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品總是能讓人愉悅,甜品店也是。
近幾年,武漢不僅僅是咖啡店瘋狂冒頭,甜品店也讓人應接不暇。法甜、日甜、廣式糖水、川渝冰粉.各式各樣。
不過總感覺武漢大多數私房甜品店都不太持久,超過十年大概就能算老店了。
要說年歲已久,且風格獨樹一幟的,愛愛糊糊和三聖居應該算。
其實有小小糾結一下,愛愛糊糊能不能算甜品店?賣著跟早餐粥差不多的糊糊,全部裝在塑料杯裡頭,很老式了。
但後來想想,也不是裝在漂亮小碟子裡才算甜點,塑料杯裡的小糖水又怎麼了?
司門口好吃的店很多,但在武音附近最火熱的糖水店一定是這裡。
離學校側門就百餘米,若是在往日,學生能佔店裡近一半的客源。
但是今年到現在,學生和遊客都還在待機狀態,往來店裡的大多剩附近的居民,和我這種純屬嘴饞去打卡的人。
本想跟老闆打聽一嘴是几几年開的店,或許是太久了一時沒想起來,只說是九幾年,嚯,四捨五入,跟我差不多大。
這整條街都改造過一遍,往年的店子比現在多不少,但留下來的屈指可數,愛愛糊糊就是堅守在此的其中一家。
「勒裡過去不是這個樣子,街道改鳥,我們是少數幾個留下來的之一,二十多年都在這裡。」
老闆健談,邊給我們講,邊面對街道指來指去,他手上的煙抽好快,感覺在說話的時候,燒起來會加速。
店裡的糊糊蠻簡單,其實就是紅豆沙和綠豆沙打底,加上糊米酒、湯圓或者煮軟的葡萄乾。
都是很常見的東西,但是全部混在一起賣的,還真就沒怎麼見過。
老闆說,之所以有這多合一的產品,也是因為二十多年前的一次偶然。
糊米酒和紅豆沙都只剩半杯,又耐不住顧客想喝,老闆就把各自剩下的半杯合二為一,後來又把葡萄乾都發展進去,就有了現在火遍周遭的愛愛糊糊。
紅豆沙和綠豆沙粘稠綿密,做成糊狀不全靠澱粉,紅豆綠豆本身也到達到很細的狀態。
再加入用藕粉調製的湯圓糊米酒,口感滑溜溜,粘稠卻不掛嗓子。裡頭的葡萄乾和湯圓混合,口感絕妙。一杯下來,微微飽腹但不齁,想要再打包一杯帶走。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發現,老闆往每一根吸管裡都塞了勺子,可以吸可以舀著吃,雖然這種工具已很常見,但這自創的拼接方式,著實有點可愛。
看到我們不停拍照,旁邊店的老闆也來開玩笑:「你們也給老闆拍幾張撒,老闆長這麼帥!」
「哎呀哎呀拍我搞麼斯咧!」
口頭上拒絕,但是臉上還是堆滿笑容,默默站到一邊,幾人聊得可嗨。
店裡還賣燒烤,五點以後開始。燒烤沒賣多少年,時間不如糊糊久。但到了晚上飯點,端一杯糊糊,再來點小串,也還蠻愜意。
也是老網紅了,之前老店在江漢村,現在搬到了一元路上,也有些年頭。
這是一家蠻有風格的店,07年就開了,老闆審美感人,店裡的裝潢復古優雅,小資感之中透露中國元素,早些年看就覺得時髦,放到現在更是有味道。
一進店的左方,是一面麻將牆,用綠色的麻將背面拼出了「一元復始」幾個大字,店裡藍綠相間的配色,在暖色系燈光下交織。
其實難以想像到,這種復古中略帶洋氣的店裡,賣的都是質樸的客家甜品。
雙皮奶、西米露、龜苓膏.主打原本就這三種,店名「三聖居」其實也來源於此。
用料樸實得不行,名字也極有詩意:春分、驚蟄、白鷺.眼熟嗎,沒錯,24節氣,店裡的甜品,很多都以24節氣命名。
驚蟄,常青款,其實就是桃膠皂角米雙皮奶。
桃膠塊頭都不小,清透漂亮,透露微微黃色,品相不錯。底部的雙皮奶絲滑清甜,奶味不算濃鬱,但能吃出醇香感。
是不嗜甜人群喜歡的清爽口,只有食材本身淡淡香氣,口感高級。
喜歡抹茶的話,別錯過這款仲春。
紅豆、抹茶還有牛奶,確實是天生絕配,不會不好吃。
雙皮奶優秀不說,抹茶粉微微苦,紅豆又沙又綿,甜度比驚蟄稍高,但跟其他甜品店相比還是算低的。
混合起來吃,口感層次分明,甜蜜先來,後續會有微微的茶澀,抿一口店裡的錫蘭紅茶,舌尖滿溢不同的香氣。
吃多了精緻的日甜法甜,一層又一層食材網上疊加,精緻是確實,但偶爾我們也需要有這種簡簡單單的小糖水換換口味,畢竟,簡單質樸也可以很美妙。
🌈
喜歡新店帶來的新鮮感
但更忘不掉老店的風韻
畢竟在江湖摸爬滾打這麼多年
沉澱下來的不僅僅是味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