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華中科技大學舉行2019級本科生開學典禮,校長李元元院士開講,他寄語廣大新生:對每位學生而言,不僅要在知識、技術層面達到一流水準,還要保持對人類命運前途的關注和思索,對國家民族未來的擔當和責任,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關懷,成為大寫的人。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實現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並施以人文關懷呢?
尊重個體的價值
個人價值是指個人或社會在生產、生活中為滿足個人需要所做的發現、創造,其次是個人自我發展及社會對於個人發展的貢獻。包括個人的個人價值與社會的個人價值,為不同主體對於個人所具有的自由貢獻。以往我們往往重視個人的社會價值,而忽略了個人價值。我們崇尚的是舍小家為大家,即為了多數人的利益可以犧牲少數人的利益(當然重要人物除外)。但其實,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前提不侵害社會和他人相關權利)。
曾經,我們無法理解《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的寓意,因為他們竟然要用八個人的生命為代價去救一名普通士兵。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認同,伴隨著自媒體的發展,我們都擁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被賦予了更多選擇關注對象的權力,社會對於普通個體的關注度空前提升,社會個體價值也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尊重個體的差異
同為在校大學生,甚至就讀於同一所大學的同一個專業,很多人之間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因為有的學生來自相對貧困的省份和地區入校成績並不優秀,家庭狀況並不是很好,甚至有些同學個人身體健康狀況不是很理想;有的人性格奔放,渴望展示自我,而有的人卻性格孤僻,不愛和人打交道,這些都需要我們給予尊重。
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首先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懷、對人的尊嚴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當然人文關懷也有追逐自由等更深層次的含義。
如何成為大寫的人?
該校的新生開學寄語,不禁讓我想到了近期媒體報導比較多的一個人,也就是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的16級研究生陳澤民,他出身農村,家境貧寒,後來經過努力以專業總分第6(共計17人)的優異成績考入該校,後就讀於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首先我們要尊重他的個體價值,毋庸置疑在很多方面他是優秀的,雖然他可能存在某些個人不足以及個體上的差異;其次我們尊重他的個體差異,據媒體報導他患有白化病,此外還有嚴重弱視,但即便這樣他依然能以優秀的成績考入華科,難道不更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最後是人文關懷,小編個人認為,其實陳同學並不期望大家給予他過多的同情,他僅僅需要的是一份理解和寬容,甚至是最起碼的公平對待。先後經歷諸多坎坷,他不知這一份沉重的人文關懷究竟何時才能到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永遠也無法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