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生命成長

2021-01-13 中國教育在線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的教育 

  學校是一個承載著眾多期望的育人場所。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教育的目的何在?學校教育的使命是什麼?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尤其在擔任校長十年以來,我在不斷嘗試回答上述問題的探究中,逐步形成了基於個人教育感悟和理性思考的教育信條:關懷生命成長。 

 

趙勇:教育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一、為什麼把「關懷生命成長」作為教育信條 

  關懷生命成長,首先基於對每個生命尊重的理念。

  一個有尊嚴的生命不會被當做他人實現目的工具——文明的社會能夠以各種形式的制度來保護生命的尊嚴,尤其保護青少年的人格尊嚴,因為這對於他們人格的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我們的教育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要在此基礎上不斷探求如何讓孩子在成長中獲取更高意義上的尊嚴。

  關懷生命生長,體現的是一種教育者的態度,一種對人、對世界萬物的一種情感、一種行為方式。關懷還是一種關係,讓人與自我、他人、與社會、與自然形成和諧共處的關係。這一關係的含義首先是讓每一個生命都有尊嚴。有尊嚴的生命注重內在品格的完善、自我精神的完滿。在自我完善的基礎上,個體就會把這種品格向外輻射,他(她)希望與他人、社會乃至與世界萬物都形成一種美好的關係。

  諾丁斯在《學會關懷——教育的另一種模式》中指出:「關懷和被關懷是人類的基本需要」。「關懷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具有關懷能力的人,培養關懷型的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必須有一種廣角的教育引導所有的學生關懷自己、關懷自己身邊的人們,關懷人類,關懷植物、動物、環境、工具和思想。這樣定義的道德生活應該成為教育的主要目的。」

  「關懷教育」的核心內涵是「關懷生命的成長」。

  其次,從教育的目標與使命出發,關懷生命成長是讓教育成為立德樹人、提升國家與民族尊嚴的有效出發點。

  教育的目標首先是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只有關懷學生生命的成長才能夠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培養這樣的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具有富足和完美的精神世界的人,生命充盈而有活力;擁有虔敬之心,尊重自然和社會規律;擁有獨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自主發展自己的才幹——總之,從個體生命的角度來說,教育就是要將人的內在創造性潛能釋放出來,並提升人的精神氣質,幫助每一個個體生命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從而擁有更有意義的人生。進一步說,學校教育的使命在於「為國家圖富強,為天下儲人才」。中華民族的復興不僅僅是經濟的繁榮,更應該是國民素質的提升、社會制度的進步和民族精神的壯大,只有不斷完善的個體才能形成民族的共同發展,並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創造出一種新的、具有生命力的、適應時代發展的新文化,這是學校教育必須承擔的職責和使命。

  那麼,通過怎樣的有效途徑才能夠達成對於生命成長的關懷呢?

  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成長中的學生。我們從教學方式到課程開發,都以學生個體的自我設計、自主選擇為基本出發點,讓孩子學會成為自己人生航程中最優秀的舵手,這是我們對於生命最大程度的尊重——好的教育是一種精神的引領而不是束縛與桎梏。

  生命的成長需要體驗,經歷即成長。關懷生命成長,就不能夠把孩子封閉在狹隘的教室裡和校園裡,生命只有在與他人、社會、世界萬物多維互動中,才能夠形成屬於自我的認知。教育不只是教會學生學習知識技能,還必須在學生的人格養成上下功夫,我們努力搭建最好的體驗平臺,讓體驗式的成長貫穿於學習始終,那麼學生終身發展的人格之「根」就能夠扎牢。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養根的教育」——養心育德,養根育能, 這是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教師與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統一體,他們都生活在教育的「生命場」中,要想獲得各自生命的全面而和諧、自由而充分、獨特而創新的發展,必須依賴教育活動中兩個生命主體間的交往和互動、理解和支持,依賴對教育活動中兩個生命主體關注的對等性。我們不僅僅關心學生的成長,同時也關心教師的成長。所謂的教師成長,就是在教育空間內不斷發現新的生長點,從而有所開拓、有所建樹。教師的專業發展、職業幸福都需要學校優質文化的引領,需要學校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的高度關注,需要學校將發展的平臺搭建起來或者交給老師自主搭建。

  一所好的而學校要創造和諧環境,支持師生發展,我的「關懷生命成長」理念就是要堅持用愛喚醒愛,通過真誠實現溝通,送出欣賞得到卓越,給予信任獲取力量,給予寬容張揚個性的信念,的確,在這一理念實施的過程中,學校逐漸成為教師與學生生命成長的美好家園。

  二、致力於完整人的教育:關懷學生的生命成長 

  一個完整的生命是健康的,他能夠獨立地面對世界,並以積極的態度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能夠以關懷者的心態對待他人和社會。

  關懷生命成長,就是理解人,關懷人,發展人,讓關懷教育的信念落實到我們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之中。

  1、真實性學習的發生:從問題開始

  作為關懷者,我們實施的關懷教育拒絕強迫和灌輸,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意識,也就是獨立的人格和質疑的精神。鼓勵質疑——從教育的意義上看,教學應該是讓學生在探索中尋求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也就是說,教育應該喚醒學生的潛在力量,促使他們從內部獲得自我意識,並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雅斯貝爾斯說:「教學活動中的讀、寫、算的學習並不是技能的獲得,而是以此參與精神生活,細心地把握其中的美,而不是外在的手的動作和理解運算。」 也就是說,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才能夠成為真實性學習。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提出了質疑式學習的方略,其中,問題是學習的核心。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有問題,才會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只有學生產生的問題才是課堂上需要解決的真問題——我們加強了對學生問題的研究,從「問題指向、問題成因、釋疑策略」三個方面設計「問案」,三個年級循環設計修改,形成了完善的「問案庫」,使得「以問題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更加有效。走進山大附中的課堂,你會發現孩子們善於結合自己的讀書和思考大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這是山大附中許多孩子都擁有的素養。

  2、從個體出發的選擇:我的學習我做主

  學生如果一直處於「被規劃、被成長」的狀況,他們往往會產生隔膜心理,甚至有可能拒絕接受這樣的教育,因為缺少主體的主動參與,很多看起來非常精緻的教學都會產生負面效應。

  課程的開發是我們這些年來一直探索與研究的教育領域。我們以國家課程的校本化與校本課程的開發為依託,努力讓課程具有更多的選擇性,以適應學生的成長需求。我們設置了人文社科類、自然科學類、科技創新類、學科拓展類、藝術修養類、生活實踐類、運動拓展類這七大門類六十多門選修課供學生選擇。

  具體到課程的設置上,選修課由老師們根據學生的需要、學校發展需要和自己的專長來開設,學生全員參與、自主選擇。 「走進考古」「 數學史與批判性思維」「服飾之美」「探索與飛翔」「電影魅力」「我愛烘焙」「光與影」「法語」「手工作坊」「朦朧詩」「小水滴工作室」「建築民居研究」「動感少年舞蹈隊」「Football Club」 「NBA俱樂部」…… 在孩子們眼裡,這些選修課充滿魅力。

  因為選修課的開設,周四和周五的下午成了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之一。每到選修課即將開始的時候,我們校園內的宣傳海報、網絡視頻中的現場直播熱鬧非凡,歡呼雀躍的孩子以滿滿的熱情參與其中。並且因為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興趣進行選擇的,所以在學習中往往有特別的熱情與責任。

  給學生自我選擇的權利,這是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發展的敬畏。

  3、走進生命的深處——體驗式學習

  體驗,是一個健康成長的生命,在與外界的交流中獲取信息、獲取成長的必須要素。體驗的意義,意味著學生進入求知狀態,意味著個體生命與外界所進行的良性互動。體驗,是一個健康成長的生命需要在與外界的交流中獲取信息獲取成長的要素。在面對新知識之時,體驗中的生命能夠積極做出反應,認識、思考、接納或者質疑;在新的環境下,體驗性學習還可以對真實生活進行深度觸和理解。在體驗中,人生的價值不斷得到確證。

  我們對於教學的要求就是:走進學生的心裡,進入學生的生命中。

  生物課本八年級上冊第一章內容是「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可是對於生在城市、長在城市的學生,頭腦中缺乏實際的認識和感受。為了彌補教材在這一方面的缺陷,學科老師在每年暑假前給初二學生布置特別的暑假作業-聆聽花開的聲音,讓學生自己種植一棵植物,用心照料它成長,親身經歷和親眼所見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的全過程,使生活經驗和理論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

  為了使學生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感悟科學的魅力,我們的理綜學科開設了系列科學創新實驗課程,比如:運用塑造和減退技術,訓練倉鼠的識別漢字能力;可控、可見、節能的自動魚缸餵食器等等。

  「自行車之旅」是國內遊學的項目之一。每年國慶,在四處飄揚著五星紅旗的校園內,兩支全副裝備的學生隊伍蓄勢待發,他們即將迎來的是「自行車之旅」遊學活動。活動前,孩子們備足了功課,他們在學校「自行車之旅選修課」中,已經了解了泰山文化、大汶口黑陶文化、孔孟思想、黃河文化,豐富的文化學習與人文精神的積澱為孩子們的遊學活動增加了內涵。此外,還有國內遊學的多條線路,比如,有位同學則參加了《跟著課本遊江南》,他寫道:「學習魯迅筆下的百草園時,我的眼前一度浮現出一幅樹木叢生,蟲聲此起彼伏的畫面……我才恍然大悟,童年的真情,能將一切平凡的事物升華。」

  山大附中把塑造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卓越人才作為培養目標,鼓勵學生到人類文明的不同文化環境中去探訪和體驗,學習非母語非本地的文化歷史傳統,數年來開闢了自己的國際遊學課程,其中包括:國際友好學校間互訪、孔子課堂、世界和平日四國視頻交流、澳中之橋、亞洲青少年論壇、中美合作課題研究、國際青少年科學博覽會等。這是一種深層次、高水平的互動交流。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成為山大附中孩子的獨有的情懷。

  教育就是引領學生把目光從窄小的教室裡轉移開來,投向遼闊的星空。

  4、責任與擔當——生命成長的鄭重宣言

  初中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節點,懂得感恩與責任會使得他們的生命更為飽滿和堅韌,只有當個體的精神不斷完滿的時候,他們才能向象關懷者那樣與他人、社會、大自然等形成關懷關係。因此,我們設計了一系列成長、感恩與責任的德育活動課程。

  每年的四月份,我們都組織30公裡遠足活動。

  孩子們一早從學校出發,開始遙遠的徵程。背包裡背著的是一天的水和食物,全部是負重前進,長長的隊伍穿過半個濟南城,從城市走向鄉村,從柏油馬路到塵土飛揚的田間小徑,歷時9個小時。在路上,體能不好的同學走得慢了,會有人過去陪在一邊,會有人默默接過他沉重的包,有人遞上一瓶水,但決不讓一位同學掉隊。這樣的隊伍暖意融融,每個孩子的心裡都有一個信念:「不拋棄、不放棄」, 不拋棄可能掉隊的同學,不放棄徵服遠方的夢想。

  丈量這30公裡的,不僅僅是他們的雙腳,還有責任與擔當、愛心與互助——身體的磨礪與精神的成長同時在體驗中獲得。

  在2015年剛剛結束的遠足活動之後,一位全程參與這項活動的家長這樣對我說:「我們不在乎孩子多考或少考幾分,孩子能參加這樣的活動對今後的成長更為重要。」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 「泉城義工」、「愛泉護泉」、「義務植樹」、「隨父母工作一天體驗活動」,讓孩子跟隨父母一天,體驗父母的工作。有的同學這樣寫下了感受:「我不希望被人認為我們這一代人是被慣壞的一代,是不能吃苦的一代。我們要承擔將來,就要現在不斷的磨練自己。這一天的工作,我體會到了工作的辛苦,體會到了工作需要認真、需要責任、需要堅持」。面對學校周邊交通擁堵的現狀,在老師指導下學生進行了實踐調查研究,並利用所學知識撰寫了調查報告,給交管部門提出了合理化建議,他們的建議得到了高度重視,並被採納。孩子們在體驗與實踐中得到鍛鍊,同時又打開了視野,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5、讓靈魂變得豐美——以文化抹亮生命底色

  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滲透人文情懷的潤澤,讓孩子們更多地關注小我之外更廣大的世界。

  語文教研組的老師們開展了以建構《文化視野大課堂》為專題的課題研究。以漢語文化為背景,把語文課堂打造成一個足夠廣闊和自由的文化空間,通過言語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獨立的價值追求與文化意識,以母語內在的文化內涵為學生打造精神的底子,建構學生的文化生命。

  在山大附中語文教學中,我們堅持這樣的理念:用文化抹亮學生生命的底色,以文化奠基學生精彩的發展。我們堅持這樣的語文觀:對孩子進行抵達心靈的教育。我們追求培養這樣的學生:具有豐富美好的內心世界,較高的文化修養與品位,快樂、寬容、合作,有個性善思索,具備創新的思維,同樣具備批判精神的獨特個體。我們追求這樣的語文課堂:以「立言」來「立人」的文化視野的課堂。

  一種文化意識和文化情感自然而然地在學生心中沉澱下來,成為滋養其精神成長的養料。

  三、致力於幸福人生的創造:關懷教師的生命成長 

  教師的生命質量,決定了一所學校的水平。關懷教師的生命成長,就是喚醒每位老師內心向上發展的潛在力,促使每個人從內部產生一種自動的力量,而不是外部施加壓力。

  我們致力於管理環境的優化,致力於彼此之間的有效溝通,致力於學校文化的塑造,致力於每個人內心發展需求的滿足。我深信,蘊藏在所有人的靈魂深處的價值實現感、自尊、自愛、自強心理與主動性、創造性將自然地傾瀉出來,學校、教師與學校將會得到共同發展。

  1、致力於以人文素養研修來提高教師生命質量

  教育是一項指向人心靈的事業。試想,如果教師心靈充滿了焦慮、浮躁,呈現淺薄甚至蒼白的狀態,又怎能培育出一顆顆美好、豐富、飽滿、滋潤的心靈呢?所以,一所學校的優劣,就要看老師的靈魂,看老師的境界,看老師生命的質量。

  教育技能的培訓提升的是老師們知識傳授的能力和技巧,但還不能觸及老師們心靈。為此我提出了「教師人文素養研修計劃」,通過人文素養的研修,培養有信仰、有領導力、有生活情調、有智慧的老師,最終提升教師的文化自覺力和教育自覺力。我相信,只有教師自己不斷進行人生的修煉,他(她)才有可能對於教育產生一種深度的關懷。

  人文素養研修內容確定為四大課程板塊:哲學、文學、史學、藝術。通過專家講座、經典閱讀、觀看影視作品、人文考察、專題沙龍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學習、研修。我們邀請名家大師開設講座,推薦經典名著供教師閱讀。

  我們也鼓勵老師積極地參與學校的科研和管理,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比如,實施「基於問題解決」的課題負責制,開展小課題研究。課題成果轉化實施「項目負責制」,引導教師彼此合作,相互支持,將課題成果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

  2、致力於以差異評價的方式來促進教師生命成長

  教師與學生一樣存在許多個體差異,因此我們在認真分析每一位教師的現狀及其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幫助教師提升「長板」,克服「短板」,為教師的發展獻計獻策,為其提供適宜的發展平臺。例如,有的教師有優秀的課堂授課素質,在外在形象、普通話、語言表達、組織能力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善於調動課堂氣氛,而且具有較強的教材處理能力,評價方案就引導這部分教師可以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風格,走上一條充滿自信、富有課堂教學成就的道路,體現自己的價值。

  同樣,針對科研型教師、管理型教師等,也制定有相應的評價要求。這樣,通過研究教師發展的規律,制定適合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評價方案,有效調動了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各自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同時評價方案還突出過程性評價,每一部分又有詳細的過程性評價細則,這就通過評價引領教師把專業發展做到了細處、實處。

  3、致力於以民主管理來提高教師生命的境界

  教育是人與人精神相契合,是人與人之間形成對話和敞亮的關係,這種「關係」是人類歷史文化的核心。如果沒有民主,沒有充分的自由,對話無以展開,關係無以打通,交流便是空洞的存在。

  「最低限度的限制、最大程度的自由」是我們學校管理的特色。

  這一管理特色形成的前提,是我們對於教師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我們認為,教師都有積極謀求專業發展的需求,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期望把工作幹好,贏得領導、學生和家長的認可。要想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使其不斷地進行心性的修煉,重要的不是強迫、管束,而是不斷改善學校的制度設計,給教師們的內在需求提供發展條件,創設溫和寧靜的文化氛圍。

  我們崇尚自主,實施底線管理,但是自主是有條件和前提的。「底線」也有其「剛性」的一面。這些年我們一直致力於各種規範性管理制度的完善,從教師備課到作業批改,從教師的考核評價到教研活動,從總務管理到班主任管理等,我們都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建立這些制度的目的在於:第一,突出育人為本,一切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第二,規範各個部門、組織和個人的行為,步調一致,首尾相顧,形成教育合力。而且,我們還把底線制度的設計放在各個部門、各教研組,由教師討論制定相關條目。這樣,制度對於教師來講就不再是限制,而是引導、解放。

  「最低限度的限制、最大程度的自由」「 底線管理」「最小限制」等策略,就是遵循教師發展規律之舉,在彼此的尊重與信任中,使大家都有長足的進步。

  四、成果與展望 

  我相信,教育是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育的改變既需要熱情與衝動,更需要冷靜與理智。把關懷作為一種信仰,實施關懷教育,需要我們心懷夢想,執著追求,更需要我們科學設計,有序推進。

  的確,關懷教育理念的種子,使得附中這棵大樹越來越枝繁葉茂。它成為我們學校和教師創造與發展的不竭動力,僅僅最近兩年,我們的老師和學校就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國家獎勵55人,省級獎勵114人,市級獎勵120人;在各類優質課評比中,獲得省級優質課評比獎勵的14人,市級28人;在國家省市重要刊物上發表文章23篇。同時,在我們的關懷教育理念和指導思想之下,學校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我校先後被評為中國特色教育示範基地、省級規範化學校、山東省素質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教學示範學校、山東省教師教育先進集體、山東省電化教學示範校、山東省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基地、省級綠色學校、濟南市首批「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單位」、濟南市教學示範學校、濟南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

  我想,看得見的是榮譽,看不見的是理念、是信仰。由此我也堅定地相信,我們的教育理念是正確的,我們所走的是一條通往孩子幸福人生的教育之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前進路上,我們將把「關懷生命成長」作為師生共同面臨的學習任務,繼續積累具有創新價值的實踐經驗,形成具有山大附中特色的「關懷教育」的校本道路,弘揚以「關懷生命的成長」為核心的校本精神,凝聚「關懷者」和「被關懷者」的校本力量,努力完成好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

相關焦點

  • 論愛之關懷對生命成長的現實意義
    在我看來,韋斯根據自己的經驗不斷思考的是兒童成長的痛苦和成人成長的痛苦之間的對立。他通過不斷建立二元對立衝突,揭示了兒童與成人之間相殺愛的關係。今天,我想談談成人思維與善良童真、理想的愛情與冷漠的家庭、孤獨與溫馨關懷三者之間的對立關係,並分析童真的內在精神和電影冰冷外表下的溫柔。01年。
  • 推動生命教育,踐行生命關懷 嶺南生命關懷中心:給生命最後一份圓滿
    嶺南生命關懷中心順應新時代健康與養老的需求,關注患者身心等方面的需求,意義重要,是踐行人道主義,注重生命質量,維護生命尊嚴的具體體現。領導們期待中心能起到社會引導作用,讓更多人了解、參與臨終關懷這項事業,讓臨終老人對生命有一個體面、幸福的告別。
  • 對話河南省生命關懷協會常務理事於遏舫
    前言:關愛生命,積極抗癌。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由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河南省抗癌協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防治科普專業委員會聯合承辦,河南省生命關懷協會協辦的【抗癌明星訪談錄】。
  • 推動生命關懷+數字經濟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盛世家園(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徐建新為了廣泛探討交流生命關懷+數字經濟的理論實踐成果,分享相關領域的中國創新、中國經驗和中國路徑,盛世家園(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京師潤教育科技研究院、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數字經濟工作委員會
  •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 華盟公益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華盟公益工作委員會揭牌儀式  2020年6月7日,中國生命關懷協會華盟公益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天津濱海新區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指導,中國生命關懷協會華盟公益工作委員會主辦
  • 李小琳添新職,出任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代理事長
    微信公號「行知絲路」5月2日消息,2020年4月30日,行知絲路研究院校長李小琳女士應邀出席在京舉行的中國生命關懷協會2020年第一次理事長工作會議,其中12位正副理事長出席了會議,特邀協會第一、二屆領導李建華、羅冀蘭同志出席會議,協會秘書處日常工作辦公會成員列席會議。會議由雷志勇理事長主持。
  • 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生命關懷專委會正式成立
    ');}-->   9月5日-9月6日,為期兩天的重慶中西醫結合學會生命關懷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醫學人文基點構建研討會議在重慶召開,國內20餘位知名醫學人文專家蒞臨,線上線下參會人員達3000餘人。
  •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在京成立
    中新網7月27日電 26日,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李小琳代理事長,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周宇輝副局長,中國科學院陸林院士,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精神衛生處張樹彬處長,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劉廣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李凌江主任委員,中國老年痴呆及相關障礙協會于欣副主席等嘉賓出席本次大會。
  •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李小琳等出席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李小琳等出席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官網 2020-07-29 22:26
  • 《我家那小子》關懷親情感悟成長
    原標題:《我家那小子》關懷親情感悟成長武藝(《我家那小子》劇照)最新一期《我家那小子》中,錢楓勇敢尋愛踏上「相親」之路,于小彤、陳小紜「婚紗照」甜蜜亮相,武藝孝心滿滿體驗母親「分娩」陣痛,陳學冬帶大姨挑戰高空項目,小子們的多彩生活也引發觀眾思考。
  • 李小琳出任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代理事長,主持理事會全面工作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李小琳出任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代理事長,主持理事會全面工作行知絲路研究院校長李小琳添新職。據行知絲路研究院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2020年4月30日,行知絲路研究院校長李小琳女士應邀出席在京舉行的中國生命關懷協會2020年第一次理事長工作會議,其中12位正副理事長出席了會議,特邀協會第一、二屆領導李建華、羅冀蘭同志出席會議,協會秘書處日常工作辦公會成員列席會議。會議由雷志勇理事長主持。
  • 《月升王國》,從三層對立關係探討愛之關懷對人生成長的現實意義
    在我看來,韋斯基於自身經歷不斷思索的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苦惱與成人世界的紛繁之間的對立,他通過不斷建立二元對立衝突來揭示兒童與成人之間相愛相殺的關係。今天,我想從成年思維與善良童真、理想愛情與冷酷親情、孤獨心境與溫馨關懷三層對立關係談起,解析下影片冷酷外表下充滿童真和溫柔的精神內核。
  •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靜觀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選舉大會圓滿落幕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理事長、武警醫學院原院長雷志勇將軍;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劉良玉;北京回龍觀醫院科研副院長譚雲龍;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鍾文忠;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宣傳部部長彭星星;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常務理事傅春勝;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理事方瑋聯等領導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
  • 李小琳出任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代理事長 主持理事會全面工作
    據行知絲路研究院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2020年4月30日,行知絲路研究院校長李小琳女士應邀出席在京舉行的中國生命關懷協會2020年第一次理事長工作會議,其中12位正副理事長出席了會議,特邀協會第一、二屆領導李建華、羅冀蘭同志出席會議,協會秘書處日常工作辦公會成員列席會議。會議由雷志勇理事長主持。
  • 熱烈祝賀中國生命關懷協會青島慧光工作站成立暨揭牌儀式圓滿成功
    熱烈祝賀中國生命關懷協會青島慧光工作站成立暨揭牌儀式圓滿成功!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副理事長、志工委主任肖敬 親自蒞臨青島參加揭牌活動,實地指導工作並作了重要講話!青島慧光志願者工作站的志願者們基本都有宗教信仰,有信仰的志願者在安寧療護臨終關懷工作中的作用與管理一直是受關注的話題;青島慧光工作站八年來已成立56個生命關懷團隊,在任站長帶領下,助念2339人,關懷1236人,還舉辦了大量幫助弱勢群體,扶貧,放生等活動,我們要向任煥之,劉志軍等志願者的堅持和付出致敬和點讚,向他們學習!
  • ...戰「疫」」血庫告急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甘肅金昌工作站集體獻血...
    中國甘肅網2月23日訊(通訊員 高繼榮 文/圖)2月22日,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甘肅金昌工作站響應市中心血站無償獻血的倡議,集體在網上預約獻血,經嚴格檢驗,22人符合獻血條件,共獻血7100毫升 。記者了解到,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是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註冊登記成立的全國性、非盈利性獨立社會團體。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的宗旨是:傳播生命文化,關懷生命過程,維護生命尊嚴,提高生命質量,延伸生命預期。
  • 李小琳再添重要職務:疫情中認識到社會組織對生命關懷的巨大作用
    編輯/王梅梅4月30日,中國生命關懷協會2020年第一次理事長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李小琳擔任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代理事長並發表重要講話。李小琳稱,自己十分熱愛生命健康事業,面臨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後,更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意義與在生命關懷事業中社會組織的巨大作用。據了解,疫情期間,行知絲路研究院全體師生累計捐贈上億元。
  • 華中科技大學新生寄語:對生命個體尊重和關懷,成為大寫的人!
    9月3日上午,華中科技大學舉行2019級本科生開學典禮,校長李元元院士開講,他寄語廣大新生:對每位學生而言,不僅要在知識、技術層面達到一流水準,還要保持對人類命運前途的關注和思索,對國家民族未來的擔當和責任,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關懷,成為大寫的人。
  • 冒充中國生命關懷協會領導詐騙企業,廣德警方布下奇兵擒魅影
    近日,安徽省廣德市公安局盧村派出所成功破獲一起冒充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工作人員對盧村鄉某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實施詐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名。「我們公司被人騙了3萬餘元。」7月10日上午,來盧村派出所報警的被騙公司負責人程經理說,「今年企業復工之後,有人冒充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全民健康委員會的領導,以辦理我公司加入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理事單位等項目為名,欲收取入會等費用30餘萬元。我們為了擴大企業營銷平臺,爭取該協會的項目基金支持,就同意與他合作,先行支付3萬元定金。後來我們查詢發現,他發給我們的銅牌都是假的。」
  • 澳洲華僑攜手川航與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向成都捐贈防疫物資
    1月31日清晨,由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人文專委會組織的600副護目鏡和醫用手套,乘川航3U602航班抵達成都,由成都市的三家公立醫院共同接受捐贈。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牽動了國內外眾多中華兒女的心,中國生命關懷協會醫院人文專委會發起了「與子同袍」支援一線醫護人員活動,得到了網絡大V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愛心人士的積極響應,也得到了四川航空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