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將去的秋,天氣晚來秋。
清秋總是冷冷的,一個人站在秋色的晨曲中,那麼悽,那麼冷。
古人愛秋,今人也喜秋,因了秋,多了一份浪漫的調。
晚秋,不是什麼古今名詞,卻顯得雅致,越讀越能幻想出一番味道來。
1988年,廣東音樂人許建強創作了一首粵語歌《願你把心留》,並交給陳汝佳演唱。
可是那些年,陳汝佳參加了第三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並獲得了業餘通俗組的第一名,他參賽的曲目《黃昏放牛》《故園之戀》等歌曲卻成為流行的音樂。
這首《願你把心留》,歌詞寫得非常詩意:何時能解去心中多少苦與憂,何時能解去心中空虛的藉口。
一看就像是一句詩,也難怪,現在我們總覺得以前的歌像一首詩。
可是這首《願你把心留》卻始終不溫不火,作為創作人的許建強也是感到有些著急,這麼好的歌曲為何沒有人欣賞呢?
終於,轉折的機會來了。
1992年,香港著名歌手黃凱芹到內地來演出,而現場正好有陳汝佳在演唱《願你把心留》,黃凱芹一聽到這首歌就覺得是找到了知音的旋律一樣,於是馬上讓人去溝通。
於是,港版的翻唱就賣給了黃凱芹,歌曲進行了重新編曲,比原曲更加地輕快,歌詞改成了《晚秋》,看上去更加地雅致和詩意,歌詞也有些改動,不過總體不變。
黃凱芹演唱的這個《晚秋》,一經推出便受到了極大的關注,迅速風靡港臺樂壇。
因為這首歌,讓黃凱芹的事業走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在眾多的翻唱歌曲當中,也是翻唱版本更加好聽的經典作品,許多年以來,很多人一直誤認為《晚秋》的原唱是黃凱芹,其實陳汝佳才是原唱。
八九十年代的歌曲,流行幾種語言的版本,自從把翻唱版權交給黃凱芹走紅之後,許建強一看這首《晚秋》的普通話版還沒有呢,於是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音樂人陳珞完成,最後給當紅小生毛寧來演唱。
事實也證明,毛寧演唱的普通話版《晚秋》也是很動聽,婉如一首詩,悽悽冷冷,朦朦朧朧的一種美感,感懷的飄零,晚秋一過,多少往事早已經飄散在風中。
毛寧演唱這首《晚秋》之前,他是因為在春晚上的一首《濤聲依舊》迅速走紅的,其實他已經打拼了兩年多。
雖然《晚秋》很好聽,但始終蓋不過《濤聲依舊》的威力,不管多少年過去,人們認為毛寧的代表作品還是《濤聲依舊》。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隨著網絡歌曲的泛濫,老去的60後和70後,甚至80後和90後們,卻越來越愛聽老歌了。
靜下心來,慢慢再聽這些經典歌曲,發現還是喜歡這些調。《晚秋》這首歌,不管是聽粵語版的,還是普通話版的,都是很好聽,尤其是開頭輕快的那個調,真的是一種美好記憶。
最後再說一點,關於原唱陳汝佳,很是可惜的一位歌手。
在他音樂事業第二春的時候,便英年早逝了,直到去世一年之後,外界才知道他已故的消息。而他去世的那一天,據說是梅豔芳的出殯日,那是2004年1月12日。
其實,在毛寧翻唱的普通話版《晚秋》後,陳汝佳也錄製了一版普通話版的《晚秋》,細細品味,聽來也是一種味道,而且有些歌詞他唱的也不同,比如飄散,他唱成飄灑。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詩中的情都是那麼纏綿,歌中的意都是又愛又恨。
這些話,有故事的人都會懂。
而如今,那些歌,那些人,還有誰還記得?
---END---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