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慢慢長大,尤其到了青春期,我們父母需要不斷告誡自己:尊重孩子的界限感,不要消弭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界線,不要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然而,在孕育、撫養和陪伴孩子的漫長歲月中,我們父母又何嘗不是一步步地放棄了自己的界線?很多時候,「變成母親,是放棄界線的過程。完成母親,是看著孩子逐漸建立自己的界線。」
起家庭關係痛苦的原因,很多時候,在於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之間缺乏界限感。心理學意義上,界限感是指在人際關係中,懂得自己與他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釐清彼此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
女兒
媽,你知不知道,有種東西叫做界線。你不可以每件事都插手。有時我只想聊聊煩惱,你卻愛亂給建議。其實,你不需要試圖解決我人生所有的難題。你常常分不清是你需要還是我需要。老說我需要什麼,其實那是你想要的。
母親
女兒,我們之間有叫做界線的東西?讓我想想。有一些線,的確曾經存在。我差點都忘了。
生之初,你進駐我變得很不一樣的身體。約莫第六個月,我們之間第一次有一條線被推擠了。吸足養分的你,擴張著需要的空間,已經不能安份於腹腔,開始向上壓迫我的肋骨。「很痛哩!」我告訴醫生。「很好哩!」醫生說,「她在長大。」我的寶貝,你在長大。殷殷企盼著,戰戰兢兢著。只要你長大,我不再看自己的腰線。
你終於跟世界見面。他們說哺乳媽媽要穿好內衣才不會胸型走樣,我卻發現不管號稱多麼舒適的胸衣都會減少泌乳。為你準備的奶量怎可減少,毫不猶豫地我也交出了胸線。
我丟掉一半東西,騰出一落衣櫃迎接你的小衣、小帽。爾後它們快速增加,每次上街,我只看見能襯託你的可愛的新衣和能讓你開心的玩具,於是櫃中我們的隔線不斷地往我這方推移。咿咿呀呀你學會表達,你哭著不要我出門,回家時聽說你不愛奶瓶所以餓著肚子,於是行事曆上劃歸工作的格線一條條消失,從沒想過就這樣我變成了全職媽媽。
以前我膽小、怕累又貪睡,你還沒周歲我已功能升級,粗壯、俐落又少眠。以前我跟你爸爸凡事平分,若有爭議絕不讓步。為了儘快滿足你的需要,我學會少說多做,夜裡躲在角落悄聲哄你,從此忘了計算下次尿布歸誰。以前,我以為媳婦角色我不擅長,身為女兒也任性妄為。有一天望著你熟睡臉頰,突然領悟你值得更多疼愛,如何讓長輩愉快而能常常與你相伴,竟然變得非常重要。長期爭取維護的種種原則,所謂界線、底線、極限等等,於是統統歸零。
外婆說我終於知道什麼是母親,「你對我說過的那些話啊!現在慢慢都會知道。」母親為我記憶著、包容著,無數矛盾與彆扭。家庭中與父母,職場上與老闆,情感間與伴侶,我曾如何掙扎試圖證明自我的價值,毫不察覺憤怒其實是為了遮掩恐懼——發現父母並不完美,只是容易犯錯的凡人的恐懼。
孩子之於母親,西蒙波娃如此描述:「她既佔有它,又為它所佔有;它象徵未來,當懷上它時,她覺得自己和世界一樣浩瀚;然而也正是這種富足消滅了她,她覺得自己現在什麼也不是了。」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一個自戀的女人還可以是個好母親,她能無微不至地給予孩子她想給予的東西,但當孩子逐漸長大,擁有與母願迥異的自我意識,自戀的女人就無法是個好母親了。
變成母親,是放棄界線的過程。完成母親,是看著你逐漸建立自己的界線。無論我在線內或線外,永遠為你心疼,為你歡喜。
(本文作者鄧惠文,轉載自臺灣親子天下雜誌,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煩請聯繫美芽成長刪除,美芽微信客服:mygrowing01)
關注微信公眾號「美芽成長」,回複數字「74」,即可獲得《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視頻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