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300年老宅藏有1張木床,16萬不賣,看看啥木料如此金貴

2020-12-22 黃河鄉土故事

五一小長假期間,攝影師和影友來到太行山區農村採風,當地老師告訴我們說這裡有個300多年歷史的財主大院,保留的比較完整,這樣的明清民居建築很有地域特點,也是我們了解當地風土民情必須要看的地方,他帶著我們一路奔向目的地。

40多分鐘後我們來到了一個山村,這裡歸山西省沁水縣管理,當地影友老師帶著我們在村中的巷道一邊參觀一邊拍照,慢慢的轉到了村子南邊,一座高大的古民居呈現在眼前,古色古香老門樓敞開著大門,像是在迎接著我們的到來。

影友老師說這就是我們要看的那座300年的財主院子,高大的院子出乎我們的想像,抬頭仰望,門樓上方這個木頭雕刻造型讓我們大開眼見,從來沒有見過這個樣子,老師解釋說這是門樓上方的裝飾小門樓,由於年代就有,風雨侵蝕,上邊的磚瓦已經塌掉了,現在看到的只有木製結構了。

走進院子裡看到兩位老人家正在說話,同他們打過招呼,徵得允許我們便四下參觀院子,這是一個傳統的四合院子,裡邊的建築結構均是2層樓,難怪從外邊看上去非常高大,裡邊的建築讓我們看到了300多年前的主人是何等的富有。

大叔似乎不願意面對鏡頭,顯得有點拘謹,躲進了房間,大娘非常熱情,給我們介紹著他知道的這個院子的有關一切,她說自己姓張,今年72歲,以前聽公公婆婆說過祖上曾經是富甲一方的「地主」,院子的時間最少在300年以上,具體怎樣發的家自己也說不明白,現在家裡最值錢的有一張古床,隨後她把我們帶進了臥室。

張大娘介紹說,因為年代很久了,這個木床四周的稜角已經磨損掉了漆皮,但是依舊非常堅固,前些年農村經常來一些收古家具的人,他們說這個木床的木料很值錢,可能是花梨木或者老檀木一類,幾波人互相抬價最後有人出了16萬,但是我只允許他們只能看卻不賣,後來還有人說能值30萬。

張大娘的木床是一張雙人床,她說規格是傳統4X6的標椎,檔頭黑漆有點斑駁,裸露的木頭已經磨得非常光滑,這些都是幾代人使用留下的印跡,因為是祖上所傳,已經成了家裡的傳家寶,公公婆婆把它留給了我,我就要保護好把它傳下去,再留給孩子,至於將來他怎麼處理那是他的事情了。

我們走出了大娘的臥室,大爺也走了出來,他似乎沒有了先前的拘謹,也給我們解釋說「我們只有有一個兒子,家裡的一切都是留給他的,現在社會好,家裡不缺錢,祖先留下的老物件做好流傳下去,不論對家庭還是對社會都是個好事情,再多的錢都不能賣。」

張大娘對我們說夏季老房子裡特別涼快,是個避暑納涼的好地方,如果你們有興趣歡迎你們隨時來做客,家裡處處都是寶,到時候讓你們看個夠。

我們在張大娘家的門洞裡還發現了這個石器,您知道這是做啥用的嗎?大娘說這個東西也不賣,拍照看看是可以的。也許是以前收古貨的人多了,大娘也把我們劃歸到了民間古家具販子的隊伍裡去了。

厚實的大門木板上保存的很完整,鐵條鉚釘門環,一切都是那樣的精美,石墩高門檻是明清時期農村大戶人家的標配,門樓外邊一個照壁擋住了遠山,您知道這是啥講究嗎?

時代的發展農村也在經歷著變遷,大山裡也不例外,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民走出農村,融入現代城市生活,那些古老的建築和農村家園也在慢慢消失中,希望張大娘的兒子也能保護好自己的老宅,房子也好木床也罷已經不是錢的問題,它是一個年代和歷史的記憶。各位,你能認出張大娘家的木床是啥木料做的嗎?是不是很值錢?【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關注作者】

相關焦點

  • 井柏然:3000字賣300萬!粉絲:值3000萬,1字賣1萬
    文丨曹鏡明題丨井柏然:3000字賣300萬!粉絲:值3000萬,1字賣1萬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名人書法的看法!不過在昨晚看的新聞中,也有粉絲抱怨,價格太便宜,最起碼也得300萬,1個字賣1萬元才最合適。當然,這是最典型的粉絲心態。
  • 農村有人高價收購舊縫紉機,一臺最低300塊,這有啥用?
    去農村收購物品的商人最常見的是收集廢品,然後在夏季收穫和收穫時收購糧食。此外,還有舊手機、舊電動車回收、各種舊豬槽回收、農村舊家具回收、舊房間橫梁、各種古錢幣、食物券等比較「冷門」。這些筆者都見過,但近年來農村又發生了新的回收利用。就是收購舊縫紉機。筆者以前從未見過收購舊縫紉機。一下子產生了好奇心。筆者家裡也有一臺縫紉機,回家的年比筆者本人大,至少有三四年了。
  • 70歲老奶奶的「翡翠白菜」值300萬!農村全都是寶貝!
    都說現在農村沒什麼好東西了!其實,真正的玩家還是財不外露的!看看這位70歲的老玩家,光是家裡一顆翡翠白菜,就能賣300萬!
  • 哈弗H6憑啥能賣300萬輛?它到底好在哪裡?第一批車主說出實話!
    哈弗H6這款車作為長城旗下的佼佼者,在我國市場上創下了一個銷量傳奇,連續很久都穩穩坐在銷冠的位置上不曾被動搖過,迄今為止它在全球已經賣了300萬輛車。很多國人都對此感到非常不解,10年前哈弗H6剛剛上市,那時候市場還是合資車的天下,它憑什麼就能突出重圍呢?
  • 3000元買300平方米老宅,父子倆改造200天,圈粉百萬,收益50萬元
    在河北省邯鄲武安市近古村,有這樣一對父子,父親名叫武現平,兒子名叫武中南。今年春節,武中南花3000元買了300平方米的老宅,開始和父親親手改造,並將改造過程拍攝成短視頻發到網上,成為一對網紅父子。近日,河北青年報記者驅車來到老宅所在地,感受老宅的「新生」,了解這對網紅父子的不凡經歷。
  • 農村夫妻「獨家秘方」烤全豬,1年賣300頭賺20萬,土豪開寶馬嘗鮮
    身邊幾乎所有的朋友,只要一提到吃,就會豎起耳朵,兩眼放光,一個個跟餓狼一樣,現在的人對吃確實有不可抵擋的魅力,說的就是你,別不承認。在我們的身邊最不缺少的就是美食,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美食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了,每一個地方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一種稀罕的美食,雖然剛開始的時候生意火爆,吃貨們為了嘗鮮,排隊半個小時都願意,但是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原本生意火爆的美食卻無人問津。
  • 嵐山農村夫妻賣「朝牌」小吃,3塊1斤好吃筋道,一天能掙300元多
    嵐山農村夫妻賣「朝牌」小吃,3塊1斤好吃筋道,一天能掙300元多。現在生活越來越好,農村的生活條件不斷的提升,尤其在吃的方面,什麼樣的都有。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嵐山農村夫妻賣「朝牌」小吃,生意非常好,一天能掙300元多。
  • 80後耗資數百萬買300多張古董床 最貴40萬(圖)
    五六年耗資數百萬買來300多張古董床 租一棟小樓3套大戶型擺放年租金20萬  80後收藏古董床 就圖有個喜好  1年多前,50多歲的歌樂山居民吳叔接了份好差事:每月3000元,活兒不累,負責把家裡的物件照看好就是。
  • 進城市還是回農村?農村戶籍、宅基地的價值有多高?
    城市固然機會多,但城市也充斥著階層和圈子,普通人很難有階層躍遷的機會,更有爾虞我詐、拜金主義、高競爭、高物價的壓力,很多農村人不適應,甚至身心俱疲。農村籍大學生、未購房的打工者,現在都面臨著城市vs農村的抉擇。 一、進城還是回村?
  • 《嚮往的生活》來了最金貴嘉賓,黃磊不敢讓她幹活,只因賠不起
    現在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啥樣的綜藝節目都有。最近《嚮往的生活》很是受觀眾喜愛,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溫馨節目。這個節目主要目的就是教大家自力更生,並且還都是在農村幹活。讓明星們都好好的體會一把農村人的生活,有些明星們都非常受不了,那是因為他們根本都沒有體會過在高溫之下工作的經驗。但是這些嘉賓都還小,都只是一些孩子們,壓根都沒有受過這些苦。所以說當他們來到這裡的時候,都吃不了這些苦,畢竟都是被嬌生慣養起來了。
  • 富豪三餐吃啥?這部紀錄片說:一口酒5萬,品金銀,吃青蛙卵
    一罐白煌魚子醬可以賣到24000英鎊,約合人民幣21萬。一勺就能吃掉一萬塊人民幣,也就是我一年的口糧吧……俗話說,好馬配好鞍。本以為這麼金貴的吃食,餐具自然也不一般,必須非金及銀啊。萬萬沒想到,有錢人就是這麼出其不意。富豪吃魚籽醬一定要把醬放到手背上,這樣才能吃到原汁原味。
  • 7旬農村大爺3千元僱「保姆」,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看長啥樣子
    在山西農村採風時,遇到了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情,村裡人說,這個大皂角樹前面的院子裡有個70多歲的老人家,去年花3000元賣了個「保姆」,這個「保姆」可是厲害,每天能讓老人擠出2斤鮮奶。幾個人問這個「保姆」長啥樣子,村裡人笑而不答讓我們自己去看看。
  • 10張農村老物件,圖7木製工具不認識,看看是個啥
    端午節期間,攝影師和影友老師一起來到山西省黃河岸邊的農村採風,走進農家我們在7旬姚大娘家拍到了一組「稀罕物」,這些老物件看看您能認識幾種。這是一個直徑僅有26CM的鑄鐵盆,據說已經有200多年時間了,是個洗臉盆盆,如此「玲瓏嬌小」讓人都不敢相信。
  • 夏天,多的「金貴」水果在中國種植了7000年
    事實上中國的成果並不劣於這些國家,畢竟我們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所以中國有上千種水果品種,但其中很多還沒有形成養殖規模,只能在野外看到。隨著對水果產業的重視,現在我們有很多水果生產也很豐富,出口到很多國家。以這個水果為例,如果我們想說這個夏天最「金貴」的水果,我們就得談談這個水果,他非常爛大街在中國中。
  • 不想打工了,在農村有沒有投資10000,一天賺300的項目
    投資10000每天利潤300元,還是在農村,這個目標能實現嗎?我感覺有點難度,怎麼高回報率的項目,肯定是有的。首先說下40歲的男人,正是上有老下有小,這個年齡段也是經歷過滄桑,各種經驗也是收穫頗豐,找個工作上班工資應該也有個兩百多,如瓦工、鋼筋工、水暖安裝等等吧。
  • 鄉下老宅門前的那棵老槐樹
    我老宅門前的這棵老槐樹,陪伴了我們整個童年到現在的老槐樹,深冬三九之初天氣特別的冷,我已有一段時間沒回老宅了,夜間獨居一室的我,忽然想起家鄉老宅門前那棵老槐樹......瞅啥呢?你爬上樹摘槐花唄?」他不情願地瞥了我一眼,牽牽微薄的嘴角,一臉的壞笑:「過來!過來!耳朵、耳朵,把耳朵靠給我。」我把耳朵貼近他,他賊似的眼睛環顧四周,把手指往嘴唇中間一豎:「噓!別嚷嚷,你給我一塊橡皮吧,或者一根鉛筆都行,要多少槐花兄第都給你摘。」我摸摸母親用她很舊的大布衫縫製的花書包,拿出橡皮,用削鉛筆小刀把橡皮一割兩半:「嗯!給你一半吧。」
  • 就賣1個鐵板炒飯,他憑什麼月入16萬?
    在上海,一個叫做田源的餐飲創業者卻做到了,在他的店裡只賣炒米飯和滷製品,25 平小店,4 張桌子,90% 的貢獻率均來自外賣。平平常常一天就能做到 300 多單,一個月 1 萬餘單,自從它火爆以後,還帶火了炒米飯這一品類,去年僅上海一個地區以炒米飯為大單品的餐廳開始激增。
  •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們國家有很多流傳至今的俗語,這些可能也都是經驗之談,比如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等等,這些所以非常的有道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叫做「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很多人都覺得這句俗語比較的恐怖,這樣的處境似乎也比較的艱難,是一種非常困難的選擇,這句話其實是後一句是最主要的,不從空屋老宅過指的是不要選擇沒有人住的空宅子,樓房基本上沒有這樣的擔憂,但是在農村有很多這樣的空房子。
  • 農村一種美食羊肉鍋子泡麻花,顧客排隊等吃,看看啥情況
    據權大姐說,他和丈夫幹這行已經十幾年了,基本上天天出勤,哪裡有大型活動或演出他們都會趕到此處賣羊湯,今天稷山縣陽平村這裡舉辦鄉村籃球賽,她和丈夫開車從40公裡外的家裡拉著鍋灶,把準備好的羊肉、羊雜、羊血、大蔥、香菜麻花等配料齊全來到這裡賣羊湯。
  • 寶豐縣張八橋鎮老宅:均為清代建築,鄰居喊你回家串門了
    每當假期時,我都會回到老家,去鄰居家拜訪一下,他們每次都會說,只有你們從外面回來了,咱們的村莊才會熱鬧,我們平常都基本上不怎麼溝通,或許這就是農村的現狀吧!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那孩童時快樂的相聚,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出門在外的人,更是早已不知鄰居這個詞的意義,時代的變遷,連個招呼都不打,就這樣,我們少了一處相聚,多了幾份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