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唱片的收藏價值

2021-12-17 天籟迴響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張黑膠唱片十多塊錢可以買到,一轉眼,當年十多塊買到的黑膠唱片如今漲到了幾千塊。

這是近年來各大媒體對黑膠唱片現狀的描述,黑膠唱片到底有沒有升值空間?怎麼選擇有升值價值的唱片?

絕版唱片

唱片是實體物件,只要是公開銷售的,最開始的計價都是一樣的,能升值的最直接原因無非是絕版了。

所謂廠家不再面向市場推出,你想要,只好高價從二手市場或個人買家裡收,這是很簡單的供需曲線,此類絕版貨就好似春運火車票,為求一枚令無數碟迷競折腰。

唱片會絕版,其中緣由,有些是因為市場原因導致絕版(原廠牌倒閉,或首批銷路不佳乃不再市場供應等)。

Jimi Hendrix

吉他之神Jimi Hendrix走紅當年,在閒暇之餘和Curtis King合作的錄音,就因為樂手本人的不滿意和公司的不重視,只發行寥寥數量即告收場,恐怕收藏到那些唱片的人,坐著就能等升值。

此外,有些是音樂人本身特別喜歡出限量版,規定個人作品首發套不等。這就要了眾多碟友的老命,當年國內打口市場,為了一張唱片,幾個碟霸爭搶不休導致最後動手的場面也不是沒有,畢竟,在網絡還不發達的時代,錯過一張唱片,也許就是意味著永遠也聽不到了。

版本決定價值

首先是第一刻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頭版,頭版的LP,通常都是由開盤母帶,通過製作直錄成黑膠母帶,再壓膜批量生產的,音質最好。

而母盤通常只有一個,壓制的數量有限,一般會有DMM(DIRECT METAL MASTERING)的標記,市面上一般認為頭版最有收藏價值,有些發行量少又已經絕版的珍品能達到古董級別,價格不菲。

重新再次發行的黑膠唱片稱為再刻版,音質較頭版會差一些,價格也會比較便宜,收藏價值不太高。但若有極為珍貴或者有潛力的唱片,即使是再版,也是有升值範圍的。

現在市面上還有一種版本是重刻板,也叫復刻版,因發燒友的喜愛較小範圍傳播,如果遇上該版本唱片,要注意是否是「假黑膠」,因為有些小廠直接用CD音源轉制,失去了黑膠唱片的收藏價值。

裝幀影響價值

黑膠唱片的裝幀包括唱片的片芯和封套設計,有時候唱片裝幀的好壞也能反客為主,影響唱片價值。

唱片的片芯上印有唱片的品牌、系列與編號,還印有音樂內容、段落、放唱時間、演奏者、演唱者,還有錄音年代、轉速以及立體聲/單聲道的識別標記等,為使用者提供了唱片的主要信息。緊靠片芯外邊緣通常還印有一些暗刻的文字和數字,這是刻版的專業數據。

這些標識往往會透露出一些信息,比如版本、年代等收藏者在意的信息,發行年代不同也會造成版別不同,這也與上文的版本區別有些關聯。版別有很深的學問可究,也算是收藏最大的樂趣了吧。

不同的顏色標籤代表著不同的年份唱片

不同年代發行的相同黑膠唱片,不僅片芯不同,唱片厚度、唱紋的寬窄、深淺、排序也有所不同,聲音當然也就會不同。還有一種「白板片」,所示內容為水筆手寫,屬非賣品,品質高,數量奇少,只能說可遇不可求了。

另一個影響價值的因素是封套設計。有單純因為設計封面受到收藏者的追捧,比如滾石樂隊的現場專輯《Love You Live》,唱片水準算是中下水準,波普大師的封面作品使得唱片亦受到追捧;還有地下絲絨樂隊首張同名專輯,其封面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有名的一根香蕉。

籤名提升價值

歌手和音樂家的籤名版唱片自然要與普通版分開,籤名已經超過了唱片本身的價值,如果還具備特殊性和歷史性等因素,唱片本身的價值反而不是重點了。不僅是音樂界,無論哪個領域備受歡迎的大佬們的籤名都是極具價值的。

特別是籤名率低的樂手們,一字便是千金。據悉加拿大後搖滾巨頭GY!BE,樂隊眾多成員常年深居淺出,除了用音樂本身說話外,極少和媒體和樂迷們交流,更有段子稱:若能湊齊全部8名成員的籤名,足可召喚神龍。

歷史價值

在唱片、錄音、音樂類型發展的演進史中,有些唱片具有某種歷史性的意義而對樂迷們來說更有價值。

例如上面提到的滾石樂隊,1969年12月,其於美國加州Altamont(奧德蒙)舉行的一場免費演唱會上,本來是來維持現場秩序的當地組織「地獄天使」最終卻與部分觀眾大打出手,並造成樂迷身亡,這讓60年代「愛與和平」的響亮口號在瞬間崩塌(相關歷史事件的描述可見著名搖滾記錄電影《給我庇護》),正因為這些歷史因素,使得這場演唱會在搖滾樂文獻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而這張bootleg(私錄)唱片,記錄的正是這場現場演出的音頻,由於從未做官方發行,所以這場演唱會的音源只能存在於傳說中,珍貴性不可言喻。

雖然這張私錄唱片音質糟糕,明顯是從二軌磁帶機上提取素材並轉製成的黑膠,毫無美學上的欣賞價值,不過,種種歷史緣由,使得這枚錄音具有時代性的意義,這張私錄唱片自然市價非凡。

地域區分價值

同樣一份錄音,在不同的地區,可能由不同的廠商刻制,還有不同的刻錄師傅、黑膠原料、壓製機器甚至市場口味等等因素的影響,最後出來的成品是有差異的。

一般而言,發燒友認為唱片公司所屬的國家生產的黑膠最好(國內暫沒有黑膠生產廠商),因為母帶一般留在自己國家,國外廠商多半得到的是拷貝版。

英國Columbia發行的唱片,錄音來自美國CBS旗下的EPIC公司

如果是二手黑膠,通常情況下都偏好英國版,英國生產的黑膠唱片價格往往也不會比原來國家的低,還有一種說法是英國唱片一般保護的最好,雜音劃痕少,日本版的也清晰度也很高,而美國仿佛缺少保護文化,對待唱片比較隨意。

相關焦點

  • 黑膠老唱片的收藏價值
    黑膠唱片作為一種高品位的收藏品,在國外早已風行多時,並出現了不少收藏大家。而在國內,可以說是剛剛起步。雖說玩黑膠的人好象越來越多,但有收藏意識的人卻是鳳毛麟角。幾十塊錢或一兩百塊錢的黑膠唱片似乎還比較容易接受,上千上萬就讓人匪夷所思了。其實,黑膠與CD相比,音質與味道還在其次,重要的是它所承載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1997年有媒體報導,一張1934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出品的《金蛇狂舞》和《彩追月》,在香港分別以1.2萬港元和0.5港元拍賣成交。
  • 幾張必藏的黑膠唱片和收藏價值
    這是近年來各大媒體對黑膠唱片現狀的描述,黑膠唱片到底有沒有升值空間?怎麼選擇有升值價值的唱片?而母盤通常只有一個,壓制的數量有限,一般會有DMM(DIRECT METAL MASTERING)的標記,市面上一般認為頭版最有收藏價值,有些發行量少又已經絕版的珍品能達到古董級別,價格不菲。
  • 承載一代人回憶的黑膠唱片收藏價值這麼高?
    黑膠唱片是在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從你78歲的祖母到45歲的獨身者,黑膠因為聽覺上感覺更保真而且更便宜所以完美的涵蓋了所有年齡段的人。儘管黑膠仍被DJ們和電臺所使用,但是它們已經降級為了車庫裡的處理品。黑膠又稱LP,long play, 是立體聲黑色賽璐珞質地的密紋唱片。時至今日依然有人對它愛不釋手,還有不少人收藏了大量珍貴的黑膠唱片。
  • 黑膠唱片收藏回歸潮流
    原標題:黑膠唱片收藏回歸潮流  這是一個懷舊的年代!漸漸淡出人們生活的黑膠唱片再度回歸潮流,煥發出經久不衰的魅力,吸引越來越多的發燒友加入收藏隊伍。  由於黑膠唱片生產的技術、設備、原料等都已經極為稀有,因此市場上不存在出現黑膠唱片的仿品、贗品的情況,在購買時也免去了識別真假的程序。
  • 什麼樣的黑膠唱片具有升值價值?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張黑膠唱片十多塊錢可以買到,一轉眼,當年十多塊買到的黑膠唱片如今漲到了幾千塊。這是近年來各大媒體對黑膠唱片現狀的描述,那麼黑膠唱片到底有沒有升值空間?怎麼選擇有升值價值的唱片?今天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1絕版唱片唱片是實體物件,只要是公開銷售的,最開始的計價都是一樣的,能升值的最直接原因無非是絕版了。
  • 黑膠唱片收藏切忌循環播放
    黑膠唱片又稱LP,是立體聲黑色賽璐珞質地的密紋唱片的簡稱。但凡提到黑膠唱片,常常只是時髦雜誌上的懷舊文字或描繪舊上海時代的老電影,許多人並未意識到,黑膠唱片其實還在,而且仍然很動聽,只是很少被人關注。黑膠唱片的空靈感和現場感是一般的數位訊號無法比擬的,所以黑膠唱片收藏是有價值的。
  • 【音響】時光在歌唱:黑膠唱片收藏的不僅僅是聲音
    ,在其之後,排在本次評選第二名的唱片是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首張專輯《Please Please Me》的首版,排在第三位的是1957年出產的一張爵士唱片,來自薩克斯大師漢克•莫布裡(Hank Mobley)為Blue Note廠牌錄製的同名大碟。
  • 繪聲繪色 | 香港流行歌曲黑膠唱片 的價值與版本初探(下)
    如果說,詞曲錄唱及精良製作決定了黑膠唱片的內在價值,那麼,懂欣賞且購買得起原版黑膠唱片的人越來越多,但其存世數量本來就少的客觀事實,直接決定了其外在價值。一是技術進步與高級音響器材的普及,使人們重新認識了黑膠唱片的聲音。
  • 黑膠唱片收藏張國榮《側面》欣賞
    #黑膠收藏指南#真的很難用語言形容這張唱片帶給人的驚喜,因為它太完美了。不管是從選取還是整體的造型設計實在讓人過目不忘,印象深刻。該唱片發行於1989年,熟悉哥哥的朋友都知道,1988年對於哥哥而言非常重要,這是他前半生中最重要的幾年之一,也是音樂到達巔峰的時候,這張製作精良,名曲集中的唱片,不僅是是當時給廣大歌迷的回饋,也是現在很多唱片收藏著期待的收藏佳品。這張碟對於哥哥來說,非常重要。裡面收錄的《側面》和《放蕩》幾乎是演唱會必唱。除此之外還有非常經典的情感的刺、暴風一族、別話等等。
  • 香港流行歌曲黑膠唱片 的價值與版本初探 (中)
    對於唱功,人們對流行歌手的要求,不至於像專業美聲、民族唱法等那麼高標準,但也不是沒有標準,一般要求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或有獨特嗓音等特點。如關正杰聲音渾厚、徐小鳳略帶沙啞的磁性女中音、羅文的粵劇腔音域寬廣加上唱功深厚、葉振棠的假腔聲、葉麗儀聲音雄亮等,都具有鮮明的個人特點。但無論如何,一個歌手能被社會廣泛喜愛,都有其合理的社會因素。
  • 分享 香港一市民收藏上萬張黑膠唱片
    他說,自己還算不上收藏家,有很多黑膠唱片發燒友收藏了幾萬甚至幾十萬張,但他的收藏時間跨度大,從讀中學到現在,已經過了30多個年頭了。上世紀80年代,香港深水埗鴨寮街開了很多黑膠唱片店,商場裡、大街上時常聽到唱片傳來的音樂,儘管那時候香港的唱片市場已經開始走向沒落。「而真正讓我開始關注黑膠唱片的人是我的姐夫,那時候30港元一張,有很多時候他寧願餓著,也要把錢省下來,拿去買唱片。」
  • 香港流行歌曲黑膠唱片 的價值與版本初探 (上)
    在黑膠回潮的今天,那個時代遺 留下來的黑膠唱片成為樂迷搜羅的對象。但是一張粵語流行歌曲黑膠唱片的價值由什麼因素決定呢?恐怕多數樂迷都不會去深究,也很少有人 去撰寫此類文章。我們遇到了一位多年用心研究的作者「馬鳳鍚」,他從唱片的詞曲作者、歌手,到黑膠唱片的製作上進 行多方位的分析,以客觀理性的視角來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
  • 頭版黑膠唱片的價值
    和朋友聊天,那種買一萬一張唱片的都是什麼人?
  • 黑膠唱片咖啡廳復活
    記者 張瑜杭州和睦路2號元谷創意園內有家咖啡店,咖啡口味不好說,但二樓一間4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卻非常獨特——一套專業的黑膠唱片播放器、2000多張黑膠唱片,是一間地道的黑膠唱片聽音室。黑膠唱片是在20世紀風靡全球的音樂格式,但唱片不易保存、攜帶,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慢慢消失。
  • 收藏者必備的實用寶典「黑膠唱片收藏圖鑑:LP玩家實用事典」
    侯宏易先生的「黑膠唱片收藏圖鑑:LP玩家實用事典」,是極少數針對黑膠收藏版位詳細解說的工具書。站在二手黑膠唱片流通業者的立場,我想很多人不樂見此書問世,因為版位之謎在此一覽無遺,再也不需要仰賴二手黑膠賣家的「一面之詞」。
  • 20年不斷買買買,如今鄭漢成為黑膠唱片重慶第一收藏人
    所以,在一般人眼裡沒有價值的舊黑膠唱片,現在有可能是稀有物品了,尤其是數十年前的名盤,更是珍品。愛好是收藏唯一的目的很多人收藏茅臺酒、普洱茶,為了增值,賺錢。但對鄭漢來說,收藏僅僅是因為「自己特別喜歡」。聊到黑膠收藏,不得不從鄭漢兒時說起。鄭漢的父親是一位教師,業餘愛好拉手風琴。
  • 服務「價值上億的懷舊市場」,#vinyloftheday致力於成為黑膠唱片...
    據BBC報導,ICM做的一份名義調查顯示,黑膠唱片買家中有45%在購買唱片之前就已經在流媒體上買過了同一張專輯。根據英國娛樂零售商協會(ERA)的相關數據,黑膠唱片專輯的銷量已經超出了網絡端下載量。一個同事給我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在一個傳統中國茶葉聯誼晚會上,主持人一整晚都奔走於在唱機轉盤和Apple的音樂訂閱之間。
  • 資深黑膠「發燒友」陸善存:23年收藏3萬張黑膠唱片
    在海口,有這樣一位黑膠唱片「發燒友」,他叫陸善存。在這個圈子裡,陸善存被親切稱為「老陸」,是公認的資深黑膠「發燒友」。20多年裡,他收藏了3萬張黑膠唱片,囊括古典音樂、民樂、港臺流行樂等,花費數百萬。他收藏的這些黑膠唱片,按照目前的市場價,總價值估計得翻番。3 買一張老唱片花了4000元收藏唱片就如同收藏人生。「尋找黑膠唱片過程中,最讓人開心的時刻就是買到自己喜歡並且找了很久的唱片。每買到一張珍貴的黑膠唱片我的心情都會激動好幾天。」
  • 為何黑膠唱片長久不衰?
    黑膠又稱LP(long play),是黑色賽璐珞質地的密紋唱片,又稱密紋唱片或LP唱片,多為不透明的黑色,也有一些呈現半透明的茶褐色、黃色、螢光、白色、綠色等。黑膠唱片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用來貯存聲音信號的載體,最早的黑膠唱片為每分鐘78轉的單聲道唱片,上世紀60年代後發展為每分鐘33轉的雙聲道立體聲唱片。
  • 周杰倫的黑膠唱片到底值得買嗎?
    隨後就有歌迷問小編黑膠唱片與CD哪個好?如果只是日常收聽,我覺得黑膠唱片並不是非常好的選擇。價格昂貴、日常播放和保存存在自然損耗和不經意的損傷。且與黑膠唱片機的質量也存在很大關係,如果選擇過於廉價的唱片機也會導致黑膠唱片的損傷。