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後人現狀:孫子18歲時考上哈佛大學,回國娶江姐戰友孫女為妻

2021-02-25 洞察歷史cip

勤將一腔忠烈血,滿門傾出做長虹。

要上刑場了,她心裡隱隱有陣悲痛,隨即又被一股豪情蓋過,她冷靜地將自己所有的物品分發給身邊的獄友,唯一隨身帶著的,是兒子彭雲的照片。她多想再抱抱那個可愛的孩子啊!

縱有萬般柔情,在國家大義面前,為了人民安康幸福,她毅然選擇了慷慨赴死。時隔半個世紀,江姐這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依舊感動著一代又一代人。紅色的血液在身體裡奔騰,一顆愛國的心永不停止跳動。

磨筷作筆,燒棉製墨,紅色遺書,壯烈託孤

1939年,一個19歲的小姑娘考入了重慶的中國公學,她懷著一腔為國為民的熱血秘密宣誓加入我黨。年輕的女孩懷著對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為解救人民於水深火熱,開始全身心投入共產主義事業中去。

入黨後,按照黨組織的要求,她與一名我黨員扮作夫妻,成立了一個''的中國人。

中學畢業後,彭壯壯更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哈佛大學數學系,並攻讀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在美國擁有著一片大好光明前途的彭壯壯畢業後卻向父親坦言自己想回國工作,面對父親的擔心,他用實際行動做出了回答。

風華正茂的少年,此時心頭縈繞著奶奶江姐的故事。他想起第一次聽見奶奶的故事時,內心由衷散發出的欽佩,自此奶奶高大的形象和民族精神一直鼓舞著他。當時的他就暗暗下定決心,要回國,回自己土生土長的故鄉。

對於中國,他有著一份赤子之心,一份親切之情。回國後,彭壯壯憑著自己的才華,成為了麥肯錫公司的合伙人,負責領導高科技與電信業務以及公共領域業務,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彭壯壯放棄了在美國優渥的生活和更好的發展機會,一心決定回國,他說那是奶奶帶給他的影響和刻在他骨子裡的民族情懷。無論身處何方,心中仍然有著自己的信仰,對故土的眷戀和民族情,建設祖國發展祖國的貢獻精神,無一不是彭壯壯身上所展現出的閃光點。

愛國是信仰之源

才華橫溢的彭壯壯回到北京後,遇到了一生所愛——仲琦。

冥冥之中紅線早已悄悄纏上了兩人,仲琦是彭壯壯奶奶生前同學的孫女,小時候的彭壯壯經常去仲琦奶奶家玩,仲琦奶奶十分照顧他,因此兩人算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仲琦帶著剛剛歸國的彭壯壯在北京遊玩,讓他儘快熟悉北京,融入這裡的生活。

兩個年輕人就這樣慢慢地互生情愫,最終結婚了。留在中國的彭壯壯不忘奶奶遺志,攜同妻子著力於幫助中國微軟的業務展開,協助地方政府制定相關政策,讓城市得到更好的發展。

在祖國的發展時期,有無數像彭壯壯一樣優秀的學者、科學家放棄在外更好的發展,選擇了回國。這種紮根在中國人心中的家國情懷,是一代代愛國情懷的延續。在戰爭年代,我們舍小家保大家在和平年代,我們懷揣建設祖國的熱血,為國奉獻。愛國是信仰的光芒之源。

相關焦點

  • 烈士江姐的後人過得如何?兒子定居美國,孫子回國發展!
    江姐,江竹筠是每一個人都很熟悉的革命烈士,不幸被捕之後,她未曾屈服於敵人的威逼利誘,最後壯烈犧牲。熟悉江姐故事的人都知道,江姐是有一個孩子的,那麼,在母親離世之後,這個孩子有沒有逃過敵人的毒手,又能不能平安長大?對於革命烈士的後人,我們總是格外的關心。
  • 江姐真的風流嗎?
    而對這個酷刑的描述,不止出現在文藝作品,早在渣滓洞倖存者們撰寫革命回憶錄時,甚至在此前為青少年作烈土事跡宣傳報告時,就已經有詳細的描述:  1957年《重慶團訊》第3期:  繩子綁著她的雙手,一根竹籤子從她的指尖釘了進去……竹籤插進指甲,手指抖動了一下……一根竹籤釘進去,碰在指骨上,就裂成了無數根竹絲,從手背、手心穿了出來……  1959年《紅領巾》半月刊第一期
  • 江姐兒子彭雲公派留學,卻在美國大學任終身教授,後來怎麼樣了?
    引言70年前的今天,29歲的江姐被國民黨在重慶監獄殘忍的殺害。江姐,本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江姐出生,1949年10月14日壯烈犧牲。短短20多年走完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用自己的犧牲換來了中國革命璀璨的明天。
  • 江姐的兒子在美國定居,記者問他為什麼不回國,他是怎麼回答的?
    --羅廣斌,楊益的單詞羅廣斌和楊益都是《紅巖》的兩位作者,很多人可能聽說過《紅巖》,即使他們沒有讀過這本書,他們也知道書中的一個人物,叫做江姐,也是整本書中的典型人物。江姐的精神品質已經被我們許多人學習並作為生活的榜樣。實際上,江姐有一個字符原型,叫做江竹筠。這位婦女19歲加入黨組織,此後一直努力工作。
  • 烈士江姐犧牲近70年,兒子卻定居美國,面對質疑他只回應了五個字
    我只做了一半彭雲從小就在母親江姐的光環中長大。作為在中國家喻戶曉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兒子,彭雲的內心是否感受到烈士遺孤光環的壓力?他在自己的人生選擇中有沒有過矛盾和掙扎?對於回國問題,彭雲講,總在想該不該回去。也曾經努力過,但想不好回國做什麼,似乎找不到著力點。原來想做出大東西就回來,但還沒等做出來就老了。對於江姐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的遺願問題,彭雲坦言:母親的遺願我只做到了一半。
  • 江姐犧牲後,她兒子後來怎麼樣了?在美終身任職,但從未改過國籍
    這是著名紅色小說《紅巖》中描寫江姐慨然赴死時的悲壯場景。在全國大解放的前夕,光明與黑暗纏鬥,敵人垂死掙扎,以惡劣的手段逼迫我們的革命者,江姐原型江竹筠就在革命勝利到來的黎明,以鮮血祭奠了來之不易的光明前景。這樣一位女英雄為國家犧牲後,她的孩子又何去何從?
  • 重溫紅巖精神,《國家記憶》推出紀錄片《尋找江姐》
    2020年9月30日是全國第七個烈士紀念日,CCTV-4《國家記憶》欄目將於9月29日、9月30日推出兩集紀錄片《尋找江姐》。 「江姐」——江竹筠,是為新中國的誕生付出寶貴生命的共產黨員,在血雨腥風的鬥爭環境中,她追求真理,堅持革命,為捍衛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獻出了年輕美麗的生命。
  • 任桂珍在滬逝世 一輩子演江姐,一輩子做』江姐』
    時年86歲的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被觀眾認出,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蔣迪雯 攝(資料照片)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10日在滬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88歲。任桂珍曾在《白毛女》《小二黑結婚》《天門島》《紅霞》《紅珊瑚》《劉三姐》《洪湖赤衛隊》《江姐》等幾十部歌劇中扮演女主角。
  • 永遠的「江姐」於藍今晨去世,享年99歲
    」在新中國影史上,一部《烈火中永生》影響了幾代人,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正是片中「江姐」的銀幕化身。於藍塑造的所有銀幕形象中,最為人所知的無疑是電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共產黨員「江姐」。時至今日,提起「江姐」,絕大多數人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還是於藍的形象。1965年,於藍迎來電影生涯的巔峰之作《烈火中永生》,她與「江姐」這個形象幾乎合二為一,難分彼此,成為電影史上一個難以超越的經典。
  • 逝者於藍:觀眾心目中的「江姐」
    後來同類的影視劇層出不窮,但觀眾心目中的江姐就是於藍。於藍年輕時作為「22大明星」非常耀眼,60歲後組建、領導兒童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兒童電影界的旗幟性人物,夕陽時期還能這麼絢麗,很少見。江姐只比她大一歲,兩人追隨著同樣的信仰,在同一年入黨。江姐為這信仰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而她卻是一個「倖存者」,僅僅因為扮演過江姐到處享受著人民對江姐的愛戴。她控制不住地哭了。於藍和江姐都是1939年入黨的。在於藍的記憶中,1939年春的延安,春意盎然。這是17歲的她投奔延安後的第一個春天。
  • 永遠的「江姐」
    北京日報記者獲悉,曾經在電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經典角色「江姐」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老師25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1938年,17歲的於佩文和同樣懷著革命理想的好友從北平出發去延安,臨行前好友的母親送給她於藍的名字,「希望你們走在萬裡無雲的藍天下」,她很喜歡,從此改名叫於藍。來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於藍最想做的是修鐵路、修橋梁的工程師,她曾說,那時的自己對「藝術」二字毫無理解,只是願意看戲、看電影。學業之外,於藍也經常參加各種業餘的戲劇演出。
  • 江姐扮演者於藍去世,享年99歲
    在不久前的6月3日,她剛剛迎來自己的99歲生日。她在《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江姐讓人印象深刻,她曾說,希望大家忘記她,而永遠記住江姐和江姐的精神。問問我近況,就像奶奶疼孫子。還記得兩年前和您重聚,我拉著您的手。不想今日,天人永隔。您在中國電影藝術史上的成就已不用我輩贅述。德藝雙馨!實至名歸!您是吾輩楷模,於藍奶奶千古! ​​​​
  • 80歲退休,與黨同齡:「江姐」於藍逝世
    6月28日凌晨,「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江姐」於藍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逝世,享年99歲。遵從於藍遺願,家屬將讓其與已故愛人田方共同安眠於萬安公墓。於藍的小兒子、著名導演田壯壯在朋友圈寫道:媽媽走了,現在你的感官不再起作用,你的心獨立,赤裸,清明且處於當下,你以前從未經歷過,現在經歷的一切,這即是佛。
  •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江姐的青春迴響
    江竹筠 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供圖    為什麼29歲的她會抱定個人「向死之心」去為更多大眾爭取「活的生機」?  究竟什麼樣的價值光芒指引她從容又義無反顧?  為什麼她就不能像今天的我們在大學綠蔭下對自己放縱一些、享受一些,「好」哪怕那麼一點點?  ……  在2020年江姐誕辰100周年之際,四川大學精心打造了一部名為《待放》的話劇,反映江姐在川大求學、生活、戰鬥和成長的經歷。從採訪到寫作到排練再到首演的19個月期間,編劇兼導演、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賈立強反覆和劇組的師生們討論各自對江姐的認知。
  • 永遠的「江姐」!於藍走了…
    1981年,60歲的於藍欣然受命組建「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即後來的「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擔任首任廠長及藝術指導等職務。於藍從本該退休的60歲一直幹到80歲,2001年才正式離休。2005年,於藍獲得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2009年,於藍獲得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2019年,於藍榮獲「最美奮鬥者」稱號。
  • 永遠的江姐,一路走好
    於藍原名於佩文,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是個典型的東北姑娘,畢業於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1921年出生,享年99歲,是我國著名電影演員,電影表演藝術家,曾出演過《白衣戰士》,《林家鋪子》等,憑藉劇情電影《革命家庭》獲得第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還曾獲得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1981
  • 江姐誕辰100周年 大型原創舞臺劇《江姐在川大》今晚成都城市音樂...
    《江姐在川大》演出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6日訊(記者 陳淋 攝影報導)今年,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的江姐,誕辰100周年。11月6日晚,由四川大學出品的大型原創舞臺劇《江姐在川大》在成都城市音樂廳公演。
  • 「江姐」於藍的藝術人生!電影《烈火中永生》在線看
    北京電影製片廠成立時的廠領導。右起:錢江、田方、羅靜予、關質斌、錢筱璋、程默。田方為首任廠長。可喜的是兒子成才孫子健壯可愛。如今田新新是造詣深邃的電影錄音專家,田壯壯是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導演。有記者採訪田壯壯,請他談一談自己與父母一代的電影創作的異同時,他說:是老一輩藝術家創造了中國電影的輝煌,沒有他們,就沒有中國電影,而年輕的一代總要往前走······
  • 永遠的「江姐」於藍去世,享年99歲
    主演作品包括《翠崗紅旗》《龍鬚溝》《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其中,《烈火中的永生》中「江姐」一角最為觀眾所熟知。 她也是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的第一任廠長,退居幕後,一直為兒童電影事業奔波,她的一生親歷和見證了新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 觀眾心目中,永遠的「江姐」——於藍
    6月27日,新中國早期著名表演藝術家,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於藍先生去世,享年99歲。生命的流逝,讓人唏噓,優秀藝術家的逝去,讓人惋惜。而當日寇侵略的腳步到達華北地區時,於藍正在讀初中,也因此輟學。國土步步淪落,於藍看在眼裡,倍感憤恨。然而她還是一個小姑娘,無法切實為抗戰做出什麼,她決定投靠我黨,並在延安讀大學。大學期間,於藍積極地參加學校的演藝活動,並因此愛上了表演。由於在河北成長的經歷,使得籍貫東北的於藍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