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鏡頭的特點及其應用
鏡頭就像大小不一的碗和碟子,大大小小的,功能不一樣。有的是裝魚的,就需要魚盤;有的裝湯的,就需要深碗。鏡頭也是一樣的,有的是拍遠處的,遠遠地偷拍,有的是要拍全,恨不能拍100人在裡面。這些鏡頭都能滿足。拍遠的,有長焦,拍近的,有廣角。
不同焦距的攝影鏡頭都有著各自的特點,能夠拍出一系列不同的畫面效果,在攝影創作過程中這些不同焦距的鏡頭彼此之間又難以相互代替。因此,攝影人員在熟悉和了解了鏡頭的基本結構和性能之後,還應了解各種攝影鏡頭所具有的特點,以及鏡頭適用的範圍,以便創作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
短焦距攝影鏡頭
短焦距攝影鏡頭又稱為廣角攝影鏡頭。它的焦距比標準鏡頭短,同時又比魚眼鏡頭的焦距長。此類鏡頭還可分為超廣角鏡頭和普通廣角鏡頭,前者的焦距接近魚眼鏡頭,而後者的焦距接近標準鏡頭。用於16毫米電影攝影機和目前使用的可攜式電視攝像機上的短焦距鏡頭,其視角大於24°,焦距通常在10-12毫米左右,水平視角大約在40°-60°之間。
這類鏡頭的特點是,焦距短、視角大、景深大,所攝畫面具有很強的透視感。如拍攝近物時,有明顯的縱深透視變形和畸變效果。
短焦距攝影鏡頭適合於拍攝遠、全景畫面,表現開闊的空間和宏大的場面,可使極大的縱深範圍內的遠近景物,都能在畫面中獲得清晰的景像,畫面中呈現出大景深效果。景物間具有強烈的對比效果。它還適合於在狹窄的空間環境中進行拍攝,能在緊急的場合下抓拍、搶拍和拍攝快速運動的物體。特別是在手持攝影(像)機進行拍攝時,可使畫面保持平穩,能保證畫面的技術質量。
短焦距鏡頭在調焦距離和光圈一致的情況下可以取得比標準鏡頭或長焦距鏡頭更大的景深。通常情況下拍攝前後景物都非常清晰的大景深畫面。
短焦距攝影鏡頭具有很強的透視誇張效果,能渲染特定的意境和氣氛,能有意地醜化人物形象,使畫面中的人物或景物明顯地出現透視變形。
使用短焦距攝影鏡頭進行創作時,由於它焦距短、視野範圍廣,包括的景物多,拍攝時一定要根據主體和創作意圖進行拍攝。當景物亮度間距過大或景物亮度分布不均時,如拍攝場景中的景物,主體物的亮度確定曝光。如果物的亮度間距過大時,要充分考慮到畫面中的主體,以保證不同的景物亮度按創作者的主觀意圖,在畫面中形成最佳效果,另外使用短焦距攝影鏡頭要注意透視變形對被攝主體的歪曲,還要防止出現不適合於大景深表現的物體,不要隨便應用短焦距,應在創作意圖允許的範圍內進行拍攝,切勿濫用。
標準焦距攝影鏡頭
標準焦距攝影鏡頭與短焦距和長焦距攝影鏡頭相比,它的焦距比較適中,因而它的視角、拍攝範圍、影像放大率、景深等也比較適中。由於標準攝影鏡頭的水平視角接近於人眼正常的視角感受,因此在攝影中無論哪種類型的攝影鏡頭,都依據人眼的正常視角來確定照相機、攝影機、攝像機的鏡頭標準。人眼的水平視角約為24°,因此,攝影攝像中使用的各類鏡頭,凡是接近於這一視角的均稱為該系列鏡頭中的標準鏡頭。16毫米的電影攝影機和電視攝像機(2/3英寸)接近人眼水平視角的鏡頭焦距為25毫米。因此,標準鏡頭的焦距為25毫米。它們的水平視角分別為23.1°和21.9°。運用標準鏡頭所攝畫面中的景深的比例關係和透視關係與人眼直接觀察該景物時所感受到的正常視角效果基本一致,既不會誇張,又不壓縮,無變形,使觀眾感到所攝畫面自然、真實、可信。
標準鏡頭的特點是,成象質量好,解析度高,從而使攝影像清晰度高,反差適中,色彩還原好,還有標準鏡頭的相對孔徑大,透光性能好,在低照度下也能進行正常拍攝。因此,在攝影中,能用標準鏡頭拍攝的,一般不在使用其它焦距的鏡頭,以便獲得最佳的畫面效果。
長焦距攝影鏡頭
長焦距攝影鏡頭又稱為望遠攝影鏡頭、窄角攝影鏡頭。它的焦距比標準鏡頭的焦距長,其水平視角通常在10°-12°左右。
長焦距攝影鏡頭的重要特點是:視角窄、拍攝範圍小、影像放大率大、景深小,所攝畫面空間深度明顯減弱,一般不易較好地再現被攝主體與周圍環境的關係。由於鏡頭的焦距較長,因而鏡頭的最大相對孔徑一般較小,成像質量不如標準鏡頭。該鏡頭只能拍攝下狹小的景物空間範圍,壓縮了景深,但卻提高了攝遠的能力。
長焦鏡頭的壓縮功能十分了得,畫面上汽車數量顯得很多。
長焦距攝影鏡頭由於它特有的功能,在拍攝中非常適合於拍攝景物的局部,從廣闊的環境中選取具有表現力的被攝對象進行拍攝。它具有簡化背景、突出主體的作用。運用該鏡頭還常常可以把人們從未仔細觀察以的景物展現在觀眾面前,擴大了人眼正常的視野範圍。當遇到無法靠近被攝體進行拍攝時,利用長焦距鏡頭在遠處抓拍,這樣不容易使被攝對象發現。因此,在新聞和紀實性節目中,以獲得真實自然的畫面效果。由於長焦距鏡頭景深小,可以在雜亂的環境中找出秩序,利用前後景物的虛實變化,來突出、烘託被攝主體。可以通過畫面中影像的虛實轉換,來引導觀眾的視覺注意力。長焦距鏡頭在彩色拍攝中,還可以起到匯聚色彩的作用。
使用長焦距鏡頭時,應注意,由於景深小,不宜拍攝多層次的全景畫面;視角小,不宜採用手持機拍攝,因稍微的抖動都會影響畫面的穩定,應儘量運用三角架,以保證影像清晰。相對孔徑有限,不宜在低照度下拍攝。不宜用過長焦距的鏡頭拍攝,應注意及時準確地調焦或跟焦點,以免影響畫面質量。
長焦距鏡頭拍攝的構圖飽滿,關鍵是要從遠處拍攝,找拍攝地點有時候比較麻煩,也很費勁。廣角構圖就容易得多。
變焦距攝影鏡頭
變焦距攝影鏡頭是相對於定焦距攝影鏡頭而言的,是一種可連續變換焦距的鏡頭。攝像時推拉搖移用變焦鏡頭。拍照片時,用著方便靈活。它是由多組正、負透鏡組成,除固定鏡組外,還有可以移動的鏡組,通過鏡筒上的變焦環,移動活動鏡組。改變鏡頭鏡片間的距離,可以達到連續變動鏡頭的焦距。變焦距攝影鏡頭最長焦距值與最短焦距值的比值,稱為該鏡頭的變焦倍率。如目前攝像機中應用的變焦距鏡頭,變焦倍率多為10倍(10-100mm)和15倍(10-150mm)等。變焦倍率愈高,記錄景物和表現空間的能力愈強,反之,變焦倍率愈低,則愈弱。
變焦距攝影鏡頭的焦距值大小,可連續迅速進行改變,因而如果改變焦距鏡頭,可以兼起若干個定焦距鏡頭的類似作用。在拍攝位置、角度、調焦距離不變的情況下,變焦距鏡頭為攝影創作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條件,有利於畫面構圖,可節省頻繁更換鏡頭,改變相應的時間,有利於抓拍。外出攝影,攜帶方便。因此,變焦距鏡頭被影視創作工作者廣泛地應用。
變焦距鏡頭從短焦距變到長焦距的過程中景深變小、視角變窄、影像的放大率愈來愈大,畫面中心愈來愈突出,這種變焦適合於模擬"推鏡頭"效果;反之,則適合於模擬"拉鏡頭"效果。在這裡需要說明,採用變焦距鏡頭來模擬"推拉"效果與定焦距鏡頭改變機位進行縱向運動所形成的推拉效果相比,兩者在某些方面有共同之處,但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定焦距鏡頭隨著機位的前後移動,由於鏡頭視角不變而只是鏡頭視點在連續變化,畫面中被攝主體與前景後景物的透視關係也在逐漸變化,而景深效果卻始終不變。因此,推拉效果能夠真實地反映人在運動中觀察景物時的視覺感受。而變焦距鏡頭拍攝的"推拉"效果,由於鏡頭的視角在不斷變化,而機位不變,儘管被攝主體的影像產生了明顯變化,但被攝主體與背景和前景這間的透視關係卻始終沒有變化,因此,拍攝"推拉"效果,在畫面上產生的只是觀眾心理空間的變化。所以,在實際拍攝中,不論是拍攝"推拉"鏡頭,還是拍攝其他各種效果的畫面,都應根據主題的需要,表現形式上的需要,來合理、巧妙地運用變焦距攝影鏡頭,為節目內容服務,變焦距鏡頭可以獲得一系列的拍攝效果,它除適合於與其變焦距鏡頭相應的定焦距鏡頭所具有的應用場合拍攝之外,還非常適合迅速拍攝遠距離的景物和抓取運動的物體。因此,它已成為紀實性節目常用的鏡頭。所以,近年來電視攝像機幾乎全部採用變焦距鏡頭。
使用變焦距鏡頭應注意的問題是:拍攝中為了獲得清晰的影像,當把變焦距鏡頭來當作定焦距鏡頭使用時,應根據選擇好的焦距,先變好焦,再按這一焦距進行精確調焦。當用變焦距鏡頭在固定機位時,通過變焦來模擬"推拉鏡頭"效果時,則應該先把變焦鏡頭調至到所需最長焦距處,然後調實後再進行拍攝。利用變焦距進行"推拉"時,還要注意畫面的起幅和落幅要準確,推拉的方向要根據被攝體的運動方向和情節的需要來決定,推拉的速度要平穩,防止忽快忽慢。當採用手持拍攝時,要尋找合適的支撐點,防止畫面的抖動。另外,使用變焦距鏡頭拍攝,切忌不問情況、不管題材和表現形式是否需要,效果是否理想,濫用變焦手法。這樣不但不能幫助幫助觀眾對畫面形象的認識反而使觀眾感到不自然、不舒服,影響了節目內容的表現力,所以,應從內容需要處理好每一個畫面,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
電視記者為您服務
童寧,男,高級記者,現任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副總監。參與拍攝、編導、創辦、策劃的欄目有《人物述林》、《九州方圓》、《社會瞭望》、《觀察思考》、《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對話》等。擔任《陳銀鳳開店》、《運河人》、《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360萬人的實驗》、《八市長談改革》、《話說人體包裝》、《延伸的長城》、《大命脈》、《風展紅旗》、《中國大西北》等紀錄片、大型系列片、特別節目總導演。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重點項目《中國電視論綱》的寫作並擔任編審,著有《即興採訪》、《電視記者新概念》、《電視節目結構方法》、《電視傳播形態論》等電視文論,在《人民文學》發表小說《永遠的影子》、中篇紀實文學《澳門往事》等文學作品。全國十佳廣播電視理論人才。擔任國際國內大獎、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獎、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獎等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