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唐代,泉州港已是我國四大商港之一,到宋元時期一躍成為『東方第一大港』……」昨晚6時45分,央視攝製的《國寶檔案》之泉州「海絲傳奇」系列節目第一期《古船探秘》在CCTV-4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開播。今年11月,《國寶檔案》拍攝團隊來泉採風;11月底,拍攝團隊再次來泉製作六期「海絲傳奇」,挖掘記錄泉州的「海絲」國寶級文物,並講述背後的故事和文化。欄目組表示,泉州「海絲」故事太精彩,可能還會計劃做後續拍攝。
(圖片來源國際在線)
泉州紀錄片導演陳家平協助拍攝了本次系列節目。他介紹,泉州「海絲傳奇」系列共有六期,每期15分鐘,將把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豐厚的「海絲」遺存和悠久的海外貿易歷史再次直觀細緻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央視《國寶檔案》欄目組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以「海絲傳奇」為主題,已經先後前往廣州、揚州錄製了數期節目。11月7日,欄目組抵達泉州開展為期四天的考察踩點,11月底再次來泉,分別在石獅石湖村拍攝《揚帆起航的夢想》,在泉州灣古沉船陳列館拍攝《古船探秘》,在南安九日山拍攝《一帆風順的祈求》,在德化月記窯拍攝《遠銷海外中國白》,在安平橋拍攝《明代泉州第一港》,在泉州海交館錄製《光明之城》。前後拍攝花費不到一個月時間。
「在探訪了泉州的『海絲』遺蹟後,欄目組感到泉州『海絲』故事非常精彩。」陳家平說,經過與欄目組探討,最終選擇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海絲」故事作為節目亮點。其中,《光明之城》以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為主題,講述阿拉伯後裔蒲壽庚擔任泉州市舶司主管對外貿易的故事,體現宋元時期泉州的開放包容;《遠銷海外中國白》講述了德化白瓷傳入歐洲後所帶動的國外陶瓷發展;《揚帆起航的夢想》則披露了汪大淵與林鑾渡作為國內航海家的遠航故事。
在這6集紀錄片中,安海港是其中一集,也是晉江唯一的拍攝點。紀錄片以安海港、安平橋與鄭芝龍為主線,講述明朝時期朝廷實行海禁,海上絲綢之路受到阻隔時,「海上霸王」鄭芝龍以安海港為基地,開闢絲路迅速崛起的故事。節目通過情景再現,使觀眾直觀地了解海上絲綢之路這段獨具特色的歷史。
而在《光明之城》一期中,攝製組取景於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11月初欄目組先來到海交館,在聽取博物館工作人員對館藏文物的介紹後,選擇館內展出的泉州外來宗教石刻和宋代古船及隨船出土物作為拍攝主體。
元基督教尖拱四翼天使石刻
「沉船和石刻在『海絲』文化中是較有代表性的。」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其中,攝製組特別錄製了博物館收藏的元基督教尖拱四翼天使石刻。工作人員介紹,該石刻為元代文物,1975年出土,國家一級文物。碑刻形制為尖拱形,碑面浮雕為一位男性天使坐在雲上,頭戴三尖冠,手持十字架在腹際,面前有兩對類似飛天的翅膀。其中冠帽、飛天「翅膀」祥雲等元素,見證當時基督教在泉州已經外鄉化。宗教石刻,也展現了當時阿拉伯人在泉州繁衍生息的情況。
陳家平介紹,泉州「海絲傳奇」系列節目製作完成後,欄目組也深感用六集節目不足以盡現泉州「海絲」魅力,「之後欄目組還計劃來泉州做後續拍攝」。
2015年12月28日:《古船探秘》;
12月29日:《一帆風順的祈求(九日山)》;
12月30日:《光明之城(蒲壽庚等外國人與泉州)》;
12月31日:《遠銷海外中國白(德化瓷都)》;
2016年1月1日:《揚帆起航的夢想(汪大淵與林鑾渡)》;
2016年1月2日:《明代泉州第一港(安平港)》。
首播:18:45;重播:次日00:41、次日11:10
播出頻道:CCTV-4央視中文國際頻道
萬壽塔、六勝塔、石湖碼頭、美山碼頭、文興碼頭、九日山祈風石刻、真武廟、天后宮、磁灶窯系金交椅山窯址、開元寺、伊斯蘭教三賢四賢墓、清淨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德濟門遺址、洛陽橋、泉州市舶司遺址、來遠驛遺址、清白源井
六勝塔
九日山祈風石刻
洛陽橋
天后宮
伊斯蘭教三賢四賢墓
《國寶檔案》是央視首次以電視欄目的形式,為國寶級文物重器進行揭秘建檔。以主持人演播室實物舉證、故事講述為主,穿插器物展示、情景再現、專家點評,講述巍巍中華燦爛文明,成為中文國際頻道以權威性、故事性、觀賞性為主的特色欄目,讓遙不可及的國之瑰寶不再陌生。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二季欄目組來到泉州進行前期拍攝。《記住鄉愁》從2015年1月1日開始播出到3月4日結束,第一季總共60集,遺憾的是,泉州沒有村落入選。作為首個東亞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具備深厚的文化積澱,通過泉州市委宣傳部以及泉州廣播電視臺的積極舉薦,《記住鄉愁》欄目組到泉州進行實地考察,並確定安溪西坪南巖村和晉江金井塘東村入圍第二季。
我們這次記錄鄉愁他的選題方案是這樣的,我們表面是講傳統村莊,實際是講傳統文明背後的一種文化,選擇西坪,首先在福建,然後這邊是最能代表閩南人精神,所以選擇這個地方。
在她看來,南巖村能夠入圍《記住鄉愁》,與村子傳承百年的精神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為什麼會是南巖村?在南巖村,傳承百年的精神究竟是什麼?臺灣著名學者龔鵬程在《吃茶的經驗》一文中這樣說:我們只要端起一杯茶,就自然會想到安溪,就會聞到鐵觀音的香氣。安溪縣西坪鎮南巖村,就是這樣一個的傳統村落,它在中國茶界版圖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坐標。
一開始接到這個選題其實我是很迷茫的,不知道要做一個怎樣的主題,到塘東村看了以後,通過跟村民接觸,我選取了幾個典型的人物,像蔡繼坤,之前的蔡本油,這給了我很多啟示,最終我把主題定在愛國愛家鄉。
這次塘東之行,為期十天,他們也期待能挖掘出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他認為,如果說僑親的根在僑鄉,那麼在福建,泉州的根系最發達。福建這個全國重點僑鄉,共有海外僑胞1512萬人,泉州就佔了750多萬。泉州人戀鄉愛鄉,這一情感已經融入了記憶深處,並表現在各種實際的行為當中,塘東村更像是泉州華僑鄉愁情感的一個縮影。
央視《記住鄉愁》第二季即將在2016年1月3號開播,安溪西坪南巖村的這期節目《南巖村-知難而進天地寬》已經製作完畢,排在第六期,於1月8號晚8點播出。而晉江金井塘東村的這期節目將在第41期播出。
《記住鄉愁》是由中宣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組織實施,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共同拍攝。
以「關注古老村落狀態,講述中國鄉土故事,重溫世代相傳祖訓,尋找傳統文化基因」為宗旨,展現傳統村落優美和諧的自然環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觀、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獨具特色的鄉土之物、深沉豐厚的文化積澱,梳理傳統村落的歷史發展脈絡,通過傳承千百年的村規民約、家風祖訓,找尋、探索民族文化的精髓,深入挖掘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
(via 東南早報 記者 許奕梅 央視《國寶檔案》 新聞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