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看到:此劇情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因為:一面是真實的歷史,一面是鮮血。
八佰電影中,有一段對話是這樣說到的:
「那邊真好看。」
「那邊是租界,那邊是天堂。這邊是地獄。」
是的,以蘇州河為分界線,北岸是封閉的倉庫,倉庫中是早已做好赴死準備的中國戰士。而南岸則是歌舞昇平的租界,那裡燈紅酒綠,好不熱鬧。
北岸的人誓死保衛著對岸的平民百姓,戰火喧囂,死傷無數。一槍槍槍聲下,是血肉模糊的英雄們。
南岸的人用盡全力守護著北岸的戰士,有錢的捐錢,有力的捐力。
保護從來都是相互的,這就是中國情。
這,就是中國人。
《八佰》的故事原型來源於1973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下的四百多名戰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死守上海四行倉庫的事件。
整場電影看下來,哭的不能自已。
這一場成敗廝殺,點亮的是家國情懷和抗戰意識。閃亮的人性光輝中凝聚的是中國軍人和百姓齊心協力共同抵抗外來侵入與屈辱的情緒。
不管是21歲的陳樹生,為了不讓敵軍爆破大樓,將炸彈捆綁在自己身上,用自己的命去堵。
還是七月在封閉的倉庫中,輕快的對小湖北說:等我死了,你替我。
亦或是年輕的學生,花季少女,賭場的員工等等義無反顧的衝進槍林彈雨中。
更或者是那場國旗保衛戰。
……
槍林彈雨之下,血肉模糊了雙眼。
就像陳樹生所留下的家書中寫到: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義無反顧之下是血熱的心,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敬仰我們的抗戰英雄。
守在四行倉庫的士兵們,從一開始的慌亂驚逃,到戰場上的不懼生死。一瞬間的蛻變,是不服輸的生命力,戰火熊熊燃燒,士兵們的的鬥志也節節增高。
像是那匹困在倉庫的白馬,驚慌失措到踏步前行。
最後時刻,日本人攔著中國士兵過橋,一直斯文的教授終於忍不住了,端出家裡的槍,破口大罵:「畜生,太欺負人了。」
電影中有這樣一段畫面:困在倉庫的戰士們升起了國旗,向世界證明,上海沒有淪陷。而升國旗的直接後果是承受日本人的重彈攻擊。
來勢洶洶的日本人架著飛機轟炸而來,國旗搖搖欲墜,一具具身體拼命的護著。
那時,不只是租界裡觀看的人們落淚,在場的所有人,都已經淚目。
「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在這一場戰鬥中,沒有人不怕死,只有那些甘願赴死的人。
這世上,總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不管以前還是現在。
而我,很慶幸,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年代。
感謝我們的國家,感謝那些為了和平、為了更好的生活而為我們負重前行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