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如何成為全球最北的法語城市

2021-01-12 澎湃新聞

七十多年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驚心動魄,導演諾蘭的電影精彩演繹了幾十萬人從法國北部的敦刻爾克撤回英國的壯舉。可惜的是,由於情節需要,片中出現的人物以英軍和法軍為主,敦刻爾克當地居民在電影中並沒有太多鏡頭。

今天的敦刻爾克號稱是「全球最北的法語城市」。假設諾蘭導演在片子中想要高復原度地重現七十年前的敦刻爾克的話,扮演當時敦刻爾克當地居民的群眾演員恐怕已經不能在當地招攬:因為在20世紀中期的敦刻爾克,主要通行的語言並不是法語。

「沙丘教堂」

敦刻爾克在英文中的拼寫為Dunkirk,在法語中則為Dunkerque。法語和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語言都屬於羅曼語,是通俗拉丁語的後代。於拼寫上,諸羅曼語也保留了不少拉丁語的習慣,如k這個字母出現場合非常少。

K來自希臘字母κ,在羅馬共和國晚期古典拉丁語拼寫標準化之前,拉丁語中表示/k/的字母有三個,c用於e、i之前,q用於o、u之前,而k用於a之前。但是標準化後除了u當介音的情況保留q外(如aqua「水」),k、q的功能為c完全取代。只有少數詞如calendae(每月首日)中,k可以作為變體(kalendae)出現。

這個傳統也原樣保留在法語之中。法語單詞中用到k的較少,一般出現在如kilo、kaléidoscope、weekend等借詞中。地名一般歷史比較悠久,用到k的也較為罕見。甚至在外語中用k的地名法語也往往用c,如德國科隆德語為Köln,法語卻是Cologne;蘇格蘭北部的奧克尼群島英語是Orkney,法語是Orcades;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丹麥語是København,法語是Copenhague。

事實上,Dunkerque用法語根本無法解釋意思。就像「哈爾濱」、「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對多數中國人而言只是地名一樣,Dunkerque在法語中也只是一個地名。種種反常之處都說明,Dunkerque並不是一個原裝的法語地名。

對英語較熟悉的人會知道Kirk是英語中「教堂」的意思。這個詞一般在英國北部,尤其是蘇格蘭地區使用,南方則用Church。兩個詞長相相當接近,事實上也是同源的,都來自西方基督教的早期載體,自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3世紀於地中海東部廣泛使用的通用希臘語κυριακόν。

愛丁堡市內的High Kirk

這個詞在進入日耳曼語(英語屬於日耳曼語)後使用廣泛。古英語由於發生了顎化音變,本來的k變成了ch,整個詞最後變成church,然而英國北部歷史上受維京人入侵影響非常大。維京人來自北歐,他們所說的古諾斯語(也屬日耳曼語)中沒有發生這樣的顎化,英國北部的「教堂」一次被古諾斯語的kirk替換,相比church,沒有顎化的kirk更加接近希臘語源。

不獨kirk,dun也和英語dune(沙丘)相當類似,Dunkirk在英語中可釋為「沙丘教堂」。相對法語中Dunkerque的不知所云,顯然英語對這個地名的解釋力要強得多。

然而,英國人從來就不是敦刻爾克的主體居民,敦刻爾克建城更是和英國人毫無關係,敦刻爾克這個名字之所以用英語能解釋,是因為敦刻爾克早期的居民是弗蘭芒人所建,這個地名也來自弗蘭芒語,而弗蘭芒語恰恰和英語是近親,雙方很多詞彙來源相同。敦刻爾克在弗蘭芒語中拼寫為Duunkerke,也是沙丘教堂的意思。

從日耳曼到法蘭克

弗蘭芒語是一種地地道道的小語種,聽說過的人恐怕很少,但是這種語言有個出名得多的親戚——荷蘭語。弗蘭芒語和荷蘭語非常接近,甚至可被視作荷蘭語的一種方言。這種語言在21世紀的敦刻爾克已經衰微,但在國境線對面的比利時境內則仍然地位穩固。諾蘭若真有心復原二戰時的敦刻爾克,可能得比利時才能招募到合適的群眾演員。

那麼,法國的敦刻爾克為何會說一種和荷蘭語接近的語言呢?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原先被當做蠻族的日耳曼人攫取了西歐大片土地的控制權。法國之名來自日耳曼部落的一支法蘭克人。著名的查理曼大帝即是法蘭克人的首領。作為日耳曼人的一部分,法蘭克人原本說的語言也是日耳曼語,和法語截然不同,反而接近德語。伴隨日耳曼人的擴張,日耳曼語也一度擴展到了西歐廣大地區。

然而在進入西歐後,雖然佔據統治地位,但是人口和文化上的劣勢讓不少日耳曼人最終轉用了當地的羅曼語。查理曼大帝的兩個孫輩在籤訂斯特拉斯堡條約時,就已經對來自帝國西部(今天法國)的士兵說古法語了。

斯特拉斯堡條約的羅曼語部分是能見到的最早的古法語文檔

不過敦刻爾克所在的佛蘭德斯地區卻和法國其他地方語言狀況不盡相同。

民族國家概念興起前,國家權力機構對於在一個王國內推廣一種語言並不算熱衷,當時的法蘭西王國內存在說不同語言的族群。法語的基礎是法蘭西島上的羅曼語方言,屬於所謂奧依語(langue d'oïl),北部也存在皮卡第語、瓦隆語、諾曼語等其他奧依語。南部則是大片說奧克語(langue d』oc)的地區。所謂奧依奧克,實際上是出自但丁對當時羅曼語各支的描述(nam alii oc, alii si, alii vero dicunt oil),指的是他們回答「是」的方式:一些人說oc,一些人說si,還有一些人說oïl,今天法語的oui即來自於oïl。

整體而言,由於日耳曼人入侵路線的關係,越靠東北的羅曼語受到日耳曼語影響就越重。相對南方的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法語中的日耳曼痕跡已經非常明顯,比法語分布範圍更靠北的瓦隆語和皮卡第語相比就更日耳曼化了。到了敦刻爾克所在的佛蘭德斯地區,則成了徹底的日耳曼語地區。

查理曼帝國分裂時主要按照語言劃分邊界。佛蘭德斯地區早在5世紀時就基本徹底日耳曼化,當地羅曼語人口很少,日耳曼人幾乎沒有羅曼化趨勢。可是奇怪的是,這樣一個地方卻分到了西法蘭克。

佛蘭德斯可以分割的一部分

佛蘭德斯作為早期法國「自古以來」的疆域毋庸置疑。不過,由於帝國的衰落,這片河網縱橫,商貿發達的膏腴之地很快就有了自己的領主。佛蘭德斯伯國是法蘭西早期12諸侯之一,受佛蘭德斯伯爵統治。第一任佛蘭德斯伯爵鮑德溫一世於公元862年受封。隨後佛蘭德斯伯國擴張做大,最終成為法國國王的心腹大患。

1297年到1305年,法王試圖徹底徵服佛蘭德斯。經過一番戰爭,佛蘭德斯割讓了裡爾、杜埃、奧爾希,但是維持了自身獨立諸侯的地位。14世紀時,由於沒有男性後裔,佛蘭德斯的繼承權落到了勃艮第公爵手中。但是15世紀中期時,勃艮第公爵也面臨絕嗣問題。最終,勃艮第和佛蘭德斯的繼承權都落在了勃艮第的瑪麗身上。

1350年佛蘭德斯伯國疆域

勃艮第的瑪麗畫像

中世紀的歐洲地隨人走,瑪麗在婚姻市場上炙手可熱程度不言而喻。最著急的當然是法王,如果作為法國重要封臣的瑪麗外嫁,給法國會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法王路易十一先是想讓瑪麗嫁給自己弟弟,在自己兒子出生後又急忙想讓瑪麗嫁入法國王室,完全不顧她比未來的法王查理八世大了13歲。

可惜最終努力失敗,法王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發生了,瑪麗嫁給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利安,他後來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他們的兒子菲利普又娶了卡斯蒂利亞(今屬西班牙)公主瘋女胡安娜。佛蘭德斯就此落入西班牙手中。然而,哈布斯堡王朝領土過於分散,荷蘭和西班牙交流不暢,哈布斯堡王朝只顧對其徵稅,荷蘭變成哈布斯堡王朝的奶牛。西班牙對天主教的極端推崇在宗教多元的荷蘭也不受歡迎。雙方的敵意最終演變成長達八十年的獨立戰爭。1581年,荷蘭共和國獨立,敦刻爾克成為南尼德蘭的一部分。

對法國來說,一次災難性的婚姻讓佛蘭德斯莫名其妙成了外國的領地。對西班牙來說,丟失了歐洲最為富裕地區之一的尼德蘭的控制權是天大的損失。在隨後的幾十年間,各方力量都惦記著這塊肥肉。敦刻爾克也經歷了幾次易手。1583年西班牙再次控制敦刻爾克,並以其作為基地組建商船劫掠艦隊。1646年法國人攻陷敦刻爾克,僅僅六年之後,西班牙又捲土重來打下敦刻爾克。1658年,英法聯軍佔領敦刻爾克,次年敦刻爾克被贈與英國。很快,1662年,法國又以32萬英鎊的價格買回了敦刻爾克。

從政治上來說,法國的這次收購讓敦刻爾克從此脫離了佛蘭德斯主體。雖然佛蘭德斯歸屬仍然未定,此後還經歷了多次反覆。最終佛蘭德斯的大部分地區成為了今天比利時的一部分,也就是經常有獨立訴求的比利時佛蘭德斯地區。敦刻爾克則和早期被割讓出去的裡爾等地一樣,就此一直屬於法國。無論佛蘭德斯其他地區經歷了多少風雲變幻,敦刻爾克已經和自己的母體沒有關係了。

弗蘭芒語在敦刻爾克地區的退縮

比利時佛蘭德斯地區示意圖

進入19世紀以來,民族國家的興起讓國語推廣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統一語言被視為塑造統一的國民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原佛蘭德斯地區所說的弗蘭芒語也成了需要被剿滅的對象。在法國長期的法語推廣政策下,加之20世紀中葉以後交通發展,人口劇烈流通,弗蘭芒語也和法國其他地方語言一樣,為法語所取代。敦刻爾克也終於成為世界最北的法語城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英國脫歐後,法語可能成為下一個全球語言
    他要讓法語成為「非洲的第一語 言」「或許是世界第一語言」。他在演講時候還不忘帶節奏:"死守一種語言,拒不使用法語,只知道跟隨英語的潮流,非洲這種做法根本不是望向未來」」對於馬克龍的演講,英國很多網友表示:呵呵。英國《獨立報》 就獨道,無論馬克龍說得多好聽,法語都不可能成為下一個全球語言。
  • 頂級城市洗牌!全球競爭力「北升南降」,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來源:新財富雜誌在頂級城市重新洗牌的同時,過去5年,亞洲、歐洲、北美洲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穩步一同上升,南美、非洲、大洋洲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則相對下降,呈現出「北半球上升、南半球下降」的特點。基於此,中國城市如何在新一輪全球城市價值鏈體系重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希特勒御用攝影師拍攝的敦刻爾克彩照:整座城市淪為廢墟
    5月21日,德軍把近40萬英法聯軍圍堵到法國北部海岸城市敦刻爾克的狹小地帶。英法聯軍被德軍三面包圍,敦刻爾克港口又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的攻擊,如不經英吉利海峽及時撤退到英國,後果不堪設想。但短期內撤退40萬人,談何容易?
  • 《敦刻爾克》才是最頂級電影的打開方式
    這也是《敦刻爾克》最迷人的地方之一,看似不痛斥戰爭,卻又無時無刻不在反戰。因為無論是為了正義還是邪惡,無論結果是勝利還是失敗,戰爭都是生命的收割機。先來說劇情,其實最開始《敦刻爾克》是沒有劇本的。後來也是因為他老婆催促,才寫了個只有76頁的本子。至於為什麼不太需要劇本?因為歷史就是最好的劇本。
  • 《敦刻爾克》HD高清電影!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官方網站: www.dunkirkmovie.com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 美國 / 荷蘭語言: 英語 / 法語 / 德語上映日期: 2017-09-01(中國大陸) / 2017-07-13(倫敦首映) /2017-07-21(美國)片長: 107分鐘又名
  • 《敦刻爾克》好評在線!在看之前、你必須知道這些背景知識
    格林-卡尼 / 傑克·勞登 / 哈裡·斯泰爾斯 / 阿紐林·巴納德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 美國 / 荷蘭語言: 英語 / 法語 / 德語上映日期: 2017-09-01(中國大陸)片長: 107分鐘影片簡介:       故事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
  • 【預告/海報】敦刻爾克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主演: 湯姆·哈迪 / 基裡安·墨菲 / 馬克·裡朗斯 / 肯尼思·布拉納 / 詹姆斯·達西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 美國語言: 英語 / 法語
  • 桔子財經|濟南先行區「北起」,如何選對城市合伙人?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先行區調研時指出,濟南先行區是新舊動能轉換的「試驗田」,無論是產業培育、城市布局、生態治理等,都承載著濟南發展的未來。這個時候,承載濟南未來發展想像空間的濟南先行區如何「北起」,眾所矚目。1「北起」要靠優質資源「先過河」嗎?
  • 【預告/海報】敦刻爾克大撤退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主演: 湯姆·哈迪 / 菲昂·懷特海德 / 基裡安·墨菲 / 馬克·裡朗斯 / 肯尼思·布拉納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 美國 / 荷蘭語言: 英語 / 法語
  • 【HD】《敦刻爾克》2017年歷史戰爭片,克里斯多福·諾蘭編導,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官方網站: www.dunkirkmovie.com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 美國 / 荷蘭語言: 英語 / 法語 / 德語上映日期: 2017-09-01(中國大陸) / 2017-07-13(倫敦首映) / 2017-07-21(美國)片長: 107分鐘又名: 敦刻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
  • 敦刻爾克 (2017)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 美國 / 荷蘭語言: 英語 / 法語 / 德語上映日期: 2017-09-01(中國大陸) / 2017-07-13(倫敦首映) / 2017-07-21(美國)片長: 107分鐘又名: 敦刻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臺) / 鄧寇克大行動(港)豆瓣評分8.4
  • 西班牙留學城市如何選?最熱門的城市是哪裡?
    說到西班牙最受歡迎的留學城市,馬德裡和巴塞隆納一定是熱門選項。一座是西班牙首都,一座是高迪之城;一座古典優雅,一座浪漫風情。兩座城市各具特色,卻都承載了同樣的夢想與神往。在2019年QS發布的全球最佳留學城市排名中,巴塞隆納和馬德裡雙雙進入全球排名前30,分別位列第21和27位。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意義到底如何
    約40萬英法聯軍被德軍包圍在敦刻爾克伏擊的狹小區域內。為了挽救包圍圈內的聯軍,英國海軍部開始調集大批船隻,以從敦刻爾克將聯軍士兵撤退到英國。為此,英國海軍連泰晤士河上的拖船、快艇、漁船、駁船、平底船、遊艇和救生艇,所有可以在沿海使用的運輸工具都全部徵用,全力以赴展開撤退行動。
  • 《敦刻爾克》還是一部時尚電影!他們是男人最想成為的樣子
    《敦刻爾克》這部影片的演員班底已經足夠讓你把目光留在熒幕上。雖然這個影片是一部群像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主角,但你可以視為每個人都是主角。這些演員對角色的把握和塑造,帶來了身臨其境的對於戰爭和死亡的恐懼感。
  • 敦刻爾克戰役過後的老照片:城市淪為廢墟,汽車殘骸堆滿海灘
    英法40萬主力部隊被逼入敦刻爾克後,德軍分三路朝著敦刻爾克進逼,原本德軍擁有充足的時間將英法聯軍圍殲在這個港口,可當德軍進軍至敦刻爾克10公裡外時,德國元首希特勒卻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自此給了英法聯軍逃生的機會。照片為敦刻爾克戰役結束後,被英法聯軍丟棄在沙灘上的軍用汽車,原本應該是英法聯軍「墳墓」的沙灘,卻成為了這些軍用卡車的墓地。
  • 敦刻爾克電影在哪可以觀看 《敦刻爾克》劇情豆瓣影評
    ­  《敦刻爾克》是一部戰爭片,故事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影片的故事從陸、海、空三個角度講述,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每個人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才有可能活著回家。­  既然是戰爭片,那為什麼始終沒有看見敵人?­  其實《敦刻爾克》的故事不是一個關於勝利的故事,那就說明這不是一場戰役,而是一次撤退。
  • 豆瓣日曆 2020 年 7 月 30 日《敦刻爾克》
    在韋茅斯,道森先生和他的兒子彼得所擁有的月石號帆船成為徵用船之一,父子倆親自出海駛向敦刻爾克,隨行的人包括彼得的好友喬治。出航不久,他們在一艘被魚雷擊沉的船骸上營救一名處於「彈震症」狀態的英軍士兵。當該士兵得知他們駛向回敦刻爾克後,因恐慌而試圖阻止道森,卻不慎將喬治摔下樓梯,頭部重創下使他失明。
  • 世界上最靠北的首都,人口不足12萬,卻是全球最幸福城市
    它就是雷克雅未克,是冰島的首都,也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位於冰島西部法赫薩灣東南角,塞爾蒂亞納半島北側,地理上非常接近北極圈,是全世界最北的首都。雷克雅未克面積120平方公裡,內市區100平方公裡。人口約11.5萬,佔全國總人口的36%。
  • 《敦刻爾克》重新定義「戰爭電影」
    電影《敦刻爾克》海報  從戰士到倖存者  這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題材的電影,既沒有氣勢恢宏的戰鬥場面,也沒有血肉橫飛的暴力美學這種對死亡威脅對象的抽象化處理,使得諾蘭的《敦刻爾克》由一部可以拍成紀實性的戰爭歷史題材影片而一躍成為雜糅了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元素的先鋒電影。其所欲闡釋的「倖存」,也不再只是二戰中英法聯軍士兵的「倖存」,而是可以與新世紀以來的當代觀眾形成強烈精神共鳴的「倖存」。
  • ​《敦刻爾克》:體驗大於歷史的戰爭觀
    22年前,諾蘭和妻子艾瑪·託馬斯(電影製片人)一起乘船跨越英吉利海峽抵達敦刻爾克,他們行駛了與「敦刻爾克大撤退」同樣的路線。不期遭逢歷史場域是一種奇特的個人體驗,尤其對於時間概念比較敏感的人。如何把它表達出來,諾蘭認為十年前的他都還沒有這個自信。一天他採訪到親歷那場戰爭的老兵,他們當時喪失自我坐標,只剩下生存願望,戰事的進退輸贏完全屬於後知後覺,這樣可以觸摸的歷時感受讓諾蘭非常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