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ls-Alder環加成酶PyrI4催化機制的計算化學研究

2020-12-20 科學網

Diels-Alder環加成酶PyrI4催化機制的計算化學研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7 13:00:39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的劉文課題組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K. N. Houk課題組合作,闡明了一種Diels-Alder環加成酶PyrI4的催化機理。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1月14日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上。

該團隊研究了由單功能D-A酶PyrI4催化的分子內Diels–Alder反應的活化和立體選擇性機理,天然產物吡咯菌素家族的生物合成中關鍵的螺環-四環骨架的形成即由該酶催化。PyrI4的關鍵活化效應主要來自酸催化、構象誘導適應機制以及與之配合的PyrI4的獨特「加蓋」特徵以穩定D-A反應過渡態。

研究表明,PyrI4酶增強了底物內在的Diels-Alder立體選擇性,導致產物的立體選擇性合成。

附:英文原文

Title: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Diels–Alderase PyrI4

Author: Yike Zou, Song Yang, Jacob N. Sanders, Wei Li, Peiyuan Yu, Hongbo Wang, Zhijun Tang, Wen Liu, K. N. Houk

Issue&Volume: November 14, 2020

Abstract: We studied the mechanisms of activation and stereoselectivity of a monofunctional Diels–Alderase (PyrI4)-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Diels–Alder reaction that leads to formation of the key spiro-tetramate moiety in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pyrroindomycin family of natural products. Key activation effects of PyrI4 include acid catalysis and an induced-fit mechanism that cooperate with the unique 「lid」 feature of PyrI4 to stabilize the Diels–Alder transition state. PyrI4 enhances the intrinsic Diels–Alder stereoselectivity of the substrate and leads to stereospecific formation of the product.

DOI: 10.1021/jacs.0c10813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10813

 

相關焦點

  • JACS|量子化學計算揭示D-A環加成酶PyrI4的催化機制
    Houk教授研究對象D-A環加成酶:PyrI4計算方法量子力學計算(Quantum Mechanical Calculations)分子對接(Docking Calculations)分子動力學模擬(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結合能計算(MM/GBSA Calculations
  • 中國農大郭紅超課題組在鈀催化不對稱環加成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農大郭紅超課題組在鈀催化不對稱環加成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05-22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才強校 | 郭紅超課題組在鈀催化不對稱環加成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
    本網訊 日前,我校理學院郭紅超教授課題組在鈀催化不對稱環加成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鈀催化2-甲烯基三亞甲基碳酸酯與活潑烯烴的不對稱[4+2]環加成反應,為構建具有潛在生物活性的手性螺環吡唑啉酮-四氫吡喃衍生物、螺環茚酮-四氫吡喃衍生物及螺環巴比妥-四氫吡喃衍生物提供了簡潔
  • CCS Chemistry | 聚集誘導首次實現可見光催化芳基端烯[2+2]環加成
    中科院理化所吳驪珠課題組首次證實分子聚集降低芳基端烯三重態能量,實現可見光催化分子間的[2+2]環加成反應,解決了具有高氧化還原電位和高三重激發態能量的端烯分子活化問題,為可見光催化轉化提供了新的反應機制和設計思路。環丁烷骨架是眾多活性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的基本構築單元。烯烴的[2+2]光環加成反應是構築四元環丁烷的有效方法。
  • JACS|量子化學計算揭示巴西烷型倍半萜生物合成新機制
    巴西烷型倍(Brasilane-type)半萜類化合物的研究由來已久,但其生物合成途徑和機制尚不清楚。最近,有課題組鑑定了一種木黴萜環化酶,該酶能催化產生巴西烷型倍半萜- trichobrasilenol,並利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該天然產物形成的機理,然而,在所提出的機理中,高度協同的骨架重排的可行性備受爭議。
  • 研究揭示定向進化如何重塑酶的能量分布從而增強催化作用
    研究揭示定向進化如何重塑酶的能量分布從而增強催化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35:24 定向進化如何重塑酶的能量分布以增強催化作用,這一成果由美國布蘭代斯大學Dorothee Kern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研究揭示菊糖果糖轉移酶和雙果糖酐水解酶功能轉換機制
    美國化學會著名期刊《ACS Catalysis》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滕脈坤教授/李旭副教授課題組與江南大學沐萬孟教授課題組的合作論文「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asis of Difructose Anhydride III
  • 有機人名反應——Diels-Alder反應(Diels-Alder Reaction)
    Diels-Alder反應(Diels-Alder Reaction)Diels–Alder反應(D-A反應),又叫狄爾斯–阿爾德反應、雙烯加成反應,是一種環加成反應,共軛雙烯與取代烯烴(一般稱為親雙烯體)反應生成取代環己烯。
  •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與合作者揭示細菌P450催化吡咯並吲哚骨架的立體...
    由於該類生物鹼核心結構中有兩個連續的叔碳和季碳手性中心,使得化學合成極具難度,目前尚未有統一高效的化學合成方法實現該類生物鹼的高效快速合成及結構拓展。為解決這一瓶頸問題,瞿旭東教授課題組另闢蹊徑,採用生物學方法在該類生物鹼的生物合成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此前,在研究海洋鏈黴菌Streptomyces sp.
  • 胺中N-H鍵在內烯烴上的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
    胺中N-H鍵在內烯烴上的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4 17:07:49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John F.
  • 研究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
    研究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手性翻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6:09:34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朱敦明研究團隊,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手性翻轉
  • 研究揭示葉綠素生物合成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
    研究揭示葉綠素生物合成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0:53:54 葉綠素生物合成中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這一成果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Nigel S.
  • 大連理工大學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多糖的協同機制
    自然界中纖維素和幾丁質的水解是一個發生在固液界面的催化過程,主要由糖基水解酶催化完成。這個過程高度依賴於糖基水解酶的「進程性」,即酶在不離開高聚底物的情況下,每次結合底物後連續重複催化的次數,也就是酶在底物上的持續奔跑距離。但是,人們對提高糖基水解酶「進程性」的因素缺乏深入的理解。
  • 內質網糖基轉移酶ALG6的結構與機制
    內質網糖基轉移酶ALG6的結構與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7 16:01:20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Kaspar P.
  • 南工大邵宗平&周嵬AM:一種氧化物,兩個催化位點,兩種OER機制!
    研究背景電催化水分解、可充電金屬空氣電池和再生燃料電池等電化學儲能和轉換技術中,氧析出反應OER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OER涉及多步質子-耦合電子轉移過程,其動力學反應緩慢,成為限制這些電化學儲能和轉換技術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高效的電催化劑來加快反應速度。
  • CCS Chemistry | 有機磷腈鹼/脲二元有機催化-亞甲基--丁內酯,實現...
    聚(g-丁內酯)作為一類新型的脂肪族聚酯材料,其單體具有穩定的五元環結構,在加熱或者催化劑的存在下,能夠在溫和條件下定量解聚得到原始單體。g-丁內酯及其衍生物的開環聚合成為可持續高分子材料研究領域的前沿熱點。青島科技大學李志波團隊近年來在利用有機磷腈鹼催化g-丁內酯及其衍生物的開環聚合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 科技公開課|廣東科學家從海洋細菌裡發現的「酶」,竟有這樣的功能!
    此外,人體從食物中攝取的蛋白質,必須在胃蛋白酶等多種蛋白水解酶作用下水解成胺基酸,然後再通過其他酶的作用選擇特定胺基酸,按照一定的順序重新結合成人體所需的蛋白質,這其中發生了許多複雜的化學反應。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催化,酶的催化機制主要有酸鹼催化和共價催化兩種。酸鹼催化指質子轉移加速反應的催化作用。
  • 何良年|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二氧化碳化學
    因此, 需探討催化作用機制, 形成催化劑設計新方法; 突破CO2還原產物精準調控問題, 以實現CO2定向轉化。最引人注目的是光電催化還原CO2領域, 通過光及可再生電催化還原, 以克服轉化中的能源問題, 開闢利用太陽能光解水制氫與轉化CO2相結合的新途徑, 即可再生能源儲存和CO2 轉化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 廈門大學王斌舉等多單位合作,開拓了選擇性生物催化反應方法
    該方法為具有γ-立體中心的各種羰基化合物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具有優異的轉化率和對映選擇性(高達99%的轉化率,99%的對映體),這很難通過化學催化獲得。機理研究表明,在酶活性位點的底物/烯-還原酶複合物的形成觸發了對映選擇性光誘導的自由基反應。該研究工作通過將光催化和酶催化相結合,進一步擴展了生物催化,合成上有用的不對稱轉化的活性反應。
  • 當計算化學遇上諾獎——讓牛頓擁抱薛丁格的貓
    主要研究領域是核磁共振譜學、化學動態學、量子化學和生物大分子的分子動力學模擬。提出了有關耦合常數和二面角之間關係的著名的卡普拉斯方程(Karplus equation)。Michael Levitt(1947.05.09- ),出生於南非,是一名猶太裔美國、英國及以色列籍生物物理學家,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他的研究專長為計算生物學,英國皇家學會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