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平:臺北故宮新掌門叫囂「臺灣化」 做賊心虛!

2021-02-13 直新聞

點擊上方藍字直新聞關注我們

更多分析請下載直新聞APP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


臺灣《自由時報》報導的標題和截圖

直新聞: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剛一上任就聲稱,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推動「故宮臺灣化」,讓故宮典藏的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對此,應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在「臺獨」勢力暫時不敢推動「法理臺獨」、「政治臺獨」與「軍事臺獨」,以及無法推動徹底的「經濟臺獨」的大背景下,這些年來,他們一直在以鴨子划水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推動「文化臺獨」,並且自以為取得了不少的成效。

而在推動「文化臺獨」的過程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尤其是博物院中陳列的那些浸透著中華文化的中國文物,便成了他們實施「文化臺獨」的最大障礙,甚至成為了「臺獨」分子必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肉中刺。因為他們認為,只要臺北故宮存在,這些文物就會以無聲的語言告訴那些前來參觀者,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尤其是那份在距今360多年前被燒成兩卷、一卷珍藏在大陸一卷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圖》,更是容易讓人聯想起當前兩岸尚未完成統一的政治現狀。

在這種情況下,陳其南推動「故宮臺灣化」的目的,就是要防止這種文物與文化上的認祖歸宗現象發生,以免讓外來遊客尤其是那些來自歐美的遊客產生所謂的「錯覺」。

然而,讓陳其南始料未及的是,他這樣一番言論,反而產生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反效果,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是源自於中華文化,以及臺灣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更加成為了無法辯駁的事實。因為假如臺灣文化不是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你又何必要做賊心虛多此一舉搞什麼「臺灣化」和「去中國化」?

陳其南(中)在記者茶敘會上

直新聞: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要將臺北故宮「臺灣化」,這背後有沒有什麼政治企圖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其實,陳其南本來是一位跟明清文物尤其是故宮文物研究完全沾不上邊的人類學家。只不過,他跟號稱為「臺獨政治工作者」的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一樣,政治色彩都是墨綠的,是堅定的「臺獨」分子。而這也正是陳其南會被挑選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賴清德任命陳其南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完成改造臺北故宮、進一步推動「文化臺獨」的重要政治任務。

而陳其南上任第一天,就宣布要將臺北故宮「臺灣化」,其目的,不僅僅是要割斷兩岸的文化聯繫,而且是在刻意將「統獨」意識形態凌駕於文化與文物之上,主動挑起島內與兩岸的「統獨」之爭。

那麼,這也就不僅意味著,蔡英文當局已經吹響了新一輪「文化臺獨」的號角,而且意味著,上臺兩年多以來執政成效不佳、民調節節下滑的蔡英文當局,將會重新向深綠靠攏,通過挑起「統獨」之爭的方式,來應對今年底將會舉行的縣市長選舉,以及兩年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因此,這對於接下來的兩岸關係來說,將會是一個重要的警訊。

臺灣故宮博物院

直新聞:接下來陳其南將會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推動所謂的臺北故宮「臺灣化」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其實,早年已經有一批「臺獨」分子提出過,為了證明臺灣與中國大陸沒有任何關聯,應當將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統統送還北京故宮博物院,以徹底割裂臺灣與中國大陸的聯繫。

但是,畢竟裡面收藏的70萬件文物都是價值連城、在全球享譽盛名的稀世珍品,正是它們的存在,才使得臺北故宮博物院一度被譽為全球四大著名博物館之一。也就是說,要是真的將這批文物都物歸原主,至少絕大多數臺灣老百姓是捨不得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達到既保留這批文物,又切斷它們與中華文化聯繫的目的,陳其南就提出了將臺北故宮「臺灣化」這樣一個餿主意。

那麼,至於陳其南未來將臺北故宮臺灣化的做法,大致應該離不了這麼幾個方向:一個是,在臺北故宮中摻入大量的臺灣地區原住民的文物,或是按歷史發展時期,與原文物並列展出,或是開闢專室陳列「臺灣文物」。甚至不排除未來會喧賓奪主,以「臺灣文物」陳列室為主,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性質,使它成為名義上的「臺灣博物院」,以證明臺灣的歷史文化是跟大陸沒有什麼關係的;第二,也不排除陳其南會將現在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所謂的「世界博物院」,增列琉球館、西班牙館、代表葡萄牙人的澳門館、日本館等等,甚至不排除他會專門開設所謂的「殖民文化館」,將日本、葡萄牙甚至中國大陸都作為臺灣的「殖民者」陳列出來。

而這樣做的用心,不僅是要割裂兩岸的文化聯繫,而且是要徹底汙名化大陸尤其是汙名化來自大陸的國民黨。當然,不管他絞盡腦汁使出什麼招,最終也無法消除臺北故宮作為中華文化象徵、作為兩岸文化紐帶的事實,必將是徒勞的。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我開門見山 您有話直說

放一小行字幫我們點讚哦

相關焦點

  • 冷眼 | 臺北故宮新院長公然叫囂「臺獨」 稱「文物是我們的」
    上任當天,他就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並叫囂「故宮臺灣化」,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他還聲稱,臺北故宮並不是「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而是「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就跑到臺灣」。他說,這種情況對現在「大中國主義」或是「臺灣本土」來講,通通講不通。陳其南叫囂,他不是想挑起爭議,只是想傳達「這些文物對岸不敢要回去,文物是我們的。」他說,臺北故宮並非因為「帝國主義」而「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子就跑到臺灣,不管你叫它什麼,我們就突然成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 中國人的臺北故宮博物館,他竟然要「臺灣」化!
    7月16日,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上任。上任當天,他就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並叫囂「故宮臺灣化」,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陳其南叫囂,是想傳達「這些文物對岸不敢要回去,文物是我們的。」
  • 故宮不是中國的?臺獨分子竟想讓故宮臺灣化
    7月16日,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上任後,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並叫囂「故宮臺灣化」,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他還聲稱,臺北故宮並不是「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而是「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就跑到臺灣」,原來在臺獨分子眼中,臺北故宮價值連城的珍寶竟然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想不要都不成,既要與「中國」切割,又要霸佔故宮珍寶,如此邏輯實在令人佩服。
  •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日月談)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只因其中的20餘萬件館藏寶物和30餘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精華。臺北故宮之名,實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指向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給臺北故宮降級改名,能給臺灣帶來好處嗎?
  • 「去中國化」?臺北故宮或被「矮化」降級又改名
    本文轉自【中國臺灣網】;「去中國化」喋喋不休?傳臺北故宮或被「矮化」降級又改名中國臺灣網11月26日訊 據臺媒報導,臺灣行政主管機構欲推動所謂「組織改造」,近日更傳出原隸屬於該機構「二級機關」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因業務上並無執行「公權力」,未來或改隸屬於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成為所謂「三級機關」。26日,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於臺立法機構進行項目報告,多位民代針對此事進行質詢。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如今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惡果來了……
    臺媒稱,臺當局敲定由「臺灣史」專家吳密察掌臺北故宮博物院,讓典藏和展出中華文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地位越來越尷尬。
  • 臺北故宮博物院換名意欲何為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1966年臺灣國民黨當局,在臺北市外雙溪仿造中國傳統宮廷建築風格興建的,其主要目的是保存北京故宮的文物精品。目前,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著六十多萬件藏品。老一輩故宮人為保護民族瑰寶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故宮人用鮮血和生命為代價保存下來的文物精品,卻被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杜正勝看作是王室品味腐朽沒落的標誌,要將其清除出博物院,除此以外,他還提出要把臺北故宮博物院這個具有中國化色彩的名稱改掉,換上一個能夠體現臺灣「本土化」特點的名字。那麼杜正勝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 謝小韞:臺北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華夏經緯網12月1日訊:臺灣「中時新聞網」日前發表前臺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的署名文章《臺北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最近坊間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否更名,及改隸於「文化部」,成為三級機關一事,多所討論,本人初聞此消息,頗覺不可思議!
  • 走進臺灣,打卡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太現代——101大樓長期保持世界第一高度的美譽臺北太熱鬧——西門町無論白天黑夜都是人頭攢動臺北太前衛——臺灣青年的穿著總是那麼時尚靚麗臺北太文藝——誠品書店裡各種文創產品令人流連忘返臺北太美味——饒河街觀光夜市從餓死吃到撐死;半筋半肉的牛肉麵,麵條勁道,牛筋入口即化,牛肉讓人大快朵頤
  • 臺北故宮或被降級又改名?綠委質疑「去中國化」
    華夏經緯網11月27日訊:臺灣行政主管機構欲推動所謂「組織改造」,近日更傳出原隸屬於該機構「二級機關」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因業務上並無執行「公權力」,未來或改隸屬於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成為所謂「三級機關」。  據臺媒報導,26日,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於臺立法機構進行項目報告,多位民代針對此事進行質詢。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民進黨當局操作「去中國化」無底線
    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地位也屬於世界級,是海外遊客赴臺灣旅遊首選,參觀人數的排名亦在全球前十名之列。 臺媒直言,數十年來,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是直屬臺行政機構管轄,在臺灣立法機構、監察機構監督下如常運作。在還沒有文化部門之前,等同一個部門的地位存在,與各單位平起平坐。
  • 民進黨當局為何又要對臺北故宮下黑手?
    原標題:[解局]民進黨為何又要對臺北故宮下黑手?「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誰能想像,這種毫無辨識度的大路貨名,要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新名字?但這就是民進黨當局日前在籌備的最新動作。據島內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正「醞釀」給臺北故宮「降級」、改名。
  • 臺北故宮「去中國化」將改名?臺媒:網友怒稱,有種把寶物都還給大陸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臺媒11月28日消息稱,為推動「去中國化」,臺行政部門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部門。對此,島內網友痛批,民進黨政府推動「去中國化」不遺餘力,那有種乾脆把寶物都還給大陸,這樣豈不更快也更符合「臺灣價值」。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北故宮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的消息,引發議論。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昨天(27日)稱,臺北故宮典藏寶藏,有必要直屬「行政院」,若貿然行事,將使其國際地位下滑。
  • 到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有多少故宮文物被運往臺灣
    有人說,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臺北故宮時刻提醒著我們的同胞,我們的根源在哪裡,根在哪裡?
  • 拿千年國寶討好日本,臺北故宮,你真的做錯了!
    這位新院長,於2018年上任。上任當天,他就公然揚言主張「臺獨」,叫囂「故宮臺灣化」。懷素《自敘帖》局部在臺灣,《祭侄文稿》《自敘帖》也早已經被核定為國寶。自1984年起,臺北故宮就規定這兩件文物是限展品,規定每次展出只能42天,展後必須休息三年以上。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臺北故宮「去中國化」惹風波,現任院長澄清:絕對沒談改名問題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因「組織改造」,改隸屬於臺「文化部」,甚至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外界痛批執政當局「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日赴「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強調故宮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吳密察聲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報導,有幾項是完全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
  • 為「去中」,開始對臺北故宮下手
    編輯丨龍傑長期以來,民進黨當局都在幻想著搞「臺獨」,並為此想盡各種辦法和大陸對峙,如今,臺灣地區的經濟也遭到了不小的打擊。不得不說,民進黨當局這樣亂搞,最後倒黴的卻是臺灣民眾。更可惡的是,民進黨當局非常喜歡「去中國化」,為了這個陰謀,他們幹了不少壞事。
  • 臺北故宮要改名了?!
    據臺灣《聯合報》等多家臺媒11月26日報導,外傳臺「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擬將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屬臺「文化部」。26日,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稱,有人擔心臺北故宮降級後矮化,建議改名為「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