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華語電影巔峰,為什麼凱歌導演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

2020-09-10 盲眼婆婆

1993年是華語電影最高光的一年

五代導演之一的陳凱歌《霸王別姬》在坎城電影節上榮獲最高金棕櫚獎

結果一出,觀眾席上的陳凱歌、張國榮和老闆娘徐楓立刻跳起


興奮的控制不住寄幾

拍照時,凱歌還舉起了三根指頭,「耶」都忘記了怎麼擺

當時陳凱歌剛入不惑之年,人生還未過半就在國際上取得這麼一個為國爭光,倍兒有面,受萬人敬仰,值得他吹一輩子的成就

那時的陳導真是春風得意,採訪視頻上陳導的精氣神完全不像一個四十歲的人,叫他小夥子都不違和


但也有傳言說《霸王別姬》是他的父親陳懷皚拍的,凱歌只是掛了個名

現在這種說法基本被大家否決了,稍微琢磨一下也知道不是真的

從網上流傳的劇組視頻和照片可以看出,在現場指導的導演是凱歌


張國榮的話也是個證明,他面試那天,陳凱歌沒帶劇本,給他講了兩個半鐘頭的戲

說是面試張國榮,其實也是張國榮面試陳凱歌

在這兩個半小時裡,凱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他的才華給張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能不能導,導成什麼樣子,好的演員都知道


編劇蘆葦說過,他覺得那個時候的陳凱歌狀態是最好的,變相說明《霸王別姬》的作者是凱歌

再就是,如果凱歌掛名導演結果上臺去拿獎,他以後還想不想在這圈子裡混了


也難怪影迷會有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因為凱歌后面再也沒有拿出像《霸王別姬》這麼好的作品

就像學渣的一次超常發揮,後面又回到了自己的真實水平

大家就會猜測,那次學渣是不是作弊了


對此,凱歌導演自己也有過解釋

他在《開講啦》說過,是時代不允許他再拍《霸王別姬》,一個人的作為會隨著生活的時代而變

這不只是凱歌導演一個人的創作焦慮

第五代導演的創作源泉是上個世紀的國殤

這些敏感的政治話題不兼容於國內電影的生態系統

《霸王別姬》在獲金棕櫚獎後才被解禁,但依然不能評選金雞百花獎

大家都不願碰觸敏感地帶,惹一身騷


進入千禧年後,陳凱歌和張藝謀都不再說底層老百姓的故事,批判性淡化了

都轉戰古裝武俠片,專注在服化道,說些有關人性的大道理,不痛不癢

沒有以前作品裡捅到傷疤的痛感

陳凱歌出身電影世家,北京人,舊社會精英分子

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1984年導演了自己的處女長片《黃土地》,改編自珂蘭小說《深谷回聲》

故事背景在陝北農村,影片用了大段鏡頭展現陝北黃土地的雄渾壯闊

一方面展現土生土長的農村勞動人民堅韌不拔的原始生命力

另一方面襯託個人在自然和時代面前的渺小


一個叫翠巧的姑娘為擺脫封建婚姻,尋求自由,最終溺死在江裡

在傳統電影裡,翠巧會被王學圻扮演的解放軍拯救,開始新生活

但《黃土地》沒有,王學圻沒有帶走翠巧,顛覆傳統敘事,批判了包辦婚姻對女性自由意志的摧殘


凱歌2001年出版過一本自傳書,叫《少年凱歌》,裡面充滿哲學思辯的想法,文採斐然,辭藻優雅

抽象的感悟誰都有,具象而巧妙地表達卻需要才氣

他的早期作品晦澀難懂,曲高和寡,他是個大詩人

他拍的不是電影,他是在寫詩


1987年他拍攝了根據阿城同名小說改編的《孩子王》

1991年,挖到剛大學畢業,一臉青雉的黃渤拍攝了一部寓言體式電影《邊走邊唱》

這三部電影都帶有凱歌導演鮮明的詩人氣質,還沒走上大舞臺,不在乎觀眾和票房,全是自我的狂歡

尤其是《邊走邊唱》,你都不太確定凱歌導演想表達什麼

他好像說了很多,但都沒有給出完整的揭示,不好理解,看得人很挫敗

就跟你讀詩的感覺一樣,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懂


三部作品以後,就迎來了《霸王別姬》

開始是湯臣集團的老闆娘徐楓拿著李碧華的小說來找陳凱歌

這是陳凱歌第一次僱用專業編劇改劇本

編劇蘆葦把它改成了一個符合大眾審美的故事情節

迫使凱歌收住了無盡的詩意表達,不再是陽春白雪,變成了一部可以讓觀眾參與其中的藝術電影



說到《霸王別姬》,當然不能不提張國榮,這是他首部北上發展的作品

選角是該片最成功的一環,臺前幕後,集合了兩岸三地最優秀的創作者

這裡面最大牌的要數紅透東南亞的張國榮


他演程蝶衣的事還鬧了小小的風波,當時報紙上刊載拍《霸王別姬》的事,程蝶衣的扮演者定的是尊龍,在《末代皇帝》演溥儀的那位

關於這事,凱歌說是徐楓定的,徐楓說是凱歌定的

鑑於張國榮在《霸王別姬》裡的出色表演,他們誰都不願承認當初是自己險些用尊龍替代張,互相甩鍋,但是陳凱歌找回的張國榮這件事是確定的

張國榮來到北京,直奔西山梅蘭芳大師的墓地進行祭拜,陳凱歌說他一開始沒明白,他演程蝶衣跟梅蘭芳有啥關係呢

肯定不是求梅蘭芳保佑自己,梅蘭芳又不是神

陳導說是體現了張的敬畏心

我覺得更多的是,張國榮在慢慢入戲,他把自己當成梨園行的弟子,梅蘭芳是祖師爺,自然要去祭拜

他在開拍前專注於兩件事,一是學京劇,二是練習說普通話

張的悟性很高,貴妃醉酒一曲臥魚那段,只有經驗豐富的老師才唱的來


凱歌怕張搞不定,給他安排了兩個替補,張國榮自己也沒想到完成度這麼高

出來的效果驚豔全場,替補沒用上,張覺得自己的辛苦值了

程蝶衣的配音演員是楊立新,陳導為了不讓張在普通話訓練上付出的艱辛付之東流

有些地方用上了張的原聲,和楊立新的聲音渾然天成,竟然沒有觀眾聽出來

陳導說至少有十分之一的臺詞是張自己的聲音

我知道的一處是程蝶衣在袁四爺後花園唱戲那段,我對音色不太敏感,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找到其他的


在一次節目裡看到蘆葦說過,當時《霸王別姬》出來,大家都認為這是華語電影的開端

卻沒想到《霸王別姬》已是頂峰,它是目前唯一一部獲得坎城金棕櫚大獎的華語影片

《霸王別姬》是多方面的努力成果之和,絕不僅僅是陳凱歌一個人的作品

它的成功難以復刻,即使之後用同一班人馬拍攝同樣的故事,都不會有那樣的佳績,因為那時候大家有激昂的創作熱情

它是華語電影眾多必然孕育出的一次偶然,這個機會曇花一現

我們應該慶幸抓住了這個機會,拍出了《霸王別姬》,為擁有《霸王別姬》而驕傲

陳導說的很對,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作品

不僅陳凱歌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隨著時代發展,以後的導演更加拍不出

《霸王別姬》終將成為一個時代的絕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
    也正因為此,《霸王別姬》尤其值得懷念。文◈毒舌電影(ID:dsmovie)今年的威尼斯,Sir沒提什麼華語片。因為沒什麼好提。去過節的華語電影人,除了裙子也沒啥說的……這樣的人氣影帝你不遷就,投資人都會不爽。但陳凱歌只認戲,不認人。他才不管誰是張國榮。一見面,張國榮劈頭便問,凱歌,《霸王別姬》何時開拍?
  • 中國電影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這種神作了
    1993年,內地電影的平均票價為4元人民幣,《霸王別姬》的票房達到了4800萬。《霸王別姬》是第一部獲得金棕櫚的華語電影,也是迄今唯一獲此殊榮的華語電影。1993-1994年,《霸王別姬》橫掃了包括金球獎在內多個國際影展的最佳外語片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最佳攝影的提名。27年過去了,我們可能很難再拍出一部像霸王別姬一樣的電影。
  • 陳凱歌確實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但他畢竟曾拍出《霸王別姬》
    圍繞著曾經意氣風發的陳凱歌導演,這些年一個總是揮之不去的問題就在於,他為什麼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那樣的電影了?《霸王別姬》是華語電影中的經典之作,這一點毋庸諱言。>當年陳凱歌拍出現代題材電影《和你在一起》的時候,在引發一定肯定的同時,也受到不少的批評。
  • 為什麼陳凱歌再難拍出《霸王別姬》級別的電影?
    演員競技類綜藝節目《霸王別姬》正在熱播中,這個舞臺上除了演員之間有演技上的角逐,臺下的四位導演也不斷地貢獻著新鮮的話題。,《霸王別姬》讓他在影壇奠定了地位之後,他便再無作品能夠接近《霸王別姬》的段位了。
  • 《霸王別姬》之後,世上再無程蝶衣,而陳凱歌也再無超越他的作品
    國內有很多知名的導演,但有這麼一位是因為他的「爛片」而出名,正是陳凱歌導演,凱歌導演其實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因為幾部作品的口碑影響了自己的名聲,導致現在一想到陳凱歌就會想到爛片。因此凱歌導演的能力是有的。
  • 華語電影的巔峰《霸王別姬》為什麼沒有獲得奧斯卡?
    近日,《霸王別姬》韓國重映再上熱搜,影片修復版將於2020年4月1日在韓國再次重映,與2019年不同的是重映檔期的變換,是為紀念張國榮逝世17周年。《霸王別姬》韓國修復版海報現在27年過去了,影片至今在豆瓣的華語片評分榜中
  • 26年過去了,為什麼陳凱歌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
    徐楓找到他:「凱歌,你寂寞嗎?」陳凱歌愣了一下:「什麼意思?」徐楓說:「你很有才華,但拍的《孩子王》,就賣了一個拷貝,你不覺得寂寞嗎?」陳凱歌說:「我不會改變我的風格。」徐楓聽後,說了這麼一段話:「如果你拍電影只是為了自己過癮,那你乾脆買個V8拍了自己看就好了。拍電影本來就是為了給觀眾看的,沒有人看就等於你沒拍。」
  • 《霸王別姬》華語電影的巔峰之作,陳凱歌電影生涯最成功作品
    1993年上映的《霸王別姬》是華語電影的經典,影片對歷史的把控,對人性和情感的詮釋都極其深刻,堪稱巔峰之作,也是華語電影目前唯一一部曾在坎城影展獲得金棕櫚獎的作品。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2005年《霸王別姬》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
  • 時代變革下的迷戀與背叛——華語電影巔峰之作《霸王別姬》
    1993年5月24日,在法國一個名叫坎城的美麗小鎮,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紛紛進入典禮現場,雖然這些人神色各異,但內心都是一樣的緊張,一樣的激動。典禮正式開始了,當臺上的人宣布「Farewell My Concubine」時,臺下迸發出熱烈的掌聲。沒錯,這裡就是第46屆法國坎城電影節頒獎典禮的現場,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獎。
  • 拍出最好華語片的陳凱歌為何比張藝謀段位低?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中國最厲害的導演,功力和段位排名:第一位是張藝謀,依次是陳凱歌,姜文,馮小剛。為何張藝謀能「一覽眾山小」?為何拍出了最好華語片【霸王別姬】的陳凱歌會屈居張藝謀之下呢?80年代是陳凱歌和張藝謀聲名遠揚的時代,作為導演來說,陳凱歌出山早些,張藝謀稍微晚點。80年代初便拍出了蜚聲中外的【黃土地】,雖然沒能在國際A類電影節斬獲大獎,但是卻讓陳凱歌收穫了巨大的聲譽和名氣。此時的陳凱歌,意氣風發,是名副其實的文藝領袖,無人能出其右,而張藝謀還只是他的「小弟」,是他的攝影師。
  • 細讀經典:華語電影的巔峰之作《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獲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 「金棕櫚獎」02提起華語電影的經典巔峰作品,就不得不說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並且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還是唯一一部同時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 。
  • 為什麼陳凱歌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這樣的作品了?
    陳凱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年過半百的小心眼導演:我可以導的不好,但你不能說我不好!那曾經拍出《霸王別姬》的導演陳凱歌如今是怎麼淪落成一句不好都不能聽的小心眼子呢?19992年《霸王別姬》殺青後,隔年一經上映就迅速火遍全世界,在票價4元一張的國內擁有4000萬票房,全球票房總計3000萬美元,獲獎無數,榮譽不止,是中國電影史史無前例的大成功。
  • 拍出《霸王別姬》的陳凱歌,在《無極》之後被罵了整整15年
    只不過除了對於演員演技的討論,人們卻對拍攝這部影片的導演有著更深的迷惑。那個曾經拍出《紅土地》和《孩子王》的陳凱歌,為何在《霸王別姬》之後便再無佳作了?若要釐清這個問題,恐怕還得從陳凱歌這個人開始說起。
  • 《霸王別姬》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一
    今天來給大家說說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一--《霸王別姬》。《霸王別姬》直到今日在日本還異常受歡迎,韓國2017年重映時更是一票難求。由此看見《霸王別姬》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那麼《霸王別姬》是如何成為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一的呢?
  • 陳凱歌:如今拍不出《霸王別姬》和我無關
    陳凱歌所不知道的是,在《道士下山》口碑不盡如人意的當下,「陳父代拍《霸王別姬》」的老舊傳聞再次在影迷圈發酵,「除了《霸王》再無名作」成了很多人相信這一陰謀論的充足理由。  而對於熟悉陳凱歌與第五代導演電影的人來說,陳凱歌或許還是那位傲氣蓋天、不可一世的導演。即便他後期的作品遭遇過口誅筆伐,但仍有不少知識分子認為他是中國電影界的最後風骨。
  • 陳凱歌《霸王別姬》之後再無佳作,所以這部影史經典真的是代拍?
    直言說《無極》很爛,凱歌導演後面的電影都不看。江湖上經常流傳一個戲言:說陳凱歌如果是拍完《霸王別姬》就此息影,他一定是中國電影史上最傳奇的導演。總而言之,對於陳凱歌以後的作品,大眾普遍是不認同的。這以後陳凱歌拍的電影,從《無極》到《妖貓傳》,口碑評價距離《霸王別姬》相差太遠了。所以,坊間傳聞,說什麼陳凱歌之前拍的電影,都有陳老爺子指導,甚至是代拍,所以陳凱歌在《霸王別姬》之前的電影水準都不錯;自從陳老爺子去世以後,沒有人再給陳凱歌指導了,所以陳凱歌后面的電影就拉跨了。這個傳聞傳到最後,就變成了陳凱歌的電影《霸王別姬》是陳懷皚代拍了。
  • 《霸王別姬》二十七年,這部神劇真的是陳凱歌拍的嗎?
    只不過關於這部殊榮之多的影片,許多人對它充斥著許多疑惑,尤其是對於導演。那個叫陳凱歌的導演,為什麼在《霸王別姬》之後再也拍不出超越它的作品了呢?沒有人能夠想到,李碧華,陳凱歌和蘆葦,三人完全不相干的人會在將來拍出一部巔峰之作。
  • 張國榮在1993:為什麼我們再拍不出《霸王別姬》?他就是答案
    那個沒有巨額投資,沒有頂流坐鎮的時代,《霸王別姬》為什麼能成為國產電影史詩?《英雄本色》《東邪西毒》又何以成為一代經典?或許應了電影裡的一句程蝶衣的判詞:不瘋魔,不成活。一群愛電影的瘋子一起瘋出來的電影,卻帶著一股無比旺盛的生命力,背後是一群電影人至死方休的熱忱。 張國榮的故事太多了,我們就先從1993年的坎城說起好了。
  • 《霸王別姬》——華語電影的巔峰之作!
    2005年《霸王別姬》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 但在看過劇本之後,尊龍發傳真給片方,表示願意自降片酬,出演程蝶衣一角。
  • 奧斯卡最佳劇情片《霸王別姬》,豆瓣9.6分,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作
    奧斯卡最佳劇情片《霸王別姬》,作為榮獲一九九三年坎城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獎的電影《霸王別姬》,被認為是陳凱歌導演所拍的最完美的影片。該片場面精緻華麗,人物刻畫細膩豐滿,故事盪氣迴腸,充分體現了導演駕馭鏡頭語言的嫻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