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的暢想》滕州馬鈴薯科技文化節主題詩作者陳昂收到家鄉土豆

2020-12-27 青年創投網

「在泥土的深處,孕育著金色的夢想,數以億計的馬鈴薯,迎風歌唱威武雄壯」。

「土地給予的恩情,馬鈴薯念念不忘,它願用一千種美味,讓生命再次綻放」。

隨著2020第十二屆中國(滕州)馬鈴薯科技文化節主題詩《馬鈴薯的暢想》的走紅,滕州馬鈴薯品牌被越來越多的百姓認可,4月初鮮上市的馬鈴薯一斤3.8元,今天的地頭價達到2.2元,一畝地產5000多斤,馬鈴薯種植戶一畝地可收入人民幣1萬多元。

4月23日,滕州馬鈴薯種植大戶們為感謝詩歌王子陳昂為家鄉滕州的土豆推廣寫詩,特選了20斤大個土豆快遞給陳昂,陳昂收到了滕州老鄉快遞的土豆很開心,他說滕州的土豆光滑細膩,美味可口,顏值很高,隨後他走進廚房為記者製作了一盤酸辣土豆絲。

陳昂非常關心家鄉滕州的發展。近年來,他受滕州市人民政府邀請先後為滕州書展、滕州市第十三屆、第十四屆、第十五屆、第十六屆「紅荷節」、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馬鈴薯節」、官橋「銀杏音樂節」等活動創作了主題詩歌。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他第一時間為家鄉滕州捐贈了價值2萬餘元的緊缺抗疫物資,援助家鄉人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陳昂是一名優秀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多寫哲學、人生、鄉愁、愛情,他的詩歌極具想像力和智慧力,飽含著對祖國、對生命、對生活的摯愛真情。陳昂的詩歌紮根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沃土,以奔放、溫暖、向善的獨特民族風格,彰顯著中國精神、中國氣質、中國境界,他的詩歌哲辯有趣、向上向善,給人帶來獨特的精神慰藉和靈魂洗禮。

「時間過來過往,我並未遺忘,只是白色的襯衫,在月光裡,一點點變黃。(陳昂《臥遊》)」。

「沒有人能活得高高在上,即便是太陽,也要把光撒向低洼的地方。(陳昂《莫忘曾經是書生》)」。

「那些不入眼睛的美麗,是短途不曾相見的風景。(陳昂《造物主從未間斷過對愛和美的吟詠》)」。

滕州是「中國馬鈴薯之鄉」,首創拱棚高效栽培技術,雙膜、三膜、四膜等種植模式,讓馬鈴薯每年4月就開始陸續上市,比露地栽培提早45天以上,填補國內市場空白,搶佔市場先機,是全國春季馬鈴薯的價格形成中心。(劉歡)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12月25日滕州馬鈴薯價格行情
    原標題:12月25日滕州馬鈴薯價格行情   【
  • 山東滕州馬鈴薯之鄉向武漢人民捐贈66噸馬鈴薯,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2020年2月1日下午兩點,裝載66噸馬鈴薯的兩輛卡車從滕州市出發趕赴武漢,將滕州人民的心意和牽掛傳遞給武漢人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病毒無情人有情,作為中國馬鈴薯之鄉,滕州市委、市政府發揮本地優勢,由滕州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牽頭,多部門聯合行動,連夜組織車輛,採購66噸馬鈴薯,為武漢在防控疫情期間保供應、穩市場貢獻一份滕州力量。
  • 馬鈴薯田苗後除草劑
    馬鈴薯又叫土豆、地瓜等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馬鈴薯又名山藥蛋、洋芋、洋山芋、洋芋頭、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陽芋、地蛋、土豆等。馬鈴薯在不同國度,名稱稱謂也不一樣,如美國稱愛爾蘭豆薯、俄羅斯稱荷蘭薯、法國稱地蘋果、德國稱地梨、義大利稱地豆、秘魯稱巴巴等。
  • 滕州土豆咋去了重慶「旅遊」?原來是扶貧大功臣
    他打開手機,給記者看了這麼一組照片:一個個碩大的土豆,被當地農民抱在懷裡,他們臉上洋溢著的,是驚喜、是意外、是激動、是幸福……「這是我市援助豐都的希森6號品種,今年 6 月份喜獲豐收的現場。」當時市領導來豐都調研,決定將馬鈴薯作為西移豐都的經濟作物首選。豐都本地產馬鈴薯個子小,畝產少,而滕州是著名的馬鈴薯之鄉,常年種植面積65萬畝,畝產達到3.5噸。對比之後,工作組決定「東產西移」,將滕州薯種送往豐都進行試種試銷。「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滕州、豐都兩地的領導抱著這樣的理念,拉開了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啟步之旅。北方馬鈴薯移植西南山區,是否能夠成功,這是困擾大家的第一個問題。
  • 哪種土豆能像慄子面兒那麼好吃?-【馬鈴薯】(下)
    (小編註:作者提到的男爵馬鈴薯,80%可能是同樣盛產土豆的北海道品種男爵土豆,是一名叫川田龍吉的男爵在上世紀初從腐國引進的優良品種,澱粉含量高,可以適合各種料理,蒸熟了放一塊黃油就已經非常美味。圖片來自網絡) 馬鈴薯原產南美洲,現在遍布全世界。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小說,每每寫戰士在艱苦惡劣的前線戰壕中思念家鄉的烤土豆,「馬鈴薯」和「祖國」幾乎成了同義字。羅宋湯、沙拉,離開了馬鈴薯做不成,更不用說奶油烤土豆,炸土豆條了。
  • 馬鈴薯,土豆、洋芋、山藥蛋,它們之間有區別嗎?
    馬鈴薯,土豆,洋芋,山藥蛋蛋誰才是這種塊莖狀植物的真名,今天我們就來考證一下它們幾個的前世今生。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這種一年生草本植物不是亞洲大陸的原生植物,而是來自於遙遠的南美洲,跟辣椒,蕃茄是正宗老鄉。
  • 彩色馬鈴薯知多少
    馬鈴薯在營養學家眼中是一種十全十美的食品,有「地下蘋果」之稱。馬鈴薯除了我們經常見到的黃皮品種外, 還有粉紅、紅、金黃、黑、淺紫、深紫等顏色的馬鈴薯, 這些薯皮、薯肉為彩色、具有特別營養價值的馬鈴薯, 稱為「彩色馬鈴薯」。
  • 彭伯頓起司馬鈴薯 誠邀各地加盟商 一起建立馬鈴薯大家庭
    彭伯頓起司馬鈴薯啟動A輪加盟方案. 彭伯頓起司馬鈴薯,臺灣夜市人氣美食.汕頭電視臺《美食潮》推薦美食 起司馬鈴薯源自臺灣臺中逢甲夜市,傳到臺北士林夜市後造成火爆排隊熱潮,迅速成為男女老少到士林夜市必吃的經典創意美食,隨後便熱賣到臺灣各大夜市成為家喻戶曉的臺灣創意小吃。
  • 最愛那滿地金黃:滕州馬鈴薯
    中國發展網訊 魯西南地區的滕州市素有中國馬鈴薯之鄉的美譽,在這裡年種植幾十萬萬畝的馬鈴薯。2015年馬鈴薯價格保險試點工作就在滕州市開展,目前已經走過了6個年頭,在滕州市發改局的帶領下,各家保險公司的積極參與推動下,馬鈴薯目標價格保險工作制度日益完善,薯農對保險的認可度越來越高。
  • 以心比「鋅」,用愛為美好鄉村鋪路——甘肅富鋅馬鈴薯主題工作坊...
    2020年,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攜手鳳凰網青春BANG、與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一同,力邀同濟大學創意設計學院設計師團隊,開展「用『鋅』的一餐」主題工作坊。通過創新設計扶貧模式,以社會設計手段,為甘肅定西及東鄉精準脫貧和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支持,為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甘肅富鋅馬鈴薯試點項目進行產品品牌、包裝、營銷方案設計。
  • 天賜"小黃人",美國馬鈴薯.
    譬如英國人,對馬鈴薯就有深刻的執念,雖然料理技藝有限,但不妨礙在超市裡能有十幾種馬鈴薯。國人的馬鈴薯料理,主要是展現刀工,切絲醋溜,切片乾鍋,化整為零融入各色醬料,終極目標能下飯。/ 切土豆絲,難倒廚房新手而對於懶人而言,最簡單的馬鈴薯快手料理還屬美國。收割回來的整顆馬鈴薯預先加工,製成各種形狀再冷凍輸送。
  • 馬鈴薯的營養與成分
    馬鈴薯別名土豆、洋芋、山藥蛋、荷蘭薯等。馬鈴薯有150多個野生種,栽培種8個,還有1個亞種,但只有2個種是現代栽培種的祖先,即普通種(亦稱智利種)和安第斯栽培種,目前栽培的主要是前者。
  • 【集錦】馬鈴薯先生,原來你是土豆……
    這款由水果姐Katy Perry代言的Popchips veggie chips健康低卡蔬菜薯片,是用非轉基因土豆、甜菜,紅辣椒,菠菜,西紅柿,豌豆木薯是熱帶植物的根部,脂肪比馬鈴薯少30%,Maxi梅西木薯片採用的是新鮮的木薯,混合甘薯、紫甘薯
  • 土豆怎麼做?大叔教你風琴馬鈴薯,香氣撲鼻,簡單易做,超好吃
    風琴土豆表面像拉開的手風琴,乳酪、培根都滲入了土豆裡,香氣撲鼻;多餘的土豆還可以搭配香草碎和芝士做薯角,在朋友面前小露一手,絕對驚豔。自從家裡買來了烤箱,每天晚餐都花樣百出,今天趁著周五,又用烤箱糊弄了個風琴土豆,剛開始知道它的時候,我是先知道名字,覺得好文雅呀這個菜……結果點開圖片一看,風琴是有點像,但我還是覺得它更像一條毛毛蟲。
  • 番薯、馬鈴薯、木薯「三兄弟」,為何唯獨番薯被全世界窮人「排擠」?
    當時在菲律賓做生意的陳振龍見到這種叫「甘薯」的塊根作物,且皮色朱紅,大如拳頭,產量高可廣泛種植,立刻就聯想到了自己的家鄉福建的困窘之處。在西班牙殖民者嚴格的禁令之下,陳振龍將一根紅薯的藤條經由各個口岸的嚴厲盤查,艱難地帶回了家鄉。
  • 馬鈴薯怎麼做才更加入味呢? | 馬鈴薯燉肉
    今天又到了「請問詹姆士「的單元,這次我們就來看看:怎樣做土豆才能更入味呢?希望可以幫到你。▼問題一:怎樣做土豆才能更入味?【1】切土豆採用滾刀切土豆的方式把土豆切小塊,然後放入裝有清水的碗中浸泡。▼(土豆入味技巧)土豆切成角狀的會更容易入味;浸泡土豆防止氧化。
  • 土豆這樣做太好吃了!焦香軟糯,口感豐富!潮汕傳統小吃馬鈴薯粿
    今天來介紹一道土豆做的廣東潮汕傳統小吃—馬鈴薯粿,也叫』』甘筒粿』』,也有人稱「荷蘭薯粿」,因為馬鈴薯在潮州話中稱為甘筒或荷蘭薯,最早出自潮州彩塘一帶地區,因為那裡盛產馬鈴薯。馬鈴薯粿蒸熟之後,色澤美觀、這個時候吃口味鮮美,比較原汁原味。
  • 馬鈴薯在潮汕地區的名字很特別,其中的淵源你知道嗎?
    馬鈴薯是一種很常見的作物,在我國很多地方均有種植,是一種非常百搭的食材,能燉,能炒,能燜,能熬湯,能油炸,還能做成土豆泥,深受人們的喜愛。馬鈴薯因形狀酷似馬鈴鐺而得名,在我國各地,人們對它的稱呼都不一樣,北方那邊稱其土豆、洋芋、山藥蛋等,南方這邊,像廣東人稱其為薯仔,閩南人稱其為番仔薯,我們潮汕人則將馬鈴薯稱為荷蘭薯或者「甘筒」(音譯),那麼潮汕這邊這麼有意思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 馬鈴薯的歷史故事,你可知?——中國篇
    上一篇小編和大家聊了一聊馬鈴薯在歐洲的歷史故事,今天小編帶您了解馬鈴薯的中國歷史故事,話不多說,開篇! 明末清初,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原產美洲的大批農作物也被歐洲殖民者通過海路帶到了東方。
  • 孝直鎮馬鈴薯豐收季,春耕時節「春收忙」
    孝直鎮馬鈴薯豐收季 春耕時節「春收忙」眼下,正值孝直鎮早春馬鈴薯收穫的日子,在孝直鎮商莊村的蔬菜大棚裡,村民們一邊忙著收穫土豆,一邊忙著裝箱,將一箱箱喜獲豐收的冬種馬鈴薯運到全國各地。在孝直鎮商莊村馬強的蔬菜大棚裡,記者看到村民們正忙碌著對馬鈴薯除根、分揀、歸堆、裝袋、封口的工作。馬強告訴記者,自己總共種有約80畝的馬鈴薯,去年12月5號種下,在兩天前就已經開始陸續採收了。今年的馬鈴薯質量不錯,畝產量也非常喜人。在村民的大棚裡,隨處可以看到外觀飽滿、個頭勻稱的馬鈴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