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起,美食,在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中和文化綁定在一起,一樣食物,要是沒有背後的故事,你都不好意思轉身。
誠然,美食都是有故事的,美食的故事大多都是人的故事。但是,美食記錄片的第一主角難道不應該是美食嗎?美食節目的一大要務難道不是給屏幕前嗷嗷待哺的網民下飯嗎?難道不是帶給那些被時間、被空間、被金錢、被體重限制住的凡人以靈魂的愉悅嗎?
有人說這是《舌尖上的中國》帶火的套路。但是這個鍋,《舌尖》不背!
因為,語文老師告訴我們,做閱讀理解要審題啊同志們(敲黑板)!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只是一個形容詞,真正的主語是「中國」啊!以美食為入口,以點帶面,以小見大,講述當代中國,呈現中國人的生活。《舌尖上的中國》就是講故事的人文紀錄片沒毛病。
但如果你跟月半魚京一樣是觀食賞味之人,在這給大家推薦一個內涵不深、格調不高,但觀之垂涎、真心下飯的紀錄片——《日出之食》。日出之時食日出之食,翻譯成人話,就是早飯。
《日出之食》呈現了四個城市的早晨,北京、雲南、湖北、陝西。
四個城市,特色鮮明,而且,《日出之食》,主語真的是「食」,食物是這部紀錄片中的第一主角。裡面的食物不用名貴的食材,也不出自高端的廚師,都是市井之間、生活之中走出來的鮮活味道,開啟著一個個平凡但充滿滋味的清晨。
雲南.滇食成金
《日食》在雲南部分一共介紹了五種美食,昆明的小鍋米線、大理喜洲粑粑、巍山𤆵肉餌絲、一根面和騰衝餌絲。
小鍋米線是麻辣燙+砂鍋米線的集合體,既有麻辣燙的麻辣鮮香和搭配選擇,又是砂鍋燉製,一鍋一碗。
小鍋米線的配料很簡單,但是真心對這個人人都要加的臭豆腐很好奇。
大理喜洲粑粑是正經版打滷饢,分甜、鹹、傳統和豪華,是的,四層肉一個蛋是豪華版。
其他美食也各有特點,但看完最想吃的是巍山𤆵肉餌絲。
巍山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有多種多樣的早餐,烤餌塊,稀豆粉,甄糕,米涼蝦等一眾選擇。
居然還被我發現了Tiffany藍的米糕!
𤆵肉餌絲,是蔚山人喜愛的早餐。餌絲也是一種米製品,看起來像米線,但是比米線更加細滑,在雲南地區比較普遍。但是這個𤆵肉,你感受一下。
「𤆵」,指的是肉一夾就爛的狀態。(這個字搜狗拼音居然還打不出來,只能手寫),這個「𤆵」字可以說是相當生動了。
這種美食有1300多年的歷史,歷經火烤、浸泡、燉煮等步驟,從下午一直製作到深夜才能成就這種美味。
大早上吃這個,雲南的夥伴你們犯規啊!
北京 . 京京有味
北京這一集中介紹的,真,天天吃的早餐。羊肉燒餅、荷葉粥、糖油餅、豆汁兒、炒肝。但簡單的食物卻藏著手藝。
想熬好一碗荷葉粥,從選荷葉到熬粥,步步講究。
我們覺得味同泔水的豆汁,是代代相傳的美食情節。
哈?王建國,你不好好寫段子,跑到北京熬什麼豆汁啊!
糖油餅裡真的要放那麼多糖啊啊啊啊,吃著糖油餅吆喝著減肥的我,簡直毫無誠意,怪不得肉肉們不為所動。
最喜歡的是羊肉燒餅。圓滿酥脆的餅身、焦香細密的芝麻、油潤噴香的羊肉,大火催出的肉汁兒全都浸潤餅皮裡,一口咬下去,芝麻餅的酥、羊肉的香、肉汁的潤,emmm。
難怪胖哥哥要吃六個!
要做好一個羊肉燒餅,從選材到製作,一步步都是心思。
洋蔥要切丁,去羊羶味;用蔬菜水和餡兒,調餡清潤。
羊肉來自烏拉特草原的溜達羊,羊肉肉質細嫩。
揉面時反覆塗抹酥油和麻醬,才能留住湯汁,又使餅皮酥脆焦香。
做出來的羊肉燒餅,簡直就在燒餅裡安了流湯汁的水龍頭。
這麼好吃的燒餅一定是早上6:00就要起床排隊的美食啊,但是為什麼要安排倆戲精表演啊,該配合你演出的我偏偏就要拆穿。
羊肉是燒餅的關鍵,羊肉的品質不能下降,但是牧民的成本也在提高。
羊肉要漲價,不想給燒餅漲價的老闆很心塞。
一樣食物做久了,裡面承載了廚師的心意和食客的期待,就成了不能含糊的情義。
武漢 . 過早之城
前兩集都是什麼「滇食吃金」「京京有味」,這一期劇組起標題的小編終於放過成語了。「過早」是武漢人對吃早飯的稱呼,看似隨意,但也自信滿滿。
據說武漢人吃早餐,可以一個月都不帶重樣的,這位姐姐紅光滿面的樣子,說這句話相當有說服力啊。
武漢是櫻花之城,也是美食之城。
熱乾麵不用說咯,是武漢人的第一心頭好,吃掉的熱乾麵連起來應該可以給地球織毛衣了吧。
鮮魚糊米粉,軟香的米粉包裹著細膩的魚肉漿汁,配上現炸的金黃油條,多種期待一口滿足沒錯了。
油餅包燒賣,真,真的還有這種操作!而且還很火!分明就是主食開會啊,為什麼我認識的武漢人沒有胖子,我第一個不答應!
豆皮也是武漢名聲在外的小吃,但是胖鯨很喜歡吃以糯米為材的美食,看到豆皮當然走不動路咯。
可憐我一腔熱情,卻從來沒有吃過好吃的豆皮。又冷又油又粘牙,excuse me?但是這一集裡的豆皮讓我重燃了希望。
一份好吃的豆皮,從選材到製作都馬虎不得,而且一定要吃現做的,才能做到蛋皮酥脆,糯米軟香,豆乾香菇肉丁香而不膩。
專門跑來直播吃豆皮的法國小哥,也是很可愛了。
陝西 . 秦味晨香
陝西是個美食數不勝數的好地方,早餐當然也很豐盛的。
《舌尖》捧紅了鄉村裡的空心掛麵。
酸辣的臊子麵,豪爽的紅油麵皮,都不開秦椒和滾油碰撞的油皮辣子。
熱麵皮像炸醬麵也像涼麵,是包容一切的家常味道。
饞到不行的是這一碗糊辣湯,跟胡辣湯相比,雖然名字看起來相似,但完全不同。
陝西的糊辣湯以牛骨湯為底,
配上包心菜、胡蘿蔔、菜花、西葫蘆、豆角等各色蔬菜,
還要加上勁道彈牙的牛肉丸,
做出來的胡辣湯,色香味俱全,食慾upupup啊。
一碗煮好的胡辣湯,還要配上一個金黃的託託饃,才是陝西人完美的早餐。
陝西人對於美食的耐心全體現在掰饃上了,一掰半個小時,不餓都餓了。
掰好的饃,澆上滾燙的糊辣湯,配上鮮紅的辣椒油,口水君,你要撐住。
吃碗這樣的糊辣湯,估計我也會是下面小姐姐小哥哥這樣的自信,美滴很,撩咋咧,忒!
這部紀錄片在豆瓣的評分是7.2,超過80%的人打了三星和四星,也有接近13%的人打了五星。
如果讓胖鯨來評價的話,我會打三星半或四星。
對這部紀錄片不滿意的地方是裡面有很多故事沒有講好,而且為了展現美食的魅力,著實找了很多戲精尬戲,殊不知,來自生活滋味,更要以來自生活的方式來呈現,用做作的表演讚美樸實的食物,讓人出戲。
但是, 這部紀錄片在畫面的呈現上是很不錯的,眾多的美食特寫無不使人垂涎三尺。雖然它的選材十分日常,但是我們不必要求所有的紀錄片的視角都那麼廣闊,尋常的食物也有值得記錄的滋味,並且,一樣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之美。
明天,也許你的早飯還是普通的豆漿肉籠,遠比不上紀錄片裡那麼豐盛,也許你的生活還是緊張忙碌,無法悠然的享受早餐時光。但是不妨以記錄生活的態度去對待著平凡的食物,從此,每一次早餐都有新的發現和感受,每一個清晨也就在你的心底不再平淡。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