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馬越編輯 | 牙韓翔1
氣溫回升,要提前在夏季飲料大戰中卡位的品牌們,也開始了新的一輪市場動作。最近雪碧官宣了華晨宇、毛不易、劉柏辛、新褲子樂隊作為新的代言人,而同時更新的還有它的廣告語——把原來的「透心涼,心飛揚」換成了「透心涼,渴釋放」。
雪碧新廣告圖在當下的粉絲娛樂經濟中,品牌不斷合作新的代言人並不算什麼新鮮事。然而雪碧這次同時更換的廣告語,倒引發了一些疑惑「『渴釋放』是什麼意思,是諧音梗嗎?」,以及在雪碧新包裝上出現的「大聲碧碧你的渴」,在吸引眼球的同時,也讓不少網友覺得尷尬「有點念不出口」「品牌這麼自我放飛麼?」
「雪碧新的品牌主張是『透心涼,渴釋放』。『渴釋放』是基於對於當代年輕人有著各種渴求,想要盡情釋放的心理洞察。我們認為, 『渴』不止是生理上的口渴,更是內心的燥熱。」雪碧的創意代理方上海奧美對界面新聞解釋稱。
廣告語是品牌營銷策略的一種表達。對於品牌來說,廣告語作為產品或是活動的口號,是為了更精準地說明產品優勢,用最簡潔的方式傳遞出品牌差異化的競爭概念。
作為可口可樂旗下的一款飲料,雪碧最早於1961年開始在美國推出市場,和同樣為檸檬汽水的七喜競爭。到了1990年代,雪碧開始想要吸引更年輕的消費者,於是喊出了「Obey Your Thirst(服從你的渴望)」的廣告語,就是為了能讓消費者感到口渴的時候,能第一時間聯想到它。
不過廣告語並不是一成不變,它變化的背後,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了品牌市場策略的調整——當然也可能是單純給消費者帶來新鮮感。比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每隔幾年都會發布新的廣告語,可口可樂在2016年剛把全球廣告語「Open Happiness(暢爽開懷)」更換成了「Taste the feeling(品味感覺)」。而雪碧也在2019年,把廣告語改成了「Obey Your Thirst(服從你的渴望)改成了「Thirst for Yours(渴望你的渴望)」。
值得注意的是,「Obey Your Thirst」和「Thirst for Yours」目前只在國外市場發布,並沒有被直接使用在中國市場作為正式的傳播主題。不過你似乎可以發現,雪碧在國內更換的幾次廣告語,比如從「晶晶亮,透心涼」到「透心涼,心飛揚」,再到「透心涼,渴釋放」,彼此之間仍然有某種關聯——試圖用廣告語瞬間激發某種生理感受並引發聯想,最好能用一個名詞、形容詞,把這種感受具象化。
上海奧美告訴界面新聞,推出新的廣告語,是希望通過新的品牌定位來建立與年輕消費者的情感連接。他們特意保留了「透心涼」這個家喻戶曉的品牌資產,「渴釋放」是為了把「釋放心中的渴」這層意思表達出來,和正常的語序不同,把「渴」字前置,可以強調渴的重要性。
而這次更有爭議的,還在於「大聲碧碧你的渴」這句話。
上海奧美稱這並不是一句品牌口號,而是 social campaign(社交廣告戰役)的一部分。意思就是「大聲說出你的渴」,而之所以這麼創作,是因為「它比較符合年輕人社交網絡文化特點,輕鬆活潑隨性。」
「怎麼能讓『大聲說出你的渴』這樣一句偉光正的話,變成讓年輕人喜歡的語言呢?」上海奧美告訴界面新聞,它來源於曾經的網絡流行詞「小聲逼逼」。「當一個年輕人心中有想要表達的渴,可是又因為各種原因,只能小聲逼逼的時候,雪碧當然要鼓勵你『大聲碧碧』。」
雪碧廣告語可能讓你摸不著頭腦的背後,反映出的一個趨勢是,跨國品牌的營銷開始變得愈發本土化與社交化。
隨著市場和傳播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往品牌「一個big idea打天下」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了,這意味著他們不再堅持全球廣告語,而是針對不同市場做出更本土化的傳播。
在國內市場,雪碧近年來在社交化玩法上做了不少嘗試,比如和力士跨界推出慕斯沐浴露、和江小白合作「白酒檸檬味汽水」和「檸檬氣泡酒」、和樂樂茶聯名推出冰淇淋和飲料,以及和黃小廚合作推出雪碧拌麵等等。
雪碧 X 力士
雪碧 X 江小白
雪碧 X 黃小廚而各種網絡流行語也成為了廣告語的靈感來源。不過這可能帶來的風險是,會有部分人無法領會廣告的表達——由於各種梗的壽命越來越短,面對看不懂的新詞,年輕人也開始自嘲「網上衝浪」和「地鐵老爺爺看手機」。
「社交網絡文化一直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內容。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領域。這一分鐘流行的,下一分鐘可能已經過氣。已經過氣的,也可能再次引起熱議。」上海奧美告訴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