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嫁到潮汕的重慶辣妹子如此搓湯圓

2021-01-18 谷饒論壇

 提示:點擊↑上方"谷饒論壇"關注我!

點我谷饒吃喝玩樂購,一年省好幾千 - 


明天就是:冬至

潮汕人稱為「冬節」

潮汕地區有「冬節小過年」之俗語

而在廣東其他地方更是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

可見大家對這個節日有多重視

今天,潮汕家家戶戶都要過冬節

那麼潮汕人是怎麼過冬至的呢?


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謝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須還要有冬節丸,人人必須食用以示一家圓圓滿滿,大小平安。



祭拜完祖先,一家大小吃頓暖暖和和的團圓飯。長輩們會說:「食丸闔家團圓,食糯米餞就有錢,食芹菜蒜有錢算也有錢勸(藏)。」雖然都是由食物名稱引申而來的諧音,卻也體現出潮汕人重視家庭,期盼團圓的美好願望。


上墳掃墓則是冬至的另一項活動。按潮汕的習俗,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謂之「過春紙」和「過冬紙」。

一般情況,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過春紙」俗例,三年後才可以行「過冬紙」。但潮汕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經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因為冬天少雨,陽光充足,在山野舉行祭祖較為方便,也藉此郊遊,起娛樂身心作用。



冬大如年,重慶辣妹子如此搓潮汕湯圓


在潮汕地區,冬至前一天,吃過晚飯後,家中的主婦就開始張羅著把一隻大箶(淺沿的筐籮)擺在桌上或地上,準備「SO」圓。冬節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參差不齊為好,這叫「父子公孫丸」,象徵著歲暮之際一家子圓圓滿滿。

起床之後,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這樣才算添了一歲。如果有家人外出未歸,那麼一定要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歸家時,做一碗湯丸給他吃。

「食了冬節丸大了一歲」的來歷?!

俗諺來歷,王琳乾先生在《說說小陽春與寒冬至》(載1987年第四期《潮人》)說:「人們對此有兩種解釋。

一說冬至是小過年,過了新年長一歲;

一說此語出自囚徒,因每年秋天,是殺人的季節,犯死罪的人,都在秋天處決。冬至一到,就可延至明年,所以犯人一食冬節丸,就說又多了一歲了。據舊史料所載:」後漢盛吉為廷尉,每年至節,獄囚當斷,妻夜秉燭,吉持丹筆,夫妻相對垂泣。『故前人詩有:「執筆對之泣,哀此擊中囚。』冬至一過,就封刀待秋官了。」


冬節丸除了搓成圓圓的,在揭陽普寧也有人把它搓成兩頭尖尖的小丸,也有人先把糯米粉團搓成小長條形,再用剪刀剪成尖丸。




東京丸是用東京薯澱粉做成的,東京薯是潮汕的特產之一,[學名竹芋]種在地裡的一種類,根果白色偏圓的,一般筷子般長度,多數用來煲湯或者磨成粉,性涼,清火去燥。主要是製作成東京丸子和甜湯。




姜薯,只有在潮陽和惠來的部分濱海地區的山地種植。其中,最出名的是潮陽河溪鎮上坑姜薯。上坑姜薯皮薄光滑,薯大肉白,粉泥沾連,品上質優。姜薯洗掉土削皮,浸水裡,不然會發黃姜薯抽用把一個個姜薯抽成一薄片一薄片的。燒開水後,把放進滾湯的水裡面滾一滾,看到薄片的姜薯片自然捲成卷了就馬上關火,不能煮太久,會爛的。加入白糖就可享用了。是山藥的一種。在潮汕地區,每逢春節,各家各戶都會煮姜薯湯待客。客人來拜年,都能喝上主人做的一碗姜薯湯的。



甜湯,在汕頭潮陽,潮南地區也有人在冬至丸裡加入了大薯,淮山等做成甜湯。




鴨母捻,傳統名小食,首創於清代初年,原名為糯米湯圓,現以潮州市太平路尾傳統名店胡榮泉製作的鴨母捻最為正宗。鴨母捻類似北方的湯圓,傳統製作要求嚴格。鴨母捻的餡有四樣,即綠豆餡、紅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餡約15克。鴨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傳統賣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相同,為區分每粒餡的不同,在包的時候,不同餡的鴨母捻形狀各異,如有的形狀略圓、有的略尖等,各有記號。是冬至,元宵必吃的甜湯。



在潮州也有人在冬至那天吃落湯錢,是用糯米做的,其味甘,性溫,食之有益氣止洩,補中益氣,主消渴,暖脾胃之效。糯米口感香糯黏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既是藥膳,又是美食,難怪既是烹調家又是美食家的潮汕人特別喜歡糯米。

做法:花生、芝麻炒熟壓爛與白糖粉混合,將糯米粉和成粉團,蒸熟,然後切成小件,沾上以配料即成。


冬節鴿,不是鳥,又叫菜包粿、冬節粿,是流行於廣東一帶的特色小吃,是廣東汕尾傳統節日冬節那天的餐桌主食,目前已經成為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日常食品。做法將割薯,菜脯,包心菜,芹菜,蒜,蝦脯,五花肉……(材料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配鹽等佐料翻炒,再將冬節鴿的皮包上。冬節鴿的皮做法:麵粉和糯米粉的比例為1:1,用溫水和成麵團,然後碾成餃子皮一樣薄的皮。把包好皮的冬節鴿放進蒸籠裡蒸熟為止,也可水煮。




菜頭粿,我們這叫菜頭丸,又稱蘿蔔糕。菜頭系蘿蔔俗名,菜頭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種,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製。把白蘿蔔刮去皮,用菜頭抽抽成小條狀,用手把蘿蔔汁捏幹。放入薯粉,鹽,喜歡花生的可以放點花生米,再均勻攪拌,如果太幹就用刀剁幾下就不會了。然後做成拳頭大的丸狀,放到鋪好炊布的蒸籠上蒸熟就行了。做好的菜頭圓可以即食,冷卻後切片用油炸風味更佳。




酥餃,有些地方叫油粿子,一種潮汕小吃。在潮汕人家,每當有隆重的節日時,潮汕人家都會做酥餃。1、皮的做法:把麵粉、雞蛋、油、水加到一起揉成麵團就可以。2、餡的做法:花生炒過去皮,打成碎末;芝麻炒過和花生末、白糖一切拌勻即成餡。3、取一小塊麵團擀成薄皮,取杯蓋壓出圓形餅皮(像做餃子皮一樣)。4、像包餃子一樣把餡包起來。5、再將包好的餃子放油裡炸,炸至金黃,酥脆香甜的酥餃就可以吃了。




今年冬節,你打算回家吃「冬節丸」嗎?


(來源:網絡、潮汕山哥)

相關焦點

  • 冬至,潮汕的小過年!重慶辣妹子如此搓潮汕湯圓
    「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可見大家對這個節日有多重視今天,潮汕家家戶戶都要過冬節那麼潮汕人是怎麼過冬至的呢?但潮汕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經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因為冬天少雨,陽光充足,在山野舉行祭祖較為方便,也藉此郊遊,起娛樂身心作用。
  • 冬至到,除了餃子,湯圓、年糕也是美味選擇……
    冬至時,很多北方地區的人們吃餃子、吃肉湯,南方一些地區吃湯圓,還有地區冬至有著別樣美食,一起看看這一天全國各地吃什麼吧。北方:冬至餃子不凍耳朵冬至這一天,北方大部分地區流行吃餃子。俗語說「好吃不過餃子」,冬至也不例外。
  • 猜燈謎、搓湯圓 昆陽這個小區冬至熱鬧顯
    猜燈謎、搓湯圓 昆陽這個小區冬至熱鬧顯 2020/12/21 14:46 來源:平陽縣昆陽鎮人民政府 編輯:遊歷 瀏覽:3412
  • 歡樂搓湯圓【四年級】
    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如此開心嗎?因為老師說今天要搓湯圓!我知道,既然要搓湯圓,那當然也有湯圓吃啦!想想就覺得好開心。眾所周知,湯圓寓意「團團圓圓」,今天要在「小水滴」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吃湯圓,我就感覺特別幸福,好像我們真的是一家人!開始搓湯圓了,老師讓我們先去洗手,並且要洗得乾乾淨淨的。接下來,老師從袋子裡拿出吊好漿的糯米糰,給每個同學都分了一點。
  • 冬至的奇特習俗話你知,吃湯圓嚼餃子,還有習俗好吃更好玩!
    在冬至的時候,人們最為熱衷的大抵是餃子。瑩白色的餃子,熱騰騰的熱氣緩緩浮起,輕蘸醋汁,咬開半口,或許是翠綠點綴肉料,又或許是鮮蝦紅裡透白炸裂口腔,好吃又給人莫大的視覺享受。餃子一直都是冬至時最為廣為人知首選,事到如今也只有湯圓能與它並駕齊驅,引起一大堆北方"餃子派"和南方"湯圓派"的撕逼大賽了。
  • 猜燈謎、搓湯圓 昆陽這個小區冬至熱鬧顯-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
    猜燈謎、搓湯圓 昆陽這個小區冬至熱鬧顯 2020/12/21 14:46 來源:平陽縣昆陽鎮人民政府 編輯:遊歷 瀏覽:2546
  • 五彩驛站 冬至到 吃湯圓咱厝幼兒園萌娃歡樂過佳節
    12月21日,學園飄來了陣陣湯圓香,原來這一天的午點是漂亮的「七彩湯圓」,孩子們翹首以待,紛紛為自己碗裡的湯圓點讚。當天,各個班級還開展了冬至主題活動,各班老師首先為孩子們講解了冬至的由來,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冬至的風俗,各班把廚房搬到課堂,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搓湯圓,忙得不亦樂乎。大家熱熱鬧鬧地圍在一起,品嘗著美味的湯圓,感受著幼兒園大家庭的溫暖。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說到冬至吃什麼,最最最普及的就是餃子了。特別是在北方區,吃什麼都不如吃碗餃子來的舒坦。冬至吃餃子的風俗相傳是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而且這冬釀酒,只在冬至前十天左右開賣,賣到冬至就結束,再想喝就得等下一年咯。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至今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但隨著各地區文化習俗的差異變化,餛飩、餃子、湯圓、年糕、冬節圓、赤豆粥、牛羊肉等這些其實都成為了冬至時令食品,那具體什麼地方吃什麼呢,我們接著往下聊!說到冬至吃什麼,最最最普及的就是餃子了。特別是在北方區,吃什麼都不如吃碗餃子來的舒坦。
  • 冬至鄰裡共團圓 碗碗湯圓暖人心
    該村黨支部與共建單位石獅農商銀行聯合,村老年協會、關工委共同參與組織的「溫情暖冬日 快樂過冬至」搓湯圓活動正在這裡舉辦,吸引了近百人參與,不少老人帶著小孩參加活動。 「藉助傳統節日契機,開展這樣的活動,讓共建單位增進交流,同時,豐富鄉親們的節日生活,尤其是讓青少年對傳統習俗有更多的認識。」侖後村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每到冬至日,人們就模仿張仲景做「嬌耳」煮食並和熱湯,積久成俗,「嬌耳」傳久生變,又有了「餃子」、「扁食」、「水餃子」、「水點心」等地方性名稱。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 冬至到了!除了吃湯圓,翔安人還吃「蝦米」?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也是一年當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過後,意味著進入「數九寒天」>在冬至這一天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飲食習俗北方地區習慣在這天吃餃子而在我們南方,則要吃湯圓在閩南地區,冬至還有進補的說法閩南人冬至呷蝦米?
  • 冬至快到了,北方餃子南方湯圓,教你自製黑芝麻湯圓,軟糯流心
    冬至馬上就要到了,冬至是24個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這天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區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吃水餃是從漢代一直流傳到現在的習俗,據說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還有老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但是我國地域遼闊,冬至吃餃子也存在南北差異,一般北方的朋友在冬至日是吃餃子,南方的習俗是吃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雖然冬至是北半球光照時間最短的日子,但並不是最冷的一天,因為地表尚有「積熱」,大氣和水分仍能儲存熱量,到了三九、四九的時節地表積熱最少,此時的氣溫最低,所以說真正的寒冬還在冬至之後。 此日我國北方大部地區平均氣溫在0℃以下,南方大部地區普遍在6℃-8℃。東北大地千裡冰封,黃淮地區銀裝素裹,江南地區的農作物仍在生長,華南地區仍保持在10℃以上。
  • 冬至來了,你吃湯圓了嗎?
    又由於冬至過後,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又有 "冬節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年節相差無幾。「中古以來,雖然冬至(至日)不是年節,但人們習慣把冬至看成『節氣年』的分界點,因為冬至日這一天,晝最短,夜最長,此後便是夜漸短,晝漸長,陰消陽長,新的一個節氣年又開始了。冬至節,古來官民有吃湯圓的習俗,人們有這樣一種說法:吃了冬至湯圓,大家又增一歲嘍!
  • 冬至吃哪些傳統食物 南方冬至節習俗是什麼
    餃子寓意吉祥,人們在冬至這天吃餃子,預示著吉祥如意!冬至吃什麼好四、湯圓「南吃湯圓」據說早在古代宋朝年間,南方地區就有冬至吃湯圓的習俗,湯圓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湯圓是用糯米製成的食物,它的餡兒有黑芝麻和花生醬等多種多樣,吃了後能健脾開胃,對調理脾胃有很大好處。在冬至這天食用,既應了習俗又滋補了身體。
  • 冬至快樂!你是湯圓派or餃子派?
    伴著清晨的冷空氣,冬至到了。提起冬至,我們其實並不陌生。在二十四節氣裡也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
  • 冬至吃啥?冬至吃啥這些各地習俗你了解多少
    2、南方人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 洛江「冬至」怎麼過?一個字「吃」!你搓出來的雞母狗仔長啥樣?
    ↓↓↓咱厝人,冬至時,碨米絞粞搓紅丸。搓糖粿,無稀奇,捏豬捏狗捏金魚。做雞仔,雞袂啼,落水要撈舉笊籬。囝仔人,勾勾纏,想吃你得敢赤鉗。野答工,逗支持,阿母挱啊一半暝,敬祖先,望新年,保庇平安趁大錢。閩南「冬至」之聽老輩人講,以前處決犯人是在冬至後的,因為近年關,人們為了讓犯人的年齡多一歲,就說吃了湯圓長一歲。意即過了年才死的。這樣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日本也有冬至過,不吃餃子和湯圓,他們只喜歡做這個!
    只是這個鍋不是圓的,而是類似於芋圓的橢圓形,所以有時候的鍋邊離中心大湯圓最近,得到的光照最直,俗稱夏至,而到了離鍋邊最遠的時候,則是冬至。冬至結束之時便是小湯圓朱家逐漸靠近大湯圓的時候,黑夜逐漸消散,春天在即。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