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新冠病毒可能經淋浴器傳播 潛伏期平均4天

2020-12-28 網易新聞

(原標題:鍾南山:新冠病毒可能通過淋浴器或管道傳播 患者潛伏期平均4天)

核心提示

  • 01 此外,鍾南山特別提醒,對於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仍需深入研究,查明是否由於淋浴器或排氣管洩露造成。他舉例,在鑽石公主號上,直到2月29日,總共709名患者中(近20%乘客)感染了COVID-19,究其原因可能通過管道或淋浴器致促進了傳播。
  • 02 此外,鍾南山表示,一些中藥已經在我國的p3實驗室內進行細胞層面進行了測試。研究證明,特別是中藥顯示出對抗病毒和抗炎有效。他舉例道,六神丸顯示病毒的數量減少了;連花清瘟膠囊,也提示使用後患者出現了較少的病毒負載量。

南都訊 新冠病毒可能通過淋浴器或者管道傳播,無症狀患者可能有傳染性,還沒有證據顯示母親的垂直傳播。記者獲悉,鍾南山院士近日通過遠程視頻應邀向ERS歐洲呼吸學會介紹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

淋浴器或管道可能傳播病毒

鍾南山表示,最早的COVID-19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證據是1月10日出現症狀的病例報導研究,一家七口的澳大利亞華人中有六個曾在武漢,與武漢人接觸過,後被感染並回到深圳做出診斷。而第七個人,以前沒有去過武漢,只因為是親密接觸者,接受測試以後發現也被感染了。

「對於傳染病,核心關鍵是停止傳播。」鍾南山指出,目前是否有糞口傳播是大家關心的問題。研究數據提示病人的糞便、尿液中存在傳染性的病毒,血液中也有病毒存在,但病人糞便或尿道中的病毒是否具有呼吸道的傳染性,鍾南山表示現階段並不清楚。

此外,鍾南山特別提醒,對於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仍需深入研究,查明是否由於淋浴器或排氣管洩露造成。他舉例,在鑽石公主號上,直到2月29日,總共709名患者中(近20%乘客)感染了COVID-19,究其原因可能通過管道或淋浴器致促進了傳播。

無症狀患者也具有傳染性

新冠病毒傳播的另一個特徵是無症狀或所謂病毒攜帶者,可能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可以將病毒傳播給他人。鍾南山介紹,在一篇最近病例的論文中,患者參觀德國並參加商務會議,其同伴也參加了會議。當該患者飛回中國時,出現了明顯的症狀,三天後接受COVID-19感染的檢查呈現陽性結果。兩天後,其兩個同伴也出現症狀並確診。無獨有偶,在一架武漢飛往德國的航班,其中有114名乘客都沒有任何症狀,但乘客中的兩人發現COVID-19陽性,這意味著他們可能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一開始大家都認為新冠病毒感染多為中老年男性,但事實表明,嬰兒也可以被COVID-19感染。鍾南山舉例,有9個嬰兒,最小的嬰兒只有一個月,不超過2個月大。他們的家人受到了感染,即母親、父親或其他親戚顯示PCR陽性。但嬰兒症狀非常輕微,不需要去ICU。此外,市民們也很關心是否有源自母親的垂直傳播。「您可以在此處看到我們收集了9名患者,其中母親感染了COVID 19,順利分娩後發現嬰兒沒有感染。」鍾南山向歐洲同仁邊展示邊說道,通過檢查羊水、臍帶血、新生兒咽拭子以及母乳樣本均呈陰性。他表示,目前尚沒有證據顯示垂直傳播的存在。

患者出院後檢測復陽可能性小

鍾南山介紹,COVID-19的潛伏期可能是平均4天,大部分患者潛伏期為2到7天,其中大多數曾到過武漢或者接觸過從武漢來的人。超過85%患者出現胸部CT異常,其中毛玻璃樣改變(GGO)或雙側浸潤是最常見的表現。有一些無症狀患者,沒有CT異常。

「剛到醫院時不到一半患者實際上僅患有咳嗽和乏力等其他不適,但他們在住院期間非常快出現發熱、咳嗽。」鍾南山指出,發燒和咳嗽是首次入院時最常見的症狀。此外,有部分患者主要症狀是胃腸道不適,但這類患者並不常見。他表示,胃腸道不適的症狀在重症患者中較常見,重症患者有比較多的合併症。

那麼一個出院後RNA檢測復陽的病人,是否仍具有傳染性?「因為大多數患者康復後會產生更高的特異性IgG,這可以防止他被感染。」鍾南山表示,雖然對於出院後核酸檢測仍呈陽性的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這一問題目前尚無定論,但大部分患者出院復陽的可能性較小。因此,還必須加強出院病人隔離,並需要在出院後再次隨訪檢查。

武漢至少有一種合併症的患者比較多

對於上述所言的合併症患者,鍾南山指出,通過比較武漢(包括來自武漢、居住武漢、有武漢病人接觸史)和武漢以外的患者發現,在武漢至少有一種合併症的患者比較多。武漢患者出現疲勞和呼吸困難的症狀、CT異常的比率比非武漢患者高。而在武漢地區,與非武漢地區相比,COVID-19感染年輕人和較少合併症的人也較多。

「我們使用了Cox模型,針對地理區域進行調整分析。」鍾南山介紹,根據數據提示,我國湖北省外的患者出現症狀到入院時間為4.5天,湖北省內為5.7天,其差異非常明顯。這意味著湖北有更多危重症患者可能與去醫院相對比較遲有關係。同樣重要的一點是,當時的武漢醫療保健資源枯竭。因此,湖北以外的醫生對湖北進行援助是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鍾南山提醒道,通過觀察一下癌症患者患有COVID-19以後的數據,可以發現癌症患者中的重症病例較大且相關結果提示預後不良。

中國已開展近150種治療臨床研究

「COVID-19是一個以往大家知之甚少的疾病,沒人知道如何治療這類病人。」鍾南山指出,目前在中國有很多隨機研究,但是並沒有結果出來。他介紹道,中國現階段已開展近150種治療COVID-19感染臨床研究,其中包括抗聚合酶藥物,抗瘧疾藥物,恢復期血漿,細胞治療,及中藥等。此外,還進行了包括柯立芝、阿比多爾、磷酸氯奎、利巴韋林和一些中藥在內的試驗;只有少數經過精心設計的隨機對照研究,包括瑞德西韋等仍然在進行中。鍾南山特別提醒,我國研究的磷酸氯喹,該實驗包括了10家醫院的156位患者,患者每天服用氯喹500毫克,每天兩次,共10天。

據初步數據顯示,在120名參與者中,有103名實現咽拭子病毒轉陰。「患者耐受性都很好,藥物血藥濃度是1.17umol/L,非常接近磷酸氯喹對COVID-19的EC50值。」鍾南山指出,由於疫情,研究設計上設立對照組進行比較,因此實際上這是一項單臂研究。他表示,這是威脅生命疾病,沒有人能夠使用安慰劑對照組。

而在柯立芝組、阿比朵爾組、磷酸氯喹組之間的比較中,發燒的持續時間、咳嗽的持續時間大致相同。與阿比多爾和克力芝組相比,氯喹組RNA檢測轉為陰性的原因似乎更快或更短,氯喹組的改善率似乎更好。


此外,鍾南山表示,一些中藥已經在我國的p3實驗室內進行細胞層面進行了測試。研究證明,特別是中藥顯示出對抗病毒和抗炎有效。他舉例道,六神丸顯示病毒的數量減少了;連花清瘟膠囊,也提示使用後患者出現了較少的病毒負載量。「在10個重症患者使用了康復者血漿,對比使用前後可以發現,康復者血漿致使患者的RNA檢測全部由陽轉陰。」關於康復血漿的使用,鍾南山表示,其原理可能是康復者血漿中的抗體起效了。是康復者血漿中的抗體起效了。

全文發布!鍾南山應邀向歐洲同仁講解新冠肺炎

第7版診療方案:注意糞便及尿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

其實氣溶膠不神秘,它是懸浮在空氣中大小為0.001—100微米的固體或液體小粒子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是空氣的一種物理狀態。因為處於這個大小範圍內的顆粒不易沉降,所以可以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可以作為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載體而傳播疾病。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劉雨欣_B12060

相關焦點

  • 鍾南山團隊新論文:潛伏期最長24天,一半以上不發熱
    此刻開始,賞心悅事新冠肺炎潛伏期有新變化視頻來源北方晨報2020 年 2 月 9 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團隊
  • 每經22點丨鍾南山:新冠病毒不會像流感經常性暴發;華為2019年營收...
    每經編輯:張喜威1丨鍾南山:新冠病毒不會像流感經常性暴發據央視新聞報導,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SARS在17年間有零星地出現,但沒形成氣候。也有可能。關鍵就是要控制它到最少。我認為它不會像流感,流感每年都有,這種可能性應該較小。
  • 新冠肺炎的潛伏期到底有多長?超長潛伏期很可怕嗎?
    我們一直認為,新冠肺炎的潛伏期最長是14天——這就已經夠長的了,沒想到,最近多地都出現了潛伏期很可能超過14天的病例,這讓很多人感到緊張、恐慌又焦慮。 那麼,新冠肺炎的潛伏期到底有多長呢?
  • 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這一篇論文將SCI打下神壇
    當地時間2月28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症狀」研究論文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在線公開發表。該研究納入了自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1月29日來自全國31個省(市)共552家醫院的1099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研究得出的中位潛伏期為4天(四分位距,2-7),重度、非重度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潛伏期達24天。不過,團隊認為,單純根據最小、最大值評估人群的潛伏期容易引起誤讀。
  • 出現兩例潛伏期超14天超常規病例?專家這樣回應!
    針對近期媒體報導的河南信陽出現兩例潛伏期超過14天的超常規病例事件,有關專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兩個患者屬於普通病例,目前傳染源尚不明確。據介紹,河南信陽新縣通報的確診病例吳某某自1月14日從武漢返回新縣至確診,時長達34天,先後3次進行核酸檢測,前兩次均為陰性。
  • A肝傳播途徑有哪些、主要症狀表現?潛伏期有幾天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A肝)是由A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炎症病變為主的傳染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臨床表現主要為疲乏、食慾減退、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等,部分病例出現黃疸。A肝病毒呈球形,直徑27-32nm,無包膜,對外界抵抗力較強,在淡水、海水、泥沙和毛蚶等水生貝類中可存活數天至數月。但100℃5分鐘、70%乙醇可使之滅活,對紫外線、甲醛和氯敏感。
  • 颳風下雨加速新冠病毒傳播?假的
    5月科學流言榜來啦:老人獻血能降血脂 中國是唯一食鹽強制加碘的大國 小胖墩長大就會變瘦 是謠傳颳風下雨加速新冠病毒傳播?假的颳風下雨會加速新冠病毒傳播、炎夏高溫能終結病毒、老年人獻血可以降血脂、中國是唯一一個食鹽強制加碘的大國……近期你聽到的這些被討論最熱烈的話題,竟然都是「偽命題」。5月「科學」流言榜出爐啦,其中涉及五個熱門健康流言,看看你有沒有被「忽悠」。
  • 愛心守望情暖贛鄱 抗擊疫情江西在行動 鍾南山答新冠肺炎十問
    2月18日下午,廣東省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再度現身,就新冠肺炎特效藥、潛伏期、核酸檢測等群眾關注的十個問題,答疑釋惑。一、磷酸氯喹。三、潛伏期。最近,河南出現了兩例超長潛伏期病例,這是否推翻了之前潛伏期是14天左右的判斷?鍾南山表示,此前他們針對1099例病例已經有了研究,當時得出潛伏期的結論是4天的中位數,絕大多數是2-7天。「根據研究結果,文章也忠實地寫『潛伏期為0-24天』,其中,最長的24天只有1例,超過14天的只有13例。
  • 湖北突現27天「超長潛伏期」有多可怕?
    2月19日晚出現發熱(體溫37.5℃)伴乏力等症狀,2月20日到林區人民醫院就診,後經採集咽拭子開展新冠肺炎病毒核糖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患者自述患有高血壓、腦梗等基礎性疾病,曾有2次手術史,返回後一直服藥治療。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該患者在鄂州的妹妹於1月25日發病,2月2日在鄂州市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姜某某一家人在鄂州期間,與其妹妹同吃同住3天。
  • 每經14點丨石正麗等專家呼籲:新冠病毒需要一個不同的名稱;日本相...
    傳播途徑將「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改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增加「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中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2丨鍾南山院士與哈佛大學合作成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研攻堅小組央視新聞報導,今天10時,鍾南山院士及其團隊在廣州與哈佛大學醫學專家再次進行了視頻會議,就新冠肺炎快速檢測診斷、臨床救治、藥物篩選、疫苗研究、流行病學等方面的合作進行交流研討。
  • 病毒潛伏期超過14天?官方發聲!
    答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表示,現階段接種的重點人群是18至59歲高風險和可能高傳播人群,隨著疫苗臨床研究數據的不斷完善、防控工作的需要以及疫苗供應量的增加等,中國會把疫苗接種目標人群擴大到更多人群,包括60歲及以上老年人。關於新冠病毒疫苗,很多人還是有疑惑到底能不能打?
  • 北京:極個別感染者潛伏期長為防控帶來新挑戰
    (抗擊新冠肺炎)北京:極個別感染者潛伏期長為防控帶來新挑戰中新社北京4月15日電 (陳杭)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15日在發布會上表示,個別感染者長期伴有其他症狀,可能會掩蓋新冠肺炎類似症狀;極個別感染者潛伏期長
  • 鍾南山: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中新社廣州12月19日電題:鍾南山: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作者 蔡敏婕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9日出席在廣州舉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談及新冠病毒「環境傳人」鍾南山出席在廣州舉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蔡敏婕 攝談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新課題鍾南山稱,現在,新冠病毒研究出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就是「環境傳人」。
  • 多地爆發「登革熱」,蚊蟲叮咬會傳播新冠病毒嗎?鍾南山做回應
    那麼傳播此病毒的蚊蟲如果咬了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它會成為新的傳播方式嗎?外交部和國家衛健委聯合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5月4日晚,視頻連線一個多小時,為疫情高發地區的留學生答疑解惑。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感染登革熱患者自述,也會一起回顧此次直播內容。
  • 鍾南山: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秋冬季是流感高發季
    中新社廣州12月19日電 題:鍾南山: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作者 蔡敏婕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9日出席在廣州舉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談及新冠病毒「環境傳人」,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合作」等話題。
  • 鍾南山全程英語與19名外國人交流,分享中國經驗 網友:太帥了!
    在交流中,鍾南山院士介紹了抗擊新冠肺炎的中國經驗,中國採取的強力抑制策略通過重點區域「封城」、公開透明及時的信息發布、聯防聯控機制實施四「早」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以及將核酸檢測覆蓋至所有密切接觸者,在短時間內控制了疫情的發展趨勢。在會上,鍾南山院士介紹,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
  • 新冠疫苗的研究進度如何?鍾南山最新回應
    同時,鍾南山院士表示,正因為中國採取了正確的防疫策略,中國的患病率、病死率都是全世界最低的。中國新冠肺炎患病率全世界最低鍾南山表示,在整個抗「疫」過程中,科技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完全是新的疾病,傳染途徑、發病原因都不太清楚,怎麼診斷、治療、預防,都是新東西,這就非常需要科技工作者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 歐洲也請了鍾南山!全程英語分享中國經驗!網友:太帥了您
    3月3日至4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視頻連線,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學會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表示,鍾院士就臨床護理和研究方面做了非常「有用和全面」的介紹,並參與了之後的問答環節。
  • 新冠病毒潛伏期延長了?聽聽專家怎麼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圖片來源:中國網)央視網消息(記者 張恪忞 潘聰):「目前新冠病毒潛伏期基本是14天以內,大部分是在3-7天。既往病例中也有潛伏期超過14天的,目前看還是個別現象。」
  • 疫情解封後,如果某個潛伏期長的人發病,疫情會不會捲土重來?
    新冠肺炎潛伏期不是我們僅僅通過媒體簡單的報導某某潛伏期患者在接觸患者多少天后終於發病,而且該天數遠遠大於官方公布潛伏期,以至於大家都認為新冠病毒潛伏期肯定還會更久這類的想法。其實那些都是沒有依據的猜想,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下面看看我們鍾院士的官方結論:鍾南山研究團隊從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2家醫院中提取了1099例患者數據中的研究,於2月28日,鍾南山院士團隊論文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新冠肺炎潛伏期中位數為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