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貼 | 電視攝像常用鏡頭該如何運用?

2021-02-15 演藝科技傳媒

一部電視作品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多種因素,其中「畫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熟練正確合理的「鏡頭運用」又是決定「畫面」的成敗關鍵。

筆者長期電視攝像的工作,認為在畫面構圖、拍攝角度、姿勢等拍攝技巧中,真正顯現水平和功力的還是鏡頭的運用。一般來說,鏡頭的運用分為固定鏡頭的運用、運動鏡頭(動態鏡頭)的運用和變焦鏡頭的運用,下面筆者就從這三方面闡述鏡頭運用的技巧與心得。

固定鏡頭是在拍攝一個鏡頭的過程中,攝像機機位、鏡頭光軸和焦距都固定不變,而被攝對象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其核心一點就是畫面所依附的框架不動,即畫框為固定畫面,焦點、距離、景別都不變動的鏡頭。

固定鏡頭在運用過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角度

拍攝角度依據畫面的構圖而定,普遍運用平視角。

(2)機位

攝像機的擺放位置相對於被攝物體的遠近、正側、高低的調整,分為兩種情況:機位前後移動至所需固定景別;變焦鏡頭推拉至所需固定景別。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拍攝出的畫面效果不同,同樣景別,前移機位產生廣角效果,變焦上推則是壓縮了景深。

(3)景別

景別就是拍攝物體的畫面大小。在新聞、訪談、直播等特殊類別的節目中,機位不能移動,只能通過變焦達到所需景別,如拍攝領導在主席臺講話,固定鏡頭通過不同的景別所獲取畫面的藝術表現是不同的。

 特寫式固定鏡頭有強迫觀眾視覺注意的作用,描述物體的質地、特點、細節,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

近景式固定鏡頭有突出主體的作用,畫面表述具有完整性。

中景式固定鏡頭也稱作「關係鏡頭」,能較好地交代事物及人物的位置關係。

全景式固定鏡頭也叫作「環境鏡頭」,能充分說明人物和事物所處的環境及位置,同時也帶有一點描述場景氣氛的作用。

此外,各種景別的固定鏡頭通過有效剪輯方式組合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是多種多樣的。

(4)停留時長

停留時長是指每個固定鏡頭的開錄到結束的時間,適用於專題類、文藝類、體育類節目,通常情況下依據節目主題而定,結合編輯手法、剪輯技巧達到所需目的及效果。例如,幾個短時長的固定鏡頭剪輯組合在一起能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氣氛;反之一個長時長的採訪固定鏡頭能表現人物的情緒、感情等細節。

固定鏡頭適用於新聞、文藝、專題、體育類的節目。

新聞要求鏡頭簡潔明快,固定鏡頭正好適用,能很好地交代場景、內容、事件,一個鏡頭接一個鏡頭有條不紊的敘述方式是固定鏡頭的特點。對固定鏡頭不同景別有序的剪輯,可達到敘事簡明的效果。

文藝類節目要求鏡頭抒情、美感、完整、氣氛。通常近景、特寫類的固定鏡頭就能較好地表現這些要求,全景式的固定鏡頭則有利於氣氛的烘託,還能利用不同景別固定鏡頭的交叉剪輯達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固定鏡頭在專題節目類型的運用最為常見,是抒發感情、採訪人物、描述事物、交代環境的有效方法。近景能充分詮釋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情感變化;特寫能有效細緻地反映被攝物體的鮮明特徵;全景能完美交代各種場景。

固定鏡頭在體育類節目的使用也較普遍,特別是全景式固定鏡頭的運用頻繁(桌球、羽毛球、網球等各種賽事),能很好地交代比賽環境、人物位置、賽事過程、場面氣氛。

固定鏡頭之同景別與不同景別間的相互剪輯。例如,採訪近景固定鏡頭對接:突出完整性、連貫性,畫面平和不突兀;特殊效果固定鏡頭剪輯:中景固定鏡頭接近景固定鏡頭再接特寫固定鏡頭,給人一種緊張壓迫感(涉及「鏡頭語言」在這不展開)。

固定鏡頭與運動鏡頭的結合使用。例如,一個完整的移動中景式運動鏡頭當中分幾段嵌入三個近景式固定鏡頭,此類鏡頭銜接所突出表達的是近景所攝物體的主體感。固定畫面不動,通過畫面內物體的移動(通俗的講就是進畫出畫)來表達其特定的含義,就是以固定鏡頭為前提,所攝事物在其取景範圍內的運動,固定畫面拍一個旋轉的籃球或者固定畫面拍一個進畫出畫落桌彈起的桌球。

固定鏡頭與變焦鏡頭的結合使用,特寫式固定鏡頭通過變焦功能緩緩拉出至大全景式固定鏡頭。例如,新聞片《汶川地震紀實》中,特寫固定鏡頭在一塊「映秀小學」字體反倒的校牌停約3 s,然後慢慢地將鏡頭拉遠拉全至大全景式固定鏡頭停足3 s,畫面漸漸出現,原來是一個地震後殘留的校舍。這個動作讓畫面更為生動,更有說服力,表現出自然災害的殘酷。不需要旁白及說明,由畫面的變化看出,拍攝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及含意,這就是所謂的「鏡頭語言」。

固定鏡頭與焦點變換的有效結合,畫框固定一幅畫面,畫面中有前後景物,通過鏡頭的變換焦點來完成畫面內的運動,達到突出主體的作用(見圖1)。焦點轉換(前虛後實)的運用具有強迫性,是一種突出畫面重點的拍攝手法。

圖1 各種景別的綜合運用

動態鏡頭是相對於靜態鏡頭而言的,指從觀眾角度看,即從編輯的角度,攝製的畫面讓觀眾感覺到運動、看到變化,就是動態鏡頭。運動鏡頭是動態鏡頭的另一種角度的闡述方式,即拍攝的角度,電視畫面創作的角度。筆者作為電視攝像師,在此從運動鏡頭的角度研討。

運動鏡頭可分為攝像機運動、畫面內物體運動兩種運動形式。

攝像機運動有位置移動或攝像機變焦。攝像機位置的前後左右及上下運動,一般都藉助軌道、搖臂、平衡器等輔助攝像器材來完成,主要體現在跟鏡頭、移鏡頭、升降鏡頭。攝像機位置固定,通過攝像機上的變焦功能進行推拉和攝像機機身上下左右的搖動來完成的鏡頭,以及焦點轉換(即所謂的前虛後實或前實後虛),主要體現在推拉鏡頭、搖鏡頭、焦距轉換鏡頭及甩鏡頭,多用於文藝類晚會、MTV。

畫面內物體運動即以固定鏡頭為前提,所攝事物在其取景範圍內運動。如全景固定畫面拍一個正在運轉的旋轉木馬或近景固定畫面拍一個進畫出畫的單個木馬。

藉助拍攝用的各類輔助工具,並巧妙結合攝像機自身的機械操作,可實現攝取運動畫面。

攝像機可安置在軌道上進行移動拍攝。軌道分為軟質軌道和硬質軌道兩種,統稱軌道移動拍攝。攝像機可架設在大搖臂、小搖臂或者其他升降設備上進行升降拍攝。攝像機可安裝在人體背負的平衡裝置(穩定器)上進行拍攝,如斯坦尼康、釣魚竿式平衡器、手持式簡易攝影平衡儀。攝像機還可通過自身所帶的聚焦環實現聚焦功能,使畫面發生運動變化的鏡頭,即俗稱的前虛後實;通過自身所帶的變焦器推拉運動實現運動鏡頭。

隨著科技的進步,攝影攝像輔助工具越來越豐富,如5D、FS7、GOPRO、航拍小飛行器、單臂或雙臂小型平衡器、無極軌道、小型滑軌等,可攜式是這些輔助器材的特點,故此更利於拍攝優質的運動鏡頭。

左右式。憑藉軌道、平衡器左右移動拍攝物體,多運用固定焦距、固定景別的拍攝方法。拍攝特寫等特殊情況下需要變焦的畫面,如拍攝一組寫字檯上的照片,眼鏡、鋼筆及小擺設的平移特寫鏡頭。還有更複雜的情況,在平移過程中同時進行變焦跟焦處理,如取景範圍從一座房子全景由左往右移動的同時,畫面推至房子窗戶特寫,特別要注意的是,移動和推進速度要保持一致。此類拍攝技巧對於電視攝像師是很不容易的,相較於電影攝影,跟焦、變焦、取景構圖都有專職人員,電視攝像師集於一身,因此需要長時間實際操作,熟練運用攝像機各個功能部件及攝影輔助器材。

前後式。憑藉軌道、平衡器前後移動拍攝物體,普遍採用前移、後退及主觀視角拍攝手法。經典前後式移動鏡頭:攝像機架設在軌道上拍攝人物近景,在保持近景別不變的前提下,通過機位前移和變焦拉出的方式,或機位後撤和變焦推進的方式,來達到畫面景別不變而人物背景景深劇烈變化的效果。

升降式。攝像機架設在升降設備或搖臂上拍攝物體,多用於拍攝大場面全景鏡頭,也可用於拍攝描述小物件形態的移動特寫鏡頭。

跟隨拍攝及主觀視角拍攝手法是普遍採用的操作法。其中,跟隨拍攝可以以物或人局部作為不變前景自由移動,畫面呈現背景的變化;主觀視角拍攝需掌握「視角規律」原則,即視角高低、擺動速度、視線規律等要素。

變換焦點法即「前虛後實」的運用手法,著重表現事物特性與關係,一般以特寫鏡頭為主;全景與前景(虛化處理)焦點變化的操作一般使用攝像機的微焦功能。

以固定機位為前提,分為左右、上下、斜線搖攝。在搖攝過程中須注意:起幅落幅的穩定性及停留時間,速度節奏,畫面的透視角(如保持人物景別、建築形態的情況下還需結合推拉變焦的方式來完成,如領導會議鏡頭、高大建築仰拍),特殊情況下「甩」鏡頭的運用。

以固定機位為前提,進行攝像機的 「推」「拉」運動拍攝,即「變焦鏡頭」(在本文後面將詳細闡述)。

固定鏡頭畫面運動,即在畫框固定的前提下,畫框內物體的自由或規律運動。

移動鏡頭(左右、前後、升降)、跟拍鏡頭、變換焦點、搖攝、推拉及畫面運動等運動鏡頭的運用,可使畫面具有韻律感、節奏感、運動感、流暢感。運動鏡頭的畫面編輯要遵循動接靜、動接動的原則。

運動鏡頭適用於新聞、文藝、專題、體育、現場直播等節目。

在新聞的拍攝中,有時由於場地機位局限,以搖攝、推拉鏡頭表現人物位置及場景,特別是領導會議鏡頭運用搖攝過程中推拉的方式保持景別的一致性;拍攝全景時無法涵蓋全部,可以利用搖攝來解決。

對於文藝節目的拍攝,運動鏡頭是主要拍攝技法,「推拉搖移」是其重要手段,通過「甩鏡頭」「升降鏡頭」的靈活使用,突出表現人物情緒、現場氣氛、節目節奏、細節特徵等諸要素。

專題類節目的拍攝,「前虛後實」 的運動鏡頭是採用較為頻繁的拍攝手法,表現人物情感的「推」,描寫場景位置的「拉」,概括事物關係的「搖」,敘述物體形態的「移」。

體育運動競技場上更需要移動鏡頭的頻繁運用,如遊泳的水下移動攝像,跑步的平移式拍攝,跳水的升降式移動拍攝,足球的大搖臂、斯坦尼康、飛貓及大倍率推拉鏡頭,自行車的肩扛式及摩託車移動鏡頭等。

此外,在現場直播節目中,通常運用搖臂、航攝的拍攝手法來體現宏觀場面、氣氛;同時,結合「推拉搖移」及「固定鏡頭」來完成一系列的組合鏡頭,從而達到所需效果。

運動鏡頭可以與固定鏡頭有效結合,與運動鏡頭的銜接(所謂遵循「動接動」原則),與邊角鏡頭的有效結合(例如,在平移式運動鏡頭為前提的情況下,拍攝一組寫字檯上照片、眼鏡、鋼筆、書本、懷表的特寫鏡頭,此類鏡頭是以邊移動邊變化焦點的方式完成的,凸顯畫面的完整感、流暢感)。總之,需要攝像機的運動與自身調節的有機結合,如鏡頭在左右升降移動的過程中,同時進行推拉的操作。一般以大搖臂操作為主,適用於大型演出、現場直播;小搖臂及小型軌道適用於廣告靜物的拍攝,此類鏡頭具有現場感、運動感。

這裡所指的「變焦鏡頭」是一種攝製方式,通過變焦距的推拉追隨被攝運動中的主體,實現畫面景別的連續變化(見圖2)。由多組正、負透鏡組成,除固定鏡組外,還有活動鏡片組,通過活動鏡片組的前後移動,可以連續改變鏡頭的焦距值。

圖2 變換焦點法

變焦鏡頭分為推拉兩種操作形態,「推」具有突顯主體,集中視覺注意,描寫細節特徵的功效;「拉」具有展現整體,層層散發擴張,表明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推拉是變焦鏡頭的二種形態。攝像機鏡頭沿光軸方向向前「推」,畫面效果表現為同一對象由遠至近或一個對象到另外一個對象的變化,使觀眾視線前移,特點是在一鏡頭內得到整體與局部的關係,主體與背景、環境的關係。「拉」可使畫面產生逐漸遠離被攝體或從一個對象到更多對象的變化,使觀眾有視點向後移動的感覺,特點不是讓觀眾開門見山,一覽無遺,而是漸次擴張,並可在同一鏡頭內讓觀眾逐漸了解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推拉速度的快慢也直接影響所攝畫面的表達意境,緩慢推拉則釋放抒情、柔緩的節奏;急促推拉會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從而營造緊張的氣氛,給人一種壓迫感。

一般以機械操作推拉為主,特殊情景下採用手動推拉方式。機械推拉(自動)相較於手動推拉,具備均勻平穩的特點,易於表達抒情、緩和的氣氛環境及人物心理;手動式具有急速推拉的效果,適用於特殊鏡頭需要,給人一種視覺強迫感。變焦鏡頭與固定鏡頭及運動鏡頭有效組合使用,更能發揮其特性和優勢。

慢推拉法,以機械操作為前提進行有序均勻的慢節奏推拉,主要表現舒緩、抒情的意境。

快推拉法,以機械操作為前提進行快速急劇推拉,主要表現急促、突出、壓迫的感覺,能增加畫面的緊迫感和節奏感。

邊推拉邊搖法,用於細節、局部的描寫及人物景別控制(新聞類領導拍攝)。

手動推拉,主要用於特殊情況下所需的特殊效果。

綜合運用法,推拉式的變焦鏡頭結合固定鏡頭及動態運動鏡頭所產生的各種鏡頭語言,服務主題。

運用變焦鏡頭時需注意:(1)使用推拉鏡頭使景別在一個鏡頭內連續平穩的變化,比切鏡頭更能表現時空的統一性,有真實感;(2)推拉鏡頭這種「拉風箱」的方式,不可頻繁使用,否則會使觀看者生理上承受不了,以至於頭昏眼花;(3)推拉鏡頭應有明確目的;(4)推拉鏡頭要停足3 s的起幅落幅畫面。

在新聞節目中,基於場地限制固定機位所採取的不同景別拍攝,領導、會議等拍攝運用邊推拉邊搖法取得透視畫面中的同等景別。

在文藝類的節目中,變焦鏡頭可起到抒情、突顯、展示、烘託的作用。

在專題節目中,「推」有突出主體、描寫細節的作用;「拉」有展示局部與全部關係的作用。

體育類節目拍攝採取變焦鏡頭尤為廣泛,例如,球類運動中的拍攝(推拉的運用較為頻繁)局部與整體的關係鏡頭也需靠推拉予以交代。

變焦鏡頭具有的完整性不同於剪輯組合畫面,在現場直播中起到一種連貫性、可信性的作用;特別是由於機位的限制,只能以變焦的拍攝方式取得所需景別。

變焦鏡頭與固定鏡頭及運動鏡頭有效組合使用,更能發揮其特性和優勢,更有效地完成對藝術的表達。如《汶川地震紀實》中,推近的變焦拍攝,用意在說明特定的目標以及表現人物情緒;再如,筆者在《暗戰》中運用了一組畫面:開始是一群人走在大街上的全景,幾秒鐘後鏡頭急推到其中一個中年男子的面部並跟隨,以提示觀眾這個中年男子就是犯罪嫌疑人。

當然,鏡頭的運用多種多樣,也眾說紛紜,筆者只是對主要的、常用的固定鏡頭、動態鏡頭、變焦鏡頭做了說明,具體把握還是要靠攝像師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慢慢體會。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各種攝影攝像器材的更新換代,攝像師一方面需要提高自身藝術修養;另一方面需要熟練掌握運用基礎操作及拍攝技巧,用好用活拍攝設備,「鏡頭的運用」則是重中之重,最終統一在完美優質畫面的呈現。

選自《演藝科技》2018年第12期 金 狄《電視攝像常用鏡頭的運用》,轉載請標註:演藝科技傳媒。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演藝科技》。

訂閱《演藝科技》雜誌


        投稿、轉載、合作

        QQ:329826367

        微信:emmadm806


       雜誌社

       Tel:010-64097040

                010-64016258


相關焦點

  • 電視攝像常用鏡頭該如何運用?
    一般來說,鏡頭的運用分為固定鏡頭的運用、運動鏡頭(動態鏡頭)的運用和變焦鏡頭的運用,本文就從這三方面闡述鏡頭該如何運用。(1)角度拍攝角度依據畫面的構圖而定,普遍運用平視角。體育節目拍攝:更需要移動鏡頭的頻繁運用,如遊泳的水下移動攝像,跑步的平移式拍攝,跳水的升降式移動拍攝,足球的大搖臂、斯坦尼康、飛貓及大倍率推拉鏡頭,自行車的肩扛式及摩託車移動鏡頭等。
  • 電視攝像技巧
    構圖、光的應用、色彩的選擇是電視畫面的三要素,是決定電視畫面質量的關鍵。電視攝像這門藝術,不是簡單的「推、拉、搖、移」,而是有著豐富的操作技巧和複雜的藝術創作過程。本文從以下三方面來探討電視畫面製作的要求與技巧。
  • 如何做好電視臺攝像記者工作
    如何做好電視臺攝像記者工作,本文首先從攝像記者的技術要求,談幾點體會和感受,其次對攝像記者要具備的基本素養和編輯意識進行闡述。一、攝像記者的基本技術要求  攝影記者講究平、穩、準、清、勻5字法則。1.平是指在進行靜止或運動狀態拍攝時,電視畫面儘可能地保持水平。2.穩是要求攝像機在攝取鏡頭時應該平穩,儘量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動。
  • 原創:淺析電視攝像角度和畫面構圖
    對於拍攝角度的選擇,可以在所需拍攝物的周圍選擇多個拍攝角度,分別從高低的變化、方向的調整以及距離的變化,從不同角度進行拍攝,從而保證高質量地完成電視攝像工作。   一、電視攝像角度對畫面造型的影響   攝像角度」是攝像機的鏡頭與拍攝對象直接形成的夾角。
  • 電視攝像培訓班(標準、強化)
    電視攝像培訓班(標準、強化)主辦單位:北京海達影視海達影視成立於一九九八年,十六年來致力於影視節目製作、研究在電視欄目、專題片、影視劇等節目的製作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對節目製作有著自己的理念和闡述讓學員在短期內理解、掌握教學內容。
  • 童寧談攝像:鏡頭的特點
    它的焦距比標準鏡頭短,同時又比魚眼鏡頭的焦距長。此類鏡頭還可分為超廣角鏡頭和普通廣角鏡頭,前者的焦距接近魚眼鏡頭,而後者的焦距接近標準鏡頭。用於16毫米電影攝影機和目前使用的可攜式電視攝像機上的短焦距鏡頭,其視角大於24°,焦距通常在10-12毫米左右,水平視角大約在40°-60°之間。  這類鏡頭的特點是,焦距短、視角大、景深大,所攝畫面具有很強的透視感。
  • 搖臂攝像、晚會攝像、搖臂攝像注意事項
    搖臂的運用一、搖臂攝像技術在各類節目中的應用 搖臂攝像技術在綜藝娛樂類節目中的應用。
  • 【攝像機巧】電視攝像拍攝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但是我們在欣賞電視節目時,卻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拍攝者所拍攝的畫面違背了電視攝像的一般原則,使人看了很不舒服。         現在把電視新聞拍攝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略作歸納如下:       一、保持畫面穩定是拍攝電視新聞的基本要求。鏡頭搖搖晃晃、無規律地擺等會觀眾心煩意亂,也有失拍攝者的專業水準。
  • 攝像場面調度的作用和常用方法?
    2、渲染氣氛,攝像通過調度,可以創造和達到某種的藝術效果。3、通過不同角度,不同景別的調度拍攝,可以更好的作為蒙太奇的表現形式。4、有助於對於整片,的節奏把握。更好地形成了畫面的節奏變化。二、常用的調度方法攝像的場面調度包括,鏡頭調度和人物調度兩個方面。人物調度:也就是人物的表演展現,走位的綜合運動擺拍。
  • 2018年自考《電視攝像基礎》模擬題及答案
    2018年自考《電視攝像基礎》模擬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_____攝像機的各項技術指標為最優,圖像質量最好,適合各級電視臺在演播室和現場節目製作的場合下使用。
  • 電視攝像技巧「五字訣」
    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刪繁就簡,去粗求精,以「五字訣」的形式,對電視攝像技巧進行了全景式的掃描。
  • 2018年自考《電視攝像基礎》精選習題及答案
    2018年自考《電視攝像基礎》精選習題及答案一、填空題(本大題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1.電視節目製作的方式通常分為三種,分別為:___ENG___、__ESP__、___EFP___。
  • 電視攝像畫面景別的分類及各自的作用?
    電視畫面的結構成分在拉丁語中,構圖一詞含有結構、聯結、組成等意義,對電視攝像構圖而言,畫面內的視覺形象的謀篇布局及結構安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主體主體即電視畫面中所要表現的主要對象。畫面主體既是反映內容與主題的主要載體,也是畫面構圖的結構中心。
  • 淺談攝像搖臂在日常工作的使用技巧(圖)
    搖臂在電視節目製作運用越來越廣泛的同時,由於使用不當,或者使用經驗不足,造成事故的事例也越來越多。    【慧聰廣電網】搖臂在電視節目製作運用越來越廣泛的同時,由於使用不當,或者使用經驗不足,造成事故的事例也越來越多。
  • 國視無雙影視學院,攝像專業,課程介紹!
    設備的選擇與保養各類參數講解鏡頭的使用8大攝像器材講解50種拍攝類型串講晚訓:完成第一部個人作品運動調度美術色彩和光線的關係匹配快速構圖與視覺信息高效濃縮訓練拍攝中如何運用對話運動軸線建立穩定的時空概念
  • 該技術應用曾使用在天文望遠鏡
    華為手機曾在2018年11月公布了一份鏡片技術應用專利技術,該專利技術顯示信息,華為手機很有可能已經在開發這款最新的液態高清攝像頭,進而更進一步提高照相機拍攝工作能力。也正是如此,歷年與石墨烯電池曝出並列較多的此項則是此項液態攝像鏡頭技術應用,但華為手機這方面從來沒公布發言。
  • 幾種常用的蒙太奇手法解析及在剪輯中如何運用?
    把它們展現在銀幕上,「口」和「犬」的特寫鏡頭剪輯在一起,自然使觀眾悟到那有一隻狗在叫,如聞其聲。這種蒙太奇方法成了電影獨特的語言形式。蒙太奇,法語montage的音譯,原是建築學上的術語,有構成、組裝的含義。借用到電影、電視理論中來,有剪輯、組合、連接的意思。
  • 乾貨 運動鏡頭的特點和拍攝
    運動鏡頭在任何一部電視作品中都佔有很大的份量,運動鏡頭的質量直接決定了電視作品的質量。本文結合觀眾的收視心理,從四個方面對運動鏡頭的特點進行了分析,從創作的角度對如何拍好運動鏡頭提出了一些見解。 運動鏡頭是指在一個鏡頭中攝像機的機位、鏡頭光軸或鏡頭焦距發生了變化時所拍攝到的畫面。
  • 電視攝像「二十忌」
    電視攝像是一門藝術,有著自身的基本規律,這種規律就是電視記者在拍攝過程中,必須遵循的一般原則。
  • 攝影攝像教程:固定鏡頭拍攝
    為了模擬這種視覺效果,作為攝像師第三隻眼睛的攝像機也應該一動不動地「靜觀」,此時拍攝到的鏡頭就是固定鏡頭。固定鏡頭是指攝像機在機位不動、鏡頭光軸不變、鏡頭焦距固定,畫框不變的情況下拍攝的一段連續的影視畫面。固定鏡頭是組成影視作品的中堅力量,可分為長固定鏡頭和短固定鏡頭。一般來講,二者時長沒有固定標準,但二者的側重點有明顯的區別,長固定鏡頭一般被用作交代完整的人物動作和場景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