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古巴「找爸爸」,發現被華人養大的白人女子:最大願望是回中國

2020-11-17 騰訊網

1、

古巴「尋父之旅」,

發現被華人收養的白人女孩

2010年,香港市民雷先生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拜訪了一位白人女子。在此之前,有人告訴了他這位女子的身世,是被華人撫養長大,能說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可是當他與這位女子用「鄉音」交談時,聽著她字正腔圓地唱著粵劇《帝女花》的橋段時,還是感到了一霎那的恍惚。

雷先生這次來古巴,拜訪了30多位華人,每一位都做了詳細的採訪,並將他們的經歷整理成資料,他之所以這麼做,不僅僅因為自己是一個歷史學者,更是因為他的爺爺、爸爸都曾經是古巴華僑,尤其是爸爸,在古巴生活了12年。

爸爸很少跟他提及古巴的經歷,就算是他主動詢問,爸爸也不想說,似乎是要忘記這段經歷。爸爸去世後,他發現了家中塵封的一些信件,那是爸爸在古巴時寄回的家信,激發了他來古巴尋找爸爸足跡的想法。

古巴曾經有10萬華人,哈瓦那的唐人街,商鋪林立,夜夜笙歌。可突然之間,一切化為烏有,雷先生的爸爸也是在那時失落地回到香港。雷先生想去古巴找到答案:爸爸在那裡經歷了什麼?現在那邊的華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歷史總是記錄著帝王將相的鬥爭,卻很少留下普通人的足跡。如果不是有心人刻意的尋找,都將隨著年華逝去而湮滅不聞。

如果看我們的近代史,對於華人的移民潮,只有寥寥幾筆,除了「華工、偷渡、排華」等標籤之外,我們很少有其他的角度去看待這段移民史。可幾百萬人的遷徙,甚至改變了中國近代史走向的華人們,還有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真實經歷。

在哈瓦那簡陋的舊公寓裡,雷先生和那位白人女子,開啟了回憶的大門。

2、

富家公子為理想遠渡古巴,

成就一段異國情緣

白人女子的西班牙名字叫Caridad Amaran,中文名字何秋蘭。

她先從自己的養父方標說起。

1923年,廣東開平19歲青年方錫標,獨自一人來到了古巴。開平是著名的華僑之鄉,100多年前移民潮不斷,華僑遍及世界,每個遠渡重洋的開平人,夢想都是在異國發達後衣錦還鄉,給家中建造一座氣派的開平碉樓。

但方錫標出國的初衷卻不是發財,而是為了自己的戲曲夢。方錫標出身於當地一個有錢人家,從小痴迷戲曲。但那個時候唱戲都是下九流,父母堅決反對兒子去當戲子。於是方錫標從家裡跑了出來,跳上一艘帆船,來到古巴尋找戲劇夢想。

在古巴,他改名為方標。

方標在古巴的華人戲班唱武生,那是他在家鄉偷偷跟戲班子學的。那時的古巴唐人街有好幾個戲班,十萬古巴華人,就靠著聽戲來緩解思鄉之情,戲班的生意也因此十分得好。

一天方標在哈瓦那的街頭,遇到了無家可歸的何秋蘭母女,看著她們十分可憐,就把母女二人帶回了家中,從此成為了一家人。

方標一家人

原來何秋蘭母親的古巴丈夫在孩子剛出生後就去世了,母親帶著她來哈瓦那討生活,錢花完之後,只能流落街頭。一開始她們被一個姓何的華人收養,並給幼小的她取名何秋蘭。後來母親怕何姓華人的肺結核傳染給女兒,又帶著她離開了,然後就遇到了方標。

何秋蘭的廣東話和粵劇,都是方標教授的。她12歲開始,就能扮演一些重要角色,並跟著戲班在古巴各個城市巡迴演出,受到當地華人的追捧。

古巴當時之所以有這麼多的華人,是因為在那個時期,這裡是美洲重要的貿易港口。而當時美國出臺了《排華法案》,華人遭到排斥和驅逐,是古巴收留了這些華人。漸漸的,古巴能賺錢的消息在華人群體中傳開,越來越多的華人來到古巴。

華人天生就勤勞和精明,只要給他們寬鬆的環境,他們就能創造出經濟奇蹟。

隨著華人越來越多,古巴的唐人街,成為了美洲最繁華的唐人街之一,甚至連紐約和舊金山的唐人街都不能相比。

何秋蘭是見過當時的繁華:「很多生意,很多玩意,很繁華」。

古巴唐人街最鼎盛的時候,共有四個專業粵劇班,每個戲班每周演三場,逢年過節更是簫鼓不停,徹夜歡歌。

年輕的何秋蘭(右1)

何秋蘭在「做戲」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位華人女孩,名叫黃美玉。黃美玉也是戲班的小演員,她的父親在當地開了一家裁縫店。學過功夫和舞獅的黃美玉唱的是武生,何秋蘭唱的是花旦,經常同臺演出,下臺後又在一起玩耍,迅速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何秋蘭還在父親的帶領下,加入了古巴的致公堂。致公堂是海外最大華人社團洪門的一個機構,只要有華人聚集的地方,基本上就會有這樣的組織,在還沒有強大的駐外使館的時候,致公堂承擔著維持唐人街秩序,保護華僑利益的責任。

當時不僅在唐人街華人安居樂業,在整個古巴,對華人也沒有排斥。因為在19世紀古巴的兩場反殖民的獨立戰爭中,還是契約工的華人們也加入了古巴的隊伍,和他們一起抗擊殖民者,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了紀念這段共同的戰鬥歲月,古巴人在哈瓦那市區專門給華人立了一個碑,上面刻著:「沒有一個古巴華人是逃兵,沒有一個古巴華人是叛徒」。

但這段蜜月時光,也隨著何秋蘭的長大,成為了過去。

1959年,卡斯楚和格瓦拉一起領導的古巴革命,趕走了獨裁者,建立了社會主義,也遭到了美國的制裁封鎖。曾經繁華的古巴,紙醉金迷的哈瓦那,開始出現了糧食危機。

古巴經濟發展嚴重受阻,靠著為數不多的盟友幫助和「內循環」,並不能解決問題。唐人街的生意不好做了,大家只能咬牙堅持。但沒過多久,古巴開始全面推行計劃經濟,「消滅私有制」,唐人街的災難才真正來臨。

許多華人苦心經營了十幾年,幾十年的生意、店鋪被收歸國有,給華人的選擇有兩個,要麼接受政府分配的工作,不管是看倉庫還是當公務員,反正就是不能再做生意。要麼就是離開古巴。

大多數的華人都選擇了後者,雷先生的父親也是在那個時候離開了古巴。也許是因為這段經歷太過傷心,所以回到香港之後,他不願意再跟別人提及,就當是做了一場夢。但還有一些古巴華人,早已習慣了古巴的生活,也沒有足夠的錢回中國,他們接受了政府安排的工作,堅守在了古巴。

離開古巴的華人,路途也是十分艱難。由於古巴嚴格管控外匯,財產難以帶走,二來是機票難求,就算肯花高價,也要排隊等上兩三年。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華人偷渡去了美國,根據統計,僅在美國佛羅裡達的一個縣城,就有革命後從古巴遷來的華裔3000人。

唐人街的大失血,往日繁華也成了泡影。沒有了華人,也就不再需要戲班了,何秋蘭和黃美玉卸下了戲裝,接受了政府分配的工作。何秋蘭去做了出納,後來又成為當地一家報社的打字員。黃美玉做了外交官,兩姐妹從此很少相聚,也不再做成名成角的夢想。

3、

最大的願望是回中國看看

時光流逝到了2010年,當初天真可愛的兩姐妹,都成了耄耋老人。曾經華人聚集的唐人街,只剩下零星的蒼老華人面孔,他們在分配的崗位上幹了幾十年,現在拿著每月10幾美元的退休金,想要回中國,也湊不起路費。

大家從電視上看到,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每個人都想回去看看,可不管是蒼老的身軀,還是空空的行囊,都不允許他們的歸鄉。

何秋蘭的養父方標,1996年去世,到死也沒有湊齊回國的路費。何秋蘭回憶,即便是在父親生命中的最後幾年,他還是很喜歡和自己一起唱粵曲,那不但是他一生的摯愛,更是濃厚的思鄉曲。

父親去世後,何秋蘭有個最大的願望,就是替父親回中國看看,在家族祖先的墓前祭拜。本來她以為這個願望是無法實現的,但是在2010年,一位從美國堪薩斯州來的名叫劉博智的攝影學教授,贊助了她和黃美玉回國的費用。

當何秋蘭打電話告訴黃美玉這個消息的時候,黃美玉高興地叫出聲來,她說:「這是我一生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2011年,何秋蘭和黃美玉的中國探親之旅終於成行。何秋蘭來到了父親方標的家鄉開平,在方家祖墳前祭掃,並身穿行頭,獻唱了一曲父親教她的第一支粵曲《賣花女》,在場的鄉親無不動容。

空曠的墓園上空,飄著何秋蘭的歌聲和鄉親們的掌聲,父親遠在古巴的靈魂,不知道是否能夠感受。88年前那位離鄉的追夢少年,歷經了命運多舛的漂泊歲月,至死都無法完成的歸鄉夢想,終於在養女的歌聲中實現了。

2018年,古巴政府決定重修哈瓦那唐人街,儘管這條街到處都能見到歲月久遠的中國元素,但已經幾乎沒有華人居住。老一代的華人逐漸凋零,年輕一代也搬到了其他地方,如果不是有那些「好事者」的記錄,這段屬於普通華人的移民史,也將隨著煙雲散去。

相關焦點

  • 加拿大華裔店員不會英語,竟遭白人辱罵「滾回中國」,歧視何時休?
    視頻中一名白人女子在加拿大多倫多華人超市中對華人服務員叫喊:「滾回中國去!」視頻開始,一位華人大叔向這位女子解釋服務員不會說英語,這名女子則說,那他們應該滾回中國去,這裡是英語國家。然而,白人女子蠻橫地忽略了周圍人提供幫助的建議,依舊不依不饒,叫囂著讓服務員滾回中國,隨後這名男子也無奈離開。儘管白人女子態度如此,一位華人女士還是非常耐心,給她提供翻譯,幫助她點餐。
  • 列治文白人男子違規竟大罵華裔女子:滾回中國!RCMP這樣說
    10月最後一周的周一,一名女子在本那比Shoppers Drug Mart商店購物時,對亞裔工作人員瘋狂辱罵和怒吼,拍攝者曝光這段視頻直指這名女子「粗魯」和「種族歧視 」。拍攝者Allen Tseng說,視頻所見一名女子指責收銀臺一名亞裔工作人員「在加拿大說英文!」「說中文到別的地方去!」。不知道哪來的這麼大怒氣。。。。
  • 1939年,爸爸去了古巴,和我分隔兩地一輩子
    我的外公就是古巴歸僑,還帶了一筆錢回來,他也建議我爸爸去古巴,說「古巴比美國還好」。父親在古巴最開始的工作是做理髮匠,後來在一個西班牙人家裡做管家,在此期間他學會了西班牙語,基本可以與當地人順暢地交流了。這份工作給了他第一桶金,他用這些錢開了一間自己的雜貨店,這一做就做了幾十年。
  • 古巴粵伶 百年浮生錄
    他說自己喜歡學習「中國文化」,他會熟練地用筷子吃飯,甚至還會敲鑼鈸——中國粵劇裡的一種打擊樂器。 Yamil擁有四分之一的中國血統,他的中文名叫方英唱。古巴人都是混血的,這種混合性不只是生物學上的,也是社會和文化的,大至人種、宗教,小到雪茄、朗姆酒,均幾經融合而源源衍生新類型,膳食與音樂更是融合的典型。
  • 特別喜歡中國寶寶,養了17年還教了中文,白人夫婦才發現養子竟然是...
    特喜歡中國寶寶,養了17年,白人夫婦才發現兒子竟然是韓國人!本文轉載自加拿大家園(iAsk-ca)聽說過在醫院抱錯孩子的故事,領養錯孩子的事兒還是頭一回聽說。近日一對白人夫婦就意外發現,他們領養多年的兒子竟然不是中國人,而是韓國人。網友@mrsmedeiros在個人社交媒體和Reddit論壇分享了她和丈夫"曲折"的領養經歷。17年前,這對夫婦就希望能領養一個中國寶寶,在提交了複雜的申請資料後,他們被安排和一對亞裔夫婦接觸。
  • 古巴:主義的博物館,活的
    在古巴,連最勤奮苦幹、最會致富的華人都窮得像"教堂裡的老鼠",這個社會實在"均貧"得夠徹底。在1959年革命解放之前,這白人殖民的貧富不均的社會,1959年之後變成一個自主的但是均貧的社會。這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呢?本文轉自龍應臺《這個動蕩的世界》我看見他的時候,他已經倒在地上,在騎樓靠馬路的邊上。他渾身髒臭,像只垃圾堆裡鑽出來的狗。
  • 【90號茶室】53年來,他一直在國外跟拍底層華人:他們都算不上活著
    2009年我才第一次去古巴,是一個美國朋友帶我去的,他告訴我古巴有個唐人街,我之前完全沒有聽說古巴有唐人街這件事。去了之後發現,古巴唐人街裡面是沒有純種的唐人的。上世紀60年代之前,古巴一共有兩萬華人,但是2009年我去時,只剩下一百多人,在哈瓦那的僅有13人。我走了兩天都找不到唐人,直到第三天才遇到了何秋蘭。
  • 白人歧視黑人,黑人歧視華人,為何全世界只關注黑人被歧視?
    去他的等離子電視去他的筆記本電腦去拿首飾盒子吧帶著首飾盒子去Slauson街道他們當天就會給你兌換現金...而鼓動搶劫華人的歌曲卻屬於言論自由?這是不是雙標?對比之下,不難發現,在美華人的話語權,相對於黑人來說,是多麼的弱。
  • 白鬼: 在美國華人黑幫裡混成幫派老大的白人
    他個頭大,是他們幫裡其他華人的兩倍那麼壯... 16歲的他基本上就是一個又單純又能打的傻大個.... 是個可用之才... 「別回去工作了,你就加入我們吧」他甩給了John 500美元,邀請他加入PingOn幫。John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他覺得這裡的人把他當兄弟,兒子。於是他就這麼的加入了華人黑幫,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幹著一切幫派任務。
  • 灣區好故事|父親的古巴家書是傳家寶
    雜貨店、酒店、餐館、工廠等華人中小企業100多家。粵劇戲院四家,跟首都哈瓦那唐人街一樣多。華僑善於經營,服務好,深受當地人歡迎,為促進了當地經濟繁榮、豐富城市居民生活作出了貢獻,父親的商店也是其中之一。二戰期間,古巴華僑為中國抗日捐款240萬美元,在拉美各國中最多。父親是僑領,一定會帶頭捐款,但捐了多少,他從來不說。
  • 讓兒子學中文、去中國「尋根」……白人父母養了17年「中國兒子...
    報導稱,一對白人父母在17年前領養了一名亞裔男嬰,並將他當作中國人撫養長大。這對父母不僅讓兒子學習中文,認了中國人當乾爹、乾媽,還多次帶他前往中國「尋根」,最後竟發現兒子是韓國人。這個故事由一名用戶分享在Tik Tok視頻平臺上。據這名用戶描述,這對白人夫妻在領養男嬰8個月後,覺得應該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文化傳統,於是與附近的華人社群取得聯繫。
  • 華人移民慘狀:多數單身,有人一輩子沒有性生活...!他用53年揭秘
    2009年我才第一次去古巴,是一個美國朋友帶我去的,他告訴我古巴有個唐人街,我之前完全沒有聽說古巴有唐人街這件事。去了之後發現,古巴唐人街裡面是沒有純種的唐人的。上世紀60年代之前,古巴一共有兩萬華人,但是2009年我去時,只剩下一百多人,在哈瓦那的僅有13人。我走了兩天都找不到唐人,直到第三天才遇到了何秋蘭。
  • 古巴觀察|謎一樣的存在:古巴人眼中的中國人
    我將這些問題和經歷跟古巴朋友和中國朋友談起,古巴朋友都覺得有趣但卻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幾個在古巴待了一年多的中國朋友說他們也發現了這樣的現象,但是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解釋。我想到了人類學所說的「習以為常之弊」以及「在他者面前認知自我」,決定探究這些文化現象背後的成因。
  • 華裔女子被白人當街追打,無人願意伸手援助
    快到第六大道時,她們看到一家奶茶店,打算去買夜宵。沒想到那名白人女子也跟了進來,先衝撞了朱小姐,朱小姐大喊一聲後,白人女子就一直罵她。朱小姐說:「對方嘴裡一直在念叨,大概是『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之類和一些髒話,好像是在發洩。」
  • 龍應臺:卡斯楚的古巴
    我發現他只是個20歲上下的年輕人,雖然他的身體殘敗像個老人。  破塑膠袋掉下來,「他」是個女孩子。  這個女孩子命不算太壞。她若生在衣索比亞或者孟加拉、巴基斯坦,甚至於墨西哥,她都可能一倒下就沒人理睬,餓死後像野狗一樣被掩埋。  她生在古巴。路過的行人顯然還不習慣路有餓死骨,紛紛停下來,四處找塑料布為她遮羞;不嫌她髒將她扶起來;有人打電話叫了警察。
  • 紐西蘭華人女子哭訴:媽媽被困斐濟3個月,遲遲無法回來
    ▼ 因為母親滯留在斐濟近3個月,沒有人幫忙照顧1歲的孩子,奧克蘭一位華人女子Li Yuning表示,自己的快餐店遲遲無法開業。 「我在服務行業工作,現在母親滯留對於我們一家來說都是挑戰。如果我們不工作,我們就沒有收入,而且我還有員工要養。」
  • 她不是中國人,卻唱了一輩子中國戲曲
    因為從小到大,「爸爸跟我說了太多關於中國的故事」。阿瑪蘭沒有中國血統,卻有個中文名,叫何秋蘭,是古巴首都哈瓦那華人區小有名氣的粵劇伶人。她口中的「爸爸」,是令她與粵劇、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的養父方標。何秋蘭在家中展示自己的粵劇戲服。新華社發(華金·埃爾南德斯攝)1931年,阿瑪蘭出生在古巴西部比那爾德裡奧省,生父在她滿月時去世。
  • 水深火熱是個什麼鬼,美國華裔滾回中國去?
    水深火熱是個什麼鬼,美國華裔滾回中國去?
  • 北歐白人與地中海白人有何不同?二者看待華人的方式有何不同?
    上回我們說了白人尤其是美國白人的認定標準。限於篇幅,一些問題沒有講清楚。我們現在繼續這個話題,重點討論一下白種人內部的分類,以及他們對華人的看法。搞清楚了這些問題,我想任何一個正常的中國人都不會再做逆向種族主義者。幾乎沒有人不注意到白人內部存在差異,而且存在等級。在不同的白種人國家,等級高低還不一樣。現在我們不說等級,我們就說他們之間的差異。
  • 白人惡婦Shoppers辱罵華裔收銀:閉嘴!說中文就滾!
    一名白人女子在一處Shoppers裡對著3名華人店員怒吼!華人女店員一臉無辜分享視頻的姓曾(Allen Tseng)華人男子稱這名白人女子「極其粗野+種族主義」。圖:華人霸氣怒喝白人女子滾但是,就在剛剛,拍視頻的華人網友又更新了他的Facebook。原來,看完他的視頻後,居然有網友私聊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