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兵才是精兵?唐朝大將被射成刺蝟,卻生龍活虎地贏下戰爭

2021-01-09 騰訊網

中國古代有很多戰爭都是以少勝多,這些戰爭一不小心就奠定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如官渡之戰,曹操以自己的膽氣和勇略成功地打敗了數倍於己的袁紹軍。

再比如淝水之戰,面對前秦天王苻堅的不可一世,東晉朝廷的柱石謝安謝玄不但沒有怯戰,還重創了前秦。

這場戰役,如果前秦勝利,那麼我國歷史的走向將會被徹底改寫,前秦也即將會取代隋朝,成為魏晉南北朝中第一個完成大一統的朝代。

東晉的北府兵雖然只有八萬多人,但是戰鬥力卻不容小覷,但勝負的關鍵還是東晉智囊謝安的出謀劃策。一個軍隊要想百戰百勝,主帥的膽識和統兵能力也是關鍵,但更多的時候,兵員的素質也能決定戰爭的勝負走向。

歷史上的精兵有很多,秦朝的銳士,三國高順的陷陣營,唐朝的玄甲軍,蒙古的蒙古鐵騎等,都是十分精銳的軍隊。

隋末唐初,天下大亂,各地豪傑都想在這場紛爭中成為最後的贏家,當時的天下,關中有李淵的起義軍,洛陽有王世充,河北有竇建德,各地諸侯爭相稱帝,竇建德立國號為大夏,李淵立國號為大唐,洛陽王世充國號

當時天下最主要的力量就是這三股,其中三股力量又以竇建德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竇建德當時在河北擊敗了另一個割據勢力孟海公,軍威震天,士氣高昂。

李淵想統一天下,就必須要從關中出擊,這就必須解決掉他的頭號障礙,鎮守洛陽的王世充。

唐軍很輕易地打敗了王世充的先鋒部隊,並進而將王世充圍困在洛陽城內,王世充很慌,對竇建德喊了一聲救命,竇建德也不含糊,知道自己這個老盟友有難,就帶領十萬夏軍來救援。

十萬大軍和洛陽城內的王世充部隊裡應外合,能將唐軍打得落花流水,勢必會造成唐軍腹背受敵的局面。

唐軍內部對此意見不一,有人認為夏軍軍威太盛此時不可硬抗,李世民認為夏軍雖然軍威盛但是卻是一群農民組成的起義軍。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裝備都落下風,因此沒有什麼好怕的。

李世民還建議到,如果大軍撤離了洛陽,解除了對王世充的包圍,那麼唐軍的關中就有危險了,大軍一旦撤退,很難在組織稱有效的戰鬥體系,容易被王世充和竇建德乘勝追擊包了餃子。

竇建德想要救援洛陽,必定會途徑虎牢關,三國時代呂布就是在此與劉關張三兄弟廝殺的,這裡的地形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要守住此地,必定會讓王世充寢食難安,讓竇建德騎虎難下。

李淵覺得自己的這個兒子說的有道理,畢竟他一直神勇無比,就採納了他的建議。李世民領了三千五百多名騎兵步兵前往虎牢關去鎮守。

三千五百多士兵,去硬抗十萬大軍,能贏嗎?學過數學的都知道,這種情況下還要竇建德發動人海戰術,踩都能把唐軍踩死。

到了虎牢關,竇建德一看李世民只有這點兵力,便嘲笑了他,罵他過來送死,李世民一看竇建德這樣滑稽,心裡頓時有了底氣,驕兵必敗可不是說說而已。

竇建德帶著輕妄,派了三百多名騎兵出來挑釁,李世民也不甘示弱,派了二百步軍出來應戰,我們都知道在古代,騎兵就是坦克,專門克制步兵。每次打仗,步兵們聞著騎兵戰馬鐵蹄的聲音就會有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

所以漢朝為什麼會對匈奴屢戰屢敗,很大原因就是漢朝沒有一個正規的騎軍。

三百騎兵向李世民的步軍展開了無情衝鋒,但他們驚訝的發現,這支步軍的陣型怎麼衝都不亂,而自己拼了命的攻擊,還損失了幾個戰友。

兵員的素質在這場戰鬥中暴露的一乾二淨,很快,竇建德的騎軍個個垂頭喪氣,而唐軍利用堅固的鎧甲,長矛短劍一次一次地重創夏軍騎兵。

雙方的試探結束了,李世民領三千騎軍傾巢而出,殺得竇建德十萬大軍毫無還手之力,此戰,年僅十八歲的淮陽王,右千牛衛大將軍李道玄尤其表現得十分神勇。

他拿著大刀在夏軍左突右撞,連砍數人,自己都被射成了刺蝟。

手下的士兵一看領頭的都這麼猛,個個以一當十,殺得夏軍潰不成軍。事後竇建德大敗而逃,而李道玄穿著「刺蝟裝」回到軍中,脫下鎧甲後竟然毫髮無傷。

唐軍當時的裝備,是冷兵器時代最頂尖的,鎧甲堅固好用,武器鋒利。反觀夏軍,雖然連打勝仗,但也脫離不了農民軍的寒酸,士兵的裝備都是以簡單的鎧甲為主,形成不到全面的防護,交戰中幾乎是一砍就死,和李道玄的裝備比起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可見,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但血不厚,扛不住打,人再多也沒用。

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什麼才是精兵?唐朝大將被射成刺蝟,卻生龍活虎地贏下戰爭
    我們玩戰爭遊戲都知道,古代戰場中,騎兵能將步兵克製得死死的,戰馬呼嘯而來的氣勢,讓步兵會產生本能的恐懼。但在這一戰中,唐朝步兵身披重裝鎧甲,手持長矛利器,隊形固若金湯,竇建德的騎兵根本無法突破,成為了笑柄。
  • 李世民建立唐朝功勞 虎牢關一戰滅兩國
    武德二年三月,劉武周遣其大將宋金剛進攻晉陽以北,連下平遙、介休、榆次等城,李淵派其心腹謀臣裴寂督軍抵抗。劉軍鋒芒正盛,打的裴寂幾乎全軍覆滅,晉陽留守李元吉和裴寂相繼逃回,太原城被劉武周拿下。宋金剛得勢不讓人,率大軍急速南下,攻陷晉南重鎮晉州(今山西臨汾),李淵大懼,一度打算放棄河東,但在李世民的堅持下,又發精兵二萬北上反攻。
  • 虎將許褚為何不是統兵大將?
    馬超率步兵一萬多人,來追擊曹操軍,箭如雨下。許褚對曹操說,敵人來得太多,現在我軍又都渡過河去了,您應當趕快坐船離開,於是扶著曹操上船。敵人追殺得更急,士兵爭著上船,船因超載快沉了。許褚右手揮刀砍殺攀附上船的士兵,左手舉著馬鞍擋住射向曹操的利箭。船工被流箭射死,許褚用右手撐船,船才得以渡過黃河。這天,如果沒有許褚,曹操就危險了。
  • 安史之亂,唐朝大將「哥舒翰」兵敗古「三門峽」西原
    十二月,唐玄宗在洛陽失守之後,聽信宦官監軍邊令誠的讒言,殺大將封常清、高仙芝,起用病廢在家的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令其率軍20萬鎮守潼關。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哥舒翰進駐潼關後,立即加固城防,深溝高壘,閉關固守。天寶十五載(756)正月,安祿山命其子安慶緒率兵攻潼關,被哥舒翰擊退。
  • 河北三鎮:叛亂的領頭羊,拖垮了唐朝,咋在五代成了「破落戶」?
    這是唐朝打的第一場削藩戰爭,民心還是站在唐朝一邊的,就算成德聯合幾個藩鎮叛亂,但也不是朝廷的對手。於是,成德有一個叫王武俊的將領,一看情況不妙,就殺死了上司李惟嶽,投降了唐朝。到這裡,如果不出意外,唐朝的削藩戰爭將取得勝利。
  • 為什麼韓國歷史劇裡說射瞎了唐太宗的眼睛,李世民還跪地求饒
    找出韓國有關中國唐朝的歷史劇,早在2002年播出的韓國歷史劇《帝國的早上》中,就有有關李世民的劇情,描寫了歷史上唐朝對高句麗國的戰爭,高句麗就是古代韓國的名稱
  • 從府兵制到募兵制,藏兵於民的方式讓唐朝有著更強的軍隊實力
    唐朝不愧為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的封建王朝之一,但是歷經了隋末戰爭,使得當時的人口急劇下降。唐朝人口經歷發展以後,有了一定的回升。而在唐朝逐漸擴大的疆域之中,並沒有使得原本戰爭規模有多大的發展。對歷史研究發現,唐朝初年全國軍隊有超過60萬兵力。在唐朝初年的多次戰爭當中,最多的出兵人數也不過10餘萬人,這是為何?
  • 《燕雲臺》明扆託孤,喜隱、留禮壽被射成「刺蝟」,烏骨裡注孤生
    喜隱、留禮壽父子賊心不死,準備奪取,為了根除後患,被「萬箭齊發」射成「刺蝟」。明扆託孤病秧子明扆在韓德讓父子以及前宰相蕭思溫的幫助下,奪取政權,不久後由於體弱多病,就把攝政大權交給了皇后蕭燕燕。喜隱、留禮壽被射成「刺蝟」趙王喜隱一直以來都是野心勃勃,多次叛亂,但由於他是太祖系唯一剩下的血脈,所以一直沒有除掉他。直到他設計坑害了韓德讓的妻子李思,最終被流放。
  • 和尚原之戰,數千宋軍敗兵,戰勝金兀朮十萬精兵,南宋續命百餘年
    因此吳玠命令在和尚原當面紮下營壘,準備固守。有人建議退往漢中,他斬釘截鐵地說:「我保此,敵決不敢越我而進!」。1131年5月,金將沒立率軍前來攻打。由於和尚原道路狹窄,金軍的騎兵優勢發揮不出來。吳玠親自上陣,斬殺一名金將,大大鼓舞了全軍的士氣。戰至午後,宋軍的生力軍投入戰鬥,沒立搶先逃跑,金軍大敗而回。於是,金兀朮親自領兵十餘萬,決心拿下和尚原,打開入蜀通道。
  • 宋夏百年戰爭
    範仲淹心憂天下,在前線與宋軍將士同甘共苦,親身經歷戰爭的殘酷。宋夏戰爭中的「鎮戎三敗」震驚了朝野,也讓他看清了時代的危機,這才是他痛心疾首的原因。唐朝以來,党項人在今寧夏、甘肅、青海等地區定居。他們是羌族的一支,其名最早見於《隋書》。其中,夏州(今陝西靖邊)拓跋部落實力最強,為党項人中的老大哥。黃巢起義時,其首領拓跋思恭率部平定起義軍有功,成了唐朝的忠臣,被賜姓李,封夏國公,統轄夏、綏(今陝西綏德)、銀(今陝西橫山)、宥(今陝西靖邊西)四州,在西北地區藩鎮中嶄露頭角。
  • 唐朝大將薛仁貴是如何死的?真相就是他的兒子殺死了他嗎
    真的是被親兒子殺死的嗎: 唐朝一代戰神薛仁貴怎樣死的?  戰神薛仁貴怎樣死的  聽說是被他兒子用箭射死的,由於薛仁貴和他兒子一見面不是射了他兒子一箭嗎, 薛仁貴是白虎的化身,他兒子是大鵬金鷹的化身,他們命裡相剋,他兒子見一隻白虎伏在薛仁貴身上他兒子拿箭射向白虎
  • 《大唐榮耀》裡這位配角,卻是歷史上拯救唐朝的真正英雄
    這位配角的名字,放劇中演員表裡,得翻好幾頁才找見,標準綠葉身份。但唐朝以後的歷代軍事家都清一色認定,這位「綠葉」,不但是名將如雲的大唐王朝,少有堪與孫臏吳起韓信媲美的頂級軍事家。,簡直是不可能贏的仗。李光弼把帳篷搬到太原城頭上,所有大唐將士,都能看到李光弼,士氣自然暴漲,逮住叛軍就死磕,小小太原城,竟成了硬骨頭!就在史思明啃的累癱時,最叫他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就在這死掐間,李光弼竟把史思明的軍營底下都挖空,一萬多唐軍從地底下鑽出來,追著十幾萬叛軍猛砍,一氣砍倒七萬多人!
  • 《三國:全面戰爭》指揮選擇與外交技巧分享
    能夠通過兩隻部隊包夾3分鐘直接打死的名將精兵,為什麼要慘兮兮地去手動操作半小時呢? 指揮和輔將選擇 指揮最好木,其次火,具體能力值不需要關心。 火系+25%移動距離是必要的,包夾、追擊、佔據戰略要地都很重要。木系也能點出來。 木系+5%補員是防守必要的,防守打的就是戰損。火系也能點。
  • 網易《戰國志》精兵封測8月24日開啟,四大職業原畫首曝
    網易《戰國志》精兵封測8月24日開啟,四大職業原畫首曝  網易開放式3D戰爭手遊《戰國志》即將在8月24日開啟精兵封測,諸多創新玩法亟待揭曉
  • 唐朝一鎮節度使,能管理多少軍隊,為何能威脅中央政權的統治?
    在唐朝初期,其實是沒有藩鎮節度使一職的,當時統領軍隊的最高長官是行軍總管以及大總管。與節度使相比,這兩種總管雖然同樣擁有領兵和統兵大權,但卻是一種臨時性的職務,一旦戰爭結束就要「事解輒罷」。再加上他們統領的軍隊都是從各處募集的府兵、蕃兵以及少量的募兵,士兵與將領之間並沒有明確的人身依附關係。
  • 海軍本部為何世界徵兵,任命藤虎綠牛不用後補大將?
    海軍部進行世界性的徵兵,都是由於頂上戰爭的緣故。而且破格提升藤虎,綠牛提升大將,這裡面關係到實力和人事的關係。雖然海軍部屬於世界政府的一部分,但這一組織卻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甚至比四皇還要強大。這次重大事件雖然是海軍獲勝,但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如果沒有四皇香克斯及時制止戰爭,傷亡人數將會大大增加。而且海軍部之所以要開啟世界性徵兵,與頂上戰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而藤虎、綠牛、大將相助,則關係到海軍部的整體實力,以及赤犬為何要管理部下。下一步,小蜘蛛將對此進行詳細分析。首先是:為什麼海軍部要世界招募士兵?
  • 唐朝真正的霸王,打的李世民不敢出城!雖勇武無敵,但終究敗給了上天!
    大業十三年(617年)四月,薛舉起兵反隋,自稱西秦霸王,年號秦興。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薛舉稱帝,遷都秦州。武德元年(618年),薛舉與唐軍交戰,在淺水原大敗秦王李世民,俘虜其大將慕容羅睺、劉弘基等,正欲乘勝直取長安,突然病逝。
  • 手持陌刀、一戰封神的神通大將:談笑間,兩千步兵屠六萬敵軍
    ——詩聖杜甫《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中的四句。形容安史之亂中從萬裡之外的安西都護府趕往大唐腹地共赴國難的士兵,他們嚴整的軍容是大唐軍人的典範,而這支軍隊的領袖正是名不見經傳的李嗣業。李嗣業有眾多外號,例如神通大將、陌刀將和超級猛將等。他戎馬一生為大唐,屢立奇功,挽救唐王朝於生死存亡之際。
  • 唯一能與唐朝對抗的國家!究竟歷史上的大食國是什麼樣的?
    我們在看跟唐朝有關的史書時,常能看到「大食國」這個國家,小時候會覺得奇怪,這個「大食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裡面的人難道都是大胃王不成?但其實不然,古時候的這個大食國其實是一個綜合實力非常強盛的國家,主要和中國在唐朝有一些交集。下面就讓我來帶大家看看古代的大食國到底和中國有怎樣的交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