大美三明驕傲!
  • 看電影?三明的這些影院任你挑!
    三明有哪些電影院呢,具體在哪呢?
  • 福建三明釋放電能替代潛力 為「綠色三明」建設蓄勢賦能
    據統計,1至11月,國網福建三明供電公司累計完成電能替代項目66個,替代電量7.55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75.35萬噸。圖為國網寧化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在新華村「煤改電」煙烤房現場安裝調試用電設備。資料圖。 邱靜 攝多年以來,三明供電公司積極推動供電服務向能效服務轉變,不斷拓展電能替代廣度深度,為「綠色三明」建設蓄勢賦能。
  • 福建三明:紅色文化「火」起來
    現在聽了三明的紅色故事宣講,發覺先輩的犧牲如此令人動容。」盧燕琴說。三明是一片紅土地,其紅色歷史可以用「一區三地」概括:中央蘇區的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徵的出發地、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1930年,毛主席率領紅四軍,途經三明時寫下《如夢令·元旦》,盛讚這片土地「風展紅旗如畫」。
  • 讀懂三明實踐的樣本意義
    「電燈不明、道路不平、電話不靈、社會不寧」,曾是改革開放之初閩西北山城三明的一個側影。20多年前,曾經紅旗不倒、牽動時代風雲的三明,地區生產總值尚不及省會福州的十分之三。1996年到2002年,當時在福建工作的習近平同志先後11次深入三明市調研,在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經濟發展、黨的建設等方面16次作出重要批示,為三明發展擘畫了協調發展的路線圖。
  • 原來你是這樣的三明!
    原來你是這樣的三明!提到三明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沙縣小吃還是萬壽巖遺址?是血戰湘江的三明將士還是「敢為天下先」的三明醫改?原來你是這樣的三明!》
  • 三明:紅色基因 綠色發展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與中關村發展集團合作共建的三明中關村科技園正式開園,將重點發展智能互聯、生命健康等產業。三明迎來「中國矽谷」,紅色老區轉型升級駛入綠色發展「快車道」。「風展紅旗如畫」,1930年,毛主席率領紅四軍,途經福建三明時寫下《如夢令·元旦》。三明的紅色歷史可以用「一區三地」概括:中央蘇區的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徵的出發地、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十八大以來,三明不僅傳承紅色基因,還深耕綠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 三明將添5萬方購物中心 三明悅禾匯今年9月28日正式亮相
    贏商網福建站獲悉,三明即將迎來南部新城區首個購物中心——三明悅禾匯(開業時間:2019-09、已籤約2個品牌)。   據了解,三明悅禾匯地處城心地段,其交通、教育等配套完善,擁攬東牙溪公園景區,濱水公園商業,良好商業氛圍體驗區坐享人流,項目周邊眾多居民區在旁,區域常住人口近25萬,動車三明站、三明學院等輻射流動人口數百萬人次。
  • 三明醫改如何敢為天下先
    三明在哪裡?三明是怎麼做到的?這幾年,許多醫療從業者都在關心這個問題。2012年以來,這個閩西地級市統籌推進醫藥、醫保、醫療「三醫聯動」綜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三醫聯動」「兩票制」等做法在全國得到推廣。
  • 三明市區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可在「e三明」上繳交了
    三明市區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可在e三明上繳交了!三明市城市管理局關於e三明開通市區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繳交服務的通告為進一步提升便民服務水平,三明市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信息管理系統已完成升級改造實現網上繳交功能。
  • 三明醫改路:「天下第一難」這樣解
    八年過去了,三明醫療改革改得怎麼樣了?三明市民怎麼看待這個改革?未來可持續嗎?為什麼患者看病費用能下降這麼多?相比三明醫改前,2019年,陳瑞幫老人一年少花了8600餘元,自付比例僅為10%。三明患者看病為什麼能省這麼多?
  • 看三明如何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從補短板應急項目,到實施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再到工作績效正向激勵機制,三明近年來「跳起來摸高」,讓「窮」財政也能辦出「富」教育——這些年,三明基礎教育質量始終位居福建前列,去年福建文、理科第一名和今年理科第一名,都花落三明。捨得投入,也得創新。藥品和耗材價格虛高,百姓看病太貴,醫保基金不堪重負,三明以改革求解。
  • 看三明老工業基地「綠色蝶變」
    看三明老工業基地「綠色蝶變」 2020-12-19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