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薩德追捕納粹戰犯艾希曼內幕|解密

2021-03-05 看歷史

大戰結束時,狡猾的艾希曼並沒有像其他納粹高級官員一樣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上受到審判。而是利用德國戰敗前夕的混亂,巧妙地逃脫了一次又一次追捕。實際上,艾希曼先是喬裝成伐木工,在德國一個偏僻村莊隱匿了四年,然後出逃至義大利。1950年6月,他來到了南美的阿根廷。

猶太人當然不會忘記艾希曼並沒有受到公正的審判這一事實。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得到關於艾希曼藏匿在阿根廷的消息非常偶然。

1957年的秋天,阿根廷首都的羅澤·赫爾曼是一位長相迷人、有著眾多追求者的姑娘,她同一位名叫尼科拉斯·艾希曼的小夥子打得火熱。為了打動姑娘的芳心,尼古拉斯在她面前炫耀說自己的父親曾經在德國軍隊裡當過大官,在帝國的許多地區任過職。

羅澤後來在家裡同父母聊天時,提到了自己這位奇怪的男朋友,她對父母說,雖然尼克拼命向自己獻殷勤,但他從不邀請自己上他家去玩玩。她父親洛塔爾·赫爾曼是當年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他的雙目就是在那段時間裡失明的。

有一天,洛塔爾·赫爾曼讓老伴給他讀報,當聽到德國法蘭克福總檢察長弗裡茨·鮑威爾博士正在尋找黨衛軍頭目阿道夫·艾希曼的消息時,赫爾曼一下子聯想到女兒的那位奇怪的男朋友。赫爾曼確信自己已經發現了艾希曼的蹤跡,他把這條新線索秘密地報告給以色列。報告很快到了以色列情報機構首腦伊塞·哈雷爾的手中。

相關焦點

  • 納粹戰犯為何大多逃亡到南美?
    他們中約5千人躲在阿根廷,這是藏匿在南美最大的納粹戰犯群體。其它人分別逃往巴西、智利等國定居。不管敖德薩真實與否,近年來解密的情報顯示,納粹的高官、銀行家和工業企業家早在1944年8月就集會商討逃亡路線和資產轉移方案。阿根廷記者烏基.戈尼用了6年時間深挖政府檔案,進行了兩百多次訪談,寫出了《真實的敖德薩——貝隆怎樣把納粹戰犯弄到阿根廷》一書。
  • 以色列摩薩德萬裡追兇抓捕納粹屠夫阿道夫·艾希曼
    自以色列建國後,為了給二戰期間猶太死難者復仇,以色列情報組織摩薩德一直在世界各地不遺餘力地追捕前納粹戰犯。
  • 傳說中的「納粹獵人」只是個騙子嗎?
    最初幾年,維森塔爾追捕納粹戰犯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但是1948年以後,美國人看到蘇聯逐漸變得強大,他們就停止了搜捕納粹戰犯的工作,轉而開始進行與蘇聯競爭。」「許多戰犯潛逃了。他們用假名住在南美洲。我們有許多情報,但是我們不能根據所有的情報一一追蹤,因為我們沒有資金。」
  • 摩薩德的復仇行動
    猶太人追殺仇敵時所表現出的堅韌不拔,是不可思議的,在這場逃亡與追殺的遊戲中,扮演殺手的是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摩薩德,幾乎沒有人能夠逃出他們追魂的手掌。當納粹黨衛軍象割草般的血腥殺戮猶太人時,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是在給自己樹了一個最不應該樹的仇敵。他們想像不到播下的是怎樣一顆仇恨的種子。
  • 歷史上的今天 :納粹分子阿道夫·艾希曼被判處死刑
    此時他在一些納粹同情者的協助下,通過假身份逃到了奧地利。隨後,他又於1950年使用假身份獲得紅十字會護照逃亡到南美國家阿根廷,並且在當地的梅塞斯密特·奔馳公司獲得了一份職位。 ▲1950年艾希曼逃亡到阿根廷時所使用的紅十字會護照 在以色列建國後,著名的以色列情報組織摩薩德開始派出納粹獵人,四處獵殺那些逃過了紐倫堡審判的納粹戰犯
  •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在月臺上被篩選分類,準備運輸去集中營的猶太人三、一場發生在耶路撒冷的審判自以色列建國以後,為了給二戰期間死去的同胞復仇,以色列的情報組織一直在世界各追捕前納粹戰犯,逮捕並押送回以色列受審1961年,在耶路撒冷的一場納粹戰犯的審判讓兩個重要的歷史人物發生了交集。第一個就是一位納粹的高官,阿道夫·艾希曼。艾希曼出席了1942年的萬湖會議,整個歐洲猶太人的運送和屠殺,大部分都是他負責的。因為這些罪行,艾希曼有很多的稱號,大屠殺的基石、納粹劊子手、死刑執行者等等。
  • 四大情報機構之一的摩薩德,是靠什麼揚名立萬的?
    這時,一名摩薩德特工悄悄地說道:「沒錯,就是他!」 朦朧的夜色中,艾希曼一步步走向摩薩德的特工們。突然,兩束強烈的汽車燈光照在了艾希曼的臉上,讓他無法睜開雙眼。艾希曼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幾個大漢按倒在地,塞進汽車,一溜煙離開了現場。 一切都乾淨利落,沒有留下一絲痕跡。此時,車中的艾希曼已經被五花大綁。
  • 《最終行動》的真實故事,追捕納粹「死刑執行者」阿道夫·艾希曼
    隨後,就證實克萊門特就是納粹高級長官阿道夫·艾希曼。這個行動是以色列情報人員代表以色列政府進行的,他們擔心會被阿根廷政府阻撓,所以一切行動都是秘密進行,阿道夫·艾希曼是「大屠殺的策劃者」,他將被帶到以色列受審,罪名是對猶太人和人類犯下的15項戰爭罪,一年後,他在電視上接受審判,這將是第一次將納粹暴行的廣度和墮落公之於眾。
  • 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曾在俄羅斯搞暗殺,今卻不敵德國大媽
    其實,還有個年輕的特工組織也非常有名,  那就是以色列的摩薩德。  聞名遐邇的摩薩德  1951年,建國不久的以色列決定成立自己的國家情報機構,於是在前軍事組織「哈加納」的基礎上,成立了「摩薩德」。  相比於世界其他國家的情報機構,摩薩德顯得更加神秘。在希伯來語中,「摩薩德」的含義僅僅是「局」而已。
  • 《最終行動》預告 奧斯卡影帝本·金斯利扮納粹
    《最終行動》預告 奧斯卡影帝本·金斯利扮納粹 時間:2018.06.0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奪命美女、納粹餘孽、中東魅影:揭秘最牛暗殺組織摩薩德
    先簡單介紹下摩薩德,摩薩德是以色列的情報暗殺組織,全球諜海四強之一,其他三位分別是美國CIA、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前蘇聯克格勃)以及英國軍情六處。成立70年來,摩薩德一直是能偷能打,偷過赫魯雪夫的絕密報告,暗殺過巴勒斯坦二號人物,有個叫科恩的摩薩德特工,甚至差點在敘利亞當上國防部長,而摩薩德的成名之戰,就是萬裡追殺納粹頭目艾希曼。
  • 是什麼讓納粹德國完成了對600萬猶太人的大屠殺?
    ▲在月臺上被篩選分類,準備運輸去集中營的猶太人三、一場發生在耶路撒冷的審判自以色列建國以後,為了給二戰期間死去的同胞復仇,以色列的情報組織一直在世界各追捕前納粹戰犯,逮捕並押送回以色列受審1961年,在耶路撒冷的一場納粹戰犯的審判讓兩個重要的歷史人物發生了交集。第一個就是一位納粹的高官,阿道夫·艾希曼。艾希曼出席了1942年的萬湖會議,整個歐洲猶太人的運送和屠殺,大部分都是他負責的。因為這些罪行,艾希曼有很多的稱號,大屠殺的基石、納粹劊子手、死刑執行者等等。
  • 貝蒂娜·斯坦尼思:艾希曼不是平庸,而是惡,也只是惡
    這有一個最簡答的疑問:我想要挖掘出真正的阿道夫·艾希曼,那個再被摩薩德從阿根廷逮回來關進以色列法庭之前的艾希曼。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Eichmann in Jerusalem)出版50多年來仍具有爭議,許多批評者猛烈抨擊她對納粹戰犯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的描述,她說他是「平庸的惡」的典型代表,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幾乎沒有思想的官員,「從未意識到自己做了些什麼」。
  • 《最終行動》首曝預告 納粹高官難逃正義審判
    在預告中,金斯利所扮演的是納粹的高官阿道夫·艾希曼,而伊薩克飾演的則是摩薩德特工彼得·馬爾金。兩人因為躲避罪責和尋求正義而有了交集。人物最終的命運如何,預告片在結尾處留下了懸念。       整個預告風格壓抑,頗有歷史題材影片的質感。配樂方面,導演克裡斯·韋茲使用了器樂伴奏,似有似無的音樂營造了詭異而多邊變的風格。
  • 阿倫特:我為何為納粹辯護
    [摘要]阿倫特通過對艾希曼的觀察,將猶太人在納粹大屠殺時期做「幫兇」的事實客觀地呈現在報告中,不嘲笑猶太人,也不為納粹戰犯辯護,而是描述一種既已發生的社會事實,讓讀者理性思考、正確面對。52年前,以色列法庭對希特勒同鄉、納粹重要戰犯艾希曼進行審判。艾希曼曾是第三帝國黨衛軍中校,負責把整個歐洲的猶太人送進集中營的兵站指揮官,對600萬猶太人被屠殺負有重要責任。1960年,艾希曼在阿根廷被以色列特工抓獲,次年在耶路撒冷受審。
  • 納粹德國版的「我爸是李剛」
    納粹上臺之後猶太人變成了替罪羊,最開始只是想把德國境內的猶太人運往巴勒斯坦。1941年萬湖會議之後最終解決方案出臺,從此猶太人不再是「戰時的重要勞動力」,而是要必須「全部滅絕的種族」,提出這項決定的是希姆萊,而負責這個計劃的正是阿道夫·艾希曼。
  • 艾希曼不是平庸,而是惡
    艾希曼不是平庸,而是惡JENNIFER SCHUESSLER紐約時報/2014年9月18日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Eichmann in Jerusalem)出版50多年來仍具有爭議,許多批評者猛烈抨擊她對納粹戰犯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