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一周,拿下近4億票房,觀看人數1000萬,《緊急救援》幾乎將年末院線的陰霾一掃而光。
在與《神奇女俠1984》的PK中,《緊急救援》也全面佔領了上風。
番茄君在第一時間買了票看了這部電影,時隔一周再次二刷,有不少新的體會。
今天就重新解讀下這部——《緊急救援》。
從今年春節檔開始,《緊急救援》就拉滿了期待值,原因有二。
首先,作為《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之後,林超賢「行動三部曲」的終結,《緊急救援》是妥妥的商業大製作。
2020年可太需要這樣的電影了。
其次,春節檔無弱兵,《奪冠》和《姜子牙》已經在國慶檔見識過了,《唐探3》還要等到過年,這中間的真空期正好被《緊急救援》填滿。
從《破風》《激戰》《湄公河行動》到《緊急救援》,彭于晏+林超賢就沒讓人失望過,看片的心情只能用「急不可耐」來形容。
《緊急救援》的故事很好看,一開始就震撼登場,中國救撈隊隊長高謙(彭于晏 飾)帶領著隊員們冒著生命危險,從將要坍塌的海上鑽井裡救出了兩位受傷工人。
期間發生了很多危險,不過最後依然成功施救。
隊員們和直升機、鑽井平臺和烈火之間的鬥智鬥勇看點十足。
之後救援隊迎來了新人,隊伍也重新壯大。
他們一起經歷了油罐車墜河的救援行動。
甚至從一架遇到雷電墜機的飛機裡救出100多名外國乘客。
而隊員們也面臨著關於親人和愛人的雙重挑戰。
不得不說,我們要在電影院看的,就是像這樣的視效大片。
而在《緊急救援》裡,林超賢導演做到了三大突破,生生拉高了中國電影製作和內含的水準。
林超賢導演的第一大突破:《緊急救援》的重工業水準,正在趕超好萊塢
林超賢籌劃5年,買飛機灌海水,租鐵達尼號影棚,搭實體景觀的努力沒有白費,在影院看《緊急救援》有種其它電影永遠無法帶來的重工業級爽感。
整部電影最重要的是四場救援戲。
兩場規模較小的,是鑽進平臺救援和地震油罐車爆炸。
雖然沒有宏大的場景,但林超賢用巧妙的場面調度、運動鏡頭和配樂製造了極其緊張的氛圍。
這兩個開胃菜,都能讓觀眾手心捏一把汗。
另外兩場就比較重頭了。
飛機墜海救援頗有些《中國機長》+《信條》的影子,為了拍攝這個鏡頭,林超賢甚至專門從美國拉斯維加斯買了一架退役空客,截成三段來拍。
飛機從失事到墜海過程緊張激烈,視效逼真,墜海瞬間飛濺的水滴和零件,打開機艙因撞擊受傷和死去的乘客都能給人極大的視覺衝擊。
最後,油輪爆炸的戲,又多少有些《烈火英雄》的範兒在裡面。
因為火焰是真火,太過逼真,所以整個影院觀影大廳都有種灼熱感。
彭于晏英雄孤身救援的場景,與《烈火英雄》中黃曉明的犧牲有異曲同工之妙。
兩部主旋律大片,這一刻在精神上完成了最深的共鳴,都催人淚下。
更難能可貴的是,林超賢克服了好萊塢視效大片的缺點,為《緊急救援》注入了情感底色。
無論是《湄公河行動》還是《紅海行動》,林超賢都是以視效和暴力美學風格取勝。
轟隆隆的爆炸場景和各種動作鏡頭,很爽很好看,也是中國觀眾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這種視效大片。
因為《緊急救援》四場大型的救援戲份彼此無法用一個故事或劇情串聯,所以我們能在這部電影中看到林超賢的改變。
林超賢的第二大突破:情感濃烈,英雄亦凡人
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而彭于晏飾演的高謙,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平民英雄。
他救援經驗極其豐富,卻有著悲慘的經歷,早年妻子因為癌症離世,之後並肩戰鬥過幾十載的副隊長趙呈又犧牲了。
還沒從好友犧牲的陰影裡走出來,兒子又檢查出腦瘤,得做一個成功率不到30%的開顱手術。
人生往往就是這麼無常,就像餘華的《活著》所說:死了的人已經死去,活著的人還要好好活著。
彭于晏把高謙這個人物塑造地極其豐滿,影片用了大量篇幅去展現他和兒子聰聰的點點滴滴,讓這個隊長不再是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是一個平凡普通的父親。
高謙與新機長方宇凌(辛芷蕾飾)的小曖昧也很有味道,林導製造了這種氛圍卻又沒有戳破,就是為了最後時刻辛芷蕾的爆發。
除了主角,我們可以看到特勤隊很多隊員之間的情感發展,文珊和趙呈的愛情,以及高謙和趙呈的兄弟情感。
尤其是直升機故障後兩位直男相擁取暖的橋段,堪稱林導「直男式」幽默的典範,能巧妙戳中每個觀眾的笑點。
作為主旋律作品,《緊急救援》自然也考慮到了國際屬性。
就像《湄公河行動》裡湄公河三角的國際販毒案件,也像《紅海行動》的葉門撤僑,都有外國人或勢力的介入。
《緊急救援》中兩場大型的救援,飛機和油輪,救出的也都是外國人,這是為了彰顯中國救撈特勤隊的國際屬性。
因為我們的救撈隊不僅僅只救自己人,英雄雖然平民,但屬於全世界,只要是我們領海發生的災難,都值得去救。
而這,正是《緊急救援》第三大突破:格局!屬於中國人的大國風範,大國責任!
作為2020年賀歲檔的首部大製作,我真的很喜歡《緊急救援》,無論從哪個層面,它都是難能可貴的電影作品。
當然我也更希望林超賢導演能給我們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因為我們,太需要這樣能激起市場活力的電影了。
這是2020年中國電影最好的結尾,也註定會為2021年開個好頭吧。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