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在號召大家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時這樣說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思是大家生出來都是兩隻眼睛兩條腿,兩隻胳膊一張嘴,憑什麼別人能當王侯將相咱們就只能做「黔首」呢?這話頓時鼓舞了一撥人前去跟秦朝死磕,並且最終推翻了秦朝。
然而陳勝沒能做上最後的王侯,吳廣也沒能做上最後的將相,最後天下落在了劉邦這個身上長得有72顆痣和項羽這個眼睛有雙瞳孔等兩個人身上。也許,陳勝吳廣的那個反問句的答案還真就是「王侯將相,真有種!」今天我們不講身上長了72個痣的劉邦,單講包括項羽在內的雙瞳孔人。
歷史上記載的雙瞳孔人有8個人,他們當中不是聖人就是帝王,讓人懷疑雙瞳孔是聖人和帝王的標配。
「倉頡造字,夜有鬼哭。」倉頡是我國皇帝時期的一位大臣,他創造了漢字,因為漢字洩漏了天機,所以導致「夜有鬼哭」。漢字無疑是文明的必需品,也是我們民族的一件「大殺器」,無論是《孫子兵法》還是《商君書》,這些能夠興起國家,滅亡敵國的書籍都得依靠文字來承載。因此倉頡是一位大聖人。
相傳曾經就是有4個眼睛的人,也就是雙瞳孔。
堯舜禹是我國禪讓制期間最為著名的三個帝王,他們「公天下」的故事直到現在仍然被許多人所傳唱。舜帝是堯帝的繼承人,他打擊了當時的分裂勢力,並且懲處了治水不利的鯀,任用善於治水的大禹,是一位聖王合一的上古聖人。相傳他「生而重瞳,孝順友愛」。
重耳的名字可能大家不怎麼熟悉,但是如果說到晉文公大家一定很熟悉了。重耳就是晉文公,晉文公中年時期為了躲避國內權力鬥爭的迫害流亡外國,歷經苦難,最終回到晉國繼承王位,打敗了想要北上問鼎中原的楚國 ,拱衛了同樣是姬姓的周王室,為春秋五霸之一,他也是雙瞳孔。
大名鼎鼎的楚霸王項羽從小就與眾不同,相傳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力能扛鼎」,他的眼睛更是「雙瞳孔」。司馬遷寫他的時候 更是為項羽添加了神秘色彩:「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可見 司馬遷認為項羽最終也能成就帝業。雖然項羽最終失敗,但是司馬遷還是將他當做帝王寫進了「本紀」當中,從此有了「將不過李,王不過項」的傳說。
這位不怎麼出名,但是人家也是皇帝。他是五胡十六國時期時期後涼的開國皇帝,雖然國土不大,但畢竟也是個皇帝。他是雙瞳孔。
高洋是北齊開國皇帝,也是五胡十六國之一。他開始只是一個普通的將軍,通過起義獲得了第一桶金,然後做到了東魏的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左光祿大夫、太原郡開國公。後面 掌握軍權和政權的他逐漸取代東魏,建立北齊。他也是雙瞳孔。
魚俱羅也是雙瞳孔,相傳他身高八尺,是個巨人。他出生於北周到隋朝時期,是隋朝名將,曾經打敗過突厥,讓突厥人不敢南下放牧。後來平定越巂郡飛山蠻作亂 、攻打高句麗 和鎮壓劉元進起義。但是雙瞳孔給他帶來了麻煩,御史認為雙瞳孔是帝王之相,然後隋煬帝殺死了他。
南唐後主李煜,雖然是亡國之君,但他也是國王。只是他這個雙瞳孔國王命運不太好罷了。
從上面看出,似乎只要是雙瞳孔的人不是帝王就是聖人,那麼雙瞳孔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它又是怎樣引起的呢?現代醫學認為,雙瞳孔其實是一種疾病,即瞳孔發生粘連畸變的情況。雙瞳孔其實也僅是一個瞳孔,只不過其由「O」型變成了「∞」。所以,外人看起來像是長了兩個瞳孔,由於發病率極低,所以才被人們誤解成「帝王之相」。
不過我倒是不這麼認為,如果雙瞳孔真的是一種疾病的話,那它應該有遺傳下來的例子啊?再者項羽是戰場上廝殺的人,如果他眼睛有病,還能拿著武器順利地進攻和防禦嗎?要知道這種疾病的眼睛透光率比正常人要低,極容易形成白內障——白內障高手馳騁戰場?那不太可能吧?
實際上歷史上早有關於雙瞳孔的解釋了,只是司馬遷那個時候還不知道了。晉朝 人寫的《帝王世紀》當中有這樣一段話:
「力牧、常先、大鴻、神農……大山、稽鬼、臾區、封胡、孔甲等,或以為師,或以為將,分掌四方,各如己視,故號曰黃帝四目。」
黃帝也被稱為「四目」,難道黃帝也是雙瞳孔嗎?並不是的,那只是人們形象地表達黃帝執掌四方,有如自己看著一樣。那麼倉頡、舜帝的四目有沒有可能也是這種情況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