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實踐丨評論:讀懂三明實踐的樣本意義

2020-12-27 騰訊網

一座城市的變化史,也是一個國家的變遷史。

「電燈不明、道路不平、電話不靈、社會不寧」,曾是改革開放之初閩西北山城三明的一個側影。20多年前,曾經紅旗不倒、牽動時代風雲的三明,地區生產總值尚不及省會福州的十分之三。1996年到2002年,當時在福建工作的習近平同志先後11次深入三明市調研,在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經濟發展、黨的建設等方面16次作出重要批示,為三明發展擘畫了協調發展的路線圖。

20多年「咬定青山」,現今,這個人口不到300萬、資源稟賦算不上優越的「再典型不過的老區蘇區」,卻獲得了「精神文明建設發源地」「全國唯一的林業改革與發展示範區」等榮譽,勇敢啃下「醫改」這塊「硬骨頭」,成功培育出全國產量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基地和遍布全球的小吃產業。

這裡,成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地方樣本。這裡,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生動「試驗田」。在這片土地上所收穫和經歷的,都匯入「中國奇蹟」的故事中。

三明的道路選擇與發展氣象,都可以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發展的恢宏布局中找到對應的線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人民為中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無一項在三明找不到呼應,無一項在中華大地聽不到迴響。三明的蝶變,有力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改革和發展理念的前瞻性和科學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新發展理念,開啟我國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為我們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三明實踐到新時代探索,時間的饋贈證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力量,賦予我們乘勢而上、旗開得勝的信念和力量。

細察三明實踐,幾乎所有的改革都以民生為載體,發展的所有突破,也都指向人民群眾更美好的生活。因此,在改革遭遇的多重博弈中,三明有底氣站在前進的一邊,在比比皆是的兩難問題中,三明有勇氣站在正確的一邊。也由此,三明實踐傳遞出一種較強的全面性和平衡感。這也再一次啟示我們,「為什麼人的問題」是第一重要的問題。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歸於人民,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所在,也是價值所趨,理應成為一切改革和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近些年的發展中,始終有一種認識,認為文化、生態、社會等方面的建設只有在經濟建設達到較高的水平才能開啟和加速。三明實踐無疑宣告了這種認識的片面性。各地資源稟賦、發展基礎不一,所以才更需要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和改革「方法論」,只要勇於改革、敢於創新,總還是會有騰挪的空間。也由此說,三明實踐具有較為普遍的示範意義。如何在多項約束條件中找到發展新路,化區位劣勢為發展優勢,化制度優勢為治理效能,三明通過自身探索提供了可複製可借鑑的經驗。

在三明,從人們口中聽到最多的就是,「不能對不起這片土地上的先輩」。在深厚歷史與深沉文化滋養下,三明人有一種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自覺加強黨的建設,自覺扛起政治責任,緊緊把握歷史的每一次契機。這與田間地頭、工廠車間、樓堂館所所展現的活力構成一種暢快的呼應。

當前,我們正處於兩個「五年規劃」的重要交匯點上,正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交匯期,開啟新的「五年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需要堅持怎樣的思想路標?需要秉承怎樣的精神內核?需要帶著怎樣的經驗財富?這也是「讀懂三明實踐的樣本意義」的題中應有之義。

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站在新的起點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並結合實際把其貫穿於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珍惜機遇、不懼挑戰,時間等待我們創造經得起人民檢驗的發展新成績,書寫更加精彩的新「中國故事」,贏取中華民族更加光明的未來。

編輯/ 沈 傑

審核/ 楊明月 終審/ 鄒 菲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讀懂三明實踐的樣本意義
    這裡,成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地方樣本。這裡,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生動「試驗田」。在這片土地上所收穫和經歷的,都匯入「中國奇蹟」的故事中。三明的道路選擇與發展氣象,都可以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發展的恢宏布局中找到對應的線索。
  • 三明實踐丨引全網熱議!網友直呼:大美三明!前景明了!
    人民日報 連續3天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發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系列報導,同時配發親歷者說等系列報導; 新華社
  • 【三明實踐】這裡的精神文明之美,令人怦然心動
    30多年來,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設不受工作重心、人事變動等影響,堅定不移、持之以恆。實踐證明,加強黨的領導,才能把住精神文明建設的大方向。 如今,八一片區內強村帶著弱村跑,形成「頭雁效應」;片區支部幫助薄弱村選出好支書,讓村村都有「領頭羊」;片區內巡河、巡路、建房巡查及保潔一線,實行一體化管理。
  • 人民日報聚焦福建三明探索實踐:風展紅旗如畫
    福建省三明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展現了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生動畫卷,對於各地更好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 流淌的文化記憶 持久的奮進力量——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下)
    流淌的文化記憶 持久的奮進力量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下) 西倚武夷山,東靠戴雲山,沙溪河自西向東奔流其間,晝夜不息。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 新時代的幸福縮影——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上)
    【三明實踐】清晨,三鋼集團廠區,鮮花吐蕊,修竹疊翠。伴著鳥鳴啁啾,24歲的副爐長蔡亦翔在控制電腦前坐下,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副院長熊雲說:「三明實踐,正是新時代中國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成效的生動縮影。」
  • 三明:紅色基因 綠色發展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與中關村發展集團合作共建的三明中關村科技園正式開園,將重點發展智能互聯、生命健康等產業。三明迎來「中國矽谷」,紅色老區轉型升級駛入綠色發展「快車道」。「風展紅旗如畫」,1930年,毛主席率領紅四軍,途經福建三明時寫下《如夢令·元旦》。三明的紅色歷史可以用「一區三地」概括:中央蘇區的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徵的出發地、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十八大以來,三明不僅傳承紅色基因,還深耕綠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 萬壽巖保護背後的典範力量——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 (中)
    【三明實踐】光明日報記者 王 丹 高建進 羅 旭 邱 玥夏鼎商彝、秦磚漢瓦、唐彩宋瓷……一項項文化遺產勾勒出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圖景。清流古人類化石遺址、「南方周口店」、永安安貞堡……一件件文物講述著文化交融演進的三明故事。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畫好山水畫 走好生態富民路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畫好山水畫 走好生態富民路 2020年12月19日 11:08:00來源:央視網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調研時為三明發展繪就藍圖、指明方向。20多年來,三明市牢記囑託,堅持綠色優先,推動林業改革,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為什麼是三明?|思客數理話
    三明市區連續多年空氣品質達標天數佔99.5%以上,森林負氧離子平均濃度達到每立方釐米1500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4倍,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清新」標準。「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已經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三明風光 圖片來源:新華社林深,水也美。
  • 新聞1+1丨「中等生」交出學霸成績單 三明之「治」中可以學到什麼...
    數據來看,沙縣小吃的發展令人驚嘆。但我們今天不僅僅是要關注沙縣小吃,更重要的是關注沙縣小吃的所在地,福建三明。三明這樣一座城市,不僅有沙縣小吃這個名片,還有「三明醫改」、「三明林地改革」等等改革經驗。為何能有這樣的改革經驗?新發展理念,在這座城市有著怎樣的實踐?又給其他城市,帶來怎樣的借鑑和思考?
  • 新聞1+1丨「中等生」交出學霸成績單 三明之「治」中可以學到什麼?
    這樣的樣本,在中國也有,就是沙縣小吃。數據來看,沙縣小吃的發展令人驚嘆。但我們今天不僅僅是要關注沙縣小吃,更重要的是關注沙縣小吃的所在地,福建三明。 三明這樣一座城市,不僅有沙縣小吃這個名片,還有「三明醫改」、「三明林地改革」等等改革經驗。
  • 喜歡三明的理由
    「我喜歡三明的理由是斑馬線前的一次次禮讓是鄰裡之間的互幫互助是遇到困難時有熱心的志願者……」來自雲南的33歲創業者王貴之在三明買房安家這座城市溫暖、有愛的文明因子是他落戶三明的重要原因「滿意在三明」這座城市久久為功的執著追求裡
  • 風展紅旗如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
    然而,地處閩西和閩西北的三明,去年的經濟總量不過2601.6億元,比不上一些沿海地市,在全國33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中也只是「中等生」。「家底」算不上殷實,群眾的幸福感為何滿滿?向三明人找答案,他們總要從20多年前說起——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從1996年到2002年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
  • 群眾的笑臉最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中)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先後11次深入三明,對百姓冷暖牽掛在心,對群眾生活關切至深。人民至上的情懷,滋養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如畫三明。新橋鄉黨委書記嚴榮焱關注著總書記每次老區蘇區行的重要講話,深有感觸,「對於老區蘇區而言,打贏脫貧攻堅戰,除了政治責任,更飽含著告慰革命先烈的特殊意義。」  寧化縣淮土鎮禾坑村,當年蘇區擴紅籌糧的標兵村,近年來又成了精準扶貧的先行村。
  • 「三明實踐」的「將樂篇章」(二十)
    在福建三明,有一個「文物大縣」——將樂縣,這裡是古陶瓷文化起步較早的地方,據記載,將樂窯始見商周,興於唐代,盛在兩宋,衰於明末清初。 餘學雲痴迷古瓷收藏,被譽為福建「將樂窯收藏第一人」 路邊撿回漂亮瓷片竟是清代五彩瓷 三明是我國南方陶瓷生產的重要地區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群眾的笑臉最美_新華報業網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先後11次深入三明,對百姓冷暖牽掛在心,對群眾生活關切至深。人民至上的情懷,滋養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如畫三明。  老區蘇區奔小康  「不要忘記老區,不要忘記老區人民」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  三明是老區蘇區,也是欠發達山區。
  • 一心一意是三明(報告文學)
    https://flv1.gmw.cn/gmw/videoroot/2020-12-16/1608082001868.mp4   【三明實踐
  • 澎湃新聞丨特別報導——為什麼是三明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從1996年到2002年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畫好山水畫」「闖出一條路子」……每一次囑咐,都為今天的三明埋下充滿深意的註腳。發現三明,就是發現中國實踐的樣本。觸摸三明,就像觸摸時代跳動的脈搏。為什麼是三明?與之走近,疑惑也不再成問題。三明市區。
  • 風展紅旗如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上)
    然而,地處閩西和閩西北的三明,去年的經濟總量不過2601.6億元,比不上一些沿海地市,在全國33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中也只是「中等生」。「家底」算不上殷實,群眾的幸福感為何滿滿?  向三明人找答案,他們總要從20多年前說起——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從1996年到2002年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