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非常寶貴,因為一生只有短短幾十年的光景,如果去掉兒童和老年的年齡,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也就三四十年。
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就算是普通的感冒也會讓人很痛苦,更何況是患上了不治之症。農村俗語「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就是一句道盡農村人心酸的至理名言。
生病之後不僅整個人的狀態非常差,而且還很容易影響幹農活。另外,生病之後就需要打針吃藥,這其實也是一不小的開銷,很多人都負擔不起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
第一、小病靠扛,大病躺床
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道理,可是在很多農村地區,由於人們的生活條件比較差,再加上當地的醫療條件落後,所以導致很多人生病之後,都無錢可治或無藥可醫。
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中,這樣的事情也屢見不鮮。還有就是很多農村人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不高,他們認為自己的身體比較強壯,所以遇到一些小病的時候,只要扛一下就能過去。
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小小病家中,最終因為延誤而變成了難以治療的大病。甚至在一些比較落後的偏遠山區,無論大人還是孩子生病之後,都沒有去醫院治療的意識。
自己找一些民間的偏方治療,這種做法很容易誤診或者吃錯藥,對生命的威脅非常大。更有甚者還會找一些所謂的巫醫看病,最終導致患者因為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而死亡。
這種「小病靠扛,大病躺床」的思想,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第二,農村醫療保障水平低,不敢生病也看不起病
隨著國家各項建設和體制越來越完善,很多農村地區也開始普及醫保了。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新農合,就是農村醫療保險的代表。
但由於很多農村人的思想比較固化,他們認為交了錢之後自己根本用不上,所以就是在白白的浪費錢。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一大部分農村人都不願意交醫保。可是一旦遇到了大病之後,很多人因為沒有這項基本的醫療保障,所以最終因為看不起病而白白送死。
如果繳納了醫保,就會有相一定的報銷比例,這樣就會減輕患者的家庭壓力。
因為落後愚昧的思想而不去繳納醫保,一旦自己或家人患上了某些疾病,就必須要去大醫院看病。
一個簡單的心臟支架就要好幾萬,更不用說治療癌症疾病了,所以農村人才會有「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的說法。
第三,收入水平低,因病致貧屢見不鮮
從現在的大趨勢來看,農民的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升,而且他們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改善,很多人甚至搬到了城裡住上了樓房。
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農村地區依然無法與城市相提並論,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經濟條件,都存在著很大一段差距。
在一些比較落後的農村,依然還有十分貧窮的現象,就更不用提所謂的存款了。依靠種地生活的農民只能賺出一家人一年的開銷,另外根本沒有任何盈餘。這樣的家庭一旦有人生病,簡直就像天塌下來一樣可怕。
因為但凡是比較嚴重的疾病,動輒就要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治療費,對於城市家庭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更何況是貧窮落後的農民家庭呢?
所以農村人最怕的事情就是生病,因為有的時候連生病都生不起。很多農村家庭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可是最後卻因為一場大病重新致貧。
這樣的例子絕對不是個例,而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普遍現象。所謂農民才會說:「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
所以只要生活在農村的人不生病,或者說有足夠的醫療保障,對於他們而言就是天大的幸運。在現實往往和理想有很大差距,由於農村人對醫保的認知存在誤區,所以依然有一部分人沒有繳納醫保,並抱有不會生病的僥倖心理。
結 語
改革開放之後各地經濟都出現了突飛猛進的勢頭,成都農村地區也擺脫了貧困。但是很多農村人由於根本沒有積蓄,所以最怕的事情就是生病。
因為現在的醫療費實在是太高了,根本不是一個普通農村家庭能夠承受的,所以他們才認為三年不生病就是走好運,道出農村人的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