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開戰臺灣哪裡安全?臺網友:臺積電或者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0-12-27 上海熱線

  @銳看臺灣報導 近年來兩岸關係緊繃,大陸軍機頻繞臺,網民熱議「爆發戰爭臺灣哪裡安全?」貼文一出隨即掀起熱烈討論。

  今天在網路「八卦板」發文指出,一旦臺灣發生戰爭,感覺軍事要塞會被狂轟爛炸一輪,包括機場、高速公路、發電廠、變電站…也是難逃一劫,臺灣「五都」到時候會變都市叢林大戰,讓他不禁好奇,「哪裡最安全啊?基隆、屏東、嘉義、雲林、臺東、花蓮?有無八卦?」

  貼文一出隨即掀起網友熱議,紛紛留言回應「蔡英文辦公室下面啊」、「蔡英文辦公室下面防空地下作戰碉堡」、「臺北只有臺北市長辦公大樓安全」、「彰化鋼彈基地啊」、「臺北故宮博物院」、「合歡山或阿里山」、「你家附近沒重要設施,或不在沿線上,不會浪費錢炸你的」。

  不過也有人認為「新竹看在科學園區和臺積電的份上應該最安全」、「臺積電裡面」、「臺積電吧?打下去全球大國都會出徵」、「當然是tsmc」、「炸臺積電,臺灣GDP崩崩」。

  (來源:綜合臺灣媒體報導)

  相關推薦:

  何時"武統"臺灣?美國防部總結7條大陸底線

  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

  近日以來,中國周邊的局勢可謂是十分的不太平,西南前線,印度軍隊屢次挑起摩擦衝突;東部沿海地區,美軍艦、機頻頻對中國實施抵近偵察……在這一系列的熱點事件當中,最具危險性的還是臺海方向。

  ▲東部戰區:「丟掉幻想,準備戰鬥」

  9月18日,為應對美國高級官員對臺灣的「竄訪」,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所屬部隊舉行了實戰化演練,在演練當中由2架轟-6K、8架殲-16、4架殲-11、4架殲-10所組成的大編隊機群突破所謂的「臺海中線」逼近臺灣本島演練了相關戰法。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海峽導報 作者:海峽導報社 責任編輯:顧銘

相關焦點

  • 臺灣哪裡最安全?臺網友:臺積電或者臺北故宮博物院
    @銳看臺灣報導 近年來兩岸關係緊繃,大陸軍機頻繞臺,網民熱議「爆發戰爭臺灣哪裡安全?」貼文一出隨即掀起熱烈討論。昨天在網路「八卦板」發文指出,一旦臺灣發生戰爭,感覺軍事要塞會被狂轟爛炸一輪,包括機場、高速公路、發電廠、變電站…也是難逃一劫,臺灣「五都」到時候會變都市叢林大戰,讓他不禁好奇,「哪裡最安全啊?基隆、屏東、嘉義、雲林、臺東、花蓮?有無八卦?」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如今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行政院」回應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灣「中央社」報導稱,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今天(12月1日)說,臺「行政院」在討論組改案的過程,從沒有討論到任何臺北故宮改名的方案,也就是「故宮沒有要改名」,他還說「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
  • 探秘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次深度的交流與學習,感受頗多,我將這次考察整理成10集分別介紹,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一份臺灣之行的寶貴留念。臺灣之行(七):探秘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民進黨當局給改名了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的著名博物館之一,其中存放了大量歷史悠久的珍貴文物,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在臺灣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最近,由於民進黨當局不斷在島內推進「臺獨」政策,臺北故宮博物院可能會面臨「改名以及降級」的風險,這令許多人士感到非常不滿。
  • 到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有多少故宮文物被運往臺灣
    有人說,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臺北故宮時刻提醒著我們的同胞,我們的根源在哪裡,根在哪裡?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本文轉自【海外網】;原標題:【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民進黨當局操作「去中國化」無底線
    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地位也屬於世界級,是海外遊客赴臺灣旅遊首選,參觀人數的排名亦在全球前十名之列。 臺媒直言,數十年來,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是直屬臺行政機構管轄,在臺灣立法機構、監察機構監督下如常運作。在還沒有文化部門之前,等同一個部門的地位存在,與各單位平起平坐。
  • 這回,「臺獨」選擇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手
    導語: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行政機關,欲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更改名稱並降級。島內專業人士對此「心有餘而力不足」。明末清初,在收藏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被建立,為保護其收藏的文物不被破壞,在二戰前夕,故宮博物院不得選擇將文物南遷,運送到上海、南京等地。直至1947年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才運回南京。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數千箱文物運往臺灣,而後成立臺北故宮博物院。
  • 走進臺灣,打卡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太現代——101大樓長期保持世界第一高度的美譽臺北太熱鬧——西門町無論白天黑夜都是人頭攢動臺北太前衛——臺灣青年的穿著總是那麼時尚靚麗臺北太文藝——誠品書店裡各種文創產品令人流連忘返臺北太美味——饒河街觀光夜市從餓死吃到撐死;半筋半肉的牛肉麵,麵條勁道,牛筋入口即化,牛肉讓人大快朵頤
  • 臺北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啟示
    臺灣藝術衍生品行業被稱為文創產業,最具代表的就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換名意欲何為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1966年臺灣國民黨當局,在臺北市外雙溪仿造中國傳統宮廷建築風格興建的,其主要目的是保存北京故宮的文物精品。目前,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著六十多萬件藏品。那麼為什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會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呢?  原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老一代文物工作者為了保護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於1933年2月將北京故宮內的文物南遷。當時故宮內重要的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後運到上海、南京和四川等地保存,1949國民黨政府從祖國大陸撤退時,在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臺灣,後來存放在新建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惡果來了……
    臺媒稱,臺當局敲定由「臺灣史」專家吳密察掌臺北故宮博物院,讓典藏和展出中華文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地位越來越尷尬。
  •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漫畫引發雅俗爭議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6月起展出了臺灣已故漫畫家鄭問的作品。臺灣典藏雜誌社社長對此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不應該舉辦屬於通俗文化的漫畫展。此番觀點,有些人深以為然,但也遭到一些漫畫家和愛好者地反駁。去年3月,臺灣知名漫畫家鄭問因心肌梗塞去世,在其弟子的申請下,今年6月,鄭問個人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對此,臺灣《典藏》雜誌社長,文藝評論家簡秀枝日前在網絡上發表個人意見。她表示,在藝術評論上,漫畫至今仍不是一種純粹藝術。而臺北故宮博物院是知名博物館,並非商場,展覽應以藝術創作為主,而不是通俗文化的漫畫展。簡秀枝的觀點引發業內人士熱議。
  • 典藏專輯丨故宮90,與時俱進:專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馮明珠院長
    (攝影丨張筠)90年,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服務故宮近40年,讀歷史的人說歷史,說故宮的恆與變,說這90年。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10月10日紫禁城敞開了大門,皇室私藏進入公眾世界,天下為公。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改名降級?民進黨自斷中華文化根脈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改名降級?  據臺媒報導,在民進黨當局推動「行政組織改造」的過程中,臺北故宮博物院將不但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而且還將會遭到降級處理,從原先直屬臺灣行政主管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主管部門,由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此舉被視為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又一重大部署。  消息傳出,輿論譁然,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和臺北故宮博物院連忙出來「滅火」,表示沒有定案。
  • 「矮化」臺北故宮還想改名「華夏博物館」?臺當局新提議被罵「頭殼...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為推行所謂的「組織改造」,臺當局又把主意打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據臺媒26日報導,臺「行政院」欲將臺北故宮改隸「文化部」,由所謂「二級機關」降為「三級機關」,更有民進黨籍「立委」建議將其更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消息一出,立即在島內引發質疑。
  • 見證故宮國寶流離臺中山洞的往事,臺北故宮展「北溝傳奇」
    澎湃新聞獲悉,2020年是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運存臺中北溝七十周年,10月9日,「北溝傳奇」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展覽分「文物遷臺」、「典守維護」、「清查點驗」等六大單元,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史資料室集藏的檔案文獻及歷史影像為主要內容,輔以當時文物被運的舊照史料,呈現故宮文物流離中被運到臺灣地區初期的歷史經緯與往事記憶。
  • 臺灣女婿成龍捐贈臺北故宮12獸首要被「斬首」了……
    昨天,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宣布,這些獸首將於本月底拆除。圍繞著這12獸首發生的事情,實在讓人匪夷所思;而此事所折射出的臺灣社會的輿論傾向乃至臺當局的「套路」,也真是「病得不輕」。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昨日表示,由藝人成龍捐贈的圓明園12獸首複製品,確定將於9月底拆除。至於拆除之後將放置何處,目前還沒確定,需要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