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飛行·見未來,國產劇類型化如何「進階有術」丨直擊「國產劇類型化」論壇

2020-10-30 幕後
觀察世界範圍內的文娛產業,「類型化」生產是劇集工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以視頻平臺的需求為例,無論是海外的HBO、Netflix等,還是國內的愛奇藝、騰訊、優酷和芒果TV,深耕類型劇以及打造品牌矩陣是培養內容競爭力的戰略重點。


而就現階段的國產劇來看,可以發現,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業內逐漸找到了適合本土的類型化方式,並且製作愈發精品化。


就2020年度來說,市場上誕生了多部口碑與熱度雙豐收的高品質類型劇,比如主打懸疑的《沉默的真相》《隱秘的角落》《十日遊戲》,以職業為載體的《安家》、側重女性視角的《三十而已》和主旋律語境的《在一起》等。


這批劇集均以精彩的劇情、精良的製作和鮮明的價值觀率先擊中垂直用戶,接著憑藉高口碑、富有社會討論度的話題與適配的營銷持續「破圈」,內容價值突破了小眾群體,與大眾高頻共振,產生了具有可持續發展意義的長尾效應。


值此契機,10月28日上午,一場名為「貼地.飛行.見未來——國產劇集類型化的硬核思考」的主題論壇在第27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期間舉行,該活動由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和烹小鮮聯盟聯合承辦,旨在探討國產類型劇的市場現狀和創作方法。



資深媒體影評人李星文,五元文化聯合創始人馬李靈珊,耀客傳媒副總裁、總編審、製片人孫昊,檸萌影業副總裁兼劇本中心總監顧潔慧,劇加科技董事長王旭東——來自劇集產業上中下遊的多位代表嘉賓共同蒞臨論壇,就議題各抒己見。



現階段「中」字號當道,類型矩陣是「雙刃劍」

    

活動最開始,王旭東發表了主題為《人文關懷與類型創作》的演講,說到了類型電影對劇集類型化的影響,提出了類型偏整體是審查制度下創作者、觀眾和批評者三方互動迭進而形成的。


接著進入圓桌論壇的第一階段,幾位嘉賓結合最近的情況,針對類型劇的整體態勢展開了探討。首先,馬李靈珊就播出情況表達了看法,在她看來,「中」字號當道成為了當下的現象。其一體現在篇幅介於電影和傳統劇集「中間」的懸疑短劇,愛奇藝、五元與其他製作方共同通過量變引起質變的方式,讓觀眾迅速接受了短劇的形態。


資深媒體影評人李星文


其二體現在視角為「中年女性」的都市題材,她以《三十而已》為例,提出了「中女崛起」的概念。「過去女性向的內容很容易陷入大女主和甜寵的怪圈,但是到了今年,大家開始接受呈現中年女性真實狀態的作品。」其三體現在以《在一起》為代表,講述「中國」時代特點的主旋律劇集。


隨後,關於劇集類型化的過程和所帶來的影響,顧潔慧和孫昊分別闡述了觀點。顧潔慧認為,有一些是經典戲劇類型,有一些是市場約定俗成的分類。前者展現的是創作、製作的工業化水準的全面提升,得到市場認可用戶讚賞;後者則是市場成熟、用戶細分、審美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時代,影視劇作品對用戶需求的投石問路,大眾爆品觸碰到廣泛的社會心理需求,垂類爆品則與圈層用戶更深度互動。


類型優勢的形成是用戶和作品之間默契、信任和期待的建立過程,如果給了觀眾更廣泛、更深入或更巧妙的驚喜,如果產生了類似互動機制,用戶和類型劇之間的契約效應是很明顯的。


顯而易見,類型劇的提質與觀眾的成長相輔相成。與此同時,伴隨著製作方對於分眾人群的把握愈加精準,市場也愈發走向成熟。在這基礎上,平臺推出矩陣式的類型劇場,聚合垂直領域的創作者和觀眾,是大環境下的產物。


五元文化聯合創始人馬李靈珊


然而,類型矩陣的出現實則有利有弊,孫昊認為,這是把雙刃劍。「發展到該階段,一方面有助於製作端理清作品定位和進行精準營銷,但是另一方面,容易導致量產而加劇重複的競爭,也就是跟風。這也是類型化聚合帶給行業的挑戰,如何在深耕細分領域的情況下做到創新,形成內部的良性競爭,或許是我們日後關注的焦點。」



內容元素充分共情,類型創新「與時俱進」

    

進入圓桌論壇的二階段,王旭東和三位影視公司高層分別結合西方類型片的影響和自身的頭部項目,分享了對類型劇的洞察。


王旭東認為,西方類型電影應用到國內,總體有兩個部分,一是類型自身的細分,比較典型的是極端的涉案劇;二是類型手法雜糅,比如像《風犬少年的天空》一樣,在青春劇中融入愛情和懸念,又比如快節奏敘事,類似海巖劇,讓虐戀和案情相結合,以及一些符合網生內容規律的作品,敘事線索由單一變成雙視點或者三視點。


孫昊圍繞《耀客》《心術》《離婚律師》《穿越火線》等作品,分享了耀客鍾情於都市題材的原因和此類劇集的創作觀。「第一,都市是各種資源匯聚的經濟體,涵蓋各行各業的人,所以我們會選擇以特定行業為入口,打開都市觀眾的內心情感。第二,為了最大化地建立和觀眾的聯結,我們著眼於小人物和凡人的經歷,使觀眾與劇中人充分共情。第三,未來我們還會嘗試將生活流和懸疑流相結合,豐富都市劇的內容。」


另外,孫昊還說到,為何主旋律題材的《在一起》會選擇了單元制的形式。簡而言之,內容決定形式,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前提下,通過一個大主題貫穿社會的不同面,是最合理的方法。


顧潔慧同樣談到了對都市題材的描摹和探討。「創作者都在試圖找尋更多的切入點、角度和橫截面,比如《三十而已》偏都市情感,《二十不惑》偏都市青春,去年的《小歡喜》偏社會話題。早年的生活戲大家主要在家庭的格局裡探討人和人的情感關係,而近兩年是把家庭結構進一步打開,更廣泛地探討人本身,人與自我、他人、城市和社會的關係。這是整體創作理念的進步,與觀眾的訴求步調一致。」


耀客傳媒副總裁、總編審、製片人孫昊


基於現代偵查科技的發展,破案率的提高,再做純粹懸疑推理性的作品不太符合客觀規律。針對這點,馬李靈珊指出了在當代背景下,懸疑劇可以走的兩個方向。


「一是今年流行的社會派懸疑,就像《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這類懸疑劇不是讓觀眾找兇手,而是更深度的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促使大家對人性和社會產生更深層次的思考。二是將懸疑元素疊加到其他類型中,其實任何類型都有懸疑成分,比如宮鬥戲,大家想看女主怎樣贏的。我們今年推出的《白色月光》,就是把懸疑劇的解法放到了都市情感劇裡,試圖做出一些突破。」



選景與營銷以內容為本位

    

近些年,鑑於類型劇的發展,選景也呈現出了類型化的特點。提到懸疑會想到重慶,在此拍攝的劇有《在劫難逃》《沉默的真相》等。又比如,提到都市會想到北上廣深,《安家》和《三十而已》在上海取景,《二十不惑》在深圳拍攝。


對於選景,各位嘉賓也表達了一些想法。顧潔慧認為,現在的發展階段主要是看前沿的價值觀輸出,北上廣深作為超一線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領先,本身就是有代表性。都市劇選擇在這些地方取景,漂亮且有說服力。


當然,隨著一些題材切入點和討論話題的下沉,選景也會適當選擇更適合的非一線城市,現在很多劇集也會前往蘇州、無錫等二線城市。另外從製片角度看,非一線城市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同時節約成本。


檸萌影業副總裁兼劇本中心總監顧潔慧


在此之外,孫昊補充到,內容決定形式,選景既要包含對製片的要求,同時也是符合劇情,更好的讓觀眾進入到創作者想傳遞的情緒中去。比如《穿越火線》在深圳鵝城中村拍攝,這樣的地方可以很好的體現電競小夥對這個領域的困惑。再比如《隱秘的角落》在湛江取景,看的時候就會覺得皮膚上附著鹹濕的海風。


針對《隱秘的角落》和其他懸疑劇的取景,馬李靈珊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她講到,選景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硬標準,如果劇本裡明確寫了城市有江,那麼製片方只能圍繞江河沿岸尋找。


其次是還有考慮當地的製片環境,比如外聯和群演的條件。而重慶因為地理結構的複雜性,天然就適合拍一些追逐的戲,但是由於作品繁多,能取的景幾乎被用盡。團隊也會適當選擇其他地區,比如《白色月光》是在青島取景。未來他們還會去武漢、西安、東莞等地進行勘景。


劇加科技董事長王旭東


王旭東則向業內總結呼籲,影視行業250萬從業人員,200萬在北京,創作者更應該走出去,用腳帶著眼睛去選景,打開眼界,創新才有根基。


在初期階段,類型劇的選景要適配內容,而在後期的營銷更是如此,其方式正如孫昊總結,一借題發揮,容易引發共鳴或者爭議的點,可以進一步放大。二是亡羊補牢,把一個看似容易引起負面爭論的點及時糾正。三是引發互動,宣傳小夥伴一邊向製作方提供觀眾的反饋,一邊把創作者的初衷及時傳遞至觀眾。


- END -


「幕後」發現大文化產業新價值


長按二維碼加入幕後社群或添加微信好友(zhaochenjie1992進群)

相關焦點

  • 貼地·飛行·見未來,國產劇類型化如何「進階有術」|直擊現場
    而就現階段的國產劇來看,可以發現,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業內逐漸找到了適合本土的類型化方式,並且製作愈發精品化。值此契機,10月28日上午,一場名為「貼地.飛行.見未來——國產劇集類型化的硬核思考」的主題論壇在第27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期間舉行,該活動由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和烹小鮮聯盟聯合承辦,旨在探討國產類型劇的市場現狀和創作方法。
  • 貼地·飛行·見未來——國產劇集類型化的硬核思考|論壇報名
    隨著視聽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的媒介被不斷創造出來,媒介自身也在不斷迭代,它們的出現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大大豐富了人們「看故事」的方式。直到19世紀末,故事才真正實現可視化,被廣大受眾「看」到。將目光聚焦國內,1958年國內觀眾才開始有機會在電視機上「看」到故事。彼時,那部全長只有20多分鐘的黑白電視劇《一口菜餅子》,還不算真正的連續劇。
  • 深耕女性用戶,視頻平臺X甜寵劇「夯實地基」丨國產劇類型化·劇變(2)
    對此,我們策劃了「國產劇類型化•劇變」專題,旨在分析國產劇類型化的躍升過程、影響因素、創作方法和發展趨勢,以此鼓勵故事人執筆影像,在未來創作出更多精品化的類型劇,為文化產業雕梁畫棟。本篇將重點解析深耕甜寵劇對平臺的作用。
  • 深耕女性用戶,視頻平臺X甜寵劇「夯實地基」|國產劇類型化·劇變
     對此,劇研社(juyanshe)策劃了「國產劇類型化•劇變」專題,旨在分析國產劇類型化的躍升過程、影響因素、創作方法和發展趨勢,以此鼓勵故事人執筆影像,在未來創作出更多精品化的類型劇,為文化產業雕梁畫棟。本篇以懸疑劇為例,探尋視頻平臺如何與類型劇雙向賦能。本篇將重點解析深耕甜寵劇對平臺的作用。
  • 內容2C,視頻平臺X懸疑劇「雙向賦能」|國產劇類型化·劇變(1)
    對此,幕後策劃了「國產劇類型化•劇變」專題,旨在分析國產劇類型化的躍升過程、影響因素、創作方法和發展趨勢,以此鼓勵故事人執筆影像,在未來創作出更多精品化的類型劇,為文化產業雕梁畫棟。本篇以懸疑劇為例,探尋視頻平臺如何與類型劇雙向賦能。基於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如今的網生內容更加多元化。
  • 2018-2020國產類型劇發展報告·網絡篇|國產劇類型化·劇變(4)
    編者按對此,烹小鮮(pengxx01)策劃了「國產劇類型化劇變」專題,旨在分析國產劇類型化的躍升過程、影響因素、創作方法和發展趨勢,以此鼓勵故事人執筆影像,在未來創作出更多精品化的類型劇,為文化產業雕梁畫棟。
  • 國劇40年「類型」變遷史·下篇|國產劇類型化·劇變(6)
    在 #國劇40年「類型」變遷史·上篇|國產劇類型化·劇變(5)#中,我們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國劇40年裡「類型」變遷軌跡:從無到有,從形成到日臻成熟。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 推動中國電視劇類型化發展的 內因外因是什麼?未來的 類型趨勢是哪些?這將是本篇文章的重點。
  • 《沉默的真相》口碑炸裂,國產劇告別「注水」的流量明星時代了?
    大平臺 + 大 IP + 流量明星,共同組成了國產劇的「渠道為王」模式。雖然能吸引粉絲群體,但流量明星和傳統的電視劇演員、電影演員等明星不同,由於沒有受過相關訓練和表演積累,表演能力相對比較弱,劇集質量無法保證。
  • 《沉默的真相》口碑炸裂,國產劇要告別「注水」的流量明星時代了?
    大平臺+大 IP+流量明星,共同組成了國產劇的「渠道為王」模式。雖然能吸引粉絲群體,但流量明星和傳統的電視劇演員、電影演員等明星不同,由於沒有受過相關訓練和表演積累,表演能力相對比較弱,劇集質量無法保證。
  • 國產電影究竟怎麼類型化?這四個頂級編劇有話說
    國產電影究竟怎麼類型化?除了票房的大幅度增長以外,國產電影類型也愈加豐富,內容也有了更多的創新。北京電影節期間,由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指導、編劇幫主辦的第四屆中國電影編劇研討論壇在京舉行。《新龍門客棧》編劇何冀平,《白夜追兇》編劇顧小白,《泰囧》編劇束煥,《陽光燦爛的日子》策劃《古惑仔》系列編劇文雋及《四味毒叔》的發起人宋方金就編劇行業的生態和最近上映的部分國內電影進行了交流與分享。
  • 國產電影類型化勢在必行
    類型為表 內容為核 國產電影類型化勢在必行  2017年是中國電影大發展的一年。除了票房的大幅度增長以外,國產電影類型也愈加豐富,內容也有了更多的創新。北京電影節期間,由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指導、編劇幫主辦的第四屆中國電影編劇研討論壇在京舉行。
  • 泛類型化·品牌化·鏡像化——國產喜劇片創作分析
    原標題:泛類型化·品牌化·鏡像化——近年來國產喜劇電影的創作路徑分析近年來,國產喜劇電影的市場認可度逐年攀升,仔細梳理,不難發現這一類型的市場成功不無道理品牌化與泛類型化策略根據競爭優勢理論,尤其參考好萊塢的成功經驗,品牌建構是電影類型得以持續發展的有效方式。在電影產業化高速發展時期,良好的品牌是市場競爭的核心力量,有助於觀眾形成偏好性認可和長期觀影期待。
  • 暑期劇集觀察:題材類型化創新頻現,終於能看到國產劇的野心了
    沉默的真相》取得了空前的口碑成功,豆瓣評分高開高走升至9.2,讓大眾再度對國產懸疑劇的質量水平刮目相看。要求每一部都有《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那樣的效果,在現階段顯然不現實。但總體來說,今夏的懸疑劇集結帶來的更多是驚喜,至少觀眾看到了創作者的野心和創作理念的變化——精品短劇的風向已成,懸疑劇場走向「品牌化」。罪案之外,懸疑劇的內涵不斷拓寬,受眾範圍也逐漸變廣,未來還是可期的。
  • 版權售價提升、海外同步上線,國產劇開啟「大航海時代」丨直擊上視節白玉蘭論壇
    在8月6日舉辦的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上,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如是說。 2019年,中國網絡視聽付費用戶達5.47億,持證及備案機構網絡視聽收入超過1738億元人民幣。隨著中國網絡視聽產業的迅速壯大,電視節目「出海」的步伐也不斷加快。國產劇「出海」後的發展境況如何?如何進一步推動優質國劇「出海」?
  • 我們分析了近兩年的國產類型劇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原標題:《2018-2020國產類型劇發展報告·臺網篇 | 類型劇專題(3)》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曾在採訪中表示:「人對於故事的需求是永恆的」。 從中國第一部連續劇《敵營十八年》開播至今,國產劇在產業化的道路上探索了40年。作為大眾精神文化產品,國劇要想在高速的市場化進程中不斷突破自我,類型化生產是國劇發展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 你被國產懸疑劇「套路」了嗎?
    像小姐姐一樣對《摩天大樓》真香的,舉個手唄~一口氣煲了六集,隔天差點起不來寫稿,小姐姐已經很久沒有這種看劇上頭的感覺了。自2015年起,國產懸疑劇依託網絡視頻平臺再次迎來快速發展,終於在今年迎來井噴,也讓業內和普通觀眾看到了國產類型劇的新希望。懸疑劇今年有多熱,看各大平臺卯足了勁一部接一部的推就能看出來。
  • 社區生態,重回國產劇
    就在前天,又一部年代青春劇《親愛的麻洋街》上線了,點開實時微博,又有許多網友在感慨:「有1988內味了」。某種程度上,《親愛的麻洋街》可以看做是國產青春劇「工藝」水準的側面寫照。青春劇公式:「1988」化稍早些年,國產青春劇「殘破不堪」,深陷在套路化的圍城之中。
  • 國產劇的「塑料感」還有救嗎|大象公會
    經歷了 2000 年代神作輩出的黃金年代,中國電視劇隨即一頭扎進了不斷「塑料化」的大坑裡。是市場化改革導致了國產電視劇的塑料化和逆淘汰嗎?文|狸花貓 吳餘2020 年了,中國電視劇廉價、虛假、糊弄人的「塑料感」,終於有了些好轉的跡象。
  • 國產懸疑劇推薦
    那個時候絕大多數的同伴都在為了大尺度的愛情劇瘋狂,而我卻總是對那些情情愛愛提不起興趣,反倒是一部部有些獵奇,戲劇節奏快、人物性格更加鮮明、頗有些刺激驚悚的懸疑劇集深得我心。同期的國產劇市場,懸疑劇雖然不多,但是十分精良,很多劇集無論是製作還是故事本身完全可以和國際上的頂級作品媲美。這兩天剛好趕上劇荒,便又開始重溫經典劇集,特意挑了五部我最喜歡的國產懸疑出來,安利給大家。
  • 國產青春劇,被偷走的20年丨鮮觀
    (考慮到整體環境差異,本篇國產青春劇研究範疇為中國大陸地區製片作品。)走過30年,國產(大陸地區)青春劇不僅是影視市場上的剛需產品,更印刻著時代發展的印記。以每十年為一個大的時間節點來看,我們會發現國產青春劇在數量上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在口碑表現上呈現出高起點過山車式軌跡,在內容類型上呈現出垂類多元疊加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