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次更新我的吃喝玩樂日誌已經是半年之久了
之前在文中提過自己是個「懶癌」末期人士
現在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以上情況 哈哈
今天的行程是汕頭市的老城區
汕頭小公園,作為汕頭老市區的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頭老城的核心地標和文化標誌,
每次有外地友人來汕,
小公園是必打卡地點之一,
但是來這裡那麼多次,
這次卻是與眾不同的:
小公園經過好長好長時間
(久到我都忘記了)的修建,終於煥然一新了。
更不同的是,
這次我不用再做導遊了,感謝我媽---文姐,帶領我!
跟著文姐的腳步重遊這裡。
透過文姐的視角,重遊老城,回顧她的童年。
出!發!咯!
木棉花開時節的汕頭,是舒適感特別高的
小公園周邊的停車位是相對比較緊張的,如果是自駕遊不建議亂停亂放,為了維護市容市貌,我們的交警叔叔是相對比較勤勞的,200RMB/張的罰單夠吃喝半天了呵!So,牆裂建議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人工代步或共享單車,走走停停,吃吃逛逛最方便了。
據導遊文姐透露,汕頭大廈,是70年代汕頭的一棟集酒樓plus酒店的綜合體,類似今天的五星級酒店系列。
修繕後的小公園附近各條路道沿途的牆體,由一些優秀潮汕青年人通過專業手繪的方式,把栩栩如生,色彩繽紛的傳統民俗文化用街頭塗鴉的方式展現在大家面前。
再拐入安平路,這檔賣潮劇音像的小攤檔,每次都引起我的駐足,從我幼兒園時期已經在此處,印象根深的是超級喜歡潮劇的外婆總帶我到這裡,看看買買。時間匆匆,經歷多少代人,潮劇文化越發璀璨。
潮劇,因形成於廣東潮汕地區而得名,俗稱「潮調」、「潮音戲」、中國十大劇種之一,廣東三大劇種之一種,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往前走,是老城往昔最繁華的地方,南生百貨大樓和小公園,也是文姐童年時期最喜歡的地方,她說,童年最喜歡的就是跟著外婆到這裡逛,外婆會給她買各種玩具。回想起我童年的時候,外婆也曾牽著我的小手來這裡逛夜市買玩具,那回憶甚是美好。如今外婆不在,我們時常感嘆,要是老一輩人可以看到老城如此美好煥然一新,他們該是多高興呢?
夜幕下燈光中的小公園
看到今日老城繁華之景象重現,我們見證著汕頭的成長。
來這裡最大的目的除了走走看看,回憶從前,最重要的莫過於吃吃吃了。
當然,潮汕美食成千上萬,好吃的店鋪各花各眼,但是小公園附近的一些食肆還是非常不錯的,值得推薦。
-老媽宮粽球-
推薦指數:五顆星
在有些城市,那些名聲在外食肆反而在本地人心目中不是很待見,但新關街的老媽宮粽球卻依然C位出道,完全出品在線,本地人也妥妥地支持。粽球就是我們平常講的粽子,只不過潮汕地區都喜歡叫它,粽球。
依舊人頭湧動,民以食為天
超多的粽球等著你
左邊的是豬場糯米,右邊的是潮汕鱟粿(讀hòu guǒ)
由於我們今天打算吃得品種比較多,加之這些小吃都算比較高熱量的食物,所以款式可以多點,但是分量不能多。最後點了份豬腸糯米和雙烹粽球。
切開的豬腸糯米淋上甜醬,口感真的軟糯而不膩,超好吃的,很對我的口感。
豬腸糯米,顧名思義就是用豬腸中間塞滿糯米,豬肉,花生,蝦米,香菇等餡料烹飪的一種潮汕小吃。味道軟糯,沾上甜醬來吃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關於粽球的原料種類以及豬腸糯米,鱟粿的價格已經pose在照片裡啦,大家可以自行挑選。
-新關街1號-
推薦指數:三顆星
拼命找,怎麼都沒找到這家店的名字,我也沒印象這家店之前是否在這個地理方位,看了一眼剛好是新關街1號,很好找。不過在文姐的強烈安利下,我們點了兩樣小吃,試試口感。
我們點了在老媽宮粽球沒點的鱟粿和無米粿,
潮汕不論老小都愛的無米粿,
而我本人最喜歡的,就是這款鱟粿了!
據《潮陽縣誌》載:「潮邑鱟粿乃粉粿中之精品,清康熙年間也以奉客。而粉粿則唐乃有之。」棉城先民用粥漿或薯粉以及鱟肉、鱟汁為料,蒸製成形似蟠桃的粿品,用油文火煎熬,再蘸以辣椒醬或醬油,而成美味食品鱟粿。今日的潮陽鱟粿,餡料用鮮蝦或碎肉,有的加香菇、鰈脯、花生仁一起調製,氣味更加芳香可口,為群眾所喜愛。僑胞歸裡,常專點品嘗。
打開模式的鱟粿外酥裡嫩,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餡料,肉,鵪鶉蛋,香菇,鮮蝦,再淋上秘制的沙茶醬,感覺不再棒了!據珠三角來的小夥伴形容,這口感有點鹹班的缽子糕既視感。具體是否,還是根據個人口感了。但這香味絕對無法抵擋。
對比起以往我吃過的鱟粿,這家店給我的感覺之能算是普通的水平,沒有太過驚豔。當然口感的東西各有各的直觀感受,不喜勿噴哈!
無米粿和辣椒更配哦!
無米粿是廣東潮汕一道傳統民間小食,無米粿也稱韭菜粿。傳聞是因為當時有位媳婦因為家中沒有大米,然後用番薯磨成粉製作了粿皮,加入餡料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無米粿。
無米粿的皮是番薯粉做的。無米粿以前的餡主要是韭菜,所以也叫韭菜粿,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變好,對食物口味要求變高了,無米粿現在口味變得非常豐富。
體驗之後,這家店的無米粿出品也是正常水平,沒有太驚豔的表現。
店主力薦他們家的蠔烙,鄰桌的母女也表示非常好吃,估計招牌菜是蠔烙,小夥伴們下次可以試試。說不定有意外驚喜喏!
這家店的勝在地理位置非常方便。
由於這些小吃的卡路裡實在太高,烹飪手法都是煎炸為主,所以也是非常容易膩的,於是乎,吃吃完還是需要喝喝來解膩的。
-潮聚-
推薦指數:四顆星
潮聚地理位置同樣也在新關街,就在老媽宮粽球隔壁。潮汕人對解膩這件事非常執著,除了日常我們所知道的喝各種茶,黃皮湯陳皮湯這些也是日常解膩好幫手。此刻的你,就果斷放棄可樂奶茶,來一杯妥妥解膩的本土飲品吧。套用一句很傳統的話,「解渴生津,解膩清腸。」
-飄香小食店-
推薦指數:四顆星
此次沒有打卡飄香小食店,一來之前去太多次了,二來它屬於名聲在外系列,每次去吃都是滿客排位,出品也屬於比較穩定正常系列,菜品也比較齊全,蠔烙,鱟粿,小米(潮汕燒賣),粽球,各種粿類(馬鈴薯粿,南瓜粿,筍粿等很多)湯類都有。
飄香的各種粿類(馬鈴薯粿,南瓜粿,筍粿等)
重返
青春
Go
to
1860
吃飽喝足之後循例還是要活動活動,共享單車走起!我們的下一站目的地在大概1km開外,汕頭1860文化創意園。
之所以對這個地方那麼熟悉親切,是因為外婆以前的老屋酒在這附近。除了小時候經常和兄弟姐妹來這裡玩,在這裡學騎單車等回憶,更重要的是,1860文化創意園的前身是汕頭第九中學,是文姐的母校,文姐度過青蔥歲月的地方。
1860文化創意園的教室都改成了各種類型的創意商鋪,手作工作室,咖啡廳,茶舍,還有創意展覽館等。
在創意園裡面經常有各種潮汕文化類的展覽或電影放映。
文姐看到這個忍不住衝上去給我做正確示範
我經常問起文姐,你青少年時期都是玩什麼遊戲,她經常給我形容一通之後我依然一臉懵逼。今天,她終於可以大顯身手...果然還是相當敏捷。
文姐說要帶我去看她曾經所在班級的教室,途徑畫滿塗鴉的樓梯,real有趣!外地的小夥伴你也來學一學,在此科普一下:
有影無:真的假的?
湊勞熱:湊熱鬧!
有架4:有架勢,好掂!
來踢桃:出去逛街,出去玩!
無影無跡:不真實,假的!
厝邊頭尾:鄰裡鄰居
收剎:適可而止
想無:想不到,不知道發生什麼情況
臭相:耍賴
擔軟:算了咯(不計較)
生菇:發黴
假壯:假裝自己很厲害(假裝身體很好)
做泥:怎麼了?
龍鍾:很精神
浮景:出去玩,有行情
最後教大家一句:大賺(意思就是發財啦!)
文姐以前的教室現在已經是創意園的辦公室啦,舊地重遊,她仍感慨萬千。
最後我們選擇在創意園天台一家茶舍衝一壺茶,品一口香茗,感受老城的從前與此刻。
再配上潮汕特色的茶點:束沙和荖花,度過一個舒適慵懶的下午。
很多在外的潮汕人歸家來到老城,都發現它的變化。
大家都說,老城變美了。
它本來就這麼美。
這座慢節奏,重人情,有世情,
充滿各類美食的海邊城市有它獨特的個性與風情,
浮浮沉沉,卻越有味道。
作為地標性代表的小公園,
值得花上半天一天來這裡體驗一下,
味蕾帶給你的衝擊和慢節奏帶給你的放鬆。
呀!舒坦!
愉快地結束了小公園之旅,
I love Swat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