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立秋已過,暑去涼來。很快,姑蘇城中便會浮動著金桂的暗香——中秋就要到了。古時,到了中秋日,吳地人家每家每戶都要設香爐、燈燭、瓶花等物,供奉月亮,拜完月亮,一家人圍坐聊天賞月分食供品,謂之「齋月宮」。這所謂的「供品」,便主要是月餅了。
中秋食月餅,華夏皆同,海峽與共。中國人吃的月餅主要分為廣式、蘇式以及臺式等。國人多只在廣式與蘇式之間做出選擇,對臺式月餅知之極少,且沒有什麼機會「吃」到。8月23日,在這家紮根蘇州20年、已經深度「本地化」的臺資企業愛維爾(蘇州)食品有限公司總部,舉行了一個特別的中秋月餅新品發布會,董事長張文經親自「科普」了臺式月餅的知識,以及該公司是如何用「臺式」的外皮包裹了蘇州的風味的。
在臺灣,有很多好吃的點心、月餅,各種百年老店藏在街頭巷尾,經過一代代的傳承被保留下來,臺式糕餅代表的是寶島的生活習俗和他們對生活的熱情。一枚小小的月餅,為何年輪流轉百年,依然可以讓男女老幼沿襲著甜蜜的儀式感,究竟蘊藏了怎麼樣的故事和秘密?
細心掰開月餅,去品味它最美的模樣和靈魂。純手工製作的臺式月餅,餅皮是開啟這趟舌尖之旅的鑰匙,它締造了層層酥脆的美味,光是「皮」就有多道繁複的手工秘訣,須經過兩次以上卷疊油酥麵皮,還得掌握黃金時機,在水分流失前完成捏制,再反覆卷撖、鬆弛、包餡、整型、低溫烘烤而成。而內餡則是臺式月餅甜蜜美味的靈魂,它以豆沙、蛋黃、椰蓉、Q心等為多,鹹甜有致,口感豐富。
臺式月餅的經典款式有蛋黃酥、鳳梨酥、綠豆椪、雪綿娘等,已經不僅僅是月餅,而是跨越了佳節、超越了季節,成為一年四季日常性出售的臺灣糕點經典代表,堪稱臺灣美食界的「網紅」糕點。
愛維爾(蘇州)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前身為蘇州鼎盛食品有限公司),2018年1月位於蘇州相城區陽澄湖鎮的新工廠建成投產,主要生產和銷售歐式蛋糕麵包點心、中秋月餅等,目前擁有80多家分店,深受蘇州人的喜愛,很多蘇州市民甚至把愛維爾當成了「自己人」,覺得愛維爾就是蘇州的本土烘焙連鎖品牌。
愛維爾贏得蘇州人喜愛的「秘密」,就是其非常擅長研究蘇州本地的「風味密碼」,也就是本地的飲食文化和風味特產,用臺式糕點的工藝和品類,創新製作出蘇州本地化的新品,如本次新品發布會上,愛維爾推出的幾款新品,不但包進去了蘇州的餡料,還簡直是裝進了蘇州風味的靈魂,贏得了與會者的滿堂喝彩。
其中有一款茶梅酥月餅,是用蘇州洞庭碧螺春和西山梅子為餡料,梅子的酸甜和碧螺春的清新,在酥皮香味的捏合下,釋放出十分豐富的口感,讓人渾如回到了碧螺飄香的春天。另一款是桂花酥月餅,以蘇州市花桂花和桂花蜜為餡,留給口腔的就是純粹香甜的味道,不僅不膩,還回味悠長。然而口味最「抓人」的,,還屬蟹黃酥月餅,「蟹」是蟹黃,「黃」則是蛋黃,兩者都屬於香味「霸道」的食材,結合在一起之後,醇厚的香味通過口腔簡直要佔領五臟六腑。這三款月餅,被張文經戲稱為「三蘇」——真的很蘇州!
暑熱未退,秋夜尚未涼如水,但思念卻開始滋長。彎彎繞繞,爬滿心房。中秋,一年只有一次,但有些美好的記憶,卻可以被重複。在愛維爾,用臺式蘇味月餅,開啟最有滋味的2020中秋佳節,享受歡樂和美好,是新意,也是傳統,是時尚,也是文化。(圖文:朱桂根)
責編: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