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讀書會|當年,我們拿什麼打敵人?

2021-01-10 澎湃新聞
顧頡剛與中華書局

時間:

9月4日(周五)19:30

地點:

i中華書局小程序、微贊直播、微博直播

主講人:

俞國林(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中心主任)

顧頡剛因被傳言論「大禹是條蟲」而暴得大名,從「層累說」又奠定一生學術地位。然而,自1954年進京,其後26年的歲月,在時代的風雲之下,與中華書局一起跌宕起伏。而其身後的三十年以迄於今,又有著與中華書局怎樣的「因緣際會」、「冥冥之中」?周五晚,中華書局總編輯助理、學術著作出版中心主任俞國林在直播間開講《顧頡剛與中華書局》。

俄羅斯的帝國夢:在權力網絡和知識網絡中浮沉

時間:

9月4日(周五)19:30-21:30

地點:

天貓直播

主講人:

張建華(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帝國」對於俄羅斯人而言是一個永恆的夢想。雄才大略的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俄國歷史上被尊稱為「大帝」,在他們的統治下,締造了俄羅斯帝國輝煌的百年神話。俄國是如何在兩位「大帝」的手中登上了歐洲霸主的寶座?又是如何一步步跌落神壇?在此過程中,帝國的權力網絡和知識網絡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大變革又如何拯救了俄羅斯帝國?北京大學出版社特邀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張建華教授做客北大博雅講壇,為您講述。

當年,我們拿什麼打敵人?——輕兵器之旅

時間:

9月5日(周六)15:00

地點:

搜狐視頻直播、百度、一直播等

嘉賓:

劉蘭芳(《輕兵器》雜誌社社長兼主編)、魏開功(《輕兵器》雜誌社副主編)、宋小芳(輕武器博物館講解員)、宋強(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助理)

2020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為了銘記抗戰歷史、緬懷革命先烈,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輕兵器》雜誌社特別策劃「那些年,我們用什麼打敵人」直播活動,以此紀念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銘記無數先輩偉大的犧牲,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你的秘密和誰有關?劉心武在「郵輪」上帶你推理人性謎團

時間:

9月6日(周日)16:30-18:00

地點:

噹噹App、噹噹天貓店

主講人:

劉心武(作家)

近日,「文壇常青樹」劉心武最新長篇小說《郵輪碎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小說草蛇灰線,處處埋伏著破解人性密碼的蛛絲馬跡。如果你能在拼圖式的碎片中,找到劉心武真正的用意,那值得頒給你「智慧讀者」的勳章。9月6日下午,來看劉心武的直播,與他互動,這「智慧讀者」勳章可以立刻變成劉心武的籤名書。

怎樣的百年變局

時間:

9月6日(周日)19:30-21:00

地點:

新華網客戶端、央視頻、抖音等

主講人:

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新冠病毒這隻黑天鵝所帶來的「蝴蝶效應」,正在引爆一場全球大變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青年學者賈晉京、劉玉書、王鵬等合著的《百年變局》一書從政勢之變、經濟之變、數字之變三個領域展開,探討未來的中國將向何處去。9月6日,我們特邀王文從政勢之變、經濟之變、數字之變三個篇章展開,闡述在百年變局的背景下政治、經濟、科技的變化趨勢,並在此基礎上引出當前的中國應該怎麼辦,未來向何處去。

未來與禁忌:作為方法的兒童

時間:

9月6日(周日)20:00-22:30

地點:

ZOOM會議(ID:92681611324)

在開學之季關注作為方法的兒童,既是關注兒童如何在疫情及次生災害中成為受難的對象或背景,也是關注兒童被賦予及被剝奪的社會蘊意。沿著這一思路,本次讀書會從未來和禁忌兩個角度切入兒童所激發的社會問題意識。

「誰是印度教徒?」——身份之辯與歷史的再詮釋

時間:

9月7日(周一)19:00

地點:

騰訊會議(連結:https://meeting.tencent.com/live/14328244611335738460)

主講人:

張忞煜(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國別和區域研究方向助理教授)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國內持不同政治立場的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和學者圍繞Hindu身份的爭論和衝突愈演愈烈。西方知識界的參與令這場爭論成為了跨域語言和國家邊界的知識現象。Hindu的核心屬性是宗教還是民族?Hindu身份是古已有之還是現代的建構?首陀羅和達利特是否是Hindu?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和不同學科研究者就這些問題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體現出了對印度歷史的不同解讀。講座將回顧印度中世紀後期和近代早期文獻對Hindu概念的初步勾勒,並在此基礎上探討19世紀以來殖民者、民族主義者和達利特活動家如何在界定Hindu身份的同時不斷詮釋印度歷史

對《資本論》進行哲學閱讀的困難與門檻

時間:

9月8日(周二)18:00

地點:

騰訊會議

主講人:

張文喜(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9月8日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將推出「哲學的星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前沿講座系列·2020」,邀請15位知名教授,針對哲學學科前沿問題進行深入講解。第一講,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張文喜主講「對《資本論》進行哲學閱讀的困難與門檻」。

日本文學中的中國文化

時間:

9月8日(周二)19:00-20:00

地點:

以明讀書會微信群

主講人:

劉芳念(四川文藝出版社編輯、版權部主任)

許多人喜愛日本文學,讀村上春樹、東野圭吾、太宰治、大江健三郎、川端康成、夏目漱石,這些都是近現代為中國讀者所熟知的日本文學大家。可是在此之前的日本文學是怎樣的?除了《源氏物語》,是不是對日本古典文學知之甚少呢?日本文化曾經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這也是大家都有所了解也能很直觀地感受到的,那麼這些影響又是如何體現在文學方面的呢?

凌繼堯教授講美學和國家軟實力

時間:

9月9日(周三)19:00-20:00

地點:

http://www.pupbook.com/h5/live/app_livedetail?id=305

主講人:

凌繼堯(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提起「美學」,有人可能會想起康德、黑格爾那些晦澀抽象的著作,覺得美學是象牙塔中的學問。但是,走出象牙塔的美學能夠在國家軟實力的塑造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何一款產品可以成為一國文化的代言人,甚至成為這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徵?北京大學出版社特邀凌繼堯教授做客北大博雅講壇,為您講述。

唐文明:精神突破與教化模式——從沃格林的歷史哲學思考中國文明的特質

時間:

9月9日(周三)19:00-21:30

地點:

騰訊會議

主講人:

唐文明(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

沃格林在《秩序與歷史》中提出了不少深刻的洞見,尤其是在處理多元文明與人類普遍歷史的關係問題上,他的天下時代說遠遠超越了黑格爾、斯賓格勒、湯因比、雅斯貝爾斯等人的歷史哲學。沃格林用一章的篇幅探討中國文明,對中國文明展開了卓有見識的分析,但他的分析遠未完善,而且遺留下了不少重要的問題。本講座將追隨沃格林的核心洞見,從精神突破的不徹底性問題、心性論秩序是進步還是退步的問題、中國文明中的歷史意識的來源問題這三個重要方面對中國文明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

附:線下活動預告

北京|聊聊非虛構寫作

時間:

9月6日(周日)14:30-17:00

地點:

朝陽區亮馬橋路52號燕莎友誼商城四層奈目書店

本期藏書閣讀書會活動,我們來聊聊非虛構寫作,希望每個參加活動的同學能分享一本近期讀過的非虛構作品。

北京|鄉土文學與神性寫作——大解小說集《他人史》首發式暨分享會

時間:

9月6日(周日)14:30-16:00

地點:

東城區和平裡西街雍和宮壹中心北下沉庭院雍和書庭

嘉賓:

大解(作家)、李延青(作家)、林莽(詩人)、商震(詩人、作家)、劉立雲(解放軍出版社文藝圖書編輯部主任)、邰筐(詩人)

魯迅文學獎得主大解第一部中短篇集、《個人史》後又一力作,周日下午,大解與幾位嘉賓一起,與讀者分享他的新書、小說集《他人史》。

北京|生命如歌,煙火漫捲——遲子建《煙火漫捲》新書分享會

時間:

9月9日(周三)19:00-20:4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87號北京SKP購物中心4樓RENDEZ-VOUS書店

嘉賓:

遲子建(作家)、李敬澤(文學評論家、作家)、潘凱雄(文學評論家)、阿來(作家)、格非(作家)

《煙火漫捲》是一部聚焦當下都市百姓生活的長篇小說,遲子建以從容洗鍊、細膩生動的筆觸,燃起濃鬱的人間煙火,柔腸百結,氣象萬千。9月9日晚,我們邀請遲子建、李敬澤、潘凱雄、阿來、格非一同做客SKP RENDEZ-VOUS,在疫情平穩之後的天高雲淡、涼風習習的九月夜晚,共同探討《煙火漫捲》中漫捲的煙火、如歌的生命。

上海|當代中國哲學再出發——《道體學引論》研討會

時間:

9月4日(周五)9:00-18:30

地點:

徐匯區桂林路81號上海師範大學東部文科實驗樓1103室光啟學術報告廳

嘉賓:

孫向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丁耘(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等

近年中國哲學研究日趨活躍,產生重大影響之論著不斷湧現。復旦大學丁耘教授的《道體學引論》一經出版,遂引起國內學界的廣泛關注。藉此時機,上海師範大學光啟國際學者中心發起本次「當代中國哲學再出發——《道體學引論》研討會」,誠邀丁耘教授及國內相關領域的重要學者齊聚於此,對《道體學引論》進行深入研討,對其可能蘊含(或由之引發)的議題做進一步發掘,對當代哲學所面臨之困境進行反思,對中國學者之思想探索進行總結和展望。

上海|《上海師傅》讀者見面會

時間:

9月4日(周五)15: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413號徐匯藝術館

主講人:

周祺(設計師)

「設計與生活」系列展是上海徐匯藝術館的一個重要品牌系列展覽,9月4日將迎來設計與生活系列展的第五展——「你身邊的上海師傅」。開幕當天,徐匯藝術館特別邀請到了本次展覽的採集者周祺,為大家介紹她親自設計並編輯的書籍《上海師傅》。

上海|打開金匱石室之門 ——《古籍善本》漫談

時間:

9月4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3樓浦東圖書館·融書房

嘉賓:

陳先行(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沈從文(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研究館員)

周五,來陸家嘴讀書會聽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研究館員沈從文對話著名版本學家、《古籍善本》作者、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陳先行,談談古籍善本中的真與美。

上海|寂靜成歌聲:《吉檀迦利》雙語誦讀會

時間:

9月4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17號思南書局

主講人:

蕭興政(譯者、詩人)

經過15年的打磨,採用一詩一畫、中英雙語的全新版本《吉檀迦利》面世。周五晚,《吉檀迦利》譯者、中英雙語詩人蕭興政將來到思南書局,帶領讀者細讀泰戈爾的詩,體悟詩中的深刻思想和豐沛情感。

上海|「後浪時代」的巴金精神

時間:

9月6日(周日)14:00-16:30

地點:

浦東新區銀城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52層朵雲書院·海上文藪

2020年是巴金先生逝世15周年,也是巴金故居向公眾開放第十年。9月6日下午,《巴金的世界》首發儀式暨「巴金藏名家書畫展」開幕儀式將在朵雲書院旗艦店舉行。我們將在現場探討「在今天,我們如何面對巴金精神遺產」等話題,以此紀念巴金先生,發揚巴金的精神。

廣州|走進諾獎作家託卡爾丘克筆下的「半邊宇宙」——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怪誕故事集》《衣櫃》新書分享會

時間:

9月4日(周五)19:30-21:30

地點:

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

嘉賓:

麥小麥(作家、評論家)、王威廉(作家、評論家)、李燦(圖書編輯)

此次託卡爾丘克新書分享會,著名作家麥小麥、王威廉出席活動,和大家就託卡爾丘克的兩部最新作品《怪誕故事集》《衣櫃》展開對談,和讀者分享來自波蘭的神秘作家託卡爾丘克筆下的那個奇異的「半邊宇宙」。

廣州|被禁錮在殘缺身體裡的燦爛靈魂——腦癱天才作家克裡斯蒂·布朗《我的左腳》新書分享會

時間:

9月6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越秀區建設大馬路18號保利·時光裡南塔M層扶光書店

嘉賓:

王威廉(作家、評論家)、林培源(作家、評論家)、李燦(譯者、圖書編輯)

愛爾蘭傳奇作家兼畫家克裡斯蒂·布朗的自傳《我的左腳》首次被翻譯成漢語出版。本次活動,將邀請到著名作家、評論家王威廉,青年作家林培源,以及本書譯者、圖書編輯李燦,就自傳《我的左腳》展開對談,和讀者分享克裡斯蒂·布朗用左腳書寫的人生奇蹟。活動現場還將放映同名電影《我的左腳》片段。

杭州|在餐桌上,與世界對話——《滋味人生》西西弗書店新書首發會

時間:

9月5日(周六)14:30

地點:

下城區延安路609號國大城市廣場5F混天綾連廊西西弗書店

嘉賓:

陳立(《風味人間》總顧問)、寶爺(作家)

兩季《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背後重要美食顧問陳立,首度談吃與人生。陳立是真正的「識食物者」,在《滋味人生》一書中,他以散淡從容的文字,為讀者徐徐鋪開一幅飲饌江山圖。本周六下午,他將和上海作家、美食專欄作家寶爺做客西西弗書店,與大家一起聊「吃」。

南京|江南世情小說的當代迴響——張忌《南貨店》新書分享會 

時間:

9月5日(周六)15:00-16:3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張忌(小說家)、何平(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同彬(文學評論家、《鐘山》副主編)

《南貨店》裡的人情日常書寫勾連著從《儒林外史》到《海上花列傳》的江南世情小說序列,不動聲色地潛入綿密的日常生活之流,出入於南方縣鎮背後的歷史皺褶,關注了被當下文學寫作極易忽視的中國「縣城」領域。張忌用乾淨的語言,在浮俗和精緻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重建了一個極具煙火氣、有現實力量感的江南生活世界。周六下午,小說家張忌來到南京先鋒書店,與何平、何同彬一起聊聊這本小說。

成都|人生無處不寬窄——《寬窄之道》讀書會

時間:

9月4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高新區府城大道中段88號九方購物中心文軒BOOKS一樓階梯活動區

嘉賓:  

何開四(文藝評論家)、蔣藍(作家)

9月4日晚,由封面新聞主辦的《寬窄之道》讀書會,將在文軒BOOKS(九方店)一樓階梯劇場舉行。著名思想隨筆作家、田野考察者,中國作協散文委員會委員蔣藍,著名文藝評論家、辭賦家何開四,將出席讀書會,與讀者分享寬窄之道。

成都|寬窄巴蜀 自在天府——巴蜀文化分享會

時間:

9月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高新區交子大道300號悠方購物中心6樓言幾又書店

嘉賓:

袁庭棟(巴蜀文化研究專家、民俗學者)、沈潔(言幾又品牌主理人)

千百年來,蜀地的人文、交通、飲食等因素影響著成都形成了從容自得、獨具一格的文化特色。這一次言幾又邀請巴蜀文化研究專家袁庭棟老師,發起一場特別的巴蜀文化賞析之旅。結合歷史,從巴蜀文化特色的角度共同聊一聊,「蜀道難」到今日的「西部樞紐」,蜀地經歷了哪些變革?蟬聯11年最幸福城市的關鍵因素是什麼?邀您共同穿越歷史長河,體會巴蜀的寬窄氣質,天府文明的包容開放。

成都|黑澤明的藝術世界與昭和社會

時間:

9月5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天府新區天府大道麓湖生態城藝展中心尋麓書館

主講人:

布彥隆之(歷史學者)

黑澤明是影響現代世界電影藝術發展的一代宗師,他用極為精確且風格化的鏡頭語言、西方戲劇的敘事手法講述著精神內核極度日本的故事。9月,尋麓書館邀請到了東亞史&日本古代史學者布彥隆之在尋麓書館展開有關黑澤明與其人文世界的系列講座和討論會。黑澤明的人文世界直面了死亡和道德墮落的陰影,並在其電影中開闢了一條自我重生的道路。本講座既是對黑澤明與日本社會的重新勾畫,也將重新詮釋日本社會與當下世界的文化關聯。

成都|因為孤獨,所以成長——李尚龍《我們總是孤獨成長》新書籤售會

時間:

9月5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成華區成華大道杉板橋路669號招商花園城文軒BOOKS二樓講演廳

主講人:

李尚龍(暢銷書作者)

百萬銷量作者李尚龍,而立之年送給自己以及讀者們的真正的成人禮。四個有著不同經歷和不同性格的主人公,在經歷了世間最慘烈的青春、體會過最深淵的孤獨後,會對以後的人生做出怎樣的選擇?是放逐自己?還是仍然帶著渴望愛的熱烈上路?9月5日,李尚龍將帶著他的新作——《我們總是孤獨成長》空降文軒BOOKS,與我們一同分享年輕一代愛與孤獨的成長之路。

成都|我理解一切,因為我是一切——《夜的女採摘員》故事分享&新書籤售

時間:

9月5日(周六)14:30-16:00

地點:

高新區府城大道中段88號九方購物中心文軒BOOKS一樓階梯活動區

主講人:

文珍(作家)

9月5日,老舍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得主文珍帶著她十數年小說創作生涯之後突破自我的全新之作《夜的女採摘員》做客文軒BOOKS,與我們一同分享表面的失序世界背後,那些微小卻更堅固的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線上讀書會小小提醒
    (消息摘自臉書楊定一博士專欄)今天,讓我們誠墾地從這個瞬間開始--祈禱,也就是跟上帝或生命的源頭對話
  • 陪你一起走在愛的道路上——線上共修讀書會歡迎你
    給你有深度的靈性一、什麼是線上共修讀書會?線上共修讀書會就是在微信上每周定期組織大家一起研讀靈性經典,陪伴大家一起走在愛的道路(修行之路)上,共同修行,共同成長。每個共修小組成員會在9人左右,其中一人是領讀人。前期線上共修讀書會暫由我來領讀,之後也會有更多的領讀人加入。
  • 島城線上版「朗讀者」 讀書會邀你進群
    島城線上版「朗讀者」 讀書會邀你進群 2020-03-06 2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線上讀書會|停止直播!
    線上讀書會|停止直播!柏林戲劇節官網(www.berlinerfestspiele.de/de/berliner-festspiele/programm/on-demand/start.html)嘉賓:安妮·倫克(導演)、克裡斯蒂安·盧美爾(博爾基金會文化和新媒體負責人)、克里斯多福·盧平(導演)、羅曼·森克(多特蒙德劇院戲劇構作)2020年線上柏林戲劇節直播研討會
  • 線上讀書會|走出「至暗時刻」
    線上讀書會|走出「至暗時刻」 天地無用/整理 2020-03-06 10:11 來源:澎湃新聞
  • 線上讀書會預告 | 詩歌專場——人間食味
    筆名祿如(Ludlow),詩人(寫詩六年)華中科技大學夏雨詩社社課主講。對我笑呀笑呀的很多次 當花和小旗子值日的早上流浪的狗也很開心的早上一些飢餓的候鳥便擠在鐵絲網外對著幾條鬚根量了量 量了又量就是不明白羊為什麼要吃草如果荊棘很甜如果聖殿的鑲嵌玻璃也很好吃每到應該攜手的時刻用羅馬字紋身的大笨鐘還是再唱一次主禱文吧拿著火把的石像
  • niwo線上讀書會 | 你若讀書,風雅自來
    「是我們的選擇,而不是我們的能力決定了我們是誰。」 我們選擇不要「二十五歲死,七十五歲埋」。在此後餘生的每一天,讓有我們擁有繼續讀書的理由。這就是niwo成長學院決定開啟系列讀書會的初心,我們將不定期邀請各行各業的不端不裝,有趣有料的人物來分享影響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些書。所以,讀書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讀什麼書,跟誰來讀書。
  • 線上讀書會|我們這個時代的表情
    她將從對電影藝術的入門之問 「電影是什麼」切入,由電影作為視、聽、時、空藝術的特質開始,討論電影語言、敘事與意義的生成和表達,初步涉及電影藝術已然經歷的「數碼轉型」,探討它對電影藝術的影響和改變,進而嘗試跟大家分享電影藝術對現代世界意味著什麼,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 【心澄 • 正念】免費參與 | 靜觀自我關懷(MSC)線上讀書會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競賽,我們並不能時時刻刻自我感覺良好,並不總是出類拔萃。當我們開始審視自己的缺點的時候,羞愧、自我批判乃至自我苛責就產生了。而自我批判往往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研究表明高度自我批評的人會體驗到更多的負面情緒,更容易焦慮、抑鬱,在處理人際關係乃至情侶關係中也往往有著糟糕的表現。
  • 擺攤賣雜誌、預約購書、線上讀書會……鄭州書店花樣自救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當全國許多知名書店網上發起眾籌求助的時候,同樣受到嚴重衝擊的鄭州書店卻不願「哭窮賣酸」,通過擺攤賣雜誌、預約購書、線上讀書會等,在沒有開門營業的情況下,展開花樣自救。「在書店沒有恢復營業的情況下,我們還採取書友線上預約借還書和購書服務,但這個量很小,收入很有限。」焦姣說。最近幾天,鄭州東區的兆熹書店,在龍湖裡街區擺了雜誌攤,希望依靠室外的人流能增加點收入,但收入寥寥。同時,線上書友群也偶爾售賣圖書,但對於習慣線下銷售的店員來說,線上營銷還有些生澀。
  • [讀書會第45期]熊培雲VS劉瑜:我們為何失去了自由?
    我們常常聽到人們指責國人冷漠。其實,一個長期被禁錮在輪椅上的人,我們很難指責他肌肉不夠發達。現在,我們已經發展到這樣一個時代,你不能以關愛的名義把一個人禁錮在輪椅上,因為輪椅上的人已經「發現」了自己的雙腿,他要站起來。其實,或許我們從來也沒有失去過自由,你即你自由。
  • 線上讀書會|從疫情哲思新生活
    傳主孔見是島上具有九百年歷史家族的一員,他宣稱:島上發生的一切,都感同身受地發生在他心裡。無人不生活在島上,本次讀書會,孔見將與大家一同分享島嶼生存的經驗,和一個島民的心路歷程。上海|電影是什麼?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專家為你解讀巴贊的經典著作《電影是什麼?》,並導賞巴贊最為推崇的經典影片。
  • 前梨林頭讀書會舉辦「愛祖國親自然講衛生」主題線上活動
    快來看一下別人家的讀書會!近日,在平定縣鎖簧鎮前梨林頭讀書會裡,一場別開生面「愛祖國,親自然,講衛生」主題線上活動成功舉辦,展現了新時代農村居民健康向上、充滿活力的精神面貌。在這個舞臺上,參演的演員們有退休的職工,有在職的教師,有上學的孩子,還有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們不需要華麗的服裝、不需要炫目的燈光,也沒有經過彩排演練,他們自發自願地組織起來,他們之間好多素味平生,但是在這個「不見面」的舞臺上卻配合的是那麼默契,一個個按順序登臺表演,以自己獨有的方式,歌唱祖國大好河山,頌揚新時代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表達了新農村現代農民的幸福之情。
  • 取消前搖,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本期文章的主角是狄仁傑,狄仁傑這位射手英雄因為二技能的一手特殊機制,在線上他還是有一些過人之處的,例如他就很克制李元芳這個射手,或者對面是多控制陣容時他就會有較好的容錯率,好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他的一些作戰技巧!
  • 線上讀書會|西方何以至今日,又將往何處去?
    在這顆擁有億萬年生命的行星上,曾經生活過數代不同種類的生物,它是如何維持自然界的平衡的?人類的行為對生態環境有哪些影響,錯誤的行為可能會導致怎樣的後果?我們要如何保護這個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周五晚,我們將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自然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生態學博士何鑫的帶領下,了解這顆藍色星球上的「自然平衡之道」。
  • 莎士比亞線上讀書會第一期預告:《第十二夜》
    「一方讀書會」線下活動「錢鍾書《管錐編·全梁文》」推延至夏天,線上活動「莎士比亞與靈魂內戰」於三月一號本周日正式開始!
  • 我們的時間正在被「偷取」:今今樂道讀書會帶你揭秘「隱藏的惡俗...
    當全民閱讀立法之後,我們越來越重視閱讀量的積累。然而,最新數據表明「閱讀戰役」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在後消費時代,眼球經濟逐漸把握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密度,讓我們把碎片化的時間都花費在娛樂上。除此之外,惡俗文化正在以不同的形式侵蝕我們的精神和生活,而這正是全民閱讀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 雲上沙龍 | 典當不到的人生啟發-《29張當票》讀書會
    絕大多數人一生都不會涉足當鋪的,在書中,作者讓我們看到當鋪裡,交易的不是物品,更多的是一個又一個的人生轉折;獲得的不是金錢,更多的是一則又一則的生命啟發。當鋪,在這樣的地方什麼才是自處之道?作者說:「站在陰影裡唯有面向著光,才不會被卷了進去。」這也是他在為期三十多年的當鋪生涯裡體悟出來的生存哲學。
  • 線上讀書會|馬克斯·韋伯逝世100周年:雲上思韋伯
    新人想入哲學坑,該用什麼姿勢?本期陸家嘴讀書會,我們邀請到教育部長江青年學者,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徐英瑾,為哲學門外漢們帶來哲學入門的路徑。當下這場疫情更讓我們清晰地意識到,它已極大地佔據了我們的生活。藉助屏幕,我們能夠與他人溝通,檢索所需數據,創建在真實世界中逐漸丟失的社交環境。當我們將以往的活動放置於屏幕之上時,我們也在改變著自己的習慣和期望。屏幕上的生活反映出我們在行為和心態上發生的變化。
  • 線上讀書會|瘟疫與人——回溯百年前的一戰與西班牙流感
    在懷疑中尋找自我:《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時間:3月13日(周五)19:00-20:30地點:思南經典誦讀會-線上活動群主講人:呂宗蕾(圖書編輯)活動將在歌德學院中國微博上進行直播,觀眾可以在線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