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說「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啥意思?道出農村人的辛酸

2021-01-15 騰訊網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非常寶貴,因為一生只有短短幾十年的光景,如果去掉兒童和老年的年齡,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也就三四十年。

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就算是普通的感冒也會讓人很痛苦,更何況是患上了不治之症。農村俗語「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就是一句道盡農村人心酸的至理名言。

生病之後不僅整個人的狀態非常差,而且還很容易影響幹農活。另外,生病之後就需要打針吃藥,這其實也是一不小的開銷,很多人都負擔不起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

第一、小病靠扛,大病躺床

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道理,可是在很多農村地區,由於人們的生活條件比較差,再加上當地的醫療條件落後,所以導致很多人生病之後,都無錢可治或無藥可醫。

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中,這樣的事情也屢見不鮮。還有就是很多農村人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不高,他們認為自己的身體比較強壯,所以遇到一些小病的時候,只要扛一下就能過去。

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小小病家中,最終因為延誤而變成了難以治療的大病。甚至在一些比較落後的偏遠山區,無論大人還是孩子生病之後,都沒有去醫院治療的意識。

自己找一些民間的偏方治療,這種做法很容易誤診或者吃錯藥,對生命的威脅非常大。更有甚者還會找一些所謂的巫醫看病,最終導致患者因為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而死亡。

這種「小病靠扛,大病躺床」的思想,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第二,農村醫療保障水平低,不敢生病也看不起病

隨著國家各項建設和體制越來越完善,很多農村地區也開始普及醫保了。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新農合,就是農村醫療保險的代表。

但由於很多農村人的思想比較固化,他們認為交了錢之後自己根本用不上,所以就是在白白的浪費錢。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一大部分農村人都不願意交醫保。可是一旦遇到了大病之後,很多人因為沒有這項基本的醫療保障,所以最終因為看不起病而白白送死。

如果繳納了醫保,就會有相一定的報銷比例,這樣就會減輕患者的家庭壓力。

因為落後愚昧的思想而不去繳納醫保,一旦自己或家人患上了某些疾病,就必須要去大醫院看病。

一個簡單的心臟支架就要好幾萬,更不用說治療癌症疾病了,所以農村人才會有「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的說法。

第三,收入水平低,因病致貧屢見不鮮

從現在的大趨勢來看,農民的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升,而且他們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改善,很多人甚至搬到了城裡住上了樓房。

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農村地區依然無法與城市相提並論,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經濟條件,都存在著很大一段差距。

在一些比較落後的農村,依然還有十分貧窮的現象,就更不用提所謂的存款了。依靠種地生活的農民只能賺出一家人一年的開銷,另外根本沒有任何盈餘。這樣的家庭一旦有人生病,簡直就像天塌下來一樣可怕。

因為但凡是比較嚴重的疾病,動輒就要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治療費,對於城市家庭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更何況是貧窮落後的農民家庭呢?

所以農村人最怕的事情就是生病,因為有的時候連生病都生不起。很多農村家庭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可是最後卻因為一場大病重新致貧。

這樣的例子絕對不是個例,而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普遍現象。所謂農民才會說:「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

所以只要生活在農村的人不生病,或者說有足夠的醫療保障,對於他們而言就是天大的幸運。在現實往往和理想有很大差距,由於農村人對醫保的認知存在誤區,所以依然有一部分人沒有繳納醫保,並抱有不會生病的僥倖心理。

結 語

改革開放之後各地經濟都出現了突飛猛進的勢頭,成都農村地區也擺脫了貧困。但是很多農村人由於根本沒有積蓄,所以最怕的事情就是生病。

因為現在的醫療費實在是太高了,根本不是一個普通農村家庭能夠承受的,所以他們才認為三年不生病就是走好運,道出農村人的心酸。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多子不是福,到老住破屋」啥意思?道出農村人的辛酸
    農村俗語:「多子不是福,到老住破屋」啥意思?道出農村人的辛酸過去人們常說養兒能防老,子女多了到老了不怕沒人照顧,所以家家戶戶都想多生幾個。可事實上,農村裡還有句老話叫「多子不是福,到老住破屋」,說明孩子生多了有時候也不是好事,到老了弄不好會淪落到住破房子的境地。這兩句俗語在意思上大相逕庭,到底孰對孰錯呢?相信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對此一定有自己的見解。
  • 農村老農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不少俗語,就是關於這些養殖牲畜的,像是「雞三狗四」,「雞不六載,狗無八年」,「貓來窮,狗來富」等等很多,今天就挑兩個來說一說。在你家農村有沒有流行著一句「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裡說的三和六,都是壽命。動物的壽命和人類比起來,比較短壽。拿它們六七年的壽命來講,放在人的身上,大體相當於我們六七十歲了。
  • 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悠久,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些老話代表著老祖宗的智慧,也能從中告訴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老話都是老祖宗根據自己身邊的日常,總結出來的親身經驗。
  • 農村俗語「一個兒子不老,兩個兒子沒家」是啥意思?道出社會現實
    我國自1999年步入老齡化社會以後,截至2017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佔總人口的17.3%,隨著老年人的越來越多,養老問題也突顯出來。而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要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還真的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 農村俗語:「人窮莫與親來往,馬瘦別在軍中行」說的是啥意思?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聊到了人生的話題上,老農說:人啊!需要有自知之明,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或所處的環境究竟如何。如果一個人沒有這種認識,就會遭人看不起。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人窮莫與親來往,馬瘦別在軍中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
  • 農村老人說:「碗邊飯吃不飽人」,你知道是啥意思嗎?說得太好了
    農村老人說:「碗邊飯吃不飽人」,你知道這話是啥意思嗎?說得太好了在農村人們聊天時,經常會說一些俗語老話,這些老話都是人們生活中經驗之談,對年輕人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有的俗語一聽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有的俗語需要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 農村常說窮養男孩富養女,啥意思?很多人的理解讓人哭笑不得
    農村常說窮養男孩富養女,啥意思?很多人的理解讓人哭笑不得。農村是我國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過渡產物,雖然如今還存在,可是在往後農村的概念肯定會逐漸消失。當然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因為農村主要以務農為生,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自給自足,所以較為封閉。傳統思想也非常重,家庭上,早年大多是男人當家做主,也形成了特殊的文化。比如農村常說的窮養男孩富養女,這句話就是我國農村傳統思想下的經典話語了。不過現在很多人的理解卻讓人苦笑不得,習慣性認為就是男孩要窮養,對於女孩要富養,大多都是經濟上的。
  • 農村老俗話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現在的農村,不光留守兒童多,留守老人更多。很多老人,辛苦一輩子把兒女拉扯大,兒女長大了,結婚生娃了,外出打工掙錢,又把孫子孫女留給老人帶。饒是這樣,還有農村俗語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這是什麼意思呢?您怎麼看?
  • 農村老人常說: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啥意思?
    「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老俗語說的有點可怕,家裡如果有滴淚屋,那麼三年就要哭一場。很多人不禁會問,什麼是滴淚屋?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句老俗話。在講之前,我們先來解釋一下滴淚屋指的是什麼樣的房子。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老祖宗有句俗話,叫「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話其實是一句風水中演化出來的,原話叫做「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
  • 農村建房有講究,俗語「大房門前小破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
    國慶到來,在這個國慶長假裡很多人都利用放假時間回到了農村,在農村老家跟父母團聚。農村雖然交通各種資源沒有大城市便利,但是很多農村山美水美,空氣新鮮,農村房屋建設居住也更加舒服。並且這幾年我們很多地方的農村房屋建設越來越多,人們對於建房是有一定要求的。
  • 農村俗語:「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這句話是啥意思
    在幹什麼事情的時候,都要找對方法,如果方法不對往往會事倍功半,比如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趕豬三年成疲漢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趕豬,在以前的農村,特別是靠近大山的村莊,人們總會把小豬趕到山上或者河邊去放養,如果摸不對豬的特性,豬群就會滿地亂跑。有些人只知道用樹枝追趕豬群,但豬卻不知道主人的意圖,只能四處亂撞了。
  • 在農村,老人常道「雞五,狗七,貓九年,家衰財敗」,啥意思?
    時光飛逝,轉眼間已經到了2020年,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有過歡樂,也有過辛酸,有過期待,也有過迷茫。但是隨著返鄉道路的接近,我們臉上的喜悅也越來越明顯。不過隨著新冠疫情的到來,我們臉上也掛滿了憂愁,心裡多了幾分擔憂,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究竟何時才能結束。
  • 農村老人常說:「來客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席」,啥意思?
    今天咱們就來嘮嗑一下,農村老人常說:「來客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席,可嘆十人九不知」,看看是啥意思?有什麼含義?雖說這些俗語放到現在,可能已經不適用了,但在招待客人的禮儀上,要是搞錯了,可能會引來尷尬甚至誤會,所以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畢竟這是古人流傳下來的待客之道。先說「來客不擺三盤菜」。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是滴淚屋?老話還在理嗎
    自古以來蓋房子就是農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一座房子不僅是庇護全家人的場所,同時一家人心靈的寄託,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的講究特別多,比如房子的選址、建造的時間、房間布局等,比如今天所說的關於房屋布局的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什麼樣的布局是滴淚屋?
  • 農村俗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評價說,現在的交通工具發達,網絡視頻聯繫暢通,完全能夠解決兩地分居的問題,可是太多人有不懂,即便是多便利的交通工具,你作為一個朝九晚五的打工者,你能自由哪裡去?還有你要記住哪怕是幾千萬像素的手機視頻聊天裡面的甜言蜜語,也遠遠比不上現實之中,她用拳頭敲到你的胸口時候更讓人感覺到幸福和徹底。
  •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有啥忌諱,常去農村的人不妨看看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有啥忌諱,常去農村的人不妨看看在農村,一般情況下,紅白事都是大事,很多事情都值得專門宴請一下,比如婚嫁、祝壽、滿月、喬遷等等。這對於農村的人來說,可都是大事情。一般都比較講究,這次小編就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農村關於祝壽的講究了,還因此衍生了一句俗語,叫做「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讓小編慢慢給你道來。壽不送煙的意思就是,在農村,只有整數的年限才被稱為過壽,而且要在六十歲之後才行。就像是六十大壽、七十大壽等等,而不是整數的年限,那只能算是過一個普通的生日,不能算作是大壽。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
    農村的這些俗話、老話,都是農村群眾在農業生產生活中,經過歸納總結提煉出來的,對農業生產和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當時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含有勸導人們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哪些事情,就像「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怎麼理解呢?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老祖宗有句俗話,叫「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話其實是一句風水中演化出來的,原話叫做「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說了這些,很多讀者可能還想像不出來滴淚屋究竟長什麼樣。
  • 「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啥意思?真是這樣嗎
    「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啥意思?真是這樣嗎?隨著城市建設得越來越繁華,就業崗位越來越多,缺少就業崗位的農民也越來越多地前往城市打工賺錢。一些農民在社會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賺到了錢,不管是為了就業方便,還是為了生活,或者是為了子女,這些農村人也紛紛選擇買房定居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