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藍的高原晴空,連綿不絕的蔥鬱梯田,這一番景象讓人治癒,我們與村民一起收穫的富鋅馬鈴薯正是長在這片純淨美好的土地上。」這便是同濟大學青年設計師來到甘肅東鄉的初印象。
2020年,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攜手鳳凰網青春BANG、與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一同,力邀同濟大學創意設計學院設計師團隊,開展「用『鋅』的一餐」主題工作坊。通過創新設計扶貧模式,以社會設計手段,為甘肅定西及東鄉精準脫貧和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支持,為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甘肅富鋅馬鈴薯試點項目進行產品品牌、包裝、營銷方案設計。以設計驅動為核心,挖掘地方潛力,他們希望為富鋅馬鈴薯鋪一條去往城市的通途。這一場青年人與優質農產品的邂逅,將蔓生出別樣的能量。
用心耕種,讓貧瘠大地也能開出花來
夏秋時節,甘肅的農村地區層層梯田間,點綴著馬鈴薯苗開出的白色、紫色小花,煞是喜人。「洋芋開花賽牡丹」,是甘肅人對馬鈴薯的偏愛。
甘肅定西有一句俗語「定西有三寶——洋芋、土豆、馬鈴薯」,三者說的是同一種農作物,看似調侃,其實表明了馬鈴薯在定西的重要地位。定西市地處黃河上遊,氣候溫涼,晝夜溫差大,耕地土層深厚,富含鉀素,馬鈴薯生長與當地雨熱同期,種植馬鈴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培育的馬鈴薯品種個大、質優、色澤光潔,在市場上佔有極強優勢,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審定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
而提起馬鈴薯,也不得不提到一道甘肅名菜——「東鄉土豆片」。外脆裡嫩的土豆伴隨著蔥香和辣椒香,微微辣意中蘊含著濃厚的甘甜讓人記憶猶新。在甘肅,東鄉土豆(馬鈴薯)也因個大、面飽、含澱粉量高、綿軟味佳而享譽隴原,在市場中有極高的聲譽。
定西市安定區和東鄉族自治縣所在的中部產區馬鈴薯種植面積佔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的60%以上,現如今成為了當地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馬鈴薯伴隨和見證著甘肅中部地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偉大曆程,已經融入當地地域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朝陝甘總督左宗棠1876年給朝廷的奏摺裡講「隴中苦瘠甲於天下」,這個曾經「苦甲天下」的地方現在卻成為了馬鈴薯的「樂土」。
用「鋅」關愛,優質品種解決營養難題
當美麗鄉村初見雛形,身在一線的建設者們又在繪製能夠讓人們生活更美好的全新版圖。從解決溫飽到營養健康,從擺脫貧困到致富小康,成為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由於歷史原因和地域限制,甘肅定西和東鄉等地區的農民飲食缺乏多樣性,水果、蔬菜和動物源食品的攝入量不足,使鋅缺乏問題尤其突出。鋅元素的缺乏,會造成幼兒的生長發育緩慢、免疫功能受損、造成身材矮小甚至是侏儒。而很重要的一點,是鋅不能在體內合成,只能依靠外來食物提供。
用「鋅」設計,青年之力推動富鋅馬鈴薯價值提升
經過一年多的種植培育,富鋅馬鈴薯的種植規模已經初見端倪。目前,在甘肅省定西市和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已支持850戶小農戶開展富鋅馬鈴薯種植,每戶種植富鋅馬鈴薯2畝,共計1700畝。項目支持農戶及種植面積還將在項目期內不斷擴大。整個項目執行期內,項目參與農戶獲得免費提供的脫毒種薯,地膜,鋅肥等生產資料及技術服務。種薯的選擇上,在滿足富鋅的同時還兼顧了高產、抗病等特點。甘肅省農科院的專家表示預計2020年富鋅馬鈴薯的產量將同比增加5-8%。
而這樣優質的農產品,在當地推廣種植的同時,更希望推動它在社會上得到廣泛認可。
本次「用『鋅』的一餐」主題工作坊,希望以媒體之力、青年之力、設計之力,對「富鋅馬鈴薯」這個全新的優質農產品品種進行全產業鏈的價值開發,讓小小的馬鈴薯成為居民補鋅的良方,更能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成為致富的通途。
此行參與工作坊的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的設計師團隊,隨甘肅省農科院一同考察了定西、東鄉等馬鈴薯種植基地,在採風調研之後對於富鋅馬鈴薯的普及推廣有了全新規劃。這個曾經因為上海崇明島「設計豐收」項目而屢獲殊榮的團隊,希望通過更具價值的深度調研和開發,為當地更好的提升生活品質而獻計獻策。
「富鋅馬鈴薯的推廣不僅可以促進當地膳食結構的改變,還能幫助他們通過種植來改變生活現狀,提高生活質量,我們希望一起用設計去讓他們的生活真正有所改變,日子過的更富裕。」在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博士金雨暉的眼中,一向堅持「務實」風格的同濟對於富鋅馬鈴薯的IP打造以及包裝創意上充滿信心。
設計豐收服務設計師黃粒瑩也表示「我們可以將設計豐收的一些經驗借鑑過來,鄉村的問題也是機遇,從問題出發可以孵化新的產業,鄉村和社區是一樣的,我們通過設計整合智能、創意、資源將社區和鄉村原本是『消費終端』轉換成『創新源頭』。」
從之前的想像到如今的感同身受,同濟設計師團隊提出「致富,從『鋅』開始」的理念,接下來一同深入探討設計方案。
富鋅馬鈴薯,此富鋅,於富心,他們以設計驅動創新的方式介入扶貧,從重新定義問題到創造性解決策略,從符號、產品等物質設計,拓展到商業模式、服務、流程、機制等非物質設計,開展了對「富鋅馬鈴薯」的經濟戰略設計及品牌策劃。希望在未來將「富鋅馬鈴薯」打造成為定西及東鄉的「鄉村名片」,用創意的力量推動甘肅中部貧困地區的經濟改善。
在甘肅省農科院舉辦的「甘肅富鋅馬鈴薯主題工作坊啟動暨座談會」中,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馬忠明就曾對於青年力量介入扶貧中表示了期待「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無論是出去讀完書還是外省的年輕人,在見過世面、積累了社會經驗後,我們都歡迎來到甘肅一起進行美好鄉村建設。」
相比於城市,鄉村確實更需要設計的力量來振興,就像總有人會在黑暗中點起一盞燈,照亮前行的路。富鋅馬鈴薯的推廣之路還有很長,無論是科研工作者、農民、媒體人、還是青年設計師,正是因為一個又一個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人,在各自崗位上所發出來的微光,小康之路才得以變得通透和閃亮。
未來,我們將協同政府、愛心企業、媒體、高校設計師以心比「鋅」,以實際行動溫暖當地人民的內心,攜手滿足改善當地營養膳食結構和助力人民脫貧致富的需求,共同為建設美好鄉村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