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攻克俄語
1927年,南昌起義失敗後,革命事業遇到很大的阻礙。面對這樣的情況周總理曾說:「敵人的勢力現在正處在強大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勢力還很弱小,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對敵鬥爭經驗。」
於是1927年10月,組織決定派遣了劉伯承、林伯渠等十餘人前往蘇聯學習。此時的劉伯承已經35歲了,俄語對於元帥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說了半輩子四川話的劉伯承元帥,學起俄語來,顯得有些吃力。比如俄語裡的大部分都是濃重的捲舌音,劉伯承髮捲舌音有困難,他就喝一口水在嘴裡,然後儘可能地發音。這樣的練習俄語,劉伯承元帥沒少被水嗆住嗓子。
據《劉伯承元帥》記載:「劉伯承每日練習俄語的時間都在4個小時以上,在工作的時間裡,經常查看俄文資料,不認識的俄文,就拿著多達700頁俄文字典一頁一頁的找,當時的蘇聯外教都佩服劉伯承的毅力。」
因為長時間地看俄文資料,劉伯承的右義眼經常磨得他眼窩出血,單眼長時間看書,也導致元帥的視力出現了非常大的損傷。據劉伯承警衛員回憶:「劉伯承元帥在建國後工作時,只要用眼過度,時不常就會看不清東西,嚴重時甚至會短暫失明。」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俄語這關劉伯承元帥算是勉強通過了。就這樣,劉伯承元帥在1927年11月踏上了前往蘇聯的郵輪。
02留學往事
赴蘇留學的故事,據《劉伯承元帥》中記載:「劉伯承在前往蘇聯的遊輪上,見到了伏龍芝軍事學院的教員,他對劉伯承說:你在學院的俄文名字叫『阿法納西耶夫』。」(阿法納西耶夫是俄國一位文學家,是俄國農奴制改革時期的文化先行者。蘇聯教員給劉伯承起這個俄文名字,可能是看劉帥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像個知識淵博的學者吧。)
來到伏龍芝軍事學院後,劉伯承元帥更加刻苦地學習起蘇聯的先進軍事知識,在學院圖書館一呆就是一整天。由於對俄文掌握的水平還是不夠好,劉伯承元帥想了一個妙招。據《開國將帥錄》中記載:「劉伯承赴蘇聯留學時期,組織上和蘇聯當局每日都會給他們飯食津貼,於是劉伯承就拿著自己的學員證換一堆食物,然後送給在學院打工的小工,並讓小工每天教他學習俄文。」
堅持學習俄文半年左右,劉伯承的俄語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他逐漸能和伏龍芝的教員探討深層的討軍事策略問題。據俄國史料記載:「學院從事步兵戰術研究的斯莫林教授,就與劉伯承探討過蘇中兩國士兵的各種差異,還推薦劉伯承去翻譯一些歐洲史上著名的戰役。」
在蘇留學期間,劉伯承學習了許多的歐洲近現代的軍事戰役,提升了自身的專業水平。他還將一些用俄語表達的戰術,翻譯成了中文。其翻譯後的中文意思也完美符合「信達雅」三原則。例如:「在當時按字面意思翻譯的俄文戰術叫:黑猩猩戰術,劉伯承就把他翻譯成遊擊戰,將『雜種隊伍』翻譯成『混成軍』等等。」
劉伯承元帥在蘇聯的學習,為中國的革命事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03報效祖國
1930年,劉伯承順利從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回往祖國。來到上海時,周總理對他說:「伯承同志,現在的形勢非常嚴峻,國民黨搞白色恐怖,我們的同志時刻都會面臨著流血犧牲的危險,你敢在上海留下來,搞秘密翻譯工作嘛?」劉伯承回答道:「保證完成任務。」
就這樣,劉伯承元帥在上海建立了我軍第一個翻譯所。在主持翻譯工作的日子裡,劉伯承曾遇過一次危險。據《劉伯承傳》中記載:「由於當時缺乏翻譯資料,劉伯承親自去國立圖書館查閱資料時,被特務盯梢,特務在跟了劉伯承兩條街後,上去盤問劉伯承,劉伯承則對他們說:『家中的孩子想聽俄國童話故事,我來找俄國童話書』。」就這樣劉伯承元帥躲過了一劫。
劉伯承在上海工作的幾個月時間裡,翻譯了著名的《蘇軍步兵戰鬥條令》。這本條令記錄了大量的軍事技術、對士兵如果做思想政治工作和俄國經典的軍事戰術。聶榮臻在回憶時說道:「當時我和劉伯承、葉劍英等同志翻譯的《蘇軍步兵戰鬥條令》,很快就被周總理運用在了江西前線,並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蘇軍步兵戰鬥條令》也成為了我軍史上第一個軍事條令。此後劉伯承元帥翻譯了眾多蘇聯資料,為我軍的建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