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焦鏡頭視場較窄,小於40度,並且鏡頭的焦距越長,視場角就越窄。用長焦距鏡頭拍攝的畫面能將遠處的景物放大拉近,如同我們用望遠鏡觀察世界時的感受。例如在影片《城南舊事》開篇中,用長焦鏡頭拍到古宅屋頂的小小一角,這時放大的房簷佔據了畫面。它猶如一位滄桑老者,見證著往事如煙,感嘆著人生尷尬,透露出淡淡的相思,沉沉的哀愁。
(2)長焦拍攝常用於拍攝特寫。長焦鏡頭不擅長表現大場面活動和大空間場景,但它與特寫有著不解之緣,擅長拍攝微小的物體,或表現紋理、質感,可以充當一個放大鏡,擴大人眼正常的視野範圍。法國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的「天·地·人」三部曲之一《微觀世界》,全程使用超長焦鏡頭紀錄。這裡,鏡頭就像一面顯微鏡,放大了微觀世界的生存情狀,審視了極限生命的喜怒哀樂。觀眾叩響了微觀世界的門環,用生命等同體的視角關注生靈,其中留駐了多少敬畏、汗顏和禮讚。「一粒沙裡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超長焦鏡頭譜寫了一曲關於微觀生物的詠嘆調。
(3)用長焦鏡頭拍攝的畫面,排除了背景中雜亂的東西,使鏡頭最大限度地把具有特殊表現價值的細節從背景中「提純」,如此一來,所有造型元素就有了大展拳腳的餘地,長焦鏡頭也就有了美化作用。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補碗」一場戲裡就入其堂奧。父親被抓走,母親追趕父親時從山坡上滾下來,摔碎了那個青瓷碗,姥姥為了安慰母親請來了補碗匠。補碗的整個過程都是用長焦鏡頭拍攝的。這些鏡頭將一個平常的補碗過程「切割」成一個個極富美感的局部,光線與線條的美感使我們感到這些局部如同一個個優美的抒情音符。碗中凝結了母親的愛,補碗將情意縫合。真可謂睹一事於畫中,反三隅於畫外。
(4)長焦鏡頭創造了畫面虛實相生的造型美。由於長焦鏡頭具有景深小的特點,在拍攝特寫鏡頭時,很容易在雜亂的環境中凸顯秩序,做到虛化背景,將主體從背景中「摘」出來。在影片《原野》裡,仇虎為了報仇回到家鄉,與昔日戀人金子在白樺林相遇,兩人有一段感情戲。攝影師利用長焦鏡頭拍攝,仇虎和金子深情對視,平靜的心靈蕩起浪花,冷卻的情感重卷波瀾,愛情的縷縷絲線剪不斷,理還亂,相見不如懷念。背景中黃綠紛披的樹葉在有限的景深裡虛化成時而黃、時而綠的光暈,為兩人悠悠的情思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5)利用長焦鏡頭創造虛焦點畫面。如果把焦點有意不調到被攝主體上,而在或前或後的某個位置上,這時畫面形象就會出現虛化現象。虛焦點能夠營造出獨特的畫面美感。例如,美國影片《雲中漫步》開頭部分,一個個閃耀著的紫色光斑構成一幅塗有夢幻色彩的襯底,伴隨著主題音樂,光斑流動著,逐漸縮小變成一顆顆晶瑩剔透的葡萄。這是一個在葡萄酒鄉發生的愛情故事,美妙的開頭預示著將會發生的種種風情韻致。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宛如霧裡看花,那份羞澀和甜蜜蕩漾開來,鋪陳為一種朦朧繽紛的底色,經歷多少纏綿悱惻、路轉峰迴,晶瑩的葡萄如約而至,兩人守得雲開,花好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