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青雲】卵巢癌在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中位居第三,而其病死率卻居首位。有數據顯示,70%的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且70%的初治患者接受標準治療後仍可能在3年內復發,5年生存率僅約39%。因此,卵巢癌被稱為「婦癌之王」和「沉默的殺手」。
為何卵巢癌早期難以發現?普通人如何防控卵巢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婦科主任、主任醫師高雨農表示,常規體檢難以發現卵巢癌,建議有家族史的人做基因突變篩查。
卵巢癌的早期發現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5年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卵巢癌新發病例約5.2萬,死亡2.3.萬例。為什麼卵巢癌發病率不高,病死率卻居高不下?
高雨農表示,卵巢癌之所以難治的原因之一就是很難早期發現。「一旦出現不適,基本就已經是晚期了,幾乎沒有早期幹預的可能性。」高雨農解釋說,一是因為卵巢癌的發病原因不明確,很難早期針對病因去篩查;二是因為卵巢癌發展迅速,可以在短期內演變到晚期。
「卵巢癌的早期發現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高雨農解釋,目前卵巢癌患者中20%左右是和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有關,如果有家族史的人群,經過基因檢測發現有較高卵巢癌患病風險,可以採取一些預防性手段,或有可能控制在早期,但這仍然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人群,所以卵巢癌的早期發現非常困難。
有家族史人群建議進行基因突變篩查
目前,卵巢癌的發病原因尚未明確,多數研究認為卵巢癌的風險主要集中在:年齡、家族史、不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史等。其中,家族史是卵巢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那麼,卵巢癌如何預防?近年來,隨著BRCA基因突變與卵巢癌發生之間的關係逐漸明確,基因突變篩查成為卵巢癌預防的突破口之一。
高雨農表示,卵巢癌是一個散發的癌症,一年一次的常規體檢不能達到發現卵巢癌的目的。如果有家族史的女性,建議到專業的醫院進行遺傳諮詢,通過基因突變篩查來明確自身的卵巢癌患病風險。
在發現基因突變以後,如何判斷是否要採取預防性切除的手段?高雨農表示,這必須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年齡、身體狀態、腫瘤風險高低等。
「卵巢是人體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是維持著身體的代謝、內分泌等一系列的重要激素來源,為了不得癌過早切除,對於身體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高雨農表示,在卵巢癌的防控措施上,務必前往權威醫院,由專業的醫生去執行。
除了基因篩查外,是否還有可能通過其它症狀表現來發現卵巢癌呢?高雨農表示,卵巢癌出現症狀時已是晚期,並且很容易跟其他疾病混淆。「卵巢癌晚期常見表現為腹水,有的患者看上去完全是消化道症狀,對於普通患者來說,單從症狀上很難聯想到卵巢癌的可能性。」
高雨農建議,如果女性患者出現長期的消化道症狀,去看消化科的同時也應該考慮看一看婦科,這樣或許能更早的「截住」一部分卵巢癌。
新藥進醫保對卵巢癌治療意義巨大
「卵巢癌雖然是小瘤種,但它對於女性和對社會的影響非常巨大!」高雨農指出,卵巢癌的治療過程很艱難,以往只能採取手術、化療等傳統的治療手段,治療效果有限。而經過初次治療的患者,又有70%可能會在三年內復發。總而言之,卵巢癌的治療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由於患者的病程較長,使家庭投入的精力非常大,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但高雨農指出,新靶向藥物PARP抑制劑的出現,讓患者能在手術、化療後,再加上PARP抑制劑維持治療,為卵巢癌患者大幅延長生存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多個研究表明,PARP抑制劑針對BRCA基因突變的卵巢癌患者效果尤為顯著。
12月28日,完整版的2020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公布,119個藥品經過談判新增到醫保報銷的行列中來。其中,卵巢癌靶向創新藥——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成為了此次醫保目錄調整中,首個協議期內再次談判的藥品,並將醫保適應症擴展至BRCA突變晚期卵巢癌的一線維持治療。這款藥物也成為目前中國唯一能同時覆蓋復發和新確診卵巢癌患者的PARP抑制劑。
「PARP抑制劑一線維持治療進入醫保可以說是我們醫生最近特別關注、關心的一件事,它能進入醫保,對於卵巢癌的治療可以說是革命性的。」高雨農說到,這意味著更多的晚期患者能夠有機會進行維持治療,給臨床帶來的意義是非凡的,對於提高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和社會的積極影響是巨大的。
高雨農還提到,PARP抑制劑醫保適應症進一步擴展後,對於實現卵巢癌邁向「慢病管理」的目標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維持治療可及性的提高,更多患者有望實現延緩復發,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也極大減輕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