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至,蛙蟬鳴。進入7月以後,每到傍晚,知了便會陸續從土裡露頭,爬上樹上演「金蟬脫殼」。打著手電筒,鑽樹林逮知了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油炸知了也是一些市民眼中的美味。
「今年還能逮知了吃嗎?」近日,一些市民詢問。他們說,今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簡稱決定),其中第二條要求: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
知了屬於陸生野生動物嗎?在不在禁食範圍內?不少市民有這樣的疑問。昨日,記者諮詢了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科。
工作人員表示,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決定,凡陸生野生動物都禁止食用,蟬自然也在禁食範圍,但根據目前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蟬不在現行的野生動物保護目錄,也不在林業部門的管轄範圍,到底能不能食用,要等國家和地方出臺具體的禁食名錄,看會不會把它納入其中。因此,在配套法律和具體禁食名錄未確定時,無法進行詳細解讀。
此前,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主任楊朝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是否需要把所有的陸生野生動物,特別是將無脊椎陸生野生動物(如蝗蟲等)也全部禁食,值得進一步研究和論證,要避免過於極端片面的傾向,在確保公共衛生安全的前提下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記者了解到,針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外地部分省市已結合當地實際,出臺具體辦法。比如,山西省就明確了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的範圍,蝙蝠、田鼠、蟬等都在其中,消除了法律上的模糊、空白地帶。
小知識
洛陽最常見的是蚱蟬 其最大特點是擅長「歌唱」
蟬俗稱知了,為半翅目蟬科昆蟲,全世界已知有2000種左右,我國有近200種。蟬的一生要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
洛陽最常見的是蚱蟬,又稱黑蚱,成蟲(雄蟲)善鳴是它最突出的特點。每年6月下旬到10月初,人們都可以聽到它尖銳的叫聲。蚱蟬的卵呈螺旋狀產於樹的小枝條內,孵化後的若蟲自行落地,鑽入地下樹根附近隱蔽生活,吸食樹根汁液,可能削弱樹勢,影響樹木生長。
在所有已發現的昆蟲中,蟬有著最長的青春期和較長的生命周期,美洲有一種蟬的幼蟲期長達17年,被稱為「十七年蟬」。蟬將要羽化時,會在黃昏後鑽出土表,爬到樹上進行蛻皮羽化,成蟲的壽命僅幾十天。蟬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黑暗的泥土中度過,它們熱熱鬧鬧地「歌唱」的時間很短,頗具悲情色彩。(記者 牛鵬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