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寧看記者:吳卉
吳卉,1995年開始在中央電視臺工作,曾做過《中國財經報導》編輯、記者,《新聞早報》、《西部新聞》主編。2003年開始關注志願者和社會服務題材,曾為特別節目《平安中國》主創、《法治視界》、《從我做起》欄目副製片人,現在是《夕陽紅》欄目副製片人和特別節目《社區英雄》製片人。
獲獎作品:
新聞報導《清華大學否認與億安科技有關》獲中國廣播電視學會評選一等獎;電視活動《我最喜愛的西部名城》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評選最佳創意獎;特別節目《平安中國》獲中央電視臺優秀節目一等獎和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評選特等獎;特別節目《社區英雄》獲得第18屆亞洲電視大獎和全國法治節目評選一等獎。
吳卉的話
我是一頭掰苞米的憨熊,走一路掰一路,掰一個扔一個,童總約稿時,我抱著懷裡那一穗苞米回頭看看,愣了愣神…
當記者是我從小的願望,老天眷顧,1993年,一俊朗小哥把來臺裡實習的機會讓給了新聞專業的我,我走在老臺的走廊裡,一跳一跳地,美夢從「童工」開始慢慢成真…
「母親,是無畏的,當她所愛的生命受到威脅時…」,老《經濟信息聯播》,《母親》,夏繼才老師文謅謅的背誦一起,當天的串聯單就開始做了,那是1995年,還沒有財經頻道,整個經濟部就《經濟半小時》和老《經濟信息聯播》倆欄目,我是這裡的小助編之一,幸運地跟著老師們學著手藝。受教最多的是嚴謹,小到畫面處理,大到演播室錄像、播出帶製作,都有規則可循、有流程依據。「陟彼高岡,我馬玄黃…」幾乎每次值班,我們都會跟著夏老師背誦經典章句,老《聯播》氣氛包容,歲月靜好…
1996年,2套推出,欄目增加到9個,《財經報導》、《生活》、《商務電視》清新而來,一下子來了好多年輕的同事,《財經報導》播出,我成為節目的責任編輯和記者,和整個欄目一起呼吸在創業的激情裡。《中國財經報導》開始了財經新聞報導的新樣態,一天五檔滾動播出,年輕的我們從此接受職業化訓練,經常有專門的培訓,每月一次業務研討,教會我們如何做成功的採訪,及時的報導。「我這樣說著,你這樣聽著,我們之間的交流就開始了…」何為電視語言,敬一丹老師一一傳授,「會議室裡的新聞,要麼不出彩,出彩就是絕的!」當時還在專題部的童總在課堂上一拍「驚堂木」,擲地有聲。財經8年,創新是主題,我們走路帶風,說話要條理,影像是時效、節奏、信息量。兩會、香港回歸、亞洲金融危機、創業板,「準確把握中國市場脈搏,及時掃描全球財經動態」,有欄目支持,我們嘗試過除文藝晚會外幾乎所有的節目樣態,快速應變、創新動力,受益至今。
我是在不做新聞節目之後開始放縱自己的,嘮嘮叨叨碎碎念。倒也有個好處,你可以細細體會,學會細膩表達片段和情節,影像變得有趣起來…
曲大媽很可愛。第一次見面,一聽是我們是為平安建設來做節目的,立馬拿出文件,先念上一段,然後就句句不離「平安」了。那天哈爾濱下著大雨,曲大媽打著傘趟著水,一邊辦著社區裡的事兒,一邊讓我們拍,每做一件事,都先看看我們,特可愛。
北京有位費老先生,患了腦血栓,行動不便。老先生自費買了攝像頭、監視器,裝在小區門口,每天在家裡遙控巡邏,為小區看門護院。
天津有位趙大姐,是治安片長,鄰裡鄰居的有什麼大事小情,她都會去處理、調解。200多戶人家,家裡事不外乎人情事故,一顆善良的心總能讓兩碗水端平。
一個裝色拉油的空桶裡塞滿了零錢,「碰上個什麼事,一下拿出三百五百的捐,確實影響生活,我就把家裡用完的油桶洗乾淨,有時候客人給個一塊兩塊十塊的小費,就裝進去,裝滿了就剪開捐一次…」演播室裡,首都的士雷鋒車隊的隊長王鳳進說,這樣的油桶,她當時已經打開了五個…
6年《平安中國》、1年《從我做起》,一個個大時代下的小人物面目清晰。我們並不相識,但卻因為影像而交集,相互促動,為了一份真實的美好攜手前行。
很多年了,我們在這個行當裡行走、榮耀並滄桑。苞米掰得多了,每一穗都有了前面一穗的樣子,又更有了新的滋味,影像依稀著變化。
「誰,最應該站在光彩奪目的舞臺?誰,最不該面臨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尷尬?誰,最有能力一個人影響上千人的行動?我們的答案是:社區英雄!」
感恩在我的職業生涯裡有《社區英雄》,它讓我相信影像的溫度,知曉年華已去,血仍未冷…
《社區英雄》是以志願互助為主題的大 型紀實類公益節目,目的是支持全國各地為社區服務的公益項目。每期節目有兩位公益項目發起人作為「社區英雄」接受挑戰,用七天時間,邀請上千名志願者進行一場盛大的千人舞蹈,用各具創意的造型表達公益理念,贏得公益金支持。在演播室現場,他們將接受嘉賓提問和評判,由200名青年志願者投票決定 「公益獎勵金」的歸屬。節目中的「英雄獎勵金」由公益基金會現場發放並跟蹤監督,及時發布。
四年來,《社區英雄》共支持了60個基層公益項目,創作了60場千人舞蹈,有8萬名社區居民和家庭通過「千人舞蹈」直接參與公益, 6000名青年志願者在節目現場投票。節目聯合多家基金會籌集1060萬元公益金支持基層公益,受益人群輻射泛圍超過50萬人,每一個公益項目都因此發展狀大。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
電視記者為您服務
童寧,男,高級記者,現任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副總監。參與拍攝、編導、創辦、策劃的欄目有《人物述林》、《九州方圓》、《社會瞭望》、《觀察思考》、《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對話》等。擔任《陳銀鳳開店》、《運河人》、《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360萬人的實驗》、《八市長談改革》、《話說人體包裝》、《延伸的長城》、《大命脈》、《風展紅旗》、《中國大西北》等紀錄片、大型系列片、特別節目總導演。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重點項目《中國電視論綱》的寫作並擔任編審,著有《即興採訪》、《電視記者新概念》、《電視節目結構方法》、《電視傳播形態論》等電視文論,在《人民文學》發表小說《永遠的影子》、中篇紀實文學《澳門往事》等文學作品。全國十佳廣播電視理論人才。擔任國際國內大獎、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獎、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獎等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