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多子不是福,到老住破屋」啥意思?道出農村人的辛酸
過去人們常說養兒能防老,子女多了到老了不怕沒人照顧,所以家家戶戶都想多生幾個。可事實上,農村裡還有句老話叫「多子不是福,到老住破屋」,說明孩子生多了有時候也不是好事,到老了弄不好會淪落到住破房子的境地。這兩句俗語在意思上大相逕庭,到底孰對孰錯呢?相信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對此一定有自己的見解。
從現實情況來看,這兩句俗語說的都沒錯,但它們的缺憾之處在於過分片面、以偏概全,對於養老這個問題我們應該結合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變革來分析。
比如在過去,農民們大多只能靠天吃飯,經營莊稼地用的農具也比較落後,所以種地這事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勞動力。毫無疑問,強壯的男性就是好勞力,家裡邊的年輕男性越多,這家人的莊稼收成一般也就越好,日子過得也更紅火。
正因如此,以前農村才會流傳這麼句「養兒能防老」的俗語,家裡的兒子們總有一兩個孝順的,人到老了才有依靠。不過隨著社會的變遷,農村的情況也在悄悄發生著改變。多年前的政策規定,一對夫妻只能要一個小孩,所以很多家庭就算想多生幾個兒子也沒機會。近些年政策放開了、準許生二胎了,很多人卻不願意生了,倒不是因為自己不想生,而是現在養孩子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對於農村地區來說,現在養個男孩實在不容易,有些好事的人還打趣,把男孩們比作「吞金獸」。這話雖然聽起來幽默風趣,可體現的卻是很現實的問題,不說別的,十幾年的教育就得投入不少錢,如果想補個習、上個特長班或者出個國啥的就更沒法算了。到了二十來歲、該結婚的年紀,當父母的還得考慮房子、車子和彩禮,有些農村地區的彩禮錢高的嚇人。結合這種種原因,現在的父母都不樂意再多生孩子了,而且很多人更樂意生個女孩。
除此之外,即便有能力多生兒女,老了也不一定就能安享晚年。這也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媒體上經常報導,有些老人家裡其實有好幾個兒女,但就是沒人願意贍養老人,說句不好聽的就像踢皮球一樣,把老人推來推去,可能這月在大女兒家住,下月就得去小兒子家,上了年紀的人哪經得起這種折騰,所以這類老人多半生活得不幸福。究其原因不過兩點,一是兒女們的確不孝順,打心眼裡不想贍養老人,這肯定是不對的。
另一種情況是,兒女們也有自己的家庭,常常是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他們整天為了生計奔波,沒有空閒的時間照顧老人。如果家裡老人的身體還硬朗那還好說,如果老人的身體不幸有恙、得有人貼身照顧,那么子女們的處境確實不好受。這種情況在很早之前的農村一般就不會出現,那時候家家戶戶無非忙活地裡的莊稼,所以子女們再忙也不會沒有時間照顧老人。正因如此,「養兒防老」這句話就逐漸被「多子不是福,到老住破屋」代替了。
養老問題是社會上很多家庭普遍面臨的難題,雖然導致這種困難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單純地不孝順老人的情況是極少的,尤其是為人父母的中年人,他們同樣也是孩子的父母,正所謂言傳身教,如果自己不贍養老人那麼將來自己的孩子恐怕也不會孝順自己,所以趁著家裡年邁的父母還健在,作為子女一定要以包容之心讓老人們過一個快樂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