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bson現在是否依靠情懷?
我認為不是!
即使大家一直在吐槽Gibson的做工,品控不好,但實際上Gibson的吉他賣的並不差。
拖累整個公司的其他部門,比如收購的鋼琴業務還有其他音樂產業項目。
步子邁大了,扯到蛋了:簡單說就是Henry把賣吉他賺的錢用來買買買了,但買買買來的業務並不賺錢,再加上貸款帳單日快到了,美國媒體就把這事給報導了一下,於是到了中國就變成被破產了;
21世紀公司掌門人Henry為了Gibson在新世紀走的更遠,要把Gibson從一個單一吉他廠打造成一個多元化樂器商再到2010年左右又勵志打造音樂生活方式公司,這一過程包括收購了Baldwin鋼琴廠、投資日本音響廠商安橋和音頻視頻廠商TEAC還有1.5個億收購了飛利浦旗下的娛樂音響業務,這一切都是Henry 為了讓Gibson從一個單一樂器廠商轉型音樂生活方式公司,不斷的投資和收購讓Gibson背上了沉重的債務,2018年7月23日,Gibson要償還3.75個億的債務,而目前各大報紙、金融機構對其前景並不是很看好;
正所謂成王敗寇,前任CEOHenry 做的只不過是做了一次失敗的公司商業投資。
如果成功了呢?會不會是改變世界的那個人?
這裡說說大家對Gibson的偏見
第一,Gibson的制琴工藝和水平雖然談不上好,但是做為一個百年品牌活到今天,如果它的質量(制琴工藝和水平的體現)真的那麼差的話,看看你手裡的Gibson 是否接受這樣的評語?
第二,粗曠的做工是老派美式風格的體現。
美國的另一位巨頭Fender的做工並沒有比Gibson 好到哪裡去了(但確實比Gibson 強),而除了吉他外美國的服飾,汽車,電器都是同樣的美式粗獷!
為了預防下噴子說RRS 做工好,摸PRS的同時你去摸摸售價低於PRS 的日本原產琴,PRS絕對不敢說自己做工多少精緻!
說到日本琴,那麼我們繼續往下看
第三,精緻的做工對一把吉他究竟意味著什麼?
日本琴做工好這個算是全世界公認的,當年美國佬摸著富士弦產的fender 也是感動的痛哭流涕然後跪著彈徵服的(此處是運用了基於事實的誇張手法)但是有些將近50年制琴經驗宣稱匠人精神的日本一眾廠商沒有統領吉他世界?
做工從來就不是人們選購吉他的第一考慮因素!
第一,琴頸相對來說確實粗壯,但是在50年代大家基本都不細,而且相對粗壯的neck在保證Gibson 特有的中低頻音色特徵外還提供了握持感極佳的手感。擔心琴頸太粗而無法使用的同學看看彈古典吉他的小朋友和妹子。
另外Gibson 還提供了60的slim琴頸,近些年還做了可變弧度的琴頸,這兩種neck真的不厚!
第二,糟糕的高把位體驗
Les paul的設計脫胎於傳統的原聲吉他,所以在高把位方面並沒有「現代化」的設計,所以高把位難彈這個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這並不影響Slash和松本孝宏們等一眾Les Paul樂手演奏出高水準的音樂,另外Gibson現在也有斜切款來方便高把位的彈奏,而且實際使用起來效果不錯。
Gibson貴,確實貴,無論是對於我們人均收入不高的中國人,還是相對有錢的美國人,Gibson一直是高檔的代名詞。
貴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成本限制
還是拿老對手Fender做個對比
原料上:Gibson的桃花芯的價格高於Fender的榿木
工藝上:Gibson的弧面Top、貼面和琴體的粘合的工藝難度大於Fender
Gibson的琴頭仰角和一體琴頸的材料成本、工藝難度也大於Fender
Gibson的琴體貼邊、品絲包邊、指板鑲嵌的工藝難度也大於Fender
而Fender從誕生之初就是為了降低成本和方便維修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無貶義),Fender從誕生之日就是屌絲的小米
音準問題:同樣是因為脫胎於木吉他,導致琴弦在琴頭處有一定的角度,相比另外一些稍微現代一點的琴型順直的琴弦,音準確實要差一些。
而PRS琴弦則要順直的多
琴頭易斷:娘胎裡帶的,因為Gibson琴頭琴頸堅持使用整塊木頭,所以在琴頭和琴頸連接處的木料就特別脆弱,在加上琴弦的拉力,琴頭時刻都在瑟瑟發抖ing。
相比,採用拼接工藝的Epiphone雖有斷頭,但是概率要比Gibson低很多。
說到情懷,我並不認同Gibson=情懷
上世紀50、60年代的Les Pail賣不過SG,更別提被Fender從銷量上打壓了
而讓Gibson再次火熱的不是現在封為神器的R7890,而是遠在英國走紅的Les Paul Custom(琴型)
隨著80、90年代Hard Rock和重金屬等搖滾樂的風靡和一眾明星級樂隊和樂手的出現Gibson才重新找回一些存在感。
從誕生之初就賣的不好的東西,現在讓人拿情懷買單,這個實在說不過去
而真正讓人拿出真金白銀去買單的是那種肥厚、飽滿、濃鬱、粘稠、多汁的音色
音色這種東西是非常主觀的
有人多喜歡那種肥厚、飽滿、濃鬱、粘稠、多汁就有人多討厭那種肥厚、飽滿、濃鬱、粘稠、多汁
做為其他各種品牌Les Paul的曾經琴主(Epiphone中日韓都用過、Tokai、Greco、Yamaha、Edwards),這些牌子的琴音色也都非常棒,但是永遠少了那種肥厚、飽滿、濃鬱、粘稠、多汁的感覺
所以說:「世界上只有兩種Les Paul:Gibson的Les Paul和其他家的Les Paul」
「音色可不是什麼情懷,作為電吉他最最最核心的價值,這獨特不可替代的音色就是人家實打實吃飯的本事。」
要說音色這方面,肯定有些人會說XX琴音色非常像
抱歉,你們說過的這些非常像的琴,我都擁有過,但是雖然他們很優秀,但是還是沒有
那種肥厚、飽滿、濃鬱、粘稠、多汁
從耳機裡聽到的試聽再保真,也不如坐在一臺接了Gibson的Marshall面前來的真實
於其說為了情懷買Gibson到不如說是為了
那種肥厚、飽滿、濃鬱、粘稠、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