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暴露了中國商人最噁心的一面

2020-09-03 知吾私塾

知吾私塾,專注用易學輔助成功



電影院開門了,我也終於騰出點時間準備去看看電影,在《八佰》和重映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之間,果斷選擇早就可以在網絡上可以免費觀看的哈利波特,並沒有選擇被朋友圈刷屏的《八佰》。


原因很簡單不想為《八佰》的出品公司華誼兄弟和電影主創貢獻票房。需要申明的一點,我噁心的不是抗日題材,這段我們屈辱且頑強的歷史需要用影像創作記錄下來,警示後人,但是民族情緒不該成為有些人謀取利益的工具。


八佰就是華誼兄弟的工具!



01八佰背後到底是場什麼戰役?


我相信在電影 《八佰》上映前,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場四行倉庫戰役到底在抗戰中是怎樣存在,畢竟從日本全面侵略中國開始,中國人民進行的抗爭,大大小小的戰役多到無法計算。


電影主創們把這場戰役標榜為提振中國民眾抗戰決心的關鍵戰役,甚至是用到了&34;,&34;等等這樣完全不符合事實的標題來進行宣傳,調動起大家的民族情緒,來為電影買單,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這些名不副實的宣傳語只會讓真正的歷史真相被掩蓋。後人見不到戰爭真相,我們又何談避免戰爭呢?



那麼真相是什麼呢?——是老蔣為了贏得西方的支持做的國際政治秀。


四行倉庫戰役是國民黨正面戰場上最殘酷的一站 ——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當時中日雙方的戰爭局勢焦灼,爭奪上海成了非常關鍵的戰爭策略,不得不承認日軍的武器及作戰計劃確實比老蔣的一盤散沙來的更加有力,把國軍打的潰不成軍,退到了四行倉庫。


400個基本都是新兵蛋子組成的隊伍直面30萬精銳的日軍部隊,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蔣政府之所以這樣做原因是部隊必須撐到國聯開會,這樣才能夠拿到西方的援助。如果在10月30日之前就結束了戰爭,那麼怎麼要援助。400個人的隊伍其實送在四行倉庫送死,這一點電影裡隱晦洗白的孫元良是知道的。孫元良這個人可以說是當時國軍將領的一個縮影,貪財好色,但是沒有啥正氣,搜刮民脂民膏是一把好手。


孫元良


說回四行倉庫這個戰役,這支&34;隊伍最終退回到了租界,死傷人數不悲壯,這裡當然不是說死了人才好,畢竟這幾百個士兵是真的抱著赴死的決心堅守的。整場戰役的大致情況就是如此,真實並非向電影宣傳的那那般慘烈,故意誇大真相,讓大家掏錢買票,截至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八佰》票房已經突破10億,可悲。


02八佰是華誼兄弟的翻身仗?


其實現在華誼兄弟的處境跟當時的蔣政府何其相似,2018年金鎖因為合同問題被小崔老師扳倒後,這家全中國最知名的娛樂公司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退。



從去年開始董事長王中軍甚至開始變賣自己的私人收藏來給到公司還債。現在華誼非常需要觀眾們留下的眼淚,因為那會轉變為錢,最終流向兩兄弟的荷包。


華誼兄弟為了能夠在八佰這部電影裡極儘可能的撈回成本,竟然開始向中小院線施壓,要求必須支付保證金才能得到電影拷貝,導致了很多三四線城市的觀眾在電影開場前被通知無法觀看影片,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院線已經舉步維艱,電影出品方和院線本該是風雨同舟的時候,卻被華誼擺了一道。



華誼回本心切無可厚非,但是一再壓榨小院線的利潤,跟當年的只為自己一己私利的某些國軍將領毫無區別。深陷債務的華誼,能夠靠《八佰》打一場翻身仗嗎?我認為可能性不大,畢竟積弊已久,充其量只是迴光返照而已。


戰爭真正的殘酷不僅僅是軍民的犧牲,而是被利用。當年的士兵們不知道,如今的觀眾們恐怕也不知道。


知吾私塾原創作品

傳統國學|新派命理|非典型性商學|實用心理學|關注團隊及個人成長

歡迎私信

作者:何源葉

編輯:阿羅

圖源: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八佰》:「一面天堂,一面煉獄」
    《八佰》這部去年就要上映的電影,仿佛也經歷了至暗時刻,從開始知道這部電影到第一次定檔,經歷多次撤檔,終於在昨天也就是2020年8月21日全國上映,我心沸騰了,熱血了,迫不及待了。疫情好轉後的第一次觀影,就可以看近年來最最最期待的電影——《八佰》,我之幸也。
  • 八佰: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最怕看到:此劇情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因為:一面是真實的歷史,一面是鮮血。八佰電影中,有一段對話是這樣說到的:「那邊真好看。」《八佰》的故事原型來源於1973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整場電影看下來,哭的不能自已。這一場成敗廝殺,點亮的是家國情懷和抗戰意識。閃亮的人性光輝中凝聚的是中國軍人和百姓齊心協力共同抵抗外來侵入與屈辱的情緒。
  • 《八佰》: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
    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它的主角叫「八佰」不經過點波折很快我就意識到,它與傳統情節劇很不相同,這不是一部有確定主人公和集中戲劇衝突的電影,它圍繞「四行倉庫」之戰,給予了蘇州河兩岸數十位人物群像,有的來去匆匆,有的貫穿始終,有的在前半段出彩,有的在後半段傳神,真正的主人公就是這400多人所構成的「八佰」群像,以及南岸和天上飛艇中的「八佰」看客。
  •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評電影《八佰》: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
    我們都是蘇州河南岸的看客  ——電影《八佰》觀後   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它的主角叫「八佰八佰壯士的戰鬥,正如其原本的歷史意義一樣,有了某種「表演性」:官兵們用鮮血和生命上演著一場寧死不屈、不忘國恥的生死大戲。南岸的各色人物,有的血性飽滿,有的猥瑣膽怯;有的義薄雲天,有的苟且偷生,但在「八佰」壯士面前,最終大多成為抗戰主旋律的合唱者。他們從戰火硝煙中奔馳的白駿馬中,看到了中華民族不死不滅的龍馬精神。蘇州河兩岸,既是中國抗戰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性的一面鏡子。
  •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評電影《八佰》: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
    我們都是蘇州河南岸的看客——電影《八佰》觀後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它的主角叫「八佰壯士的戰鬥,正如其原本的歷史意義一樣,有了某種「表演性」:官兵們用鮮血和生命上演著一場寧死不屈、不忘國恥的生死大戲。南岸的各色人物,有的血性飽滿,有的猥瑣膽怯;有的義薄雲天,有的苟且偷生,但在「八佰」壯士面前,最終大多成為抗戰主旋律的合唱者。他們從戰火硝煙中奔馳的白駿馬中,看到了中華民族不死不滅的龍馬精神。蘇州河兩岸,既是中國抗戰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性的一面鏡子。
  • 謠言止於智者《八佰》定檔無腦被黑,讓我看到中國網民最惡的一面
    今天影視圈最重磅的消息莫過於《八佰》定檔了,幾經波折之後,《八佰》選擇在8月21日上映,與國內觀眾見面。作為華誼兄弟出品的大型戰爭電影,在拍攝放出之時,便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畢竟拍戰爭題材在近幾年並不多見,華誼耗費巨資,更見其強大的底氣。
  • 清華大學尹鴻教授評電影《八佰》: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
    《八佰》觀後 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它的主角叫「八佰」  不經過點波折,可能就不值得等待。八佰壯士的戰鬥,正如其原本的歷史意義一樣,有了某種「表演性」:官兵們用鮮血和生命上演著一場寧死不屈、不忘國恥的生死大戲。南岸的各色人物,有的血性飽滿,有的猥瑣膽怯;有的義薄雲天,有的苟且偷生,但在「八佰」壯士面前,最終大多成為抗戰主旋律的合唱者。他們從戰火硝煙中奔馳的白駿馬中,看到了中華民族不死不滅的龍馬精神。蘇州河兩岸,既是中國抗戰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性的一面鏡子。
  • 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它的主角叫「八佰」
    八佰壯士的戰鬥,正如其原本的歷史意義一樣,有了某種「表演性」:官兵們用鮮血和生命上演著一場寧死不屈、不忘國恥的生死大戲。南岸的各色人物,有的血性飽滿,有的猥瑣膽怯;有的義薄雲天,有的苟且偷生,但在「八佰」壯士面前,最終大多成為抗戰主旋律的合唱者。他們從戰火硝煙中奔馳的白駿馬中,看到了中華民族不死不滅的龍馬精神。蘇州河兩岸,既是中國抗戰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性的一面鏡子。
  • 八佰:上海的蘇州河畔,一面天堂一面地獄,還有一段被圍觀的戰爭
    電影《八佰》自8月21日上映以來,熱度居高不下。據燈塔專業版顯示,電影《八佰》在正式上映的第17天,累計票房突破24億元,觀影人次達6273.2萬。《八佰》實時票房已達7100萬元,位列今日票房榜第一位01電影的爭議八佰上映自今,縱使毀譽參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部電影確實火得一塌糊塗。網上爭論最多的就是電影中部分情節與歷史不符,其實在我看來是不是好電影和歷史是否相符是兩回事。
  • 八佰:上海的蘇州河畔,一面天堂一面地獄,還有一段被圍觀的戰爭
    電影《八佰》自8月21日上映以來,熱度居高不下。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截至9月4日14時22分09秒,電影《八佰》總票房已突破22億元,用時14天5時22分,預測內地總票房將達29.16億元。電影的爭議八佰上映至今
  • 《八佰》杜淳唐藝昕詮釋戰場軍民最勇敢的一面
    《八佰》上映三周依舊火熱,蟬聯票房周冠軍,現已突破24億,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位列內地影史票房第13名。楊惠敏巾幗不讓鬚眉為影片增彩 杜淳扛人衝橋拍十天直呼「太難拍」電影《八佰》中,杜淳飾演的謝晉元和唐藝昕飾演的楊惠敏均有原型。
  • 我對電影《八佰》的評價
    分了三天晚上把《八佰》這部電影看完了,是網上的超清版本,我最大的感覺就是,這辣雞電影,真是我浪費時間,去電影院看那就是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即便放下了之前對這部電影的偏見,確實電影的主角不是孫元良,當然也不是謝將軍,而是小湖北,以及一眾的普通戰士,讓人覺得它是像《我的團長我的團》一樣的模式,但是即便不管歷史上的情況,這《八佰》電影也是乏善可陳,除了拍攝手法很高級,畫面的對比很不錯之外,電影故事本身是很違背常識的,比方說大冬天在河水裡泡著
  • 電影《八佰》,如願以償
    但這樣的說法我是不認同的,因為電影終歸只是一個需要渲染自身主題的表達載體,在時間長河裡,任何的歷史故事電影都只能算是一個碎片,無法每個電影都去要求復原全景。何況,影片裡沒有出現的,不等於影片在否認。那些沒現的,可能是事件的另一面,更迷人的另一面,可能是另一部好電影;現在出現的,可能只是最為直觀的一面罷了。
  • 《八佰》如願,但中國的頂級戰爭電影依然虛位以待
    但這樣的說法我是不認同的,因為電影終歸只是一個需要渲染自身主題的表達載體,在時間長河裡,任何的歷史故事電影都只能算是一個碎片,無法每個電影都去要求復原全景。何況,影片裡沒有出現的,不等於影片在否認。那些沒現的,可能是事件的另一面,更迷人的另一面,可能是另一部好電影;現在出現的,可能只是最為直觀的一面罷了。故事的重心,不故事的焦點,終歸是四行倉庫。
  • 挺直的中國脊梁 電影《八佰》觀後
    挺直的中國脊梁__電影《八佰》觀後鄭彥芹題記:1937年10.26-11.1震驚中外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役進行中,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對決,未戰就已經知道結果的戰役,他標誌著淞滬會戰的結束四行倉庫和八佰壯士(實際上是四百二十人),註定會被載入史冊,八佰壯士註定會名垂青史!
  • 一面天堂、一面地獄——觀《八佰》電影
    今天七夕節,和家人一起去看了電影《八佰》,兩個多小時,落淚了四次,感嘆了十次。開篇 《八佰》導演把他的情感,用電影逐步推進的步調,一下一下的揉捏著觀眾的心,從開始到結局,從猶豫到堅定,從懦弱至赴死第四個是小湖北喝了酒,他開始慢慢覺醒了,那是年輕人的覺醒,那是中國未來的希望開始覺醒了
  • 放過「八佰」,或者殺了電影吧
    不出什麼意外的話,2020年度電影。《八佰》無疑。關於電影Sir已經給出正式影評——八佰拍的不是「屁股」,是脊梁。
  • 《八佰》:難以用「好看」形容的好電影
    管虎從事電影行業至今,拍攝了十三部電影,題材廣泛,風格多變,但關注時代變革中小人物的命運,在矛盾和衝突的過程中顯現小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是其電影的一大主題。戰爭年代,人如螻蟻,命如草芥,《八佰》的動人之處在於凸顯了生命的珍貴和偉大。這些人民英雄他們的身體不是「工具的身體」,而是父母生養,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的身體」。
  • 放過「八佰」,或者殺了電影吧
    不出什麼意外的話,2020年度電影。《八佰》無疑。關於電影Sir已經給出正式影評——八佰拍的不是「屁股」,是脊梁。說白了還不就是——導演好欺負,電影好欺負唄。最荒謬的是有人說,《八佰》活該出現「技術問題」,撤檔、刪減不值得可惜。
  • 《八佰》何以能成為中國戰爭電影的新標杆?
    直至8月21日,由管虎拍攝的戰爭電影《八佰》成為後疫情時代在中國大陸率先上映的第一步電影《八佰》對於整個中國電影而言,是後疫情時代的一塊「敲門磚」。業內大多數製作公司、投資商、知名導演、知名演員都卯足勁的支持誇獎這部電影。而作為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重金投入的關鍵電影,自然也對這部救市之作寄予了厚望。無論是電影質量還是電影票房都將深深觸動著大部分投資人、製片人、導演、演員的心,因為電影的表現將直接牽扯到後續大部分調整檔期電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