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日本地震的消息逐步在增加一樣,根據日本多項報告指出,自從當地時間4月26日凌晨至上午9時49分期間,日本多地連續發生地震引發了大家的擔心,包括日本的關東及東北等地,其中最高等級達到了芮氏4.9級。
這些地震看似非常的小,但是波及到了茨城縣、櫪木縣、群馬縣、埼玉縣、千葉縣等5縣地區,多地均有震感,所以影響還是存在的,
到底地震有多頻繁?
根據公開的科學數據顯示,日本氣象部門通過從本月22日開始統計,以日本長野縣中部為震源的地震就已經接連發生40次以上,所以是高度頻繁,其實在這之前,日本還出現了兩次強震,發生在日本小笠原群島地區和本州東岸近海,等級大小分別為6.5級和6.2級,所以這個強度非常大。而這些小地震相當於就是在強震之後,特別是上面提到了日本東部地區的地震相對較為活躍。
所以說,日本的地震確實稍微有點多,不過雖然5天局部地區的地震是超過了40次以上,但是相對來說,影響都不大,也並沒有海嘯的出現,只是日本氣象廳也呼籲民眾注意防範,因為如今的地震在科學界是無法進行預測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準備好地震防禦的問題,全球幾乎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樣的地震發生,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講,日本的地震屬於正常的。
日本為何那麼多地震?
我們都知道,在我們地球上,具有一個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存在,這個地震帶幾乎每天都有地震,並且很橫跨全球多地,無論是是在海洋還是陸地區域,都會波及到部分地帶。而日本就是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邊緣,也就是說日本也是位於其中的一個地區。根據科學記錄數據顯示「這是一全長4萬公裡的地震帶」。
而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帶,板塊移動劇烈。它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幾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
而上面我們也說了,從板塊構造來看,日本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正好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太平洋板塊俯衝到亞歐板塊下方,這種地質劇烈變動的地區極易發生地震,所以這是日本出現地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不算是什麼奇怪的事情,這種地震出現原因也是如今主要解釋地震發生之後的一個「原理機制」。
地震魚與日本地震有關嗎?
當然,日本出現地震魚的情況還是比多,在今年3月的時候,日本就多地出現了地震魚的情況,不少民眾目擊到數條被傳是大地震前兆的皇帶魚(俗稱「地震魚」),最後還出現擔憂地震魚的情況,而對此日本專家也是公開進行說明了地震魚與地震之間的關係,並且是成立了專門的調查小組進行說明,那結果是什麼呢?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最終的結論是「地震魚的出現是大地震前兆」一說實屬「迷信」。同時日本心理學專家也指出了,這在心理學上叫做『錯誤相關」,所以說,大家不要相信地震魚與大地震存在關係。
因為最終的科學結果就是「子虛烏有」。我們也期待很多人以科學為準,同時還有說生物異常,地震雲等現象與地震有關,科學專家們也早就分析了,同樣是沒有證據顯示它們之間存在關係。
日本真的會出現大地震嗎?
當然對於日本來說,我們確實看到日本地震委員會經常說地震發生的概率。但是這裡我們還是強調下,地震是無法預測的,日本說的地震預測只是概率數據作為參考就行。根據日本在4月發布的最新消息,那就是位於日本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附近今後可能發生最大9.1級地震,千島海溝附近可能發生最大9.3級地震。
同時在巖手縣和北海道可能分別遭受最高29.7米和27.9米的海嘯襲擊,青森縣和福島縣附近海域也可能分別出現高達26.1米和19米海嘯等等,從日本的這個預測情況來說,真的是預測了有大地震和大海嘯的可能性,所以說這也算是日本給出的一個「警示」。
當然對於這個數據,看下也就行了,因為難以推測地震發生概率。日本雖然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國家,大地震也不少,但是未來地震如何發展至今都是科學界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