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事死如事生,古人認為,人死之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在他們看來,死亡也不過是另一種繼續存在的方式。因此,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會無比重視自己的墓葬規格、陪葬品的檔次,他們想在死後享受和生前一樣的生活水平。然而,豐厚的陪葬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盜墓者,為了金錢,他們不惜鋌而走險,即使明知會死在墓中也要試上一試,也許這便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了吧。
奇怪的是,雖說盜墓賊的手段令人不齒,甚至有些「傷天害理」,但也不至於大部分都短命吧?許多老人說,這是「損陰德」所致,誰讓他們專門挖人墳墓,擾人清靜?不過,這種說法終究是迷信了些,在這個科學至上的社會,任何說法都要有理論支撐。意想不到的是,一些有著豐富經驗的考古專家卻站了出來,他們說「損陰德」並非迷信,而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第一,古墓為了防腐,幾乎不會留一點氧氣,經過歲月的洗滌後,墓室中的氣體早已變得斑駁混雜,除了一些頑強的微生物外,基本不存在生命跡象。而盜墓者為了掩人耳目,也不會光明正大地打開墓室,他們勢必會挖一個蜿蜒曲折的盜洞。這樣一來,進入墓室的盜墓賊將要在無氧環境中偷走寶貝,長此以往,他們的身體就會在不知不覺間受到損傷。
第二,墓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氣體,無論是秦始皇陵還是金字塔,建造之初為了達到真空狀態,或者為了防止盜墓者,早已設置了防護手段。經過幾千年的發酵後,有毒物質就會飄散在空氣中,只有有人闖入,它們就會趁機鑽入人體,對組織細胞進行破壞。正因如此,一些打頭陣的盜墓賊離開墓穴之後,往往會出現眩暈、噁心,甚至患上難以治癒的疾病。
第三,墓中環境陰暗潮溼。眾所周知,大多古墓都是深埋地下的,而一些古人為了不讓人發現墓葬所在,極有可能會提前布置幾個讓人摸不清頭緒的疑冢;另外,還有的人會在地下三五米深的地方搞出一個假墓,用來迷惑盜墓者的視線,而真正藏有無數金銀財寶的大墓,則在假墓下方再三五米的位置。不過,由於墓葬埋藏過深,地下水勢必會滲透進來,盜墓賊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多多少少也會患上風溼、骨痛、關節炎一類的疾病。
第四,墓主設置的陷阱。也許很多人認為,暗器、毒藥、機關、暗箭等防護措施只存在與小說中,如果這麼想的話就大錯特錯了。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在真正的墓葬中,流沙、鋒利、沾毒的刀劍,毒氣都是實打實的防護手段,只要盜墓賊染上其中一個,保準會吃不了兜著走。另外,死在盜洞中的盜墓賊沒有幾百,也有幾十,他們之所以會有來無回,都是吃了這些陷阱的暗虧。
總之,盜墓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而盜墓賊大多短命,也與墓中的環境有關,若沒有一定的防護措施,即使他們能從墓中活著出來,健康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