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神探—FBI心理側寫術》用心理側寫就能找出兇手?

2021-02-12 精選電子書

美劇《心靈獵人》劇照

最近,有一部很特別的犯罪題材美劇,口碑爆棚。Netflix出品的《心靈獵人》,又譯作《心理神探》廣受觀眾的喜愛。

其原著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社會,前FBI探員約翰·道格拉斯以自己的經歷為主線講述的非虛構故事。

如果你想了解畢卡索,就得研究他的藝術。如果想了解罪犯的個性,就得研究他的罪行。所以,是時候該看「當代福爾摩斯」的《讀心神探——FBI心理側寫術》了。

它是FBI前特工的一本回憶錄,奧斯卡金像獎影片《沉默的羔羊》和CBS熱門美劇《犯罪心理》的故事原型。

其作者一個是被譽為美國的當代福爾摩斯約翰·道格拉斯,喜歡「漢尼拔」系列的影迷或許會有所了解。另一個是美國著名電影製片人馬克·奧爾謝克。

書中既有他們對FBI工作經歷的回溯,也有詳細介紹自己經手的無數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案要案。

目   錄

序言 我準是在地獄

1 兇手的心理

2 我母親的娘家姓福爾摩斯

3 拿雨點打賭

4 兩個世界之間

5 行為科學抑或胡說八道?

6 巡迴教學

7 黑暗中心

……

30年前,美國聯邦調查局和司法界中多數人把心理學視為不值一提、胡說八道、與巫術僅有一步之遙。而現在,心理分析的方法在重案的偵破、調查和審訊過程中屢建奇功。

這本《讀心神探——FBI心理側寫術》其作者約翰·道格拉斯在這個領域工作了二十多年,是他以切身經歷為藍本而創作的紀實作品

《讀心神探》作者、前FBI探員約翰·道格拉斯

他所運用的讀心術與虛構故事中的神探福爾摩斯的破案技巧一脈相承而又有所完善。所處理的案件都有犯罪行徑令人髮指和犯罪動機難於捕捉的特點。

細心的讀者或許都注意到了,該書的副標題是「FBI心理側寫術」。

那麼,什麼是FBI心理側寫術呢?

如果你看過《沉默的羔羊》,興許會記得電影裡FBI有一個訓練中心,專門用來思考和分析未破案件的卷宗和照片。探員可以「進入」兇手的頭腦,並提供一份基於犯罪心理的假設性描述。

然而,在現實中FBI的確有這麼個地方。

在維吉尼亞州的匡提科地下,有一處防空洞,美國的核心情報處——全國暴力犯罪分析中心就在其中。FBI的心理側寫部門,就在這裡研究連環謀殺、綁架、恐怖襲擊和其他嚴重暴力犯罪的數據。

那麼,這些探員使用的「心理側寫術」指的是什麼呢?

所謂側寫,是指根據犯罪現場收集的信息,來給兇手「畫像」——推斷他的心理狀態,分析他的性格、生活環境、職業和成長背景等,從而指引破案。

除了破案,側寫還有預防犯罪的作用。預測性側寫試圖推測哪類人有可能會去犯尚未犯下的罪行,從而指導警察在案發前就能監視並發現潛在犯罪行為的蛛絲馬跡。

許多撲朔迷離的慘案,一旦到了作者的手中,就變得像是有了科學屬性一樣,什麼樣的果,就源自什麼樣的因。

通過準確的心理分析、對犯罪現場和作案手法的觀察和歸納,可以迅速準確地勾勒出罪犯的基本特徵,其程度可以精確到準確無誤地預測出疑犯的人種(黑人、白人)、年齡、受教育程度、有何種生理缺陷(如口吃、肢體殘疾)等特徵。

一旦勾勒出疑犯的信息,作者和警方立刻設下誘捕罪犯的陷阱,從而將狡猾兇殘的連環殺手緝拿歸案。這一切,在讀心術這個神奇魔棍的作用之下,進行得簡直就是順理成章。

劇中,虛構了兩位FBI探員角色。他們在1979年的美國率先提出了用「行為科學調查」來幫助破案的想法。

說得明白點就是和那些連環殺人犯或強姦慣犯進行面對面的對話,揣摩他們的心理活動、分析他們的人格特徵、像他們一樣思考,從而預防其他此類犯罪。

這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想法,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在他們看來這就等於「要抓變態罪犯自己首先要成為一個變態」。

據悉,兩位FBI探員在全美國警察局推廣和示範他們的這套方法,一開始十分的不順。

研究心理變態比他們想像的要更艱難,進入殺手的內心不是件愉快的事情,兩位探員必須嚴格將工作和生活隔離開,以免自己受到兇犯思想的傳染。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有了一點福爾摩斯般的小激動?

實際上,劇中的兩位FBI探員都是有原型的,其中喬納森·格羅夫飾演的「霍頓·福特」其原型就是原著作者約翰·道格拉斯;而霍特·麥克卡蘭尼飾演的「比爾·坦馳」原型則是FBI探員羅伯特·萊斯勒,他們倆都是FBI行為科學調查支援科的。

喬納森·德米(《沉默的羔羊》導演)評價這本《讀心神探——FBI心理側寫術》說:「沒有人能比道格拉斯更了解那些連環殺手了。」

想閱讀本公眾號全年推薦的好書嗎?即刻加入雲庫會員,讓您不錯過每一本好書。識別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即可成為會員。

相關焦點

  • 《心靈獵人》:用心理側寫就能找出兇手?
    美劇《心靈獵人》劇照最近網上口碑高漲的美劇《心靈獵人》根據《讀心神探》改編。原著是前FBI探員約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以自己的經歷為主線講述的非虛構故事,背景為上世紀70年代美國社會。警方在60年代一度高達90%的破案率,進入70年代卻形勢變化,過往依賴動機尋找殺人兇手的老方法不再適用。
  • 《心理神探》:我覺得人類很變態,我一直堅信這一點
    相對於之前《犯罪心理》的單元劇模式,這部劇採用了更加連貫的手法,主角有著連續的心裡變化,可以說更偏向於《漢尼拔》,但是對於觀眾而言缺少了《漢尼拔》所擁有的強烈感官刺激和獵奇的場景,所以如果讓我為這部劇說明定位,那就是《漢尼拔》+《真探》的感覺,兼具了獵奇的犯罪手法(殺人後用頭顱自慰)和較長的對白以及細膩的人物塑造手段。
  • Netflix驚悚劇《心理神探》從FBI的研究中獲得哪些靈感?
    1995年,道格拉斯撰寫《心理神探》(Mindhunter),並將研究過程詳細記錄其中。Netflix最近根據該書推出了同名電視劇。原作375頁的真實案例中,那些迷人而毛骨悚然的細節成了戲劇的豐富原材料:「吸血鬼殺手」理查·崔頓·喬斯、「曼森家族」頭子查爾斯·曼森、「山姆之子」戴維·伯克維茨、「校園殺手」泰德·邦迪。
  • 《心靈獵人 第二季》為整個時代做一個「心理側寫」
    「心理側寫」對於大多數的觀眾早就已經是一個無比熟悉的概念,電視機的熒幕早就充斥著諸如《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或者《追輯:炸彈客》(Manhunt: Unabomber)這樣一抓一大把的刑偵破案劇集。主角們運用側寫的方式構建兇手的模型,抓住真兇的故事已經很難再拍出新意。
  • 《犯罪心理小組X》PK《讀心神探》同是推理破案,新劇你們期待嗎
    幾年前,TVB的一部《讀心神探》大家還記得嗎?這部電視劇是非常的受歡迎。不是因為演員長得有多好看,也不是因為演員有多出名,而是因為這部電視劇是很少看見的通過肢體語言閱讀他人心理來進行破案的一部劇。題材很新穎,再加上是一部破案的電視劇,自然是非常的受歡迎。
  • 心靈獵人第二季,「心理側寫」不只側寫犯罪心理
    這些理由用兩個詞概括:簡單、主觀。1心靈獵人為何如此備受期待?《心靈獵人》是一部聚焦犯罪心理的美劇。第二季正在播出,首先製作班底強大,導演是代表作《消失的愛人》《搏擊俱樂部》《龍紋身的女孩》的大衛·芬奇。這是新出的《心靈獵人》第二季,口碑也是相當不錯。這部劇主講的是美國重刑犯身上研究出的心理側寫法。
  • 心靈獵人第二季,「心理側寫」不只側寫犯罪心理.
    《心靈獵人》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中後期,這也是美國「特產連環殺人犯」的年代,心理側寫才剛剛開始被運用。做心理側寫,得出來的結論自己都不想聽,虛無縹緲,沒有說服力:和罪犯談判,除了被罪犯辱罵嘲笑,冷漠對待,還要被性騷擾:一把辛酸淚,從這部劇開始理解,原來給執法人員配備心理醫生不是矯情,工作環境太高壓了。
  • 從《讀心神探》到李佳航主演《獵心者》,看華語心理劇的跨界拓展
    ② 香港微表情熱劇《讀心神探》香港無線電視臺(TVB)抄作業神速,於2010年就推出20集微表情心理劇《讀心神探》。雖然有媒體指責TVB抄美劇《Lie to Me》的作業,只是抄了身體沒抄到靈魂,但並不影響《讀心神探》收視率走高,最後成功入選TVB最經典10大刑偵劇。《讀心神探》的成功之道在於: 抄作業很及時,微表情應用於刑偵,在當時的華語影視圈屬於新時尚。
  • 用心理側寫來破案的《心靈獵人》,才是真正的神劇!
    2017年,一部有關犯罪心理的美劇橫空出世,也就是大衛.芬奇執導的《心靈獵人》。 整季看下來,該劇敘事緩慢的節奏,通過大段喋喋不休的人物對話來探尋案情,用心理側寫追究犯人作案動機,依舊沿襲了大衛.芬奇慣有的暗黑風格,時隔兩年,大衛.芬奇攜本劇第二季再度歸來,網飛這次直接放出九集,看後不得不說,已提前鎖定年度最佳。
  • 這裡有一群「讀心神探」
    還有一部美劇「別和我說謊」,和「讀心神探」大同小異,也是通過觀察動作和表情來分析當事人的心理活動。小編前兩天編發的《造訪監獄中的「神秘部隊」》,介紹了清河分局的心理矯治精英班,今天我們就要說說他們在教育改造中運用「微表情識別技術」的故事,這些從事心理矯治工作的民警可以稱得上是監獄警察中的「讀心神探」。
  • 《心靈獵人 第二季》心理神探第二季完結,全劇感悟
    大衛芬奇的作品從來不會讓人失望,這次的心理神探亦是如此,第一季是2017年首播,那時候我還在大三,雖然接觸過不少美劇,但是這種以真實事件為原型,將整個探索過程展現在螢屏的電影還是第一次看,第一季說的是FBI探索犯罪側寫的過程,這個在當時來時是一種新的刑偵方法,也是一種新的研究系統,這種新手法的建立初期和其他新事物一樣,遭到了不少的阻撓,最直接的就是侵犯了一些相關部門的利益,而且在推廣過程中也不被大多人認可
  • 《心理神探》:在黑暗中前行,尋找對抗惡魔的方式
    《心理神探》是Netflix推出的最新犯罪美劇,講述行為科學小組的兩名探員,在保守的70年代開創全新的犯人心理側寫模式,在茫茫人海中辨識出窮兇惡極的連續殺人魔。導演大衛·芬奇在改編文本的技巧上爐火純青,原先主角本人撰寫的「心理神探」記事是類似自傳的詳細紀錄,大衛·芬奇則以他們的公路巡迴作為主幹,每一次殺人魔訪談作為觸發點,主角們在訪談後應用在新案件上,或是在自己的私生活裡發現與惡魔相似的共通點,每一次的支線故事都讓人反思自己何其幸運沒有觸動那偏差的命運開關,冷調性的壓抑氛圍更悄悄地將觀眾籠罩在陰沉的恐懼中。
  • 《心理神探》| 塞隆女神和大衛·芬奇送上的萬聖節大禮
    三個人一起合作,通過採訪和研究被囚禁的連環殺手,進行罪犯側寫(offender profiling)研究,以預防大規模犯罪,抓獲兇手。他曾經根據 「綠河殺人魔」蓋瑞·裡昂·李吉維(Gary LeonRidgway)的作案特點,寫出了一份12頁的罪犯側寫報告。「綠河殺人魔」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在華盛頓州和加利福尼亞州謀殺了近百名婦女和女童。
  • 松明李昌鈺心理鬥法 「讀心法師」挑戰心靈解鎖
    本周日,他將登上央視《挑戰不可能》第二季的舞臺,向「華人神探」李昌鈺博士發起一個「不可能的挑戰」。 「讀心法師」對決「華人神探」  松明李昌鈺「王牌對王牌」松明作為日本最炙手可熱的心理術師,曾受邀參與日本電視臺節目《心理駭客》的錄製,憑藉對身體語言的推理,成功讀出日本歌壇女王華原朋美、著名演員生田真鬥的初戀名字,甚至預測出亞洲足球先生遠藤保仁的點球方位後,一一攔截,這些精彩表現讓松明在全亞洲乃至全世界都有極高聲量。
  • 大衛·芬奇的《心理神探》,一部集合變態殺手卻沒有血腥暴力的犯罪劇
    這部劇根據1996年紀實小說《心理神探:美國聯邦調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改編,作者之一的約翰·道格拉斯曾經是FBI的調查員,他將自己參與的多起案件原型放入書中。熟悉美劇的觀眾肯定對側寫師這個職業不陌生,比如《犯罪心理》的故事就是圍繞一群職業側寫師所遇到的各種連環案件所展開。
  • 心理神探
    《心理神探》導演是大衛芬奇,在2017年首播,第二季在今年的8月份才開始播出的,這部劇主要講述的一個故事在70後代末期,美國有兩名聯邦探員分析這些惡性的、甚至是連續殺人犯的心理,想知道他們在作案之前和作案之後的心理動機到底是怎麼樣的,外界有哪些影響使得他們成為了罪犯。兩名聯邦探員工作是飛來飛去,到每一個監獄去訪問這些惡性的殺人犯,有的甚至連殺了十幾個無辜的生命。
  • 電影《心理神探》
    主持人丨星原心理神探首播是在2017年,導演是大衛芬奇,第二季在今年的8月份才開始播出的。這部劇主線講述的一個故事,在70後代末期,美國有兩名聯邦探員分析解究這些惡性的甚至是連續殺人犯的心理,想知道他們在作案之前,作案之後的心理動機到底是怎麼樣的,外界有哪些影響使得他們成為了罪犯?
  • 美劇《心理神探》第一季劇情介紹 主演陣容
    《心理神探》該劇根據1996年前FBI探員約翰·道格拉斯(JohnDouglas)和馬克·歐夏克(Mark Olshaker)的著作《心理神探:美國聯邦調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MindHunter: Inside the FBI's Elite Serial Crime Unit)改編。
  • 《心理神探》S2:成長之路上,沒有「純粹」
    《心理神探》(Mindhunter / 心靈獵人)第二季算得上是我今年最期待的美劇之一了,坦白說這季的觀感和品質不如第一季——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該劇的內容不再那麼「純粹」了:除去線索混亂、虎頭蛇尾等問題外,其實多數人喜歡《心理神探》,就是喜歡那份簡單、踏實的勁兒,看看主角和變態連環殺手聊聊天順便破破案,再加上點心理刺激就很滿足了。
  • 最恐怖不過人心——《讀心神探》
    據小編所知的,2017年關於犯罪心理學的刑偵電視劇有李準基、文彩元、孫憲周主演的《犯罪心理》;還有大衛·芬奇導演(之一)的《心理神探》......這兩部劇的節奏感和精彩度都有值得再推敲的地方,讓小編不禁想到了林保怡和黃宗澤在2011年主演的《讀心神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