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一劑威猛的菩薩散——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2021-02-12 夢夢紅樓

 

到後來肝腸寸斷

幻世當空恩怨休懷

舍悟離迷六塵不改

且怒且悲且狂哉

是人是鬼是妖怪

不過是心有魔債

叫一聲佛祖回頭無岸 

    ——戴荃《悟空》

 

王夫人,賈府榮國府二老爺賈政的太太,賈寶玉之母,王熙鳳的姑母、薛寶釵的姨母、林黛玉的舅母。她出身名門,來自「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四大家族中的王家,富二代、官二代是妥妥的。哥哥王子騰是京營節度使,後官至九省統制。妹妹(即薛姨媽)嫁入四大家族的「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的薛家。長女元春入宮為妃(一說貴妃)。

王夫人嫁入賈府,是賈府合縱連橫、家道中興的關鍵一環。賈府的興衰史,也是王夫人的興衰史。同時,她不僅是融合四大家族的關鍵人物,也是貫穿寶釵黛愛情及眾多丫鬟故事的橋梁式人物,對主角寶、釵、黛三者的性格展示、命運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王夫人就像一劑威猛的菩薩散。菩薩散,是《紅樓夢》中被賈寶玉杜撰出來的一味藥材。黛玉葬花詞後,寶玉一番衷腸解開彼此誤會,二人共同來到王夫人處吃飯。飯局前,眾姑娘並寶玉簇擁王夫人,王夫人因問起黛玉最近所吃何藥想起大夫開了一種丸藥,但是半天想不起名字,寶玉趁便以「菩薩散」相揶揄。

 

寶玉道:「我知道那些丸藥,不過叫她吃什麼人參養榮丸。」王夫人道:「不是。」寶玉又道:「八珍益母丸?左歸?右歸?再不,就是麥味地黃丸。」王夫人道:「都不是。我只記得有個『金剛'兩個字的。」寶玉扎手笑道:「從來沒聽見有個什麼『金剛丸'。若有了『金剛丸',自然有『菩薩散'了!」說得滿屋裡人都笑了。寶釵笑道:「想是天王補心丹。」王夫人笑道:「是這個名兒。如今我也胡塗了。」寶玉道:「太太倒不胡塗,都是叫'金剛''菩薩'支使胡塗了。」 

王夫人與賈寶玉之間的親子關係非常好,在寶玉面前,王夫人幾乎永遠是飽含舐犢之情,寶玉對王夫人的親暱和順從也隨處可見。獨這一次他有些放飛自我,說話明顯有揶揄王夫人成日吃齋念佛、沒有得到大智慧之意,竟激得王夫人這位大家閨秀失態,當著寶釵、黛玉等晚輩面冒出了「扯你娘的臊」「放屁」等粗話。

 

即便偶有驚人之語,王夫人的人設,基本上始終如一,沒有出現崩塌,一以貫之地吃齋念佛,努力修菩薩果,又一以貫之地向觸摸自己逆鱗的對象發動進攻,捍衛俗世利益。菩薩再低眉慈善,也經不住世俗心魔頻頻侵擾,本可追求修行自治,卻凡塵難卻,用力過猛,導致療效適得其反,心境入魔,終身孜孜以求的菩薩果沒得到,反而弄了個老境悽慘,終與極樂無緣。

 

從《紅樓夢》畫卷徐徐展開始,她就已經不再是劉姥姥口中「著實響快」「會待人」「不拿大」的王家二小姐了。她舊婦早嫁,作為女主人卻在榮國府以「影子董事」身份出現,上有董事長賈母舉旗定向,下有總經理助理王熙鳳行權經營。王夫人樂得放權,吃齋念佛,齋僧敬道,「太太是那麼佛爺似的,事情上不留心」(探春語)。許多人曾對王夫人的管理能力提出質疑,以其衝動、不辨是非。殊不知,掀起驚濤駭浪的幾次大衝突均是觸及了王夫人之逆鱗——寶玉而起。正如漢高祖劉邦之善用人成大事,用人能力為其最大能力,僅從王夫人兩次用人之察,就足以看出其能力之強。一是退居幕後時知人善任啟用鳳姐管家,二是鳳姐病中大膽啟用李紈、探春、寶釵三駕馬車共治事務,特殊救時形勢下將府裡治理得井井有條。

 

王夫人之能力以後有機會另文探討,此處聚焦其善。王夫人之善也是值得大書特書。於家庭而言,上慈下孝,兄妹悌達。對賈母,王夫人處處透露著對老人的孝順。苔蘚太多了,擔心賈母摔著。起風了,擔心賈母凍著。賈母生病了,時時嘗藥服侍。賈母生氣了,常常逆來順受,真誠地、無任何怨言、全身心地去盡好孝道,更難能可貴的是以賈母心為常心,履行好一個媳婦的使命。百善孝為先,此善乃最大菩提也。

對平輩,她對兄弟王子騰的外調、妹妹薛姨媽的來訪均謹悌有加、親密無間。對晚輩撫恤教養更是盡心盡力。對寶玉自不必說,寵溺居多,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只要寶玉嘴巴甜一點,就天天能過母親節。只要賈寶玉敢偶爾送上一束花,王夫人便要炫耀得賈府內眷人盡皆知。儘管她早已從Miss熬成了Mrs,媳婦熬成了婆,但她對大兒媳婦李紈卻從無過多苛刻,還處處體現了對兒媳寡居的體恤。對庶出的探春等均作為親生女兒般教養,對侄女迎春的照顧也是那麼無私,以致備受中山狼孫紹祖施虐後,迎春最懷念的時光是陪在王夫人身側。「幸好,在嬸娘這邊,過了幾年省心的日子。」

 

於丫鬟奴婢及弱者,王夫人也是以較高的超我要求去積德行善。劉姥姥等弱勢群體打秋風,王夫人頗為憐貧恤老,第一次囑咐鳳姐不可「簡慢」對待,第二次更是贈銀百兩,讓劉姥姥做點生意或購置田地,「再別求親靠友」,直接將貧困戶摘帽,跑步進入小康,「偶因濟劉氏」有其一份主要功德。

對身邊丫頭日常管理應較為寬大,否則金釧兒也不至於作死到當著太太面口無遮攔行挑唆之實,彩雲也不至於膽大包天拿了玫瑰露送人。說王夫人待下人苛刻的,那是因為故意忽略了金釧兒的過錯。金釧兒的死,王夫人獨自垂淚,亦多懊悔,後來為其娘家及玉釧兒作了很多彌補。這種作法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還是難得一見的,我們儘量避免脫離時代背景去苛責求全。

 

書中還有很多細節能體現出王夫人發自內心的善良,絕不是許多人所說的偽善。如賈敬過壽,王夫人等女眷赴寧國府賀壽,在吃飯地點選擇、看戲時間控制等方面,常站在尤氏角度替她考慮,儘可能減少對本已因兒媳病重而憂慮的尤氏一家的叨擾。賈代儒因孫子賈瑞病入膏肓需服「獨參湯」四處求人參。王夫人見鳳姐推辭說恰好沒有人參了有些不太滿意,立即指出:「就是咱們這邊沒了,你打發個人往你婆婆那邊問問,或是你珍大哥哥那府裡再尋些來,湊著給人家,吃好了,救人一命,也是你的好處。」

剛開始遣散優伶男女時,她能夠從梨香院「十二官」的角度去考慮他們的痛楚,給與較好的善後安排。「他們也是好人家的兒女,因無能,賣了做這事,裝醜弄鬼的幾年,如今有這機會,不如給她們幾兩銀子盤費,各自去罷。」對妙玉入主櫳翠庵前的傲氣,王夫人能站在對方出身角度考慮,降尊紆貴命人去請。襲人母親過世,王夫人能體諒人之常情遣其奔喪。反而賈母卻發出「跟主子,卻講不起這孝與不孝。若是她還跟我,難道這會子也不在這裡不成?皆因我們太寬了,有人使,不查這些,竟成了例了。」賈母此言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完全沒毛病,但這也正反襯了王夫人的超脫與善良。

 

通過諸多表現,足以見證王夫人常能以一種同理心去看待人和事,並不端著太多架子,而且深刻理解民間疾苦,絕不會有「何不食肉糜」式的笑話。這種善良並不空洞,曹雪芹所況人物形象之魅力、人格之飽滿也在一處處不經意的細節描寫中得到揭示。

 

這個誦經修行的官家太太向著眾生平等、普度眾生的路子走了很遠,驀然回頭,卻發現最難超度的是自己,阻擋自己邁向極樂的,是縈繞在自己心頭的魔。這魔,就是長子賈珠英年早逝後帶來的巨大悲痛和傾注於寶玉身上無盡的愛,還有這悲痛與愛之間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宦海絕望、情感重挫、家庭巨變、財富清零、疾病折磨,都是讓人遁入空門的機緣。甄士隱之家破、柳湘蓮之情悟,均是應激後的頓悟,果斷而決絕。在優秀得如同別人家孩子的賈珠突然去世後,王夫人因其特殊的尊貴出身和家庭支持系統特點,雖不至於出家禮佛,卻也強化了居士焚香抄經之路。

 

王夫人遭人詬病之所在,多集中於其對趙姨娘及賈環的不待見、逼死金釧兒、繡春囊事件無腦訓鳳姐、發起抄檢大觀園、驅逐病中晴雯、發配芳官、四兒等「七宗罪」。只需靜心斷案,就會發現所有「罪狀」均與寶玉有關,這是王夫人的「逆鱗」之所在。對待任何事情均可以佛性待之,獨對那些觸犯寶玉成長、不利於寶玉身心的人和事情上,魔性大發,毫無理智,處處開展降維打擊,菩薩散秒變毒性威猛的砒霜。寶玉已經成為這個可憐女性生命中有所寄託的且能抓住最後的稻草。

 

寶玉在賈環小動唇舌後大承笞撻,差點被賈政打死,王夫人聽聞消息後不顧一切顏面和身份地撲了過去,保護的是自己的至愛,也是自己生命的寄託,精神和物質的寄託,老有所依的指望。

 

那些不帶一點私心、發有宏大誓願的高僧大德們畢竟寥寥可數。王夫人的修行,同我們芸芸眾生的絕大多數向佛之人一樣,既是心向極樂的靜心,也是身處俗世的祈求,帶有世俗的利益渴望。王夫人終日祈求的,一定是寶玉五毒不侵、健康長大、光大門楣、老有所依。這些渴望與佛陀度化世人的目的毫無區別。只是,渴望愈強烈,貪嗔痴愈盛,修行人難把握,就離大智慧愈遠,魔性也就愈多,罪狀就會更加冗長。

  

身修菩薩果,心卻充滿了執念。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放下執念,立地成佛。

 

單純從母愛層面講,王夫人絕對值得寶玉高歌一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更深層次從一個女人的不安全感上講,王夫人已經走火入魔,寶玉需要提醒的不是菩薩散,而是唱一首《悟空》。

 

 

 

 

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資源。

向87版紅樓夢致敬!

相關焦點

  • 佛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
    文/解析西遊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這麼一句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在佛的眼裡沒有好與壞之分,所以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並不是壞人變好了,不再做壞事了。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真的了解嗎?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真的了解嗎?所謂的「念」指的只不過是人的千萬種性格,所謂的「佛魔」指只不過是人的千萬種因果報應。也就是說人的起心動念可能會有千萬種,人的因果報應也可能就會有千萬種。關於「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又是怎麼看的呢?備註:原創作品!來源於生活的最小細節。記得關注兩面真相,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佛魔之戰
    常說:「一念成佛、一念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見佛與魔在某些方面是有具有相通性的。善為佛、惡是魔、佛與魔皆在一念之間。修行人必須時時刻刻驚醒,請看宣化上人,淨空法師,南懷瑾先生的相關論述,及佛魔的著名大戰。
  • 蕭敬騰 |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什麼叫做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在蕭雨神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小時候的蕭敬騰長得天然無公害,鮮嫩又可愛:據說,早在蕭敬騰還在上一、二年級的時候,因為犯錯,就被老師狠狠毆打。那麼小就被老師這樣打罵,當時蕭敬騰的心理陰影可想而知。所以說,蕭敬騰之所以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深,其實與他生長的環境不無關係。
  • 《催眠·裁決》徘徊在日落街頭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這樣的人才如果心術不正,將是災難。好在許立生使用催眠的信念是為了幫助別人,而非操控別人滿足自己的私慾。整個片子雖有不少槽點,但主線清晰,沒有繞繞彎彎。拋開常見的警匪主題,引入催眠元素,還是值得一看的,關鍵我喜歡😬一直對催眠的主題很感興趣,書、電影、視頻都看過不少,不過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沒有親歷過,不知道是否真有這麼神奇,有待繼續探索……
  • 《霧山五行》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導演林魂說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想做一個關於「五行」的故事,在這一基礎上,他參考了《山海經》《搜神記》等志怪點擊,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拼湊,用全新的方式詮釋出來。 故事的開頭是這樣滴: 上古時期妖獸縱橫,一位神秘道人分別授予了陰陽五行的特殊能力給金木水火土五個家族來抵抗妖獸。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康斯坦丁》
    天使不一定真的是天使,惡魔不一定是惡魔,有時一念之間成佛,有時可能一念之間成魔……康斯坦丁生來就能遊走在人間、地獄之間,時而是惡魔、時而是天使……這令年幼時的他十分痛苦,曾經自殺想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痛苦。後來他便開始利用自己天賦的超能力幫助剷除人間的惡魔,以此祈求獲得一張天堂的門票。
  • 當雙魚座黑化——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一念成魔也成佛,我欲度眾生成佛,怎奈被邪念累成魔。黑化不存在,雙魚骨子裡就是黑的,是非常極端的星座,天使與惡魔並存。黑化後的雙魚座會變得鐵石心腸,無論你怎樣求原諒,訴說自己的後悔,雙魚座都是一副冷漠臉,不會有一絲動容。如果一直苦苦糾纏,雙魚座還想讓你滾一邊待著去,眼不見心不煩,前後反差大得會讓你感覺像雙重人格一樣。
  • 佛教: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正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02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小的時候,總聽到報導說,某個人不孝順,動不動總是跟父母吵架,更有甚者拳腳相加,媒體採訪鄰居的時候,都說這個人小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與父母吵架的不孝子,甚至是打罵父母,殺父母的逆子,這是為什麼呢?
  • 《隱秘的角落》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用細膩的觸角深扒人性的淪落
    無疑,這部劇是成功的,藝術表現手法相當細膩嫻熟,一步一景,一絲一縫都契合得無懈可擊,用細膩的觸角深扒人性如何一步步走向淪落。一、結構方面:主幹突出,脈絡清晰,環環相扣、步步為營。該劇起初是兩條主線,圍繞張東升和朱朝陽,後來又衍生出嚴良和普普兩條線。
  • 成魔成佛一念之間——《娑婆訶》
    成魔成佛一念之間——《娑婆訶》儘管大家公認金濟石是最接近成佛的人,但金濟石從好人變為壞人也只是一句話的功夫。好人壞人只在一瞬間。金濟石因為欲望而導致內心定力不夠,心智可以輕易地被人迷惑。他如果真的具備成佛資質,怎麼會被一個等級低於自己的「得道高僧」的「預言」亂了心智。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佛,也有一個魔。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小時候都是善良的,天真無邪。但是由於生活環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人的思想就會慢慢變化了。有的人惡念越來越重,自私自利,喜歡算計別人,整人。有的人,正氣凜然,大公無私,樂於助人。我們修煉的人,就是要除去心中的魔,開啟心中的佛。
  • 「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還有一句更加霸氣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是天生的一靈物,盤古開天闢地之前就存在於三界之中,頗有靈性,一出生就頓悟了生死,拜師學藝後大鬧天宮。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後,開始走向正途,也就是成佛。孫悟空的身世不簡單,因為三界中還沒有一位大神是盤古開天之前就存在的,就連最厲害的三清,也是盤古死後,一氣所化。孫悟空身上的潛能無可限量,西遊記後傳中,說孫悟空是無骨舍利,也是合理的。
  • 文殊菩薩是如何成佛的?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與普賢菩薩同為佛之脅侍,並稱「華嚴三聖」,是佛智慧的象徵。在佛畫像中,文殊菩薩其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青獅,表智能威猛。
  • 讀華嚴方知,地藏菩薩早已成佛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云:觀自在等諸大菩薩住十地者,功德妙行悉圓滿故,皆已久遠得此三昧,一剎那中攝無量劫,一微塵中納無量土,於一念中遍一切剎,度無量眾生,常無功用,自然示現諸佛事故。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等諸大菩薩,可以一剎那中攝無量劫,在一微塵中納無量佛淨土,在一念中於一切剎土,以無量身相度化眾生。而這些都不是凡夫所能想像和究竟的。地藏十輪經說: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功德妙定威神之力勇猛精進。
  • 一念為魔,一念成佛,我買了兩顆ZOMO大聖鍵帽所想所囈
    500年前,我本天地間一頑石,受日月精華孕育,破而為猴。後受菩提祖師悉心教導,習得神通,得名「孫悟空」。續而擾龍宮、闖地府、大鬧天宮,得封「齊天大聖」,威名震三界,風頭一時無倆。
  • 風起長林:眾多人物黑化,只有蕭元啟最極致,他從何時一念成魔?
    比如萊陽王夫人,和淑妃一起從東海夜秦國遠嫁到大梁,成為了當朝梁帝蕭歆的兄弟萊陽王的正妻,在查處萊陽王謀反案之後,梁帝蕭歆對萊陽王夫人母子倆網開一面,她卻以怨報德,利用東海朱膠之毒暗害淑妃和蒙淺雪,致使其長年不孕。在所有這些黑化的人物裡面,蕭元啟是最為極致的一個角色。
  • 一念,一念之間
    後來又看了她演的電視劇《浪花一朵朵》,劇中她雲朵和程美是大學同學好朋友閨蜜,唱《一念之間》,很喜歡這首歌。後來我還看了電影《道士下山》,它的主題曲就是《一念之間》。見一見,花落池邊。聽一聽,彈欲斷弦。會一會,地闊天圓。轉一轉,塵世凡間。你來過,我記得,便是永遠。你轉身,我經過,便是人間。
  • 主題曲《一念成魔》完整MV誠意獻上!
    十年等待,終得迴響誅仙手遊新馬版開服時間公布與你約定誅仙,不見不散!
  • 為何因帝君一念成魔?
    渺落又為何會一念成魔?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最後東華大戰渺落時說「是你讓我一念成魔,難到對我沒有一絲憐憫嗎」。小編大膽猜測魔尊渺落喜歡的人是東華帝君,因愛而不得成魔。當然這是猜測,首先第一件就是渺落多次問帝君為什麼不給她一絲憐憫、不給她機會?由此可見她和帝君是有瓜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