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臺北故宮南院開門迎客,知名藝人成龍捐贈的圓明園12獸首複製品作為公共藝術,被放置在故宮南院中庭供遊客參觀。不料這12尊獸首命運多舛,先是遭人潑漆質疑「文化統戰」,後又陷入所謂「贗品」風波。
昨天,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宣布,這些獸首將於本月底拆除。圍繞著這12獸首發生的事情,實在讓人匪夷所思;而此事所折射出的臺灣社會的輿論傾向乃至臺當局的「套路」,也真是「病得不輕」。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昨日表示,由藝人成龍捐贈的圓明園12獸首複製品,確定將於9月底拆除。至於拆除之後將放置何處,目前還沒確定,需要再討論。
臺北故宮拆除這12尊獸首的理由,究竟是什麼呢?按照林正儀的解釋,似乎拆除理由相當充分。他表示,拆除的主因是「藝術界認為這並非公共藝術,收藏家也認為藝術性不夠,而民意代表則是考慮到社會性等問題,地方文化工作者則是認為,應該要放置在地文化作品,放置外來文化作品,有些不尊重」。
看到這番話,恐怕兩岸網友都要覺得「醉得不輕」了。是不是公共藝術,臺北故宮的前後說法已然自相矛盾;結合獸首此前被潑漆的遭遇,民意代表所謂的「社會性問題」,恐怕就是「『獨派』不喜歡」的代名詞;而「放置外來文化作品,有些不尊重」更是無稽之談,若按此標準,整個臺北故宮絕大多數藏品,都可以打包送回大陸了。
前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認為,「有人送東西給你,而且還是跟你生活中息息相關的東西,這哪會有問題呢?臺灣人不就是有生肖的紀年排序嗎?你屬雞,我屬猴,現在有人願意做成具體的給你看,這有哪裡不對嗎?」
對於複製品就沒價值的說法,黃光男也頗不以為然,「大雕塑家羅丹也有很多複製品,朱銘也有很多複製品,難道就說他們的複製品沒價值嗎?」
不願具名的文化界大老表示,「臺灣這麼小,在這種事情上大做文章,需要這樣撕裂彼此,到底是誰在分化臺灣?」
事實上,12獸首的複製品,成龍在捐贈給臺北故宮之前,先捐贈了兩套給新加坡的亞洲文明博物館和北京的圓明園博物館。去年12月28日臺北故宮南院開幕,成龍還曾專程赴臺參加開幕典禮。他當時在微博寫道:「歷經多位美術設計師與團隊的辛勞,今天終於矗立在南院主要院區,呈現祥和與莊嚴,感到很興奮、欣慰。真希望更多人都能感受到我的初衷——保護文物、尊重文明。」
成龍沒想到的是,臺北故宮南院開幕第三天,12獸首中的龍首和馬首就遭2名「獨派」人士惡意潑上紅油漆,並書寫「文化統戰」字樣。臺警方明確表示,潑漆事件出於政治目的。一個月後,作案者被判處2個月有期徒刑。
(臺北故宮南院位於中庭的龍、馬獸首,之前遭民眾潑紅漆)
潑漆案件雖然很快收場,但圍繞著12獸首的傾向性言論不僅未曾平息,反而在有心人士的炒作下越發囂張,以至於臺北故宮最終選擇粗暴拆除。而拆除的決定,按照臺北故宮的說法,尚未通知捐贈者成龍。昨晚,成龍雖然對此表示「尊重」,但想必也被「雷得不輕」。
據報導,成龍也曾捐贈一組相同的獸首給新加坡國立亞洲文明博物館。成龍經紀人Emma指出,成龍捐贈獸首,捐給臺北故宮和捐給新加坡國立亞洲文明博物館,傳達的態度是一樣的,就是「尊重文明,保護文化」。「我們捐的不是藝術品或工藝品,而是傳達一個態度。」捐給臺北故宮,是因為它是一個「尊重文明,保護文化」的單位。若臺北故宮對於「尊重文明,保護文化」有不同態度,「那我們也尊重」。
即將被拆除的12尊獸首,目前放置在位於嘉義的臺北故宮南院中庭廣場。由於故宮南院建築構思融入了水墨畫意象,獸首與其整體風格相當融洽。當初選擇將12獸首安置在此,臺北故宮曾表示:「成龍捐贈的十二獸首傳達了尊重文物、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價值觀。」沒想到一年還不到,它們就將遭遇被拆除的命運。
臺北故宮因其豐富的藏品與高水準的現代博物館陳列,受到海內外遊客的喜愛。但自民進黨上臺以來,卻屢遭「文化臺獨」侵擾,12獸首的遭遇就是其中一樁。對獸首的莫名攻擊,「火力」主要來自綠營民意代表與「獨派」人士,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這齣鬧劇的背後,是「文化臺獨」的幽靈在鼓譟喧囂。從洪素珠辱罵老兵到臺北故宮拆除獸首,其中的「臺獨」脈絡清晰可見,只能感嘆一句:臺灣社會真的「病得不輕」。
如今經過4個月的討論,12生肖獸首複製品命運兇多吉少,引發網友批評聲浪。
@基德:如果12生肖是「文化統戰」,那請蔡當局正式宣布不要用農曆,大家的生肖改為皮卡丘及傑尼龜好了!
@TLG:文化也能搞意識形態,真是可悲!
@st5600:臺北故宮展品中也有贗品,所以這個不成理由。
@Tony:連個仿品也能讓綠營人士大動幹戈,嚇成這樣。
@VictorYu:不是說要「維持現狀」嗎?
@arbus119:民粹當道,改天是不是也不讓人用筷子吃飯啦。
@陳輝文:我想把成龍捐的12獸首買下來,以後肯定增值。
來源:海峽導報、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