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馬鈴薯在潮汕地區的名字很特別,其中的淵源你知道嗎?

2021-01-11 愛生活愛老吳

大家好,我是老吳,一個永遠嘴饞的潮汕人。

馬鈴薯是一種很常見的作物,在我國很多地方均有種植,是一種非常百搭的食材,能燉,能炒,能燜,能熬湯,能油炸,還能做成土豆泥,深受人們的喜愛。馬鈴薯因形狀酷似馬鈴鐺而得名,在我國各地,人們對它的稱呼都不一樣,北方那邊稱其土豆、洋芋、山藥蛋等,南方這邊,像廣東人稱其為薯仔,閩南人稱其為番仔薯,我們潮汕人則將馬鈴薯稱為荷蘭薯或者「甘筒」(音譯),那麼潮汕這邊這麼有意思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從閩南那邊以及潮汕地區對馬鈴薯的稱呼,我們可以知道這馬鈴薯跟番薯一樣,是外國引進的,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潮汕地區的這兩個馬鈴薯的名稱最有意思,因為我們能從這兩個名字中知道馬鈴薯大概是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引進潮汕這邊的。不信?下面我給你解釋你就明白了,以下只是我個人的觀點,不具任何權威性,如果你覺得不對的話,那麼↓

首先就是荷蘭薯這個名稱了,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沒錯,跟它相近的還有荷蘭豆,其實這兩種作物的原產地都不是荷蘭,更加不是從荷蘭引進的,那麼為什麼要用荷蘭「冠名」呢?其實這跟17世紀強大的荷蘭艦隊有關,當年的荷蘭艦隊徵服了世界上好多地方,其中就包括了南洋諸島以及臺灣省,這期間也帶來了很多世界各地的土特產,其中就包括馬鈴薯。馬鈴薯以其強大的適應性在那邊落地生根,並且很受歡迎,所以當時在南洋的華僑就將其帶回潮汕地區種植。由於這作物是荷蘭艦隊帶到南洋的,所以他們就將其取個名稱為荷蘭薯,於是家鄉這邊也就跟著這麼叫了,這跟荷蘭豆的名字來源差不多。

荷蘭薯這麼解釋感覺還過得去,但是這「甘筒」(音譯)又是什麼情況呢?這個稱呼我叫了20幾年了,但是我至今都不知道這兩個字怎麼寫,甚至之前上網以及翻閱潮汕詞典都查不出所以然來。後來想起了以前對很多東西的奇怪稱呼都是直接音譯東南亞那邊國家的,比如「羅嘀」(花佔餅乾)、「囉離」(汽車)等等,想到這個我就去查了查馬鈴薯在東南亞那邊的各個國家的讀音,結果發現,印尼和馬來西亞那邊馬鈴薯都讀作「Kentang」(讀音類似於普通話的「跟黨」),這樣一來,「甘筒」這個讓人感到奇怪的稱呼的出處也就找到了。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時的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了東南亞那邊,因為馬鈴薯適應力強,並且很好吃,所以非常受歡迎。印尼以及馬來西亞那邊人將稱馬鈴薯為「Kentang」,而潮汕華人則將其翻譯為荷蘭薯,並且將其帶回家鄉種植,家鄉的人聽著他們叫這種作物「Kentang」,習慣了也就跟著這麼叫了,而這個詞加上潮汕口音就變成了「甘筒」(潮汕發音),於是後面大家就都這麼叫了。

正是因為馬鈴薯的引入,才催生出潮汕地區的一道著名小吃,那就是深受大眾喜愛的「甘筒粿」(音譯)。這是一種以土豆為餡料的粿品,用雪粉做成粿皮(也有用米粉的),再將切成小塊的馬鈴薯蒸熟,拌上香菇、花生、胡蘿蔔粒等等,再加入各種調料做成餡料包入粿皮中,然後用粿印印出形狀就能上鍋蒸了。蒸熟後的「甘筒粿」,透明的粿皮包裹著各種顏色的餡料,看著就有食慾,既可以馬上開吃也可以煎著吃,味道絕對讓人難忘,是最受人們喜愛的潮汕粿品之一!

在潮汕有不少東西的日常稱呼都是直接音譯東南亞那邊的口語的,這就是潮汕特有的僑鄉文化,這些音譯的稱呼除了感覺比較有趣之外,更多的是反映了當時背井離鄉的潮汕人的無奈,畢竟,如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離開自己的親人,冒著生命的危險背井離鄉呢?

本文由每天都在鬱悶的老吳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務必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它在潮汕被稱為超級味王,名字卻沒幾個人知道是怎麼來的!
    說起餃子,我們都知道,那可是北方人引以為豪的主食,每當有節日北方人就吃餃子,但你知道嗎,潮汕人其實也吃餃子,只不過我們吃的是湯餃,而且並不是主食,而是一種小吃,並且潮汕的餃子因為其中加入了一種特殊的材料,顯得特別不一樣。潮汕的餃子有兩種,一種是用魚肉做成餃子皮包成的魚餃,而另一種就是用普通的水餃皮做成的湯水餃,在潮汕地區的很多大排檔,你都能吃到這種富有地方特色的水餃。
  • 潮汕傳統小吃馬鈴薯粿
    很多人對潮汕美食都有一種嚮往,因為可能光小吃點心,就能吃上一兩個月每天不重複的呢。在潮汕,我們對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為「粿」。所以潮語所謂的粿,實際就是別處所稱的糕,但包括的範圍又不單純是「糕」。
  • 你真的了解潮汕嗎?
    為便於普通讀者了解,接下來將分別按名稱由來、區域範圍、地理概貌和歷史沿革四部分展開表述: 詞彙淵源 「潮汕」一詞肇始於1904年「潮汕鐵路」通車之後; 該詞於1907年5月22日丁未潮州黃岡起義爆發後開始被用著地名見諸報端,從此廣為人知(《南洋總匯報》撰文指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旨在推翻清王朝統治的黃岡起義
  • 潮汕100種美食指南!
    這么正宗的豬腸「漲」糯米只有潮汕才能吃到。,是潮汕地區最有特色的菜式之一打冷,是指潮汕地區的冷盤熟食。「金不換」是客家和潮汕地區的叫法,原是紅骨羅勒。不加「金不換」的炒薄殼是沒有靈魂的。「金不換」能除去貝類海鮮的腥味,使之更為鮮甜如果你去市場買薄殼,賣菜阿姨絕對會給你配一把「金不換」。
  • 甘薯和馬鈴薯為什麼有那麼多名字
    但乾隆以後,由於中國人口膨脹,加之技術瓶頸獲得解決,甘薯的栽種面積驟然擴大,遍及大江南北,而其名字也經歷了爆炸式增長的過程。窖藏甘薯塊莖越冬的技術最早起源於山東早期甘薯主要種植於閩粵地區,閩粵對甘薯的外來屬性知道得很清楚,因此和「番人」、「番仔」一樣,閩粵地區對甘薯的稱呼多以「番」冠之。但當甘薯北傳後,它的外來色彩就漸漸減低。
  • 【趣談潮汕文化】你知道嗎?秦始皇也講一口潮汕話
    圖中「漢語系」分為「北方官話區、上江官話區、下江官話區、吳方言、皖方言、閩方言、潮汕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九個單位。張惠澤說,外界公認潮汕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但後來的潮州府城話和再後來的汕頭市話多少都有演變,尤其是歷代來到潮州地區為官的北方官話對潮汕方言影響至深。但在張惠澤看來,這中間也有最古最純正的,那就是汕頭與揭陽普寧之間的潮陽話。
  • 彭伯頓起司馬鈴薯 誠邀各地加盟商 一起建立馬鈴薯大家庭
  • 這是最牛翻譯版,潮汕蔬菜的神叫法,你那裡是這樣叫的嗎?
    生活中美食處處都有,說起美食不得不提的便是潮汕這塊寶地,這裡是吃貨的天堂,熱氣騰騰的牛肉火鍋,油而不膩的滷味……這些美食可是享有盛名,家喻戶曉,令人垂涎欲滴。潮汕除了美食多之外,在潮汕人的飲食習慣中也透露著詼諧幽默。比如說潮汕蔬菜這些神仙叫法,這可能是你見過最牛的翻譯版,你那裡是這樣叫的嗎?
  • 潮汕美食全收錄,分分鐘讓你撐死在潮汕!資深吃貨必備
    —— 「食神」蔡瀾說起潮汕地區,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是叱吒風雲的商業大亨?還是Q彈的潮汕牛肉丸?真正的潮汕可遠不止如此。今天小編帶你來一趟「舌尖上的潮汕美食之旅」。潮汕人早晚最愛喝粥,而且必須是白粥。你可能會詫異,白粥有什麼好喝的?潮汕的白粥跟廣式或其他地區的粥可是有天壤之別。潮汕的粥,稱為「糜」,是介於稀飯和粥之間。
  • 廣東潮汕地區農村人辦桌,一桌就450元,看廚師都做了些什麼菜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人文風情,這些從當地的一些事宜就可以清楚看出,特別是從有宴會的時候辦的酒席就可以看出差別。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就有著很多的地區,其中城市和農村的條件差距就是非常大,而城市的酒席和農村酒席也是大有不同。城市酒席多是在酒店裡, 而農村地區酒席通常是是自家院子或是祠堂。廣東潮汕地區農村人辦桌,一桌就450元,看廚師都做了些什麼菜。
  • 廣東潮州的最大的江——韓江,潮汕地區的母親河,粵東的驕傲
    位於廣東省的東部地區有一條非常有名的河流,這條河流也是廣東第二大的河流,更是整個粵東的支幹流,也是廣東潮州最大的江。這一條江河就是韓江,韓江流域作為粵東地區最有影響力的河流,也是養育了潮汕地區的百姓的母親河。
  • 潮汕好吃的特產是什麼?這份集合潮汕美食大餐記得保存
    潮汕牛肉火鍋民以食為天,潮汕人更是把吃,吃出了精髓,特別是潮汕地區出名的牛肉火鍋,有些人會有疑慮,「潮汕」一個不是草原的地方,為啥牛肉做的這麼好吃?「一吊血水,二吊纖維、三吊雜碎、其吃法特別特別的講究,買不完的牛肉怎麼辦呢,那就做成牛肉丸,又是一大特色牛肉火鍋的黃金配角,就不得不說牛肉丸啦,潮汕的牛肉丸在潮汕有百年的歷史了,吃潮汕牛肉丸也可以根據喜好劃分,就比方說喜歡吃嫩點的就選牛肉丸,喜歡喜勁道點的就選牛筋丸。
  • 舌尖上潮汕,每年過年都會有「粿」,你吃了多少?
    小夥伴們可能知道小黑喜歡甜的東西,如果你有一個喜歡吃甜食的朋友,不妨把老鼠曲珍介紹給他,你不會失望的!還有一種食物是潮汕人最喜歡在春節期間製作的。他們分別是翠頭和馬鈴薯,有肉和蔬菜。每次我媽媽做的時候,小黑會在旁邊看著,最喜歡會做第一道菜和第三道菜,因為家裡人都很喜歡吃。
  • 舌尖上的潮汕,逢年過節必有「粿」,你都吃過多少?
    潮汕的「粿」文化博大精深,初來乍到的小夥伴可能都以為粿是一種水果,但是,小黑要在這裡解釋一下,粿其實不是水果,而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經過加工而制的食品,在廣東潮汕,福建,海南,臺灣這一帶都十分受歡迎在眾多的粿中呢,以紅桃粿最為經典
  • 馬鈴薯可以減肥你知道嗎?
    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L.),又稱地蛋、土豆等,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主要生產國有中國、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與營養價值。
  • 關於潮汕,你不知道的冷知識還有……
    時至今日,經營潮味鮮魚蛋粉小食店已經在廣州遍地開花,但這種美食卻已經在潮州失傳多時了,可能問及現在的潮州人,也不會知道魚蛋粉為何物了。一頭黃牛在外人眼中就是一頭牛,可在潮汕人眼中可以分為:五花趾、三花趾、吊龍伴、胸口朥、匙肉、匙柄、牛肚、牛百葉、牛舌、嫩肉……可以說,沒有一頭牛可以活著離開潮汕,也只有到了潮汕,才知道牛肉火鍋可以這麼樣吃。
  • 黑膜種植馬鈴薯的優點有哪些?你知道嗎
    大家都知道,這黑色地膜具有很好的保溫、保溼和抑草性,這3點無論是哪一點,都是之前白色地膜所有些欠缺和不具有的。因此用黑色地膜種植馬鈴薯,其優點主要有以下4點:1、很好的保溫性。這新品種馬鈴薯有兩個最大的特點,一個是早熟,一個是個頭大。我記得很清楚我姑姑家那是在2013年的時候,在她家蘋果園裡面用黑色地膜種植了早熟的這種馬鈴薯。這種馬鈴薯的芽口是紫色的,因此我們老家那邊叫做「藍洋芋」,吃起來真是不錯,按照我們家種植馬鈴薯的收穫時間來看,多是在金秋十月裡面,但是這在7至8月份就可以吃了。
  • 在廣東,潮汕美食是值得被尊敬的!
    —— 「食神」蔡瀾說起潮汕地區,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是叱吒風雲的商業大亨?還是Q彈的潮汕牛肉丸?真正的潮汕可遠不止如此。如果你問一個潮汕人家鄉有什麼特色,他一定會首先自豪地告訴你,來瓦們大潮汕,保準讓你一個月餐餐不重樣。今天小編帶你來一趟「舌尖上的潮汕美食之旅」。潮汕人早晚最愛喝粥,而且必須是白粥。
  • 潮汕過中秋,你知道多少?
    以至於中秋前後,往往潮汕地區的高鐵票、車票一票難求,大街小巷常常是車滿為患,到處塞車。中秋,既是潮汕人傳統習俗的美好體現,又有著潮汕人懷抱祖德、飲水思源的親情延續。所以,潮汕地區的中秋,似乎要比別的地方,來得較為熱鬧隆重一些。
  • 吃喝玩樂,大潮汕,走起
    潮劇,因形成於廣東潮汕地區而得名,俗稱「潮調」、「潮音戲」、中國十大劇種之一,廣東三大劇種之一種,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前走,是老城往昔最繁華的地方,南生百貨大樓和小公園,也是文姐童年時期最喜歡的地方,她說,童年最喜歡的就是跟著外婆到這裡逛,外婆會給她買各種玩具。回想起我童年的時候,外婆也曾牽著我的小手來這裡逛夜市買玩具,那回憶甚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