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天使愛米粒」(ID:angelemily1)
距離第一部上映已經15年,這周五,第三部《BJ有喜(Bridget Jones’s Baby)》全球上映,首日票房300萬美元,首周末票房910萬美元,和環球影業原本預估的1400萬美元預期,相距甚遠。
但觀眾構成卻沒有意外,78%都是女性觀眾,其中88%年齡超過25歲,而44%的觀眾就是因為女主角而走進電影院。
是的,承認自己看過《BJ單身日記》,是一件特別暴露性別的事情。
(你走開!)
2001年上映的《BJ單身日記》,講述一個32歲的倫敦單身女子,有點缺乏自信,有點胖。
左手拿煙右手拿酒,還有一些好朋友,
最old school的是她把心事寫在日記本裡,比如她最希望實現的新年願望,是找到一個如意郎君。
陰差陽錯,她竟然在浪子上司丹尼爾,
和高冷律師達西之間糾結。
兩人都為她使出絕活。
甚至大打出手。
不止是都市女性的瑪麗蘇,承認自己看過《BJ單身日記》,還是特別暴露年齡的事。當年的蘋果電腦是這樣的。
人們還在用MSN。
家裡用座機電話。
或者是壁掛電話。
出門用諾基亞。
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BJ單身日記》是英國女作家海倫·菲爾丁(Helen Fielding)的作品,畢業於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主修英國文學的海倫曾在BBC工作,製作紀錄片。起初,《BJ單身日記》只是在《每日電訊報》和《獨立報》連載的專欄, 1996年成書出版之後,全球銷量400萬冊,1998年就獲得英國圖書大獎年度圖書獎, 2001年被改編成同名的電影。
第一部《BJ單身日記》就大獲成功,全球票房2.81億美元,評論界也給予一直好評,爛番茄81%。
甚至上映之後,BJ最愛的霞多麗葡萄酒當年的銷量驟然減少了750萬瓶,專家普遍認為是電影帶來的負面影響所致。
(那我選伏特加好了!)
已經分別憑藉《傲慢與偏見》和《諾丁山》成名的科林·費斯和休·格蘭特的出演,也成了女性觀眾YY的最好理由。當時有記者問蕾妮,同時和格蘭特和達西先生接吻什麼感覺,蕾妮傲嬌回答:這工作不賴,對吧?
(我非常喜歡你。)
2004年,第二部《BJ單身日記:理性邊緣(Bridget Jones: The Edge of Reason)》上映,全球票房達到2.62億美元。
蕾妮·齊薇格(Renée Zellweger)的表演尤其獲得肯定,被一直認為憑藉一己之力成就了整部電影。
蕾妮·齊薇格是個標準的德州姑娘,在電影開拍之前就在《紐約時報》上看過原著的評論,當經紀人告訴她可以參加試鏡,她馬上搭乘最近的一班飛機飛到了倫敦。
之後她在英國呆了3個月,苦練倫敦口音,還特地化名到倫敦的一家出版社實習了3個星期,她的老闆還認為蕾妮非常勝任,甚至考慮真的給她一份工作。休·格蘭特說,直到電影進入宣傳期,他才第一次聽到蕾妮的真實口音。
她的同事們都不知道蕾妮的真實身份,只是很奇怪為啥這姑娘的桌上放著金·凱利(Jim Carrey)的照片——因為當時他倆是一對兒啊。
除了學習口音,為了這個角色,蕾妮三餐吃飽飽,加零食塞滿滿以及堅決不運動,身高163的她花了7個月,把體重從112磅(51公斤)增加到了129磅(58公斤)。
不但把這個可愛又可笑、有點蠢卻很招人喜愛的角色塑造得惟妙惟肖,BJ也為蕾妮獲得了一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更拿下第62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大獎。
整整15年過去,《BJ有喜》的卡司依舊強大,達西先生回歸,還有《實習生格蕾》的派屈克·丹普西(Patrick Dempsey)。
以及史上唯一一位同時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編劇獎和最佳女主角獎的大才女埃瑪·湯普森(Emma Thompson )的加盟。
連第一部《BJ日記》的導演 Sharon Maguire也回歸。不過人們最好奇的還是:BJ那套尋找白馬王子的幻想,還會流行嗎?
在2013年海倫·菲爾丁出版的第三本小說裡,BJ成了倆孩子的寡婦,達西不幸死於車禍,而她和29歲的年輕人戀愛,還時不時在約會網站上溜達。 所幸的是,以上所有劇情都沒有在新電影裡出現,《BJ 3》更加混亂和複雜。
BJ現在是成功的電視新聞節目製作人,也即將迎來自己的43歲生日。周圍人都成家生娃進入新篇章,她還在堅持尋找自己的「happily ever after」的幸福結局。
對體重的自卑也逐漸消退,她和自己的身體剛剛和平相處,就迎來新的驚嚇——她懷孕了。
孩子他爸有兩個可能:Patrick Dempsey 扮演的Jack是個美國億萬富翁、約會網站創始人,他倆在一次戶外音樂節上邂逅——以BJ特有的方式,之後發生了一夜情。
第二天,她參加好友孩子的洗禮,又再次和她的舊情人達西先生激情重燃。理論上說,兩個人都有可能是孩子的父親,接下來的電影主題毫不例外地就是「猜猜誰是老爸」。
為了準備這部電影,蕾妮特地在《早安英國》欄目見習,甚至邀請節目組客串電影,還參與討論自己劇中的家時隔這麼多年應該是什麼變化、怎麼裝修。導演介紹說,最初電影剪輯完成時間長達三個半小時,最後忍痛砍到了2個小時,甚至還拍攝了兩個結尾,兩個男人都有當爹的機會, Maguire 解釋說,一部分的原因是我們也不確定應該如何結束,另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想參考社交媒體上的反應。
電影上映兩天,《BJ 3》遇上了重啟版的《女巫布萊爾(Blair Witch)》、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傳記片《薩利機長(Sully)》、以及奧利佛·斯通(Oliver Stone)執導、囧瑟夫主演的《斯諾登(Snowden)》。
票房成績不算理想,但是爛番茄口碑78%,遠高於第二部的27%。不少媒體給出正面評價,ABC新聞評價說:我們之所以支持BJ和她的朋友們,不只因為他們的魅力,也因為他們變得人性化。
當然也有媒體完全不買帳,CNN的評論相當犀利:電影如此依賴音樂蒙太奇和粗口,一言不合就閃回。雖然算是可愛的小品,但不值得進電影院觀看。
時代的確變了,當下的女性瑪麗蘇故事,少女們有《暮光之城》。
熟女們有《五十度灰》。
故事的語境也完全變了,如果BJ活在2016年,她一定不會寫日記,而是發推特。
辦公室調情可是性騷擾,她的大膽甚至會讓她失去工作。
說到工作,以BJ的薪水現在也不可能在倫敦輕鬆擁有一套讓自己夜夜笙歌的房子。
我想,《波士頓先驅報》的評論才是真正讓觀眾進電影院的重要原因:歡迎回來,BJ。
坦白說,知名IP的影響力恐怕是讓電影製作公司再戰江湖,以賺得荷包滿滿的最好動力,比如同樣今年上映的《獨立日2》。
在我看來,《BJ有喜》最接近這個時代、也是最讓女性觀眾喜歡的地方是,即便已經是2016年,在大熒幕上,像BJ這樣自由享受casual sex的女性角色真的太少了;不結婚就坦然當媽媽的女性角色也是太少了, Bridget Jones曾經是,現在也依然是那個有點蠢,但總是嚮往獨立和美好的女性角色。
所以再見到她,還是高興的啊!
BTW,第一次的互動徵集——「因為這一幕,我愛上了我的男神or女神」仍在進行中,歡迎大家把和自己喜歡的演員一見鍾情的作品或者是場景,甚至是臺詞、歌詞描述下來,後臺發給我,不限國家,不限年代。
很期待你們的留言,今天就是這樣,咱們明天見!
歡迎關注懷舊的「天使愛米粒」,本訂閱號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