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直新聞關注我們
更多分析請下載直新聞APP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
臺灣《自由時報》報導的標題和截圖
直新聞: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剛一上任就聲稱,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推動「故宮臺灣化」,讓故宮典藏的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對此,應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在「臺獨」勢力暫時不敢推動「法理臺獨」、「政治臺獨」與「軍事臺獨」,以及無法推動徹底的「經濟臺獨」的大背景下,這些年來,他們一直在以鴨子划水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推動「文化臺獨」,並且自以為取得了不少的成效。
而在推動「文化臺獨」的過程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尤其是博物院中陳列的那些浸透著中華文化的中國文物,便成了他們實施「文化臺獨」的最大障礙,甚至成為了「臺獨」分子必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肉中刺。因為他們認為,只要臺北故宮存在,這些文物就會以無聲的語言告訴那些前來參觀者,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尤其是那份在距今360多年前被燒成兩卷、一卷珍藏在大陸一卷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圖》,更是容易讓人聯想起當前兩岸尚未完成統一的政治現狀。
在這種情況下,陳其南推動「故宮臺灣化」的目的,就是要防止這種文物與文化上的認祖歸宗現象發生,以免讓外來遊客尤其是那些來自歐美的遊客產生所謂的「錯覺」。
然而,讓陳其南始料未及的是,他這樣一番言論,反而產生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反效果,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是源自於中華文化,以及臺灣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更加成為了無法辯駁的事實。因為假如臺灣文化不是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你又何必要做賊心虛多此一舉搞什麼「臺灣化」和「去中國化」?
陳其南(中)在記者茶敘會上
直新聞: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要將臺北故宮「臺灣化」,這背後有沒有什麼政治企圖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其實,陳其南本來是一位跟明清文物尤其是故宮文物研究完全沾不上邊的人類學家。只不過,他跟號稱為「臺獨政治工作者」的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一樣,政治色彩都是墨綠的,是堅定的「臺獨」分子。而這也正是陳其南會被挑選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賴清德任命陳其南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完成改造臺北故宮、進一步推動「文化臺獨」的重要政治任務。
而陳其南上任第一天,就宣布要將臺北故宮「臺灣化」,其目的,不僅僅是要割斷兩岸的文化聯繫,而且是在刻意將「統獨」意識形態凌駕於文化與文物之上,主動挑起島內與兩岸的「統獨」之爭。
那麼,這也就不僅意味著,蔡英文當局已經吹響了新一輪「文化臺獨」的號角,而且意味著,上臺兩年多以來執政成效不佳、民調節節下滑的蔡英文當局,將會重新向深綠靠攏,通過挑起「統獨」之爭的方式,來應對今年底將會舉行的縣市長選舉,以及兩年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因此,這對於接下來的兩岸關係來說,將會是一個重要的警訊。
臺灣故宮博物院
直新聞:接下來陳其南將會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推動所謂的臺北故宮「臺灣化」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其實,早年已經有一批「臺獨」分子提出過,為了證明臺灣與中國大陸沒有任何關聯,應當將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統統送還北京故宮博物院,以徹底割裂臺灣與中國大陸的聯繫。
但是,畢竟裡面收藏的70萬件文物都是價值連城、在全球享譽盛名的稀世珍品,正是它們的存在,才使得臺北故宮博物院一度被譽為全球四大著名博物館之一。也就是說,要是真的將這批文物都物歸原主,至少絕大多數臺灣老百姓是捨不得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達到既保留這批文物,又切斷它們與中華文化聯繫的目的,陳其南就提出了將臺北故宮「臺灣化」這樣一個餿主意。
那麼,至於陳其南未來將臺北故宮臺灣化的做法,大致應該離不了這麼幾個方向:一個是,在臺北故宮中摻入大量的臺灣地區原住民的文物,或是按歷史發展時期,與原文物並列展出,或是開闢專室陳列「臺灣文物」。甚至不排除未來會喧賓奪主,以「臺灣文物」陳列室為主,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性質,使它成為名義上的「臺灣博物院」,以證明臺灣的歷史文化是跟大陸沒有什麼關係的;第二,也不排除陳其南會將現在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所謂的「世界博物院」,增列琉球館、西班牙館、代表葡萄牙人的澳門館、日本館等等,甚至不排除他會專門開設所謂的「殖民文化館」,將日本、葡萄牙甚至中國大陸都作為臺灣的「殖民者」陳列出來。
而這樣做的用心,不僅是要割裂兩岸的文化聯繫,而且是要徹底汙名化大陸尤其是汙名化來自大陸的國民黨。當然,不管他絞盡腦汁使出什麼招,最終也無法消除臺北故宮作為中華文化象徵、作為兩岸文化紐帶的事實,必將是徒勞的。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我開門見山 您有話直說
放一小行字幫我們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