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比「鋅」,用愛為美好鄉村鋪路——甘肅富鋅馬鈴薯主題工作坊...

2020-11-18 新華網客戶端

  「湛藍的高原晴空,連綿不絕的蔥鬱梯田,這一番景象讓人治癒,我們與村民一起收穫的富鋅馬鈴薯正是長在這片純淨美好的土地上。」這便是同濟大學青年設計師來到甘肅東鄉的初印象。

  2020年,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攜手鳳凰網青春BANG、與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一同,力邀同濟大學創意設計學院設計師團隊,開展「用『鋅』的一餐」主題工作坊。通過創新設計扶貧模式,以社會設計手段,為甘肅定西及東鄉精準脫貧和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支持,為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甘肅富鋅馬鈴薯試點項目進行產品品牌、包裝、營銷方案設計。以設計驅動為核心,挖掘地方潛力,他們希望為富鋅馬鈴薯鋪一條去往城市的通途。這一場青年人與優質農產品的邂逅,將蔓生出別樣的能量。

  用心耕種,讓貧瘠大地也能開出花來

  夏秋時節,甘肅的農村地區層層梯田間,點綴著馬鈴薯苗開出的白色、紫色小花,煞是喜人。「洋芋開花賽牡丹」,是甘肅人對馬鈴薯的偏愛。

  甘肅定西有一句俗語「定西有三寶——洋芋、土豆、馬鈴薯」,三者說的是同一種農作物,看似調侃,其實表明了馬鈴薯在定西的重要地位。定西市地處黃河上遊,氣候溫涼,晝夜溫差大,耕地土層深厚,富含鉀素,馬鈴薯生長與當地雨熱同期,種植馬鈴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培育的馬鈴薯品種個大、質優、色澤光潔,在市場上佔有極強優勢,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審定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

  而提起馬鈴薯,也不得不提到一道甘肅名菜——「東鄉土豆片」。外脆裡嫩的土豆伴隨著蔥香和辣椒香,微微辣意中蘊含著濃厚的甘甜讓人記憶猶新。在甘肅,東鄉土豆(馬鈴薯)也因個大、面飽、含澱粉量高、綿軟味佳而享譽隴原,在市場中有極高的聲譽。

  定西市安定區和東鄉族自治縣所在的中部產區馬鈴薯種植面積佔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的60%以上,現如今成為了當地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馬鈴薯伴隨和見證著甘肅中部地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偉大曆程,已經融入當地地域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朝陝甘總督左宗棠1876年給朝廷的奏摺裡講「隴中苦瘠甲於天下」,這個曾經「苦甲天下」的地方現在卻成為了馬鈴薯的「樂土」。

  用「鋅」關愛,優質品種解決營養難題

  當美麗鄉村初見雛形,身在一線的建設者們又在繪製能夠讓人們生活更美好的全新版圖。從解決溫飽到營養健康,從擺脫貧困到致富小康,成為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由於歷史原因和地域限制,甘肅定西和東鄉等地區的農民飲食缺乏多樣性,水果、蔬菜和動物源食品的攝入量不足,使鋅缺乏問題尤其突出。鋅元素的缺乏,會造成幼兒的生長發育緩慢、免疫功能受損、造成身材矮小甚至是侏儒。而很重要的一點,是鋅不能在體內合成,只能依靠外來食物提供。

  用「鋅」設計,青年之力推動富鋅馬鈴薯價值提升

  經過一年多的種植培育,富鋅馬鈴薯的種植規模已經初見端倪。目前,在甘肅省定西市和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已支持850戶小農戶開展富鋅馬鈴薯種植,每戶種植富鋅馬鈴薯2畝,共計1700畝。項目支持農戶及種植面積還將在項目期內不斷擴大。整個項目執行期內,項目參與農戶獲得免費提供的脫毒種薯,地膜,鋅肥等生產資料及技術服務。種薯的選擇上,在滿足富鋅的同時還兼顧了高產、抗病等特點。甘肅省農科院的專家表示預計2020年富鋅馬鈴薯的產量將同比增加5-8%。

  而這樣優質的農產品,在當地推廣種植的同時,更希望推動它在社會上得到廣泛認可。

  本次「用『鋅』的一餐」主題工作坊,希望以媒體之力、青年之力、設計之力,對「富鋅馬鈴薯」這個全新的優質農產品品種進行全產業鏈的價值開發,讓小小的馬鈴薯成為居民補鋅的良方,更能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成為致富的通途。

  此行參與工作坊的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的設計師團隊,隨甘肅省農科院一同考察了定西、東鄉等馬鈴薯種植基地,在採風調研之後對於富鋅馬鈴薯的普及推廣有了全新規劃。這個曾經因為上海崇明島「設計豐收」項目而屢獲殊榮的團隊,希望通過更具價值的深度調研和開發,為當地更好的提升生活品質而獻計獻策。

  「富鋅馬鈴薯的推廣不僅可以促進當地膳食結構的改變,還能幫助他們通過種植來改變生活現狀,提高生活質量,我們希望一起用設計去讓他們的生活真正有所改變,日子過的更富裕。」在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博士金雨暉的眼中,一向堅持「務實」風格的同濟對於富鋅馬鈴薯的IP打造以及包裝創意上充滿信心。

  設計豐收服務設計師黃粒瑩也表示「我們可以將設計豐收的一些經驗借鑑過來,鄉村的問題也是機遇,從問題出發可以孵化新的產業,鄉村和社區是一樣的,我們通過設計整合智能、創意、資源將社區和鄉村原本是『消費終端』轉換成『創新源頭』。」

  從之前的想像到如今的感同身受,同濟設計師團隊提出「致富,從『鋅』開始」的理念,接下來一同深入探討設計方案。

  富鋅馬鈴薯,此富鋅,於富心,他們以設計驅動創新的方式介入扶貧,從重新定義問題到創造性解決策略,從符號、產品等物質設計,拓展到商業模式、服務、流程、機制等非物質設計,開展了對「富鋅馬鈴薯」的經濟戰略設計及品牌策劃。希望在未來將「富鋅馬鈴薯」打造成為定西及東鄉的「鄉村名片」,用創意的力量推動甘肅中部貧困地區的經濟改善。

  在甘肅省農科院舉辦的「甘肅富鋅馬鈴薯主題工作坊啟動暨座談會」中,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馬忠明就曾對於青年力量介入扶貧中表示了期待「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無論是出去讀完書還是外省的年輕人,在見過世面、積累了社會經驗後,我們都歡迎來到甘肅一起進行美好鄉村建設。」

  相比於城市,鄉村確實更需要設計的力量來振興,就像總有人會在黑暗中點起一盞燈,照亮前行的路。富鋅馬鈴薯的推廣之路還有很長,無論是科研工作者、農民、媒體人、還是青年設計師,正是因為一個又一個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人,在各自崗位上所發出來的微光,小康之路才得以變得通透和閃亮。

  未來,我們將協同政府、愛心企業、媒體、高校設計師以心比「鋅」,以實際行動溫暖當地人民的內心,攜手滿足改善當地營養膳食結構和助力人民脫貧致富的需求,共同為建設美好鄉村而努力。

相關焦點

  • 小土豆蝶變展新姿——定西市安定區發展馬鈴薯產業見聞
    「以前用蛭石代替土壤作為基質栽培馬鈴薯種薯,但採挖蛭石破壞自然資源,不能重複使用。我們用椰糠代替蛭石,防止了土傳病害,栽培廢料作為有機肥被土地利用。」李進福解釋。    工人們戴著手套,小心翼翼地撿拾一粒粒小土豆,放進乾淨的籃子裡。在晾曬分選車間,收集的微型種薯經過機器分選,甩掉椰糠渣,變得乾淨光潔,按大小分選,用網袋包裝,碼放在紙箱裡。
  • 種下「致富薯」 收穫新希望——寫在全國馬鈴薯產業現場推進會和...
    對於馬鈴薯來說更是如此。可以煮著吃、炸薯條吃、炒菜吃、製作澱粉……馬鈴薯的多種食用及加工方法,體現了馬鈴薯品種的多樣性。特別是隨著消費市場變化,人們對中早熟菜用型、加工型專用型,富鋅、彩色等功能性品種需求增多。為適應生產區域及營養需求,甘肅積極致力於馬鈴薯品種選育工作。對此,我省通過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強新品種選育、引進、示範力度。
  • 甘肅定西馬鈴薯良種出口7個國家
    ,而定西市作為全國最大的馬鈴薯脫毒種薯供應基地,馬鈴薯良種銷售不僅在國內打開市場,還出口到到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土耳其、泰國等7個國家。  在定西旺農馬鈴薯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彩霞表示,合作社種薯主要銷往省內河西地區和河北、內蒙、新疆等省區。郭彩霞說,目前原原種已銷售1000萬粒,價格平均每粒0.5元。  據定西市農業農村局種子站對定西市23家種薯辦證企業質量檢測顯示,定西市種薯出庫質量檢測總體合格率達93.2%,中期抽檢合格率為94.7%,定西種薯質量的提升逐漸贏得了市場的信賴和認可。
  • 《馬鈴薯的暢想》滕州馬鈴薯科技文化節主題詩作者陳昂收到家鄉土豆
    「在泥土的深處,孕育著金色的夢想,數以億計的馬鈴薯,迎風歌唱威武雄壯」。「土地給予的恩情,馬鈴薯念念不忘,它願用一千種美味,讓生命再次綻放」。隨著2020第十二屆中國(滕州)馬鈴薯科技文化節主題詩《馬鈴薯的暢想》的走紅,滕州馬鈴薯品牌被越來越多的百姓認可,4月初鮮上市的馬鈴薯一斤3.8元,今天的地頭價達到2.2元,一畝地產5000多斤,馬鈴薯種植戶一畝地可收入人民幣1萬多元。
  • 甘肅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報導之四 樹立「甘味...
    重慶雙福農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毅說,如今雙福市場每天日交易量約8500噸的農副產品,其中來自甘肅的洋蔥、馬鈴薯以及蘋果、乾果等農產品就有700多噸。  甘肅聯合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字節跳動和快手科技五大直播平臺,成功舉辦了以「電商扶貧,有你有我」為主題的「甘肅省第一屆直播電商帶貨大賽」。聯合京東、快手電商平臺,舉辦了以「隴原精品、貨達天下」為主題的甘肅專場直播暨「隴貨精品網上行」活動,當天帶動銷售農產品超億元。
  • 山東鋅鋼防護護欄採購商
    別墅護欄通常選用較為高端的護欄網,如鋅鋼護欄網、鐵藝護欄網、鋅鋼圍欄網、三角折彎護欄網等。別墅護欄也叫別墅圍牆柵欄、別墅圍牆護欄、別墅庭院圍欄、別墅欄杆、別墅院牆圍欄、別墅柵欄等。廊架一直是我國自然園林景觀的特之一,建造景觀廊架技術的階段布局融合了現實條件和環境條件的選擇與融合,通過廊架的框架和景觀特,並明確了需要突出的景觀主題。市政施工圍擋。
  • 「三心」勵忠誠擔當 感恩繪奮進新卷——國網甘肅檢修公司「感恩...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僅要做守忠誠、勇擔當的先鋒,還要做講黨史、知感恩的表率,以忠誠之心立人、感恩之心立事、爭先之心立功」。近日,在甘肅武威八步沙林場「感恩、忠誠、爭先」暨「學『四史』、擔使命、創未來」主題實踐活動現場,國網甘肅檢修公司信息通信中心黨支部書記宋國雲說道。
  • 產銷對接奮力進軍大市場 甘肅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脫貧攻堅銜接鄉村...
    這是甘肅加大產銷對接、解決農產品銷售的一個鏡頭。  面對貧困地區山大溝深、貧困群眾信息閉塞,難以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對接的現實,甘肅省委省政府把解決好農產品銷售問題作為產業扶貧的重中之重來抓,著力完善產銷對接體系,從根本上扭轉了「豐產不豐收」的困境。甘肅在全國率先組建省級農業產業扶貧產銷協會及馬鈴薯等9個產銷分會,加大產銷對接。
  • 國際範 甘肅味 鄉土情 鄉村旅遊:走出深閨 風景獨好
    甘肅70%的文化旅遊資源集中在鄉村,廣大農村地域廣闊、生態美好、民風淳樸,原始文旅保留完整,傳統文化遺存保護完好。如何喚醒鄉村沉睡的美麗,遞給農民致富的「金鑰匙」?甘肅文旅為此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村美麗繁榮,目前已形成具有田園牧歌底色、民營民富特色、人間煙火氣色的鄉村旅遊景象。
  • 營養素那些事|神奇的鋅元素
    血液中也分布著鋅,其中80% ~ 85%在紅細胞內,3% ~ 5%在白細胞內,其餘分布在血漿中。可不要小瞧我們體內這麼少量的鋅,它可具有多種神奇與重要的生理功能。那麼鋅具有哪些生理功能呢?由於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我們機體不能沒有鋅,當體內鋅含量不足時,我們可能會出現許多嚴重的後果。
  • ...之火」到「燎原之勢」——甘肅拉開架勢構建扶貧產業體系成就巡禮
    事實上,要實現這一目標,甘肅不僅困難重重,而且個個都十分棘手: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沒錢幹」「不會幹」「悶頭幹」「怕風險」,這些難題怎麼突破?如何在解鎖難題的基礎上,確保產業扶貧為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提供有力支撐,為今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定西馬鈴薯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助推脫貧攻堅。
  • 甘肅:擦亮鄉村之綠 促「局部美麗」向「全域美麗」升華
    12月22日,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在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上表示,甘肅將擦亮鄉村之綠,促進「局部美麗」向「全域美麗」拓展升華。相聚在「康養之城、詩畫鄉村」的魅力康縣。當日,來自世界各國的嘉賓圍繞牽手「一帶一路」,共建美麗鄉村,共話美麗合作、共創美麗事業等主體,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智慧和方案。
  • 音律為號 筆墨當戈 甘肅文藝戰「疫」鼓勁又暖心
    本網記者 張蘭琴 通訊員 宣學洲「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2020年,在這場全民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甘肅省文藝工作者心繫家國,心牽人民。《你的答案——愛與擔當 甘肅文旅在行動》截圖策劃發布了《如「藝」甘肅戰疫篇》5期專題文藝作品集和2期《藝術戰「疫」大家談》,得到各方好評和廣泛轉發。
  • HMT 《為愛而生》 線上伴侶工作坊
    Hold Me Tight® Created for ConnectionHMT「為愛而生
  • 厚道甘肅 地道甘味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強調甘肅光照充足 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為甘肅農業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甘味」農產品品牌內涵豐富「甘」代表甘肅「甘味」表明是甘肅的農產品還是純正實在的代名詞表明甘肅農產品
  • 天賜"小黃人",美國馬鈴薯.
    馬鈴薯,全球認同感最高的食材。無論美洲,非洲,亞洲,談及食物總有分歧,唯有提到馬鈴薯達成高度統一。《火星救援》裡男主靠馬鈴薯逃出生天,觀眾頻頻點頭」來點老乾媽就更配「。這種感同身受,換做別的作物怕多有分歧。
  • 馬鈴薯的歷史故事,你可知?——中國篇
    上一篇小編和大家聊了一聊馬鈴薯在歐洲的歷史故事,今天小編帶您了解馬鈴薯的中國歷史故事,話不多說,開篇! 明末清初,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原產美洲的大批農作物也被歐洲殖民者通過海路帶到了東方。
  • "甘味"丨甘肅是什麼味道的?
    "甘味"丨甘肅是什麼味道的?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強調甘肅光照充足 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為甘肅農業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甘肅馬鈴薯享譽海內外是「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馬鈴薯良種之鄉」是全國最大的馬鈴薯良繁、種植、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
  • 馬鈴薯田苗後除草劑
    馬鈴薯又叫土豆、地瓜等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馬鈴薯又名山藥蛋、洋芋、洋山芋、洋芋頭、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陽芋、地蛋、土豆等。馬鈴薯在不同國度,名稱稱謂也不一樣,如美國稱愛爾蘭豆薯、俄羅斯稱荷蘭薯、法國稱地蘋果、德國稱地梨、義大利稱地豆、秘魯稱巴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